小乘阿含部小乘單譯經大乘單譯經大乘律小乘律 大乘論小乘論宋元續(xù)入藏諸論 西土圣賢撰集此土著述
第四十四卷 雜阿含經
第四十四卷 雜阿含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彌絺羅國庵羅園中。
時,有婆四吒婆羅門尼,有六子相續(xù)命終,念子發(fā)狂,裸形被發(fā),隨路而走,至彌絺羅庵羅園中。爾時,世尊無量大眾圍繞說法,婆四吒婆羅門尼遙見世尊,見已,即得本心,慚愧羞恥,斂身蹲坐。
爾時,世尊告尊者阿難:“取汝郁多羅僧與彼婆四吒婆羅門尼,令著聽法。”
尊者阿難即受佛教,取衣令著。時,婆羅門尼得衣著已,至于佛前,稽首禮佛,退坐一面。
爾時,世尊為其說法,示教照喜已,如佛常法,說法次第,乃至信心清凈,受三自歸,聞佛所說,歡喜隨喜,作禮而去。
彼婆四吒優(yōu)婆夷于后時,第七子忽復命終,彼優(yōu)婆夷都不啼哭憂悲惱苦。時,婆四吒優(yōu)婆夷夫說偈而告婆四吒優(yōu)婆夷言:
“先諸子命終,念子生憂苦,
晝夜不飲食,乃至發(fā)狂亂。
今喪第七子,而不生憂苦?”
婆四吒優(yōu)婆夷即復說偈答其夫言:
“兒孫有千數,因緣和合生,
長夜遷過去,我與君亦然。
子孫及宗族,其數無限量,
彼彼所生處,更互相殘食。
若知生要者,何足生憂苦?
我已知出離,生死存亡相,
不復生憂苦,入佛正教故。”
時,婆四吒優(yōu)婆夷夫說偈嘆曰:
“未曾所聞法,而今聞汝說,
何處聞說法,不念子憂悲?”
婆四吒優(yōu)婆夷說偈答言:
“今日等正覺,在彌絺羅國,
庵羅樹園中,永離一切苦,
演說一切苦,苦集苦寂滅,
賢圣八正道,安隱趣涅槃!
則是我大師,深樂其正教。
我已知正法,能開子憂苦。”
其夫婆羅門復說偈言:
“我今亦當往,彌絺庵羅園,
彼世尊亦當,開我子憂苦。”
優(yōu)婆夷復說偈言:
“當觀等正覺,柔軟金色身,
不調者能調,廣度海流人。”
爾時,婆羅門即嚴駕乘于馬車,詣彌絺羅庵羅園;遙見世尊,轉增信樂,詣大師前。彼時,大師即為說偈,開其法眼,苦、集、滅、道,正向涅槃。彼即見法,成無間等;既知法已,請求出家。
時,婆羅門即得出家,獨靜思惟,乃至得阿羅漢。世尊記說:“于第三夜,逮得三明。”得三明已,佛即告之:“命遣御者乘車還家,告婆四吒優(yōu)婆夷,令發(fā)隨喜,語言:‘婆羅門往見世尊,得凈信心,奉事大師,即為說法,為開法眼,見苦圣諦、苦集、苦滅、賢圣八道,安趣涅槃,成無間等;既知法已,即求出家。世尊記說:“于第三夜,具足三明。”’”
時,彼御者奉教疾還。時,婆四吒優(yōu)婆夷遙見御者空車而還,即遙問言:“婆羅門為見佛不?佛為說法,開示法眼,見圣諦不?”
御者白言:“婆羅門已見世尊,得凈信心,奉事大師,為開法眼,說四圣諦,成無間等;既知法已,即求出家,專精思惟。世尊記說:‘于第三夜,具足三明。’”
時,優(yōu)婆夷心即隨喜,語御者言:“車馬屬汝,加復賜汝金錢一千,已汝傳信言:‘羅婆門宿阇諦,已得三明。’令我歡喜故。”
御者白言:“我今何用車馬金錢為?車馬金錢還優(yōu)婆夷,我今當還婆羅門所,隨彼出家。”
優(yōu)婆夷言:“汝意如此,便可速還。不久亦當如彼所得,具足三明,隨后出家。”
御者白言:“如是,優(yōu)婆夷,如彼出家,我亦當然。”
優(yōu)婆夷言:“汝父出家,汝隨出家,我今不久亦當隨去。如空野大龍,乘虛而游,其余諸龍、龍子、龍女悉皆隨去,我亦如是,執(zhí)持衣缽,易養(yǎng)易滿。”
御者白言:“優(yōu)婆夷,若如是者,所愿必果,不久當見優(yōu)婆夷少欲知足,執(zhí)持衣缽,人所棄者,乞受而食,剃發(fā)染衣,于陰、界、入斷除愛欲,離貪系縛,盡諸有漏。”
彼婆羅門及其御者、婆四吒優(yōu)婆夷、優(yōu)婆夷女孫陀槃梨,悉皆出家,究竟苦邊。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毗舍離國大林精舍。
時,有毗梨耶婆羅豆婆遮婆羅門,晨朝買牛,未償其價,即日失牛,六日不見。時,婆羅門為覓牛故,至大林精舍,遙見世尊坐樹下,儀容挺特,諸根清凈,其心寂默,成就止觀,其身金色,光明焰照;見已,即詣其前,而說偈言:
“云何無所求,空寂在于此,
獨一處空閑,而得心所樂?”
爾時,世尊說偈答曰:
“若失若復得,于我心不亂。
婆羅門當知,莫謂彼如我,
心計于得失,其心不自在。”
時,婆羅門復說偈言:
“最勝梵志處,如比丘所說;
我今當自說,真實語諦聽。
沙門今定非,晨朝失牛者,
六日求不得,是故安樂住。
沙門今定非,種植胡麻田,
慮其草荒沒,是故安樂住。
沙門今定非,種稻田乏水,
畏葉枯便死,是故安樂住。
沙門今定無,寡女有七人,
悉養(yǎng)孤遺子,是故安樂住。
沙門今定無,七不愛念子,
放逸多負債,是故安樂住。
沙門今定無,債主守其門,
求索長息財,是故安樂住。
沙門今定無,七領重臥具,
憂勤擇諸蟲,是故安樂住。
沙門今定無,赤眼黃發(fā)婦,
晝夜聞惡聲,是故安樂住。
沙門今定無,空倉群鼠戲,
常憂其羸乏,是故安樂住。”
爾時,世尊說偈答言:
“我今日定不,晨朝失其牛,
六日求不得,是故安樂住。
我今日定無,種植胡麻田,
?制浠臎],是故安樂住。
我今日定無,種稻田乏水,
畏葉便枯死,是故安樂住。
我今日定無,寡女有七人,
悉養(yǎng)孤遺子,是故安樂住。
我今日定無,七不愛念子,
放逸多負債,是故安樂住。
我今日定無,債主守其門,
求索長息財,是故安樂住。
我今日定無,七領重臥具,
憂勤擇諸蟲,是故安樂住。
我今日定無,黃頭赤眼婦,
晝夜聞惡聲,是故安樂住。
我今日定無,空倉群鼠戲,
常憂其羸乏,是故安樂住。
不舍念不念,眾生安樂住,
斷欲離恩愛,而得安樂住。”
爾時,世尊為精進婆羅豆婆遮婆羅門種種說法,示教照喜,如佛常法,次第說法,布施、持戒,乃至于正法中,心得無畏;即從座起,合掌白佛:“我今得于正法、律出家學道,成比丘分,修梵行不?”
佛告婆羅門:“汝今可得于正法、律出家、受具足,修諸梵行,乃至得阿羅漢,心善解脫。”
爾時,精進婆羅豆婆遮婆羅門得阿羅漢,緣自覺知,得解脫樂,而說偈言:
“我今甚欣樂,大仙法之上,
得離貪欲樂,不空見于佛。”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娑羅樹林婆羅門聚落。爾時,世尊晨朝著衣持缽,入婆羅門聚落乞食,有非時云起。
爾時,世尊作是念:“我今當往婆羅門聚落婆羅長者大會堂中。”作是念已,即往向彼大會堂所。
時,婆羅門長者悉集堂上,遙見世尊,共相謂言:“彼剃頭沙門竟知何法?”
爾時,世尊告彼婆羅聚落婆羅門長者言:“諸婆羅門有知法者,有不知者;剎利長者亦有知法者,有不知法者。”
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非朋欲勝朋,王不伏難伏,
妻不求勝夫,無子不恭父,
無會無智者,無智不法言。
貪恚癡悉斷,是則名智者。”
時,彼婆羅門長者白佛言:“善士瞿曇,善士夫可入此堂,就座而坐。”
世尊坐已,即白佛言:“瞿曇說法,我等樂聽。”
爾時,世尊為彼大會婆羅門長者種種說法,示教照喜已,復說偈言:
“愚智群聚會,非說孰知明?
能說寂靜道,因說智則辯。
說者顯正法,建立大仙幢,
善說為仙幢,法為羅漢幢。”
爾時,世尊為婆羅聚落婆羅門長者建立正法,示教照喜,示教照喜已,從座起而去。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拘薩羅人間游行,至浮梨聚落,住天作婆羅門庵羅園中,尊者優(yōu)波摩為侍者。
爾時,世尊患背痛,告尊者優(yōu)波摩:“汝舉衣缽已,往至天作婆羅門舍。”
時,天作婆羅門處于中堂,令梳頭者理剃須發(fā),見尊者優(yōu)波摩于外門住,見已,即說偈言:
“何等剃須發(fā),身著僧迦梨?
住于彼門外,為欲何所求?”
尊者優(yōu)波摩說偈答言:
“羅漢世善逝,所患背風疾,
頗有安樂水,療牟尼疾不?”
時,天作婆羅門以滿缽酥、一瓶油、一瓶石蜜,使人擔持,并持暖水,隨尊者優(yōu)波摩詣世尊所,以涂其體,暖水洗之,酥蜜作飲,世尊背疾即得安隱。
時,天作婆羅門晨朝早起,往詣佛所,稽首禮足,退坐一面,而說偈言:
“何言婆羅門,施何得大果?
何等為時施,云何凈福田?”
爾時,世尊說偈答言:
“若得宿命智,見天定趣生,
得盡諸有漏,牟尼起三明,
善知心解脫,解脫一切貪,
說名婆羅門,施彼得大果,
施彼為時施,隨所欲福田。”
時,天作婆羅門聞佛所說,歡喜隨喜,作禮而去。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拘薩羅人間游行,于一夜時,住止娑羅林中。
時,有一婆羅門,去娑羅林不遠,營作田業(yè)。晨朝起作,至娑羅林中,遙見世尊坐一樹下,儀容端正,諸根清凈,其心寂定,具足成就第一止觀,其身金色,光明徹照;見已,往詣其所,白言:“瞿曇,我近在此經營事業(yè),故樂此林。瞿曇于此有何事業(yè),樂此林中?”復說偈言:
“比丘于此林,為何事業(yè)故,
獨一守空閑,樂于此林中?”
爾時,世尊說偈答曰:
“無事于此林,林根久已斷,
于林離林脫,禪思不樂斷。”
時,彼婆羅門聞佛所說,歡喜隨喜,作禮而去。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拘薩羅人間游行,夜宿一娑羅林中。
時,有一婆羅門,近彼林側,與五百年少婆羅門共。彼婆羅門常稱嘆欽想:“欲見世尊,何時游于此林?我因得見遇,問所疑,頗有閑暇為我記說?”
時,彼婆羅門年少弟子為采薪故,入于林中,遙見世尊坐一樹下,儀容端正,諸根寂靜,其心寂定,形若金山,光明徹照;見已,作是念:“我和尚婆羅門常稱嘆欽仰,欲見瞿曇,問其所疑。今此沙門瞿曇到此林中,我當疾往白和尚令知。”
即持薪束,疾還學堂,舍薪束已,詣和尚所,白言:“和尚當知:和尚由來常所稱嘆欽仰欲見沙門瞿曇,脫到此林,當問所疑。今日瞿曇已到此林,和尚知時!”
時,婆羅門即詣世尊所,面相問訊慰勞已,退坐一面,而說偈言:
“獨入此恐怖,深邃叢林中,
堅住不傾動,善修正勤法。
無歌舞音樂,寂默住空閑,
我所未曾見,獨樂深林者!
欲求于世間,自在增上主?
為三十三天,天上自在樂?
何故深林中,苦行自枯槁?”
爾時,世尊說偈答言:
“若欲種種求,諸界多種著,
彼一切皆是,愚癡之根本!
如是一切求,我久悉已吐,
不求不諂偽,一切無所觸,
于一切諸法,唯一清凈觀,
得無上菩提,禪思修正樂。”
婆羅門復說偈言:
“我今敬禮汝,大寂牟尼尊,
禪思之妙王,覺無邊大覺,
如來天人救,巍巍若金山。
解脫于叢林,于林永不著,
已拔深利刺,清凈無余跡。
論師之上首,言說最勝辯,
人中雄師子,震吼于深林。
顯現(xiàn)苦圣諦,集滅八正道,
能盡眾苦聚,乘出凈無垢。
自脫一切苦,濟彼苦眾生,
安樂眾生故,演說于正法。
已斷于恩愛,遠離于欲網,
斷除于一切,有愛之結縛。
如水生蓮華,塵水不染著;
如日停虛空,清凈無云翳。
善哉我今日,至拘薩羅林,
得見于大師,兩足之勝尊,
大林大精進,得第一廣度,
調御師之首,敬禮無所畏!”
時,婆羅門廣說斯偈,贊嘆佛已,聞佛所說,歡喜隨喜,作禮而去。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拘薩羅人間游行,宿于孫陀利河側。
爾時,世尊剃發(fā)未久,于后夜時,結跏趺坐,正身思惟,系念在前,以衣覆頭。
時,孫陀利河側有婆羅門住止,夜起持祠,余食不盡,持至河邊,欲求大德婆羅門以奉之。爾時,世尊聞河邊婆羅門聲,聞已,謦咳作聲,卻衣現(xiàn)頭。時,孫陀利河側婆羅門見佛已,作是念:“是剃頭沙門,非婆羅門。”欲持食還去。彼婆羅門復作是念:“非獨沙門是剃頭者,婆羅門中亦有剃頭,應往至彼,問其所生。”時,孫陀利河側婆羅門詣世尊所,而問之言:“為何姓生?”
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汝莫問所生,但當問所行。
刻木為鉆燧,亦能生于火,
下賤種姓中,生堅固牟尼。
智慧有慚愧,精進善調伏,
究竟大明際,清凈修梵行。
而今正是時,應奉施余食。”
時,孫陀利河側婆羅門復說偈言:
“我今吉良日,求福修供養(yǎng),
遇得見大士,三時最勝尊,
若不見佛者,當更施余人!”
爾時,孫陀利河側婆羅門轉得信心,即持余食以奉世尊,世尊不受,以說偈得故,如上因說偈而得食廣說。孫陀利河側婆羅門白佛言:“世尊,今此施食當置何所?”
佛告婆羅門:“我不見諸天、魔、梵、沙門、婆羅門、天神、世人有能食此食,令身安隱者。汝持此食去著無蟲水中,及少生草地。”
時,婆羅門即持此食著無蟲水中,水即煙起涌沸,啾啾作聲。如燒鐵丸投之冷水,煙起涌沸,啾啾作聲;如是彼食著無蟲水中,煙起涌沸,啾啾作聲。孫陀利河側婆羅門心欲恐怖,身毛皆豎,謂為災變,馳走上岸,集聚干木,供養(yǎng)祠火,令息災怪。世尊見彼集聚干木,供養(yǎng)祠火,望息災怪;見已,即說偈言:
“婆羅門祠火,焚燒干草木,
莫呼是凈道,能卻諸災患。
此則惡供養(yǎng),而謂為黠慧,
作如是因緣,外道取修凈。
汝今棄薪火,起內火熾然,
常修不放逸,常富于供養(yǎng)!
處處興凈信,廣施設大會,
心意為束薪,瞋恚黑煙起,
妄語為塵味,口舌為木杓,
胸懷燃火處,欲火常熾然。
當善自調伏,消滅士夫火,
正信為大河,凈戒為渡濟,
澄凈清流水,智者之所嘆!
人中凈天德,當于中洗浴,
涉水不著身,安樂度彼岸。
正法為深淵,福德為下濟,
澄凈水充滿,智者所贊嘆!
人中天凈德,當于中洗浴,
涉水不著身,安樂度彼岸。
真諦善調御,攝護修梵行,
慈悲為苦行,真實心清凈,
沐浴以正法,智者所稱嘆!”
爾時,孫陀利河側婆羅門聞佛所說,歡喜隨喜,復道而去。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拘薩羅人間游行,住孫陀利河側叢林中。
時,有孫陀利河側住止婆羅門來詣佛所,面相問訊慰勞已,退坐一面,問佛言:“瞿曇,至孫陀利河中洗浴不?”
佛告婆羅門:“何用于孫陀利河中洗浴為?”
婆羅門白佛:“瞿曇,孫陀利河是濟度之數,是吉祥之數,是清凈之數。若有于中洗浴者,悉能除人一切諸惡。”
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非孫陀利河,亦非婆休多,
非伽耶薩羅,如是諸河等,
作諸惡不善,能令其清凈。
恒河婆休多,孫陀利河等,
愚者常居中,不能除眾惡。
其清凈之人,何用洗浴為?
其清凈之人,何用布薩為?
凈業(yè)以自凈,是生于受持,
不殺亦不盜,不淫不妄語,
信施除慳垢,于斯而洗浴。
于一切眾生,常起慈悲心,
井水以洗浴,用伽耶等為?
內心自清凈,不待洗于外。
下賤田舍兒,身體多污垢,
以水洗塵穢,不能凈其內。”
爾時,孫陀利河側婆羅門聞佛所說,歡喜隨喜,從座起而去。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迦毗羅衛(wèi)國尼拘律園中。
時,有縈髻婆羅豆婆遮婆羅門本俗人時,為佛善知識,來詣佛所,面相問訊慰勞已,退坐一面,而說偈言:
“外身縈髻者,是但名縈髻,
內心縈髻者,是結縛眾生。
今請問瞿曇,云何解縈髻?”
爾時,世尊說偈答言:
“受持于凈戒,內心修正覺,
專精勤方便,是則解縈髻。”
時,縈髻婆羅門聞佛所說,歡喜隨喜,從座起而去。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迦毗羅衛(wèi)國尼拘律園中。
時,有縈髻波羅豆婆遮婆羅門來詣佛所,面前問訊,相慰勞已,退坐一面,而說偈言:
“身外縈髻者,是但名縈髻,
內心縈髻者,是結縛眾生。
我今問瞿曇,如此縈髻者,
云何作方便,于何斷縈髻?”
爾時,世尊說偈答言:
“眼耳及與鼻,舌身意入處,
于彼名及色,滅盡令無余。
諸識永滅者,于彼斷縈髻。”
佛說此經已,縈髻婆羅豆婆遮婆羅門聞佛所說,歡喜隨喜,從座起去。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郁毗羅聚落尼連禪河側菩提樹下,成佛未久。
爾時,世尊獨靜思惟,作是念:“不恭敬者,則為大苦,無有次序。無他自在可畏懼者,則于大義有所退減;有所恭敬,有次序,有他自在者,得安樂住;有所恭敬,有次序,有他自在,大義滿足。頗有諸天、魔、梵、沙門、婆羅門、天神、世人中,能于我所具足戒勝、三昧勝、智慧勝、解脫勝、解脫知見勝,令我恭敬宗重,奉事供養(yǎng),依彼而住?”
復作是念:“無有諸天、魔、梵、沙門、婆羅門、天神、世人能于我所戒具足勝、三昧勝、智慧勝、解脫勝、解脫知見勝,令我恭敬宗重,奉事供養(yǎng),依彼而住者。唯有正法令我自覺,成三藐三佛陀者,我當于彼恭敬宗重,奉事供養(yǎng),依彼而住。所以者何?過去如來、應、等正覺亦于正法恭敬宗重,奉事供養(yǎng),依彼而住;諸當來世如來、應、等正覺亦于正法恭敬宗重,奉事供養(yǎng),依彼而住。”
爾時,娑婆世界主梵天王知世尊心念已,如力士屈伸臂頃,從梵天沒,住于佛前,嘆言:“善哉!如是,世尊。如是,善逝,懈怠不恭敬者,甚為大苦。廣說乃至大義滿足,其實無有諸天、魔、梵、沙門、婆羅門、天神、世人于世尊所戒具足勝、三昧勝、智慧勝、解脫勝、解脫知見勝,令世尊恭敬宗重,奉事供養(yǎng),依彼而住者。唯有正法,如來自悟成等正覺,則是如來所應恭敬宗重,奉事供養(yǎng),依彼而住者。所以者何?過去諸如來、應、等正覺亦于正法恭敬宗重,奉事供養(yǎng),依彼而住;諸未來如來、應、等正覺亦當于正法恭敬宗重,奉事供養(yǎng),依彼而住。世尊亦當于彼正法恭敬宗重,奉事供養(yǎng),依彼而住。”
時,梵天王復說偈言:
“過去等正覺,及未來諸佛,
現(xiàn)在佛世尊,能除眾生憂。
一切恭敬法,依正法而住,
如是恭敬者,是則諸佛法。”
時,梵天王聞佛所說,歡喜隨喜,稽首佛足,即沒不現(xiàn)。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郁毗羅聚落尼連禪河側菩提樹下,成佛未久。
爾時,世尊獨靜思惟,作是念:“有一乘道能凈眾生,度諸憂悲,滅除苦惱,得真如法,謂四念處。何等為四?身身觀念處,受、心、法法觀念處。若有人不樂四念處者,則不樂如圣法;不樂如圣法者,則不樂如圣道;不樂如圣道者,則不樂甘露法;不樂甘露法者,則不解脫生、老、病、死、憂、悲、惱苦。若樂修四念處者,則樂修如圣法;樂修如圣法者,則樂如圣道;樂如圣道者,則樂甘露法;樂甘露法者,得解脫生、老、病、死、憂、悲、惱苦。”
爾時,娑婆世界主梵天王知佛心念已,譬如力士屈伸臂頃,于梵天沒,住于佛前,作是嘆言:“如是,世尊。如是,善逝,有一乘道能凈眾生,謂四念處,乃至解脫生、老、病、死、憂、悲、惱苦。”
時,梵天王復說偈言:
“謂有一乘道,見生諸有邊,
演說于正法,安慰苦眾生。
過去諸世尊,以乘斯道度;
當來諸世尊,亦度乘斯道;
現(xiàn)在尊正覺,乘此度海流。
究竟生死際,調伏心清凈,
于生死輪轉,悉已永消盡,
知種種諸界,慧眼顯正道。
譬若恒水流,悉歸趣大海,
激流浚漂遠,正道亦如是。
廣智善顯示,逮得甘露法,
殊勝正法輪,本所未曾聞,
哀愍眾生故,而為眾生轉。
覆護天人眾,令度有彼岸,
是故諸眾生,咸皆稽首禮!”
爾時,梵天王聞佛所說,歡喜隨喜,稽首佛足,即沒不現(xiàn)。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郁毗羅聚落尼連禪河側菩提樹下,成佛未久。
爾時,娑婆世界主梵天王絕妙色身,于后夜時來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而說偈言:
“于諸種姓中,剎利兩足尊,
明行具足者,天人中最勝!”
佛告梵天王:“如是,梵天。如是,梵天。
“于諸種姓中,剎利兩足尊,
明行具足者,天人中最勝。”
佛說是經已,娑婆世界主梵天王聞佛所說,歡喜隨喜,稽首佛足,即沒不現(xiàn)。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拘薩羅人間游行,住止空閑無聚落處,與比丘眾夜宿其中。爾時,世尊為諸比丘說隨順阿練若法。
時,娑婆世界主梵天王作是念:“今者世尊在拘薩羅人間游行,住一空閑無聚落處,與諸大眾止宿空野。爾時,世尊為諸大眾說隨順空法,我今當往隨順贊嘆!”譬如力士屈伸臂頃,于梵天沒,住于佛前,稽首佛足,退坐一面,而說偈言:
“習近邊床座,斷除諸煩惱,
若不樂空閑,入眾自攝護。
自調伏其心,家家行乞食,
攝持于諸根,專精系心念。
然后習空閑,阿練若床座,
遠離諸恐怖,無畏安隱住。
若彼諸兇險,惡蛇眾毒害,
黑云大暗冥,震雷曜電光,
離諸煩惱故,晝夜安隱住。
如我所聞法,乃至不究竟,
獨一修梵行,不畏千死魔,
若修于覺道,不畏于萬數。
一切須陀洹,或得斯陀含,
及阿那含者,其數亦無量,
不能定其數,恐怖于妄說。”
時,娑婆世界主梵天王聞佛所說,歡喜隨喜已,為佛作禮,即沒不現(xiàn)。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迦毗羅衛(wèi)迦毗羅衛(wèi)林中,與五百比丘俱,皆是阿羅漢,諸漏已盡,所作已作,離諸重擔,逮得己利,盡諸有結,正智心善解脫。爾時,世尊為諸大眾說涅槃相應法。
時,有十方世界大眾威力諸天皆悉來會,供養(yǎng)世尊及比丘僧。復有諸梵天王住于梵世,作是念:“今日佛住迦毗羅衛(wèi)國,如上廣說,乃至供養(yǎng)世尊及諸大眾,我今當往各各贊嘆!”作是念已,譬如力士屈伸臂頃,從梵天沒,住于佛前。
第一梵天即說偈言:
“于此大林中,大眾普云集,
十方諸天眾,皆悉來恭敬,
故我遠來禮,最勝難伏僧!”
第二梵天復說偈言:
“是諸比丘僧,真實心精進,
于此大林中,攝諸根求度。”
第三梵天次說偈言:
“善方便消融,恩愛深利刺,
堅固不傾動,如因陀羅幢。
度深塹水流,清凈不求欲,
善度之導師,諸調伏大龍!”
第四梵天次說偈言:
“歸依于佛者,終不墮惡趣,
能斷人中身,得天身受樂。”
各說偈已,四梵天身即沒不現(xiàn)。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時,有娑婆世界主梵天王,日日精勤,往詣佛所,尊重供養(yǎng)。
時,娑婆世界主作是念:“今日太早而來見佛,正值世尊入火三昧,我等且當入提婆達多伴黨瞿迦梨比丘房中。”作是念已,即入彼房,至房戶中,以指扣戶,口說是言:“瞿迦梨,瞿迦梨,于舍利弗、目揵連所起凈信心,汝莫長夜得不饒益苦!”
瞿迦梨言:“汝是誰?”
梵天答言:“娑婆世界主梵天王。”
瞿迦梨言:“世尊不記汝得阿那含耶?”
梵天王言:“如是,比丘。”
瞿迦梨言:“汝何故來?”
娑婆世界主梵天王答言:“此不可治。”
即說偈言:
“于無量處所,生心欲籌量,
何有黠慧者,而生此妄想?
無量而欲量,是陰蓋凡夫。”
時,娑婆世界主梵天王往詣佛所,稽首禮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我常日日勤到佛所,親覲供養(yǎng),我作是念:‘今旦太早來見世尊,正值世尊入火三昧,我且當入提婆達多伴黨瞿迦梨比丘房中。’即住戶中,徐徐扣戶,口說是言:‘瞿迦梨,瞿迦梨,當于舍利弗、目揵連賢善智慧者所起凈信心,莫長夜得不饒益苦!’瞿迦梨言:‘汝是誰?’我即答言:‘是娑婆世界主梵天王。’瞿迦梨言:‘世尊不記汝得阿那含耶?’我即答言:‘如是。’瞿迦梨復言:‘汝何故來?’我作是念:‘此不可治。’即說偈言:
“‘于不可量處,發(fā)心欲籌量,
不可量欲量,是陰蓋凡夫。’”
佛語梵王:“如是!如是!梵王。
“于不可量處,而發(fā)心欲量,
何有智慧人,而生此妄想?
不可量欲量,是陰蓋凡夫。”
佛說此經已,娑婆世界主梵天王聞佛所說,歡喜隨喜,從座起,為佛作禮,即沒不現(xiàn)。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爾時,大梵天王及余別梵天善臂別梵天,日日方便,往見供養(yǎng)世尊。
時,有婆句梵天見別梵天善臂梵天,精勤方便,而問言:“汝欲何之?”
彼即答言:“欲見世尊,恭敬供養(yǎng)。”
時,婆句梵天即說偈言:
“彼有四鵠鳥,三種金色宮,
五百七十二,修行禪思者。
熾焰金色身,普照梵天宮,
汝且觀我身,何用至彼為?”
爾時,善梵王、別梵王善臂別梵王復說偈言:
“雖有金色身,普照梵天宮,
其有智慧者,知色有煩惱,
智者不樂色,于其心解脫。”
時,彼善梵天、別梵天善臂別梵天往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我今方便,欲來見世尊,恭敬供養(yǎng),有婆句梵天,見我方便,而問我言:‘汝今方便,欲何所之?’我即答言:‘欲往見世尊,禮事供養(yǎng)。’婆句梵天即說偈言:
“‘有四種鵠鳥,三種金色宮,
五百七十二,于中而禪思。
觀我身金色,普照梵天宮,
汝且觀我身,何用至彼為?’
“我即說偈而答彼言:
“‘雖有金色身,普照梵天宮,
當知真金色,是則煩惱事。
智者解脫色,于色不復樂。’”
佛告梵天:“如是,梵天。如是,梵天。
“雖有真金色,普照梵天宮,
當知真金色,則是煩惱事,
智者解脫色,于色不復樂。”
時,彼梵天為迦吒務陀低沙比丘故,說偈言:
“夫士生世間,利斧在口中,
還自斬其身,斯由惡言故。
應毀者稱譽,應譽而反毀,
惡口增其過,所生無安樂!
博弈酒喪財,其過失甚少,
惡心向善逝,是則為大過!
地獄有百千,名尼羅浮陀,
三千有六百,及五阿浮陀,
斯皆謗圣獄,口意惡愿故。”
佛說此經已,彼諸梵天聞佛所說,歡喜隨喜,稽首佛足,即沒不現(xiàn)。
如是我聞:一時,佛往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時,有婆句梵天住梵天上,起如是惡邪見言:“此處常、恒、非變易法,純一出離之處。”
爾時,世尊知婆句梵天心念已,入于三昧,如其正受,于王舍城沒,住梵天上。
婆句梵天遙見世尊而說偈言:
“梵天七十二,造作諸福樂,
自在而常住,生老死已過。
我于諸明論,修習已究竟,
彼諸天眾等,唯謂我長存。”
爾時,世尊說偈答言:
“此則極短壽,非是長存者,
而婆句梵天,自謂為長壽。
尼羅浮多獄,其壽百千數,
我悉憶念知,汝自謂長存!”
婆句梵天復說偈言:
“佛世尊所見,其劫數無邊,
生老死憂悲,皆悉已過去。
惟愿說知我,過去曾所更,
受持何戒業(yè),而得生于此?”
爾時,世尊說偈答言:
“過去久遠劫,于大曠野中,
有諸大眾行,多賢圣梵行,
饑乏無資糧,汝救之令度,
慈救心相續(xù),經劫而不失。
是則汝過去,所受持功德,
我悉憶念知,久近如眠覺。
過去有村邑,為賊所抄掠,
汝時悉皆救,令其得解脫。
是則過去世,所受持福業(yè),
我憶此因緣,久近如眠覺。
過去有人眾,乘船恒水中,
惡龍持彼船,欲盡害其命,
汝時以神力,救令得解脫。
是則汝過去,所受持福業(yè),
我憶是因緣,久近如眠覺。”
婆句梵天復說偈言:
“決定悉知我,古今壽命事,
亦知余一切,是則為正覺。
是故所受身,金光炎普照,
其身住于此,光明遍世間。”
爾時,世尊為婆句梵天種種說法,示教照喜已,如其正受,從梵天沒,還王舍城。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wèi)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有一梵天住梵天上,起如是邪見言:“此處常、恒、不變易,純一出離,未曾見有來至此處,況復有過此上者?”
爾時,世尊知彼梵天心之所念,即入三昧,如其正受,于舍衛(wèi)國沒,現(xiàn)梵天宮,當彼梵天頂上,于虛空中結跏趺坐,正身系念。
爾時,尊者阿若俱鄰作是念:“今日世尊為在何所?”即以天眼凈過人間眼,觀見世尊在梵天上;見已,即入三昧,如其正受,于舍衛(wèi)國沒,現(xiàn)彼梵世,在于東方,西面向佛,結跏趺坐,端身系念,在佛座下,梵天座上。
爾時,尊者摩訶迦葉作是念:“今日世尊為在何所?”即以天眼凈過于人眼,見世尊在梵天上;見已,即入三昧,如其正受,于舍衛(wèi)國沒,現(xiàn)梵天上,在于南方,北面向佛,結跏趺坐,端身系念,在佛座下,梵天座上。
時,尊者舍利弗作是念:“世尊今者為在何所?”即以天眼凈過于人眼,見世尊在梵天上;見已,即入三昧,如其正受,于舍衛(wèi)國沒,住梵天上,在于西方,東面向佛,結跏趺坐,端身系念,在佛座下,梵天座上。
爾時,尊者大目揵連即作是念:“今日世尊為在何所?”以天眼凈過于人眼,遙見世尊在梵天上;見已,即入三昧,如其正受,于舍衛(wèi)國沒,住梵天上,在于北方,南面向佛,結跏趺坐,端身系念,在佛座下,梵天座上。
爾時,世尊告梵天曰:“汝今復起是見:‘從本已來,未曾見有過我上者’不?”
梵天白佛:“我今不敢復言:‘我未曾見有過我上者。’唯見梵天光明被障。”
爾時,世尊為彼梵天種種說法,示教照喜已,即入三昧,如其正受,于梵天上沒,還舍衛(wèi)國。
尊者阿若俱鄰、摩訶迦葉、舍利弗為彼梵天種種說法,示教照喜已,即入三昧,如其正受,于梵天沒,還舍衛(wèi)國,唯尊者大目揵連仍于彼住。
時,彼梵天問尊者大目揵連:“世尊諸余弟子悉有如是大德大力不?”
時,尊者大目揵連即說偈言:
“大德具三明,通達觀他心,
漏盡諸羅漢,其數無有量!”
時,尊者大目揵連為彼梵天種種說法,示教照喜已,即入三昧,如其正受,于梵天沒,還舍衛(wèi)國。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俱尸那竭國力士生地堅固雙樹林。
爾時,世尊臨般涅槃,告尊者阿難:“汝于堅固雙樹間敷繩床,北首,如來今日中夜于無余涅槃而般涅槃。”
時,尊者阿難奉世尊教,于雙堅固樹間為世尊敷繩床,北首已,還世尊所,稽首禮足,白言世尊:“已為如來于雙堅固樹間敷繩床,令北首。”
于是,世尊往就繩床,右脅著地,北首而臥,足足相累,系念明相。
爾時,世尊即于中夜,于無余涅槃而般涅槃。般涅槃已,雙堅固樹尋即生華,周匝垂下,供養(yǎng)世尊。
時,有異比丘即說偈言:
“善好堅固樹,枝條垂禮佛,
妙華以供養(yǎng),大師般涅槃!”
尋時,釋提桓因說偈:
“一切行無常,斯皆生滅法,
雖生尋以滅,斯寂滅為樂。”
尋時,娑婆世界主梵天王次復說偈言:
“世間一切生,立者皆當舍,
如是圣大師,世間無有比!
逮得如來力,普為世間眼,
終歸會磨滅,入無余涅槃!”
尊者阿那律陀次復說偈言:
“出息入息住,立心善攝護,
從所依而來,世間般涅槃。
大恐怖相生,令人身毛豎,
一切行力具,大師般涅槃。
其心不懈怠,亦不住諸愛,
心法漸解脫,如薪盡火滅。”
如來涅槃后七日,尊者阿難往支提所,而說偈言:
“導師此寶身,往詣梵天上,
如是大神力,內火還燒身。
五百氎纏身,悉燒令磨滅,
千領細氎衣,以衣如來身,
唯二領不燒,最上及襯身。”
尊者阿難說是偈時,諸比丘默然悲喜!
- 上一篇:第四十六卷 雜阿含經
- 下一篇:第四十二卷 雜阿含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