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華人佛教 > 乾隆大藏經(jīng) > 此土著述 >
乾隆大藏經(jīng)首頁大乘般若部大乘寶積部大乘大集部 大乘華嚴(yán)部大乘涅槃部大乘五大部外重譯經(jīng)宋元入藏諸大小乘經(jīng)
小乘阿含部小乘單譯經(jīng)大乘單譯經(jīng)大乘律小乘律 大乘論小乘論宋元續(xù)入藏諸論 西土圣賢撰集此土著述

大藏圣教法寶標(biāo)目卷第一

  大藏圣教法寶標(biāo)目序偈     庭一

  元清源居士王古撰

  歸命正遍知 如來妙法藏 十方大菩薩

  三尊真圣眾 我今于法寶 愿作勝妙緣

  若以一毛端 測量太空界 如說須彌頂

  是諸天住處 如指海波中 大魚龍窟宅

  廣大殊勝處 非一言可盡 然其所標(biāo)顯

  舉要非妄謬 憫彼不遇者 望涯而自絕

  常時對寶所 終身空手過(西域取經(jīng)亡軀為法末法有安佚懶惰不肯展卷者)

  暫能一經(jīng)目 即植菩提根(未閱經(jīng)者獲益)

  清信樂法人 未暇遍披閱

  昆山取片玊 滄溟采如意 隨其所欲見

  發(fā)函即有得(未遍閱經(jīng)者獲益) 多聞博覽人

  已知龍藏者 溫故檢忘誤 釋然得本明(已遍閱經(jīng)者獲益)

  除彼大闡提 有是種種益

  海墨書一義 九旬而演妙 云何以片言

  而欲顯法要(舉廣難略) 如來在定時

  五百阿羅漢 各各說所解 而皆非佛意

  各順正理故 可依而無罪 我今所撰述

  率稽古德語 非我妄臆說 是故應(yīng)信受

  (答舉廣難) 智者悟筏喻 不著文字相

  見月而忘指 入海譏算沙(離相忘筌難)

  方便有多門 豈以一廢百 種種皆佛事

  全來彰妙用(方便無礙答) 以此勝功德

  愿常在佛會 一音所演法 歷耳永不忘

  如海受大雨 亦如水傳器 持以利眾生

  如法界無盡

  大藏圣教法寶標(biāo)目序

  竊以至理遼夐。絕名言而叵測。法身昭應(yīng)。隨語嘿以總持。露妙有之沖玄。通群情之封滯。由是鹿苑鶴林之提唱。谷響傳音。線花貝葉之翩翻。云垂布錦。爰有法寶。耀彼摩尼經(jīng)律論藏。泛性海之波瀾。戒定慧學(xué)。皎義天之日月。游上林之春。則奇葩異卉紛馥鮮妍。窺王庫之寶。則羙玉精金光明洞徹。法寶標(biāo)目者。清源居士王古所志也。公讀經(jīng)該貫。演義深玄。舉教網(wǎng)而目張。覽智鏡而神會。故茲集要。略盡教條。溥為來機豁開寶藏。流傳既久。貝笈未收眼目所存。誠為欠事。即有前松江府僧錄廣福大師。管主八續(xù)。集秘密經(jīng)文?瘓A藏典。謂此標(biāo)目。該括詳明。謹(jǐn)錄藏中。隨函披閱。俾已通教理者。睹智燈而合照心之解。未閱圣言者。掬法流而澡惑業(yè)之垢。一覽之余。全藏義海了。然于心目之間矣。善哉信而解。解而行。行而證。證而極于言語道斷。心行處滅。了最上之真空。傳法王之心印。燈燈聯(lián)輝。展轉(zhuǎn)分照。廓法界之疆域。入普賢之愿海。則效報于皇恩佛恩可知矣。若夫棄經(jīng)廢律。歲月耽玩。受圣門之利養(yǎng)。甘面墻之蒙塞。斯文也亦可為懲勸之一端云耳。

  時大德丙午子月既望江西吉州路報恩寺講經(jīng)釋克己序

  大藏圣教法寶標(biāo)目文前大科分為四段。初總標(biāo)年代括人法之紀(jì)綱二別約歲時分記錄之殊異三略明乘藏顯古錄之梯航四廣列名題彰今目之倫序

  初總標(biāo)年代括人法之紀(jì)綱

  自后漢孝明皇帝永平十年戊辰。至大元圣世大德十年丙午。凡一千二百四十一年。中間譯經(jīng)。朝代歷二十二代。傳譯之人一百九十四人。所出經(jīng)律論三藏一千四百四十部。該五千五百八十六卷。經(jīng)藏大乘經(jīng)八百九十七部二千九百八十卷小乘經(jīng)二百九十一部七百一十卷律藏大乘律二十八部五十六卷小乘律六十九部五百單四卷論藏大乘論一百一十七部六百二十八卷小乘論三十八部七百單八卷

  二別約歲時分記錄之殊異

  自后漢明帝永平十年戊辰。至唐玄宗開元十八年庚午。凡一十九代。六百六十三年。中間傳譯緇素。總一百七十六人。所出大小乘三藏教文。凡九百六十八部。四千五百單七卷(上開元錄所紀(jì))。

  自唐開元十八年庚午。至德宗貞元五年己巳凡六十年。中間傳譯三藏八人。大乘經(jīng)論及念誦法一百二十七部。二百四十二卷(上貞元錄所紀(jì))。

  自唐貞元五年己巳。至宋太宗興國七年壬午。凡一百九十三年。中間并無譯人。其年壬午始建譯場。至真宗大中祥符四年辛亥。凡二十九年。中間傳譯三藏六人。所出三藏教文二百單一部。三百八十四卷(已上祥符錄所紀(jì))。

  自宋仁宗景佑四年丁丑。至今大元圣世至元二十二年乙酉。凡二百五十四年。中間傳譯三藏四人。所出三藏教文二十部。一百一十五卷。其余前錄未編入者經(jīng)律論等五十五部一百四十一卷。通前七十五部二百五十六卷(依拾遺編入)。

  三略明乘藏顯古錄之梯航開元錄所紀(jì)經(jīng)律論一千一十六部四千五百三十七卷大乘經(jīng)五百六十三部二千一百七十三卷(百冊三帙)律二十六部五十四卷(五帙)論九十七部五百一十八卷(十五帙)小乘經(jīng)二百四十部六百十八卷(四十八帙)律五十四部四百四十六卷(四十五帙)論三十六部六百九十八卷(七十二帙)貞元錄所紀(jì)經(jīng)論一百二十七部二百四十二卷大乘經(jīng)一百二十五部二百四十卷(二十三帙)論二部二卷祥符錄所紀(jì)經(jīng)律論二百部三百八十四卷大乘經(jīng)一百四十部二百九十卷(三十帙)律一部一卷論一十一部一十九卷(二帙)小乘經(jīng)四十四部六十九卷(七帙)律五部五卷(一帙)景佑錄所紀(jì)經(jīng)律論十九部一百五十卷大乘經(jīng)九部一百八卷一十一帙律一部一卷論二部二十八卷(三帙)小乘經(jīng)六部一十一卷(一帙)律一部一卷弘法入藏錄及拾遺編入經(jīng)律論(七十五部二百五十六卷)大乘經(jīng)五十七部二百二十一卷(七帙)論六部六十一卷(七帙)大乘經(jīng)一部十二卷(一帙)律九部五十二卷(五帙)論一部一十卷(一帙)弘法入藏圣賢傳記不在其數(shù)

  四廣列名題彰今目之倫序(如文)

  大元續(xù)集法寶標(biāo)目卷第一

  般若部?偠徊。七百三十六卷。七十三帙。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jīng)六百卷 【天】字至【柰】字號

  六十帙。函號依印。經(jīng)院有本。

  右佛于天上人間四處十六會說。西域本有二十萬偈。此方八部咸在其中。唐三藏法師玄奘取全本于西域。于玉華寺。譯成六百卷。般若空宗此焉周盡。初法師將順眾意如羅什所翻除繁去重。于夜夢中有極怖畏事。還依廣翻。即見殊勝境界。遂不敢刪。依梵本譯。慶成之日。般若放光諸天雨華?罩幸魳樊愊惴伊。法師曰。此鎮(zhèn)國之典人天大寶。經(jīng)自記。此方當(dāng)有樂大乘者國王大臣四部徒眾書寫受持讀誦流布。皆得生天究竟解脫(已上出三藏法師傳)開元釋教錄云。諸經(jīng)以般若建初者。謂諸佛之母也。

  般若六度之一數(shù)也。五度未與大名。唯此般若圓宗。獨稱尊大。乃是眾妙之淵府。群智之玄宗。萬法之本原。眾圣之圓極。所以前五但為佐助與般若作其輔翼。唯此獨立大名。般若者。此云智慧也(出經(jīng)音?序)。

  第一會王舍城鷲峰山說第一卷(至第四百卷【天】字至【霜】字號)

  右四十帙。八十五品。新譯此方舊來流傳。佛在鷲峰菩薩聲聞眾集。佛于一一身分放大光明。其光遍照三千大千世界及十方殑伽沙諸佛世界。十方諸佛各遣大菩薩眾。持金蓮華奉釋迦佛。佛知眾集。告舍利弗。為諸菩薩眾說般若波羅蜜多。舍利弗滿慈子與佛問答演說。初會四百卷經(jīng)中。說一切法五蘊。十二處。十八界。十二緣生。三十七菩提分法。四靜慮定。四無色定。八解脫。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如來三身。四智。十力。四無畏。四無量心。六神通。十八不共法。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一切功德皆從六波羅蜜生。般若波羅蜜多最大最勝。最為第一更無過者余。五波羅蜜皆攝入此般若波羅蜜中。一切諸法若無般若。不得名為到彼岸故。

  佛說內(nèi)空。內(nèi)六根空故。外空。外六塵空故。內(nèi)外空。根塵皆空故?湛。一切法空故。大空。十方皆空故。勝義空。涅盤亦空故。有為空。三界皆空故。無為空。無生住異滅故。畢竟空。諸法竟不可得故。無際空。無初中后故。散空。散謂有放有棄有舍可得此由散空。無變異空。無放無棄無舍。本性空。一切法非佛所作。本性空故。自相空。一切法自相皆空。如變礙是色自相領(lǐng)納是受自相等。共相空。謂一切法如苦。是有漏法。共相無常。是有為法。共相空。無我是一切法共相等。一切法空。謂五蘊十二處十八界。有色無色。有見無見。有對無對。有漏無漏有為無為法皆空故。不可得空。三際不可得故。無性空。無少法可得故。自性空。諸法能和合自性空故。無性自性空。諸法無能和合性。有所和合自性皆空故(五十一)六波羅蜜。三解脫。十力。十八不共。一切智。四果。二乘。十地。究竟涅盤。皆如夢如幻。設(shè)更有法勝涅盤者。我亦說為如夢如幻。何以故;没瘔羰屡c一切法乃至涅盤皆悉無二無二分故(八十二)一切諸佛一切功德。無不皆從此般若波羅蜜多所生故。一切三乘賢圣五果福地乃至人天富樂自在福德吉祥。亦不離此般若波羅蜜多。一切世出世間諸功德善法。若無般若為其先導(dǎo)。如人無眼則無所往。

  若人受持讀誦恭敬供養(yǎng)系念在心而不忘失者。即知是成佛之前相。去佛非遠故。如是之人。一切魔怨外道不能惱亂。一切毒藥毒蛇惡獸不敢傷害。諸惡鬼神悉皆遠。離。水火風(fēng)災(zāi)亦所不及。若入軍陣刀箭不中戰(zhàn)斗得勝。一切災(zāi)難無不滅者。

  則法師序云。大般若經(jīng)者。希代之絕。唱曠劫之遐津。光被人天括囊真俗。誠入神之奧府。有國之靈鎮(zhèn)。舊已譯八部才現(xiàn)半珠。今具十六會。乃握全寶。義既天悠辭仍海溢。且為諸分之本。又是前古未傳。此初會經(jīng)四百卷八十五品矣(唐西明寺沙門玄則序則同預(yù)奘法師譯會三)。

  第二會四百一至四百七十八卷(【金】字至【昆】字)

  右則法師序云。舌覆大千身分巨億。普利六趣震動十方。是使微塵剎土不動而游。恒沙諸佛不謀而證。非般若至賾。孰能致此。同幻花之開落。不滅不生。比夢像之妍媸。無染無凈。飆谷投響。則毀譽共銷。月池寖色。則物我俱謝。文優(yōu)理詣感通悟永。此會凡八十五品。七十八卷。即舊大品光贊放光本同譯別。然大品之于光贊。詞倍豐而加美。此分之于大品。文益具而彌正。攢輝校寶豈不盛歟。舊譯闕常啼等品。余意大同。

  第三會從四百七十九卷至五百(三十七卷【崗】字至【珠】字)

  右新譯三十一品。五十九卷。于舊無涉佛言。若諸菩薩欲疾證得一切智智。應(yīng)學(xué)般若波羅蜜多。欲超聲聞獨覺等地。欲住菩薩不退轉(zhuǎn)地。欲得殊勝六種神通。欲以一念隨喜之心超過一切聲聞獨覺施戒定慧忍進。欲以一食一香一華一燈一衣一蓋一幢一幡供養(yǎng)十方沙界如來。欲滿足六波羅蜜。欲得一切如來殊勝功德。欲得如上無量無邊殊勝功德。應(yīng)學(xué)般若波羅蜜多(四百七十九此但略出詳如本經(jīng))。

  第四會從五百三十八卷至五百五十五卷(【稱】【夜】)

  右第八譯。二十九品。一十八卷一切凡夫剖名相之符。保癡愛之宅。所以措懷有著擬議必違。至真反此動寂斯會。以假名般若。授假名菩薩。是持幻法與幻人。故無作亦無得。此晨蜉之語歲。夢蝶之議覺乎。此會一十九品。一十八卷。即舊小品道行新道行明度經(jīng)。品之為言分也。分有長短。故有小品大品焉。道行即分中之初品。譯者取以別經(jīng)。明度乃智度之異言。即就總目為號。寔由殘闕未具。故使名題亦差。今大教克圓。鴻規(guī)允布。心術(shù)之要?蓮(fù)道哉(出則法師序)開元釋教錄云。放光大品新舊譯耳。大品為新。放光為舊。

  第五會十卷 【光】

  右二十四品。第五百五十六卷。(至五百六十五卷)。佛言。若諸菩薩但聞般若波羅蜜多。尚獲無邊功德勝利。況深信解如說修行。是諸菩薩近一切智安住真如疾證菩提。若有菩薩說聲聞法令三千大千世界一切有情悉皆證得阿羅漢果。所獲福聚甚多。若菩薩為諸有情宣說般若。乃至一彈指頃。所獲福聚甚多于前(五百六十五流通品)。

  則法師序曰。夫見生死者三有。著涅盤者二乘。知生死空。斯出三界矣。知涅盤空。斯過二地矣。此會二十四品十卷。舊未傳譯。是大經(jīng)略譯。覽者固當(dāng)不以抵羽而輕積珍矣。

  第六會八卷(自第一會至第六會并在鷲峰山說) 【果】

  右十七品。第五百六十六卷。至五百七十三卷。最勝天王問。佛說。即舊勝天王般若本同譯別。此第二譯。發(fā)明弘旨敞拔幽關(guān)。固已法寶駢映義林交積(則法師序)。

  第七會室羅筏城給孤獨園說曼殊室利(分二卷【珍】)

  右第五百七十四卷。至七十五卷。與舊譯文殊般若本同譯別。此第三譯則法師序曰。即相無睹。真如之壯觀。即慮無知種智之默識。既泯修而造修。亦絕學(xué)而趣學(xué)。狀其區(qū)別則菩提萬流。斷其混茫則涅盤一相。一相則不見生死。萬流則無非佛法。不壞假名而開實相。法尚不有。何有菩提。尚無菩提。何有證得。此會即舊譯文殊般若矣。

  第八會一卷

  右一品。那伽室利分。第五百七十六卷與舊譯濡首菩薩分衛(wèi)經(jīng)本同譯別。此第三譯則法師序曰?v觀空術(shù)澄襟海定。蜃樓切景。知積氣以忘躋。鸞鏡含姿。悟惟空而輟覽。故能自近鑒遠由真立俗。識危生之露集。知幻質(zhì)之泡浮。電倏青氣之輝。云空軒蓋之影。文約理贍昔秘今傳。雖一軸單譯。而三復(fù)固多重味矣。

  第九會(第八第九會并在給孤獨園)說能斷金剛分一卷

  右第四譯。第五百七十七卷。與舊金剛般若本同譯別。凡本具云能斷金剛般若。欲明菩薩以分別為煩惱。而分別之惑堅類金剛。此經(jīng)所詮無分別慧乃能除斷。故知舊譯失上二字。又下文三問闕一九喻闕三。法師具依梵本翻譯(出三藏法師傳)。

  則法師序。沖照倬存逸韻遐舉。承閑語要。三問杰其標(biāo)。節(jié)理情涂。兩如肅其致。窮非想以布想。攝眾度以檀度。格虛空而未量。泛聲香而不住。忘法身于相好。豈見如來。分剎土于微塵。誰為世界。河沙數(shù)非多之多福。山王比非大之大身。法性絕言。謂有說而便謗。菩提離取。知無授而乃成。皆所以拂靄疑津剪萌心。逕廣略二本前后五譯。無新無故逾煉逾明。經(jīng)卷所在則為有佛。故受持之跡其驗若神。傳之物聽。具如別錄。

  第十會他化自在天王宮說般若理趣分一卷

  右一卷。第五百七十八卷。與后譯實相般若本同譯別般若理趣分者。蓋乃核諸會之旨歸。綰積篇之宗緒。心凝旨夐義皎詞明。言理則理邃寰中。談趣則趣沖垓表。雖一軸單譯。而具該諸分。若不留連此旨咀味斯文。何能指晤遙津搜奇密藏矣(則法師序)。

  第十一會說施波羅蜜多分(五卷) 【李】

  右新出。無舊譯。從五百七十九卷。至五百八十三。舍利弗言。若菩薩欲證無上菩提。一切行中應(yīng)先行施。作如是念。我施十方界一切有情。令永解脫惡趣生死。未發(fā)無上菩提心者令速發(fā)心。已發(fā)心者令永不退。已不退者令速圓滿一切智智。以布施善根勿招余果。唯證無上菩提。能盡未來利樂一切。如是乃名布施波羅蜜多。普令一切波羅蜜多皆得圓滿。若無后心緣一切智回向菩提。雖行布施而非波羅蜜多。亦不能令余所修習(xí)波羅蜜多速得圓滿。亦不能得一切智智。菩薩知一切法如幻化故。行布施時無實可舍。證正覺時實無所得。如二幻師戲為交易。此中二事俱非實有。佛神力故。令舍利子及大眾等。見十方佛剎中諸菩薩廣大布施財施法施身命施等。佛言。求大菩提。當(dāng)如是施。

  第十二會說戒波羅蜜多分(五卷)

  右新譯。從五百八十四卷。至五百八十八卷。夫欲儲凈法先滌身器。將越愛流前鳩行楫。戒者切身口而流訓(xùn)則。一言一行斯佛事矣。因動靜以研幾。則舉足下足皆道場矣。誠險道之夷蹬。闇?zhǔn)抑G。度疫之仙凡。出苦之神馭也。五卷單譯。一如施分(則法師序)。

  第十三會說忍波羅蜜多分(一卷)

  右新譯。第五百八十九卷佛言。一切法皆如幻化。畢竟性空。畢竟空中無所諍競。令彼聞已斗諍心息。其心平等猶若虛空。不相伺求種種瑕隙。由斯感得大丈夫相所莊嚴(yán)身。一切有情見者歡喜。乃至證得清涼涅盤畢竟安樂。

  則法師序曰。將夷道梗為坦心怨。播親親于蠢徒。辟蕩蕩于情路。雖毀甚矛箭害窮齏粉。必當(dāng)內(nèi)蠲我想外抵人相。目鄰虛之有間。投刃曷傷。念機關(guān)之無主。觸舟奚苦。如大浸稽空而空無溺懼。積洿歸澤。而澤無垢忿。況已謝之聲毀譽一貫。既遷之色損益同科。不有來損。則攝受之路無從不有往慈。則菩提之行無主。翻為善友更領(lǐng)深恩。聞詈劇絲竹之娛。得捶逾捧戴之悅。太子之二目兼喪。曾靡一心。仙人之七分支解。方酬七覺。百矛集體。百福之相開。萬惱縈身。萬德之基立。語其大力。則拔山無以喻。談其無畏。則賈勇弗之論。一軸單譯。不其要歟。

  第十四會說勤波羅蜜多分(一卷)第十一至十四會并在給孤獨園

  右新譯。第五百九十卷。惟夫淺溜穿石小滴盈器。鉆燧之勤。斷干之漸皆積微不已。故在著可觀。單卷新譯(則法師序)經(jīng)中詳說諸菩薩懈怠精進行相。

  第十五會鷲峰山說靜慮波羅蜜多分(二卷) 【柰】

  右新譯。第五百九十一卷。至九十二卷。夫心之用也大矣哉。動則舛競聿興。靜則眾變幾息。大之充法界。細之入鄰虛。故海岳寰區(qū)。心之影也。形骸耳目。心之候也。生死邅回。心之迷也。菩提昭曠。心之悟也。三界唯此寔曰難調(diào)。一處制之斯無不辦。沉掉雙斥止觀兩明。故統(tǒng)之則一如。權(quán)之則二相。敞之則三脫。依之則四神行之則五印。檢之則六念。聚之則七善。流之則八解。階之則九次。肆之則十遍。其余四念四等之儔。五根五力之類。如泥之在鈞。金之在鍛。唯所用耳。豈有限哉。故能力味精通神妙揮忽。日月上掩川岳下?lián)u。身遍十方聲覃六趣。水火交質(zhì)金玉易形。殫變化之涂。出思議之表(則法師序)。

  第十六會竹林園中白鷺池側(cè)說般若波羅蜜多分八卷

  右新譯。五百九十三卷。至第六百佛言。若于般若波羅蜜多甚深法門。受持一句。尚獲無量無邊功德。況于此大般若經(jīng)。能具受持轉(zhuǎn)讀書寫供養(yǎng)流布廣為他說。彼所獲福不可思議。說此法時。無量無數(shù)菩薩得無生法忍。復(fù)有無邊諸有情類。皆發(fā)無上正等覺心。爾時如來記彼決定當(dāng)證無上菩提。

  放光般若波羅蜜經(jīng)二十卷(或三十卷三帙) 【菜】【重】

  右佛將說法。先入三昧。于一一身分放大光明。遍十方大千世界。眾生見光皆得不退。佛出廣長舌相。放無量億百千光;癁榍~金色蓮華。上皆有佛坐。一一化佛皆說六波羅蜜。眾生聞?wù)呓园l(fā)大菩提心。此經(jīng)二十卷。九十品。與前大經(jīng)同。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jīng)四十卷(亦名大品般若經(jīng)或三十卷四帙) 【芥】【姜】【!

  光贊般若波羅蜜經(jīng)十卷(或十五卷) 【咸】

  右三經(jīng)。與大般若第二會同本異譯。其光贊般若比于新經(jīng)。三分將一。至散華品后文并闕。按姚秦僧睿小品序云。斯經(jīng)正文凡有四種。是佛異時適化廣略之說也。其多者云有十萬偈。少者六百偈。此之大品即是天竺之中品也。準(zhǔn)斯中品。故知與大經(jīng)第二會同梵文也(龍樹菩薩造智度論釋大品經(jīng))。

  摩訶般若波羅蜜鈔經(jīng)五卷(一名須菩提品亦名長安品) 【河】

  右與小品道行經(jīng)等同本異譯。故初題云。摩訶般若波羅蜜經(jīng)道行品第一。但文不足。三分過二。準(zhǔn)道行經(jīng)。后闕十品。

  道行般若波羅蜜經(jīng)十卷(亦名般若道行品或八卷一帙) 【淡】

  小品般若波羅蜜經(jīng)十卷(或七卷或八卷一帙) 【鱗】

  大明度經(jīng)四卷 【潛】

  右四經(jīng)。與大般若第四會同本異譯。

  勝天王般若波羅蜜經(jīng)七卷

  右與大般若第六會同本異譯。

  文殊師利所說摩訶般若波羅蜜經(jīng)二卷 【羽】

  梁扶南三藏曼陀羅仙譯(第一譯)。

  右亦名文殊般若波羅蜜經(jīng)。初無十重光。后有一行三昧文。言文殊師利童真者。是又編入寶積。在第四十六會。與后經(jīng)名同。

  文殊師利所說般若波羅蜜經(jīng)一同

  梁扶南三藏僧伽婆羅譯(第二譯)。

  右初有十重光。后無一行三昧文。言文殊師利法王子者。是此本稍廣。又此二經(jīng)亦互有廣略。與大般若第七會曼殊室利分同本異譯。

  濡首菩薩無上清凈分衛(wèi)經(jīng)一卷(一名決了諸法如幻化三昧經(jīng))此與大般若第八會那伽室利分同本異譯新舊相比舊經(jīng)稍廣

  右文殊菩薩與龍吉祥菩薩等。執(zhí)應(yīng)器錫杖入城乞食。舍利子須菩提等問答。說佛性離垢染。故名無上清凈。法身無像都無煩勞。無了不了如幻化影響。無心無念無言無說。說是法身清凈功德時。有百億菩薩天人等。得無生忍者。發(fā)菩提心者。一生補處者。共嘆菩薩功德無量。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一卷

  秦鳩摩羅什譯(第一譯)。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一卷

  魏菩提留支譯(第二譯)。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一卷

  陳真諦譯(第三譯)。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jīng)一卷

  唐玄奘譯(第四譯)。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jīng)一卷

  義凈譯(第五譯)。

  右五經(jīng)同本異譯(三師造論同釋此經(jīng))解在第九會。

  實相般若波羅蜜經(jīng)一卷

  右與大般若第十會般若理趣分同本異譯。西域梵文有廣略二本。故實相理趣文意乃同。況大小異佛為諸菩薩說。實謂真實。不虛妄故。相謂體相。自性凝寂故。具真如常寂之義。故名實相。

  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經(jīng)二卷(或一卷)

  右佛為十六國王等說。法欲滅時。一切有情造惡業(yè)故。國土災(zāi)難競起。日月星變水火雨雹賊盜饑疫兵戈鬼神等。種種災(zāi)異。說救護法。國王眷屬百官百姓。皆當(dāng)受持般若。七難即滅皆得安樂。佛說菩薩行位五忍十五地等法。廣如本經(jīng)。

  摩訶般若波羅蜜大明咒一卷

  鳩摩羅什譯(出經(jīng)題第一譯)。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一卷

  唐玄奘譯(第二譯)二經(jīng)同本異譯(仁王般若等三經(jīng)大義雖通大部全本大部中無是支??攝非從彼出)。

  右二經(jīng)。于六百卷大般若中此為要略。若受持讀誦有殊勝功德。菩提不遠。一切魔怨外道毒藥蛇獸諸惡鬼神水火軍陣刀箭風(fēng)災(zāi)。不能為害。唐三藏法師。到流沙。逢無量鬼神。丑惡兇猛。唯念般若心經(jīng)。聲發(fā)即皆散滅(出三藏法師傳)。

  寶積部?偘耸恳话倭啪(一十七帙)。

  大寶積經(jīng)一百二十卷(翔字至文字十二帙)

  右此經(jīng)。新舊重單合譯。共四十九會。合成一部。歷代譯者。摘會別翻而不終部帙。唐南印度菩提流支翻譯。二十六會三十九卷。并流支新譯。二十三會八十一卷。舊譯者。止勘同編入共成一部列會如左。

  第一三律儀會三卷 【翔】

  右與舊大方廣三戒經(jīng)同本異譯。從第一卷至第三卷大迦葉問佛。若諸眾生求于佛法力無畏者。攝受何法而修行增長成熟諸如來道。證入菩提得不退轉(zhuǎn)。佛說此經(jīng)名演說三戒。亦名說菩薩禁戒。亦名集一切佛法。在家出家菩薩修行法門成就退失菩提法。詳如本經(jīng)。

  第二無邊莊嚴(yán)會四卷

  右從第四至第七卷無邊莊嚴(yán)菩薩。為諸菩薩求一切智善巧地者。令得圓滿不思議愿。及一生補處所有善根等愿。佛開示如是法門。佛說此經(jīng)。是無邊辯才攝一切義善巧法門。由此能照了一切法斷一切疑。

  第三密跡金剛力士會七卷 【龍】

  右從第八卷。至第十四卷密跡金剛。說如來身口心三秘密。目連欲窮佛聲邊際。過西方九十九恒河沙佛土。終不能得其音常近不遠。應(yīng)持菩薩過上方百億恒河沙佛土。欲見佛頂相亦不能見。樓至如來于賢劫千佛中最后成佛。住壽長遠。所度弟子一切圣眾等。與九百九十九佛適等無異。不可限量。賢劫諸佛出世時。密跡常持金剛侍衛(wèi)。其金剛杵擲于虛空復(fù)立于地。帝釋目連盡其神力。皆不能動。密跡說是不可思議法時。菩薩天人無央數(shù)發(fā)菩提心。得法眼凈無生法忍。諸佛世界六返震動。大光明照十方無量佛土。

  第四凈居天子會二卷

  右舊譯名菩薩說夢經(jīng)。新改名凈居天子會當(dāng)?shù)谑寮笆矸鹫f諸菩薩修行。有夢中所見一百八相。

  第五無量壽如來會二卷(第十一譯)

  右與舊無量清凈平等覺大阿彌陀無量壽經(jīng)等同本異譯。當(dāng)?shù)谑呤司。無量壽經(jīng)四十八愿。平等覺經(jīng)彌陀經(jīng)皆二十四愿文異理同。與寶積經(jīng)第五無量壽會同本異譯。皆說極樂國勝妙彌陀愿力勸人往生。

  第六不動如來會二卷(第二譯)

  右與舊阿閦佛國經(jīng)等同本異譯。當(dāng)?shù)谑啪砑岸碚f妙喜世界種種勝妙。不動佛行愿功德。

  第七被甲莊嚴(yán)會五卷 【師】

  右新譯。從第二十一卷。至第二十五卷佛為無邊慧菩薩說菩薩被大甲胄。乘于大乘行于大道。持大法炬放大法光擊大法鼓霔大法雨。此大菩提法。為諸眾生作大饒益。

  第八法界體性無分別會二卷

  右與姚秦童壽所譯法界體性經(jīng)同本異譯。當(dāng)?shù)诙。至二十七卷文殊師利說法界體性無污染凈。亦無向得。無解脫者。是心體性空無有實。從妄想起非生住滅。無縛無脫無向無得。是經(jīng)如佛光明一切普照。

  第九大乘十法會一卷

  右與梁眾鎧所譯大乘十法經(jīng)同本異譯。當(dāng)?shù)诙司硎ㄕ。一信成就。二行成就。三性成就。四樂菩提心。五樂法。六觀正法行。七行法順法。八舍憍慢。九善解如來秘密之教。記聲聞得菩提言。我背痛言我老弊問耆婆醫(yī)藥逐諸外道捔勝金槍馬麥提婆宿怨乞食空缽木器合腹謗等。皆是善巧方便。為后世眾生利益故。十者心不希求聲聞乘獨覺乘。行是十法名住大乘。此經(jīng)能施一切眾生慧目。大乘菩薩所當(dāng)修學(xué)。當(dāng)?shù)闷刑帷?/p>

  第十文殊師利普門會一卷

  右與舊普門品經(jīng)等同本異譯。當(dāng)?shù)诙啪矸鹫f普入不思議法門。色聲香味觸法八部三涂貪瞋癡善不善有為無為等。二十八三昧平等法門。若能受持。則為受持八萬四千法門。說是經(jīng)時。七十二萬億那由他諸天一百八十萬人等發(fā)菩提心。九萬二千菩薩得無生忍。天魔憂苦涕泣如中毒箭。眾生聞是經(jīng)。決定得不退轉(zhuǎn)空我境界。

  第十一出現(xiàn)光明會五卷 【火】

  右新譯。從第三十卷。至第三十四卷月光童子問佛。往昔修何等業(yè)得此無量無邊種種色光明。佛為說如來因地善根資糧圓滿成就相好光明等法門。

  第十二菩薩藏會二十卷 【帝】【鳥】

  右從第三十五卷。至第五十四卷三藏法師自西域回。首譯出此經(jīng)經(jīng)初說。王舍城五百長者問佛。觀何等相棄舍家法悟大菩提。佛言。我觀世間眾生。為十苦所逼。十惱害相憎嫉。入十種惡見稠林。為十種大毒箭所中。十不善道染污纏縛。我以是等故舍家趣無上道。五百長者皆證阿羅漢。次說如來十種不思議法。一者如來身。二者音聲。三者智。四者光。五者戒定。六者神通。七者十力。八者四無畏。九者大悲。十者不共佛法。四無量心。六波羅蜜。三十七品法門。四諦。十二緣。四攝等法。檀波羅蜜中說過去善攝受。如來因地為紡績?nèi)。日以一縷微線施佛。愿未來世成等正覺。由此福故。十五拘胝劫不墮惡道。千反為輪王帝釋。累劫奉事諸佛致成菩提(第四十一卷)精進波羅蜜中說過去熾然精進。如來因地修行時。于千歲中。不于彈指頃起睡眠及念欲樂心。不起稱量飲食咸淡甘苦心。不觀授食人面是男是女。于樹下坐。不一仰觀樹相。于千歲中。不曾起念論世間無益之語。起如是妙行修如是道跡。勇猛精進未曾休息(四十七)釋迦如來因地作天帝釋。于贍部洲大疾疫劫;笊砹畈】啾娚罱厣砣。食已病愈。以愿力故。隨割隨生。食其肉者。乃無一人墮于惡道。皆住三乘得不退轉(zhuǎn)。有如是力(四十八)如是等微妙法門不可具舉。佛言。欲疾證得菩提者。當(dāng)于如是大菩薩藏微妙法門猛利殷重讀誦修習(xí)廣為他說。此是諸菩薩等圣珍寶藏。當(dāng)勤修學(xué)。如我所證。

  第十三佛為阿難說處胎會一卷

  右與舊胞胎經(jīng)同本異譯當(dāng)?shù)谖迨寰怼?/p>

  第十四佛說入胎藏會二卷

  右唐舊譯。單本。當(dāng)?shù)谖迨。及五十七?此入胎藏會本名佛為難陀說出家入胎經(jīng)在根本說一切有部毗柰耶雜事第十一十二卷三藏義凈析出別行)說人受生入胎種種事。本同譯別。入胎藏會經(jīng)初說佛種種方便化難陀離欲出家事。經(jīng)末說難陀往昔設(shè)浴供佛等緣。致金色身具三十相。短佛四指今得證果。事比舊經(jīng)增多。

  第十五文殊師利授記會三卷

  右與文殊師利佛土嚴(yán)凈同本異譯。從第五十八卷。至第六十卷說菩薩嚴(yán)凈佛土種種行愿。及普見如來佛剎種種勝妙功德。西方極樂世界莊嚴(yán)如一滴水。普見佛剎莊嚴(yán)如大海水。壽量眾會不可思議。十方無量無邊佛剎中一切如來。皆是文殊之所勸教成就。

  第十六菩薩見實會十六卷 【官】

  右從第六十一卷。至第七十六卷佛成道已。還迦毗羅城將化父王。時國人迎佛。天龍八部圍繞禮敬。佛現(xiàn)神通說法。授諸天人非人及外道等菩提記。佛為凈飯王等說六界差別法門(七十三至七十六)地水火風(fēng)空識界十八界。一切法皆空。諸根如幻境界如夢。此法是一切菩薩之所修行。一切諸佛之所證得。次四轉(zhuǎn)輪王品。說佛往昔為轉(zhuǎn)輪王。七寶具足福力殊勝。與帝釋分座。以貪欲故從天墮沒。以不放逸故于帝釋所亦無貪著。說是經(jīng)時。凈飯王等七萬釋種得無生忍。佛記皆當(dāng)往生無量壽佛國后皆成佛。

  第十七富樓那會三卷

  右舊譯本名菩薩藏經(jīng)。亦名大悲心經(jīng)。同本異譯。從第七十七卷。至第七十九卷說諸菩薩修行布施精進忍辱多聞修慈修喜等法。致不退轉(zhuǎn)。大悲品說。佛昔因夜闇然兩臂照道救失路諸賈客。為大畜身。以血肉施諸眾生。乃至一劫。為大力王。以身分割施婆羅門。八萬四千歲中為惡魔罵辱。心不瞋恨。亦不言我有何罪。無量百千萬世割肉刺血施諸眾生。如是種種難行苦行。

  第十八護國菩薩會二卷 【人】【皇】

  右當(dāng)?shù)诎耸。及八十一卷護國菩薩問佛。菩薩修行王等于一切法增長功德。到究竟處而得自在入一切智。佛為說清凈無畏喜舍調(diào)伏退墮障道系縛等法。說佛昔因為國王王子商主女人。及為鹿馬師象龜猿雉兔等。受種種身舍施身命。利益眾生求無上道。略說五十余緣。次說無量壽釋迦阿閦佛。昔為國王王子。天神供養(yǎng)諸佛本緣。

  第十九郁伽長者會一卷

  右與法鏡經(jīng)及郁迦羅越問菩薩行經(jīng)等同本異譯。當(dāng)?shù)诎耸碚f在家種種過患功德。出家菩薩修行功德之法。

  第二十無盡伏藏會二卷

  右新譯。當(dāng)?shù)诎耸。及第八十四卷說菩薩五種伏藏成就殊勝功德速證菩提。

  第二十一授幻師跋陀羅記會一卷

  右與舊幻士仁賢經(jīng)同本異譯。當(dāng)?shù)诎耸寰。王舍城中幻士。以幻術(shù)變化諸佛及僧供養(yǎng)。心中念悔。欲得滅沒所化莊嚴(yán)等。以佛神力。令不滅沒七日。佛言。一切諸法如我之身。及大千世界皆如幻化。為跋陀羅說法授記。

  第二十二大神變會二卷

  右新譯。當(dāng)?shù)诎耸砑暗诎耸呔碚f如來有大神變說法教戒神通等事。后說商主天子授記成佛。

  第二十三摩訶迦葉會二卷

  右當(dāng)?shù)诎耸司砑暗诎耸啪碚f破戒妄言得果。貪著名利嫉妒瞋害種種罪相教誡切至。

  第二十四優(yōu)波羅會一卷

  右與舊決定毗尼經(jīng)同本異譯。當(dāng)?shù)诰攀碚f菩薩聲聞戒律持犯開遮輕重盡護不盡護種種差別等法。

  第二十五發(fā)勝志樂會二卷

  右與舊發(fā)覺凈心經(jīng)同本異譯。當(dāng)?shù)诰攀痪砑熬攀碚f初業(yè)菩薩業(yè)鄣闇鈍。好世話睡眠戲論。廣營眾務(wù)。貪著所不應(yīng)為。忘失正念。行迷惑舍。由昔惡業(yè)久墮地獄。故;微少。懺罪發(fā)愿后當(dāng)?shù)蒙鷱浲臃饑。?dāng)舍利養(yǎng)。當(dāng)觀察憒鬧世話睡眠營務(wù)戲論各有二十種過失。

  第二十六善臂菩薩會二卷

  右舊譯。當(dāng)?shù)诰攀砑暗诰攀木矸鹫f菩薩當(dāng)具足六波羅蜜法。

  第二十七善順菩薩會一卷

  右當(dāng)?shù)诰攀寰怼4私?jīng)與過字函須賴經(jīng)同本異譯。解在彼經(jīng)。

  第二十八勤授長者會一卷

  右當(dāng)?shù)诰攀矸馂槲灏匍L者說。發(fā)菩提心者。所應(yīng)學(xué)應(yīng)住應(yīng)所修行法門。于身命財妻子屋宅飲食車服。一切樂具應(yīng)無所著。應(yīng)觀此身無量過患。四十四種可厭惡事。長者聞法得無生忍。受成佛記。

  第二十九優(yōu)陀延王會一卷

  右與舊優(yōu)填王經(jīng)同本異譯。當(dāng)?shù)诰攀呔?新說三經(jīng)互為廣略)佛說耽著女色。欲染過患苦切詳悉。

  第三十妙慧童女會(兼后一卷)

  右與舊兩譯須摩提經(jīng)及流志先譯妙慧童女經(jīng)同本異譯。當(dāng)?shù)诰攀司。從初至半。王舍城長者女名妙慧。年始八歲。問佛。云何得端正身。得富貴身。得眷屬不壞。得蓮華座;鹎。從一佛土至一佛土。處世無怨。所言人信。離鄣清凈。能離諸魔。臨終諸佛現(xiàn)前。佛為說四十行。童女受成佛記。即變成男子。

  第三十一恒河上優(yōu)婆夷會(與前同卷)

  右當(dāng)?shù)诰攀司。從半至末。說一切法如;没缣摽。心尚不可得。何況心所生法一切法皆無所得。名真修梵行。往昔千佛亦于此處說如是法。

  第三十二無畏德菩薩會一卷

  右與阿阇世王女阿術(shù)達菩薩經(jīng)等同本異譯。當(dāng)?shù)诰攀啪頍o畏德年始十二。見聲聞不起不迎不問不禮。王問之云。轉(zhuǎn)輪圣王迎小王不。帝釋迎余天不。大海神禮河池神不。日月光神禮螢火不。如是等廣說二乘與大菩薩人種種差別。與舍利目連迦葉須菩提問答妙法。見佛即轉(zhuǎn)女身。受成佛記。

  第三十三無垢施菩薩應(yīng)辯會一卷

  右與離垢施女經(jīng)及得無垢女經(jīng)。同本異譯。當(dāng)?shù)谝话倬聿ㄋ鼓渫跖。年始八歲。與大聲聞迦葉舍利弗等大菩薩文殊觀音等問答法要。見佛問法即轉(zhuǎn)女身受成佛記。

  大圣藏教法寶標(biāo)目卷第一

  音釋

  安佚

  (佚弋質(zhì)切安佚不勞也)。

  撰

  (雛綰切造也)。

  臆

  (于力切胸臆也)。

  夐

  (翾正切遠也)。

  笈

  (渠立切負書箱也)。

  括

  (古活切包括也)。

  掬

  (居六切兩手捧也)。

  了

  (力ㄠ切明也)。

  懲

  (直陵切戒也)。

  賾

  (士革切深也)。

  媸

  (赤脂切丑也)。

  楫

  (即涉切舟桌也)。

  蹬

  (丁鄧切陛級也道也)。

  矛

  (莫侯切勾兵也)。

  齏

  (祖稽切碎也)。

  覃

  (徒含切及也)。

  殫

  (都寒切極盡也)。

  捔

  (古岳切校也)。

  槍

  (七羊切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