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五種傷會致婚姻死亡
有人說,婚姻就是兩個人的戰(zhàn)爭,是夫妻之間最高智力與最大性格數(shù)不清的較量。當妻子站在廚房,默默地刷著盤子,而丈夫拿著一張報紙,對著電視發(fā)呆時,或許,一場戰(zhàn)爭就已經(jīng)在廚房和客廳之間暗潮洶涌。
如今,商業(yè)文化的過度蔓延正在對傳統(tǒng)家庭的價值觀形成挑戰(zhàn),離婚率逐年上升;橐生活能不能幸福,婚姻能不能持久,關(guān)鍵就在于能不能及時認清并避開那些潛伏的致命傷害。
傷害一:堅持“我是對的”
典型案例:邱少波曾經(jīng)給一對結(jié)婚30多年的夫妻做輔導,這對夫妻突然提出要離婚,讓所有人都感到驚訝。太太抱怨說:“我先生現(xiàn)在基本上不跟我交流了。我跟他說話,他就關(guān)門,要不然就甩門出去。”先生則回答說:“太太總是抱怨我。”邱少波跟這位太太說:“那你能不能停止抱怨他呢?”這位太太馬上回應:“我是對的呀!”老先生聽到這話,突然站起來,喊了一句:“我忍了你一輩子了,我受夠了!”
專家:每個人都用自己的價值體系去預測、去要求對方按照想要的結(jié)果做,這樣往往行不通。案例中的太太認為自己總是對的,夫妻倆堅持爭執(zhí)下去,都會認為自己是對的,導致感情受到傷害。對那些凡事要爭個對錯的夫妻,建議除了兩三點絕對不能放松的要求外(這些應是不惜離婚也要堅持的東西),在所有其他的事上馬上降低標準。這是給對方空間和愛的表現(xiàn)。
傷害二:“托付心態(tài)”
典型案例:自從父親拉著趙先生的手對他說:“我把女兒交給你啦!”后,趙太太就覺得自己的未來完全托付給趙先生了,此后,趙太太的事業(yè)基本停頓下來。幾年后,趙先生依舊事業(yè)平平,根本沒有趙太太此前設想那般理想,她開始不停抱怨:“你的責任是給我幸?鞓罚耶敵跽媸强村e人了!”而此時,趙先生也為當初的承諾感到很辛苦,很無力。
專家:“托付”就是把照顧自己的責任交給另一個人。一個人真的可以給予另一個人一生的幸;蛘呖鞓穯?世界上有多少人能夠做到自己的人生有足夠的幸?鞓?連自己都做不到,如何能給予別人“一生的幸福”?正確的心態(tài)是:我有足夠的能力照顧自己的人生,你也有足夠的能力照顧自己的人生,而兩人在一起的時候,更能增添額外的火花,產(chǎn)生一些獨自一人不能獲得的成功快樂。
傷害三:不愿同對方探討內(nèi)心感受
典型案例:從小被告誡“男兒有淚不輕彈”的王先生,結(jié)婚多年來,特別是遇到工作上的煩心事時,也不愿和妻子交流,怕因此沒面子。敏感的王太太總能覺察出王先生有心事,但每次問起,王先生卻總是支支吾吾甚至呵斥她多事。為何他不信任我?是真的發(fā)生了什么可怕的事?還是他在外面有了女人……忍無可忍的王太太最終向王先生提出了離婚。
專家:一個人自知有情緒,且能夠與別人討論自己的情緒狀況,是思想成熟的表現(xiàn)。很多人愚蠢地以為不把情緒說出來就不會令配偶擔心。事實上,不說出來配偶可能更擔心,并且會給對方一個信息:我們之間還沒有甘苦與共的信任感,這對婚姻當然有很大的傷害。當然,把情緒說出來與把情緒發(fā)泄在對方身上是兩回事。
傷害四:維持“蘋果皮”式的和諧
典型案例:70多歲的老金夫婦是外人眼中的“模范夫妻”,最近他倆也鬧離婚了。老太太哭哭啼啼抱怨,年輕時把自己托付給老金后,這么多年來都等不到老金給她想要的幸福,而且老金也不愿意和她多交流。一旁的老金沉默許久后,第一次拍案而起:“我忍了你幾十年了!你總認為自己是對的!”
專家:有一種蘋果叫蛇果,皮可以保護得很好,但是切開看里面已經(jīng)腐爛了。有一些婚姻也是如此,表面上很和諧,其實暗流涌動,因為他們都在互相忍受,而沒有主動處理好發(fā)生的矛盾,結(jié)果往往在意想不到的時候爆發(fā)不可收拾的矛盾。
夫妻之間應該平心靜氣地討論,雙方都給對方申述、辯論的權(quán)利,平靜地說出自己不能接受對方怎樣的語言行為,并且商定如何解決。經(jīng)常進行這樣的談話,便能防止讓小問題成為兩人翻臉的導火索。
傷害五:不知道怎么處理沖突
典型案例:阿躍和阿貞結(jié)婚十幾年了,每逢夫妻吵架,情緒冷卻后性格開朗的阿躍都是用一種“失憶癥”的態(tài)度,主動與對方說話,或者做一點討好對方的事,修補雙方的關(guān)系,一場風波便成功過去,時間一長,阿躍心里也會憤怒:憑什么老是我先找你,先討好你?有了不甘心的感覺后,他對妻子慢慢地疏遠了。
專家:夫妻之間的吵架,可沒有抹去粉筆字那么簡單。有些人不能接受對方的某些事和某些話,但是又表現(xiàn)得很大方的樣子,以“原諒對方”的方式去結(jié)束一次吵架。其實,這樣的態(tài)度可能對兩人的感情關(guān)系造成更大的傷害,因為“原諒”是把自己放在比對方優(yōu)越的位置,使對方完全無能為力:我“原諒”你,事情便解決,如果我不“原諒”你,事情便不會解決。久而久之,往往把兩人關(guān)系搞得更加緊張。兩人的關(guān)系本是平等的,現(xiàn)在有了高低,這跟把這份關(guān)系判了死刑差不多。
- 上一篇:塑造孩子好性格的八大策略
- 下一篇:當你是一個完全無懼的父母時,你的孩子才能天然成長
- 最全的燒香圖解,燒香有何含義與講究?
- 皈依之后需要注意什么嗎 皈依佛門后的注意事項
- 開天眼后究竟能看到什么?
- 楞嚴咒簡介,什么人不能念楞嚴咒?
- 常犯邪淫者得十種苦報 從婚后出軌事件看出的因果報應
- 地藏經(jīng)簡介,地藏經(jīng)主要講什么?
- 《華嚴經(jīng)》簡介,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講什么?
- 佛教基礎(chǔ)知識
- 最簡單的三皈依儀式-如何授三皈五戒居士儀軌
- 持咒打坐的方法 持咒打坐的姿勢圖
- 為什么要學佛?有什么用呢?
- 心經(jīng)簡介,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內(nèi)容介紹
- 心經(jīng)入門
- 2020年佛教節(jié)日一覽表
- 佛教唱贊時法器打法
- 什么是佛教?佛教的精髓是什么?佛的定義呢?
- 為什么要燒香拜佛?燒香的含義是什么?
- 什么是咒語?佛教最神奇的九個咒語
- 佛教名詞
- 準提咒簡介,準提咒功德及妙用
- 學佛前要了解的基本內(nèi)容
- 佛教和印度教的區(qū)別
- 持咒是什么意思?如何持咒?
- 佛咒入門
- 文殊菩薩心咒簡介
- 皈依是什么意思?皈依三寶又是什么意思?
- 誦經(jīng)有訣竅嗎?誦經(jīng)的十二條訣竅
- 初入佛門該怎樣修行?
- 在家燒香有什么講究?一些禁忌千萬不要觸碰!
- 皈依證怎么辦理?辦皈依證后的忌諱是什么?
- 女眾出家前須知,一生只有一次出家機會
- 往生咒簡介,念往生咒要注意什么?
- 給去世的人上香的規(guī)矩
- 楞嚴經(jīng)簡介,楞嚴經(jīng)大致在講什么?
- 求佛有沒有用?為什么說佛菩薩可以保佑人?
- 觀自在是什么意思?怎么理解?
- 金剛經(jīng)入門
- 佛教因果定律
- 清心咒簡介
- 涅槃是什么意思?涅槃的四種分類分別指什么?
- 如何評價一個人?
- 人生究竟有哪些顛倒?
- 人活著應該注意一些什么重點?人生四不
- 日常生活中,如何實踐廣修供養(yǎng)?
- 認清人生實相
- 什么是人生的鏡子?
- 放下之人,是一種淡然物外
- 如果一個人
- 觀照當下
- 活著是為了什么
- 人生追求
- 觀察我們的內(nèi)心
- 面對現(xiàn)實,掩飾、抱怨、隱藏是無用的
- 在無事可做時,心依然要泰然安住
- 活著的方式
- 保持平常心,堅守正念
- 活著·追求
- 上善若水,利物不爭
- 幸福者何
- 遠離顛倒夢想
- 生滅無常
- 珍惜每一天
- 唐僧西天取經(jīng)的原型是誰,玄奘在印度學習了多少年?
-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 一顆有訓練的心,才能得自在安樂
- 開心點,遠離不開心的人和事
- 腳踏實地,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 修行就是一種觀念的改變
- 一切唯心念,生怒生喜皆是心念
- 反觀自我,對治無明
- 對于行為偏差、不講理的人,也要恒順嗎?
- 眾生的執(zhí)著
- 責任感是人間最高貴的情操
- 堅持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
- 快樂的來源
- 快樂的類別
- 幫助別人,就是在散播快樂
- 修福報是貪心的表現(xiàn)嗎?
- 勇敢地面對生活,快樂地活在當下
- 人生要隨遇而安,來什么品味什么,才能“日日是好日”
- 佛教基礎(chǔ)知識
- 心經(jīng)入門
- 佛教名詞
- 佛咒入門
- 金剛經(jīng)入門
- 佛教因果定律
- 地藏經(jīng)入門
- 怎樣讀懂佛經(jīng)
- 佛教基本教義
- 佛咒簡介
- 楞嚴經(jīng)入門
- 妙法蓮華經(jīng)入門
-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入門
- 十小咒入門
- 佛教修行及戒律
- 藥師咒入門
- 六字大明咒入門
- 無量壽經(jīng)入門
- 華嚴經(jīng)入門
- 藥師經(jīng)入門
- 阿彌陀經(jīng)入門
- 佛教僧侶與居士及其源流
- 普賢行愿品入門
- 佛經(jīng)簡介
- 虛云法師入門
- 六祖壇經(jīng)入門
- 佛教傳播與發(fā)展
- 楞伽經(jīng)入門
- 圣嚴法師入門
- 宗派簡介
- 凈慧法師入門
- 解深密經(jīng)入門
- 佛經(jīng)入門
- 濟群法師入門
-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入門
- 法增法師入門
- 昌樂法師《人生是道場》
- [華嚴經(jīng)]以水盥掌,當愿眾生,得清凈手,受持佛法
- [如瑞法師]發(fā)愿后要做到不忘初心,不偏離目標
- [普洱茶]什么是茶頭,是怎么形成的?
- [禪宗公案]心不安,達摩傳授佛法的公案
- [生活故事]你就是你自己
- [哲理故事]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 [佛與人生]人生如何才能展現(xiàn)舉重若輕的本領(lǐng)呢?
- [佛學常識]地藏菩薩有何來歷
- [星云大師]醫(yī)病良方
- [紅茶]什么是云南紅碎茶?
- [禪宗思想]《十牛圖頌》的思想基礎(chǔ)是什么?
- [生活故事]契理容易契機難
- [哲理故事]上了哪個坡,就唱哪個歌
- [佛與人生]如何評價一個人?
- [佛學常識]地藏菩薩的名稱何來
- [星云大師]識得面目
- [綠茶]夏天喝什么茶清熱解暑?綠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