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往生男居士九
葉祥林
葉祥林,法名志宗。壯年喜冶游,后忽悔悟,痛改前非,皈依無錫南禪寺比丘。為人慈善,樂于施舍。旋長齋念佛,專修凈土。行住坐臥,持名不輟。六十三歲,感微疾,不欲就醫(yī),唯愿往生。于是年三月二十日起佛七,上午念地藏經(jīng),下午持圣號,夜課彌陀經(jīng),恭持洪名,懺悔夙業(yè),回向極樂。二十六日,囑家人為之揩身換衣。近黃昏時,對家屬說:‘我明日中午往生。’次日,持珠念佛如故。迨中午十二時,閉目合掌,安然坐化。
李孝淵
李孝淵,李西原之子。天資敏悟。幼年隨父親近夏蓮居,受其教誨,善根夙植,迥異常人。肄業(yè)北京大學時,即受菩薩戒,長齋念佛。孝淵悲愿深切,貢噶呼圖克圖于北京啟建和平息災法會,發(fā)心贊護,不遺余力。解放前,偽北平行轅權(quán)要,欲涸中南海取魚。孝淵奔走呼號,為眾生請命,不畏強暴,終陰成議。嗣以身膺肺疾,久治不瘥,家業(yè)耗盡,而病終不起。夏老憫之,率侍者黃正明等數(shù)人,親往視疾。見其病垂危殆,性情暴躁,面容兇惡。雖對其開示,不愿聽聞。唯言:‘修行無功,青年早死,以身謗法,不通懺悔,必墮惡趣。’喋喋不休。夏老呵之曰:‘汝素師我,今我以衰老之身,來視汝疾,何不聽教!’孝淵始斂聲不語。乃為開演曰:‘此一念心,不可稱量,不可思議,具無邊功德,唯佛與佛,乃能究竟心之妙諦。’并曉以‘誠心懺悔,專心持念,決可往生。’孝淵聞教,心得開解,顏色頓轉(zhuǎn),容光煥發(fā)。起坐合掌,虔誠懺悔。隨即閉目念佛。夏老亦領(lǐng)眾助念。約二小時,孝淵忽開目曰:‘佛來迎我矣!叔祖早已往生,亦隨佛來迎。佛告我僅能生極樂邊地耳。’夏老笑曰:‘邊地,何瑕之有?我現(xiàn)欲往而未能也。’
陳少庭
陳少庭,名繼璋,湖南永州人。隨父宦游江南。未幾父卒,設(shè)米肆于鎮(zhèn)江。繼以營業(yè)虧折,乃由友人介絡至南京充探員職,經(jīng)二十余載。少庭靈根夙具,秉性慈祥,惡衣粗食,安貧守志,數(shù)十年如一日。一九一七年,四十一歲,得王一亭介紹,充上海婦孺救濟會探員。該機關(guān)純屬慈善性質(zhì),頗合素志。忠于職守,歷二十五年,未嘗誤事,為同儕所欽佩。一九三四年,朝禮五臺,詣古南臺,得見彌清老和尚,遂皈依焉。彌公賜名滿成。少庭感五臺靈異,發(fā)心永護此山。返滬后,約凈友十人,共施凈資,長年供養(yǎng)。一九四二年四月,至上海法藏寺,請興慈法師為授五戒。每日持名一萬,回向西方。年六十六,七月初三日,忽患痢疾。繼又肝風發(fā)作,手足拘攣,口鼻歪斜,言語謇澀,飲食不便。二十二日午后,忽轉(zhuǎn)心氣病。至四時許,含笑呼其妻曰:‘文殊菩薩來矣!’其妻頗為驚訝,意謂多日不言,何忽以語,乃順口答曰:‘好極!文殊來迎,福報勝矣!’答未竟,少庭復曰:‘阿彌陀佛亦來矣!可速至海潮寺,延道安師等來助念。’言已,朗念洪名一聲,即不復語。至十一時,氣喘甚急,遍探其身,各處俱冷,惟頂與心部甚暖。少庭生前曾向凈友述及身后歸宿,愿至五臺為僧。道安師知其事,當為開示曰:‘汝一生為五臺護法,功德雖大,無非有漏之因。如不發(fā)愿求生西方凈土,仍未免業(yè)識茫茫,隨業(yè)受報。際此緊要關(guān)頭,亟宜速定主張,一心念佛,以求往生。再一差遲,悔無及矣!’言已,再探,則心部漸冷。至十二時,氣喘平復。道安恐其神識昏昧,即就其耳畔高聲朗念圣號,助其西歸。甫一刻鐘,即安祥而逝。復探之,則唯頂尚暖。文殊先至,彌陀次臨,逝后頂門猶熱,往生必矣!
蔡寶忠
蔡寶忠,蘇州人,世居城內(nèi)學士街。早年在上海五金店為職工,后回蘇州任某善堂職員。雖家境清寒,而能安貧樂道,為人誠樸,宅心仁厚。幼即茹素,長好誦經(jīng)。皈依三寶,一心念佛。尤喜禮誦華嚴,日誦數(shù)卷,列為常課。凡遇蓮社啟建華嚴法會時,輒發(fā)心參加。且為領(lǐng)眾,唱念如法,恭敬逾恒。文革前,曾赴天平無隱庵出家,依慧海和尚為師,紹承衣缽。不久,以環(huán)境不許,及家人勸阻,未能滿愿,仍返初服。后以其子下放蘇北大豐農(nóng)場安家落戶,隨子生活。雖以七旬高齡,仍喜參加勞動。平居不廢修持,念誦如恒。往生半年前,曾感微疾。往生之日,正念分明,聞空中音樂之聲,急喚家人云:‘空中音樂美妙,爾等聞否?’家人啟戶出聽,果聞空中樂聲鏗鏘。迨返室,則寶忠已入寂矣。
徐老翁
徐老翁,居士徐祖耀之父,家住寧波竺家巷廿二號。祖耀在上海交通大學執(zhí)教。翁皈依印光大師,篤修凈土。終日披海青,獨處佛堂,一心念佛。往生前,示微疾,其女問曰:‘真有往生這回事否?’翁答說:‘你等著看罷。’言竟,趺坐念佛如故。少頃,不聞佛聲。視之,已坐化矣。逝后,異香滿室。其二子一女,目睹瑞相,亦長齋念佛,均不婚嫁。
邵慧安
邵慧安,原名治安。始信奉外道,后閱‘印光法師嘉言錄’,方深信三寶,皈依印公,一心向佛,勤修凈土。某年,以乘車不慎,失足傷氣,精神日衰。經(jīng)百余日,病勢略瘥。是年古歷九月二十四日,所居邑內(nèi)張公殿住持自遜和尚荼毗,步往觀禮,并參加念佛,精神如故。歸途因感受風寒,臥病不起。由是念佛益篤,志求往生。至十月十二日,自知時至,因命家人助念。至夜初鼓,問家人云:‘此時何時?’家人妄云:‘漏將盡矣!’慧安謂:‘決于今夜丑時西去。’言已,復念佛。至丑刻,復云:‘阿彌陀佛與諸圣眾現(xiàn)前,自遜法師亦來迎接,吾去矣!’旋即高聲念‘南無阿彌陀佛’三聲,吉祥而逝。面貌如生,四肢柔軟。逾八小時后,探之,身體冷盡,頂溫猶存!酢
陳立均
陳立均,浙江天臺人,陳復初居士之第四子,家世奉佛,立均童年患癆瘵。一夕,家人咸就寢,忽聞立均驚呼:‘嚇煞!嚇煞!’家人趨榻前,見其額汗涔涔,狀極驚恐。問其故,立均曰:‘有數(shù)人持棒執(zhí)索,欲捆我去。’其母知是鬼道境界發(fā)現(xiàn),因告之曰:‘菩薩能救汝,汝應速念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立均聞言,即懇切稱念大士圣號,家人在旁,為之助念。未幾,即喜曰:‘彼等都去矣!我可不怕了!’仍繼續(xù)持念圣號。忽謂家人曰:‘觀世音菩薩來矣!菩薩放光照我,并對我說,帶我去。’其母勉之曰:‘你跟菩薩去到極樂世界就好。’相與念圣號不輟。良久,立均聲漸低,遂化去。時一九四三年六月十八日,年僅十五歲。
焦勛建
焦勛建,上海焦雨亭之次子。一九五○年往生,年甫十三,瑞祥相昭著,堪稱希有。勛建幼極聰慧,但身弱多病。六歲時,有僧過其門,顧謂其母曰:‘汝次子生肖屬牛者,乃普陀坐關(guān)僧轉(zhuǎn)世。閉關(guān)三載而寂,依妄入胎,為汝之子。’其母即令皈依,法名培鑫。因宿植深厚,髫齡即知念佛,每日臨臥、必持圣號不輟。居恒勸母布施。母給與糖果之費,不妄支用,積聚成數(shù),輒以捐舍。及年九歲,日見瘦削,就醫(yī)檢驗,謂是大腿坐骨受傷,勢成骨癆。經(jīng)醫(yī)治,臥床三年始愈。醫(yī)為策萬全,囑施接骨手術(shù),以免復發(fā)。乃住中美醫(yī)院,預事調(diào)攝。勛建住院時,遇同室病人需行手術(shù)者,勸勿膽怯,應一心念阿彌陀佛名號,痛苦自減。當為其施行手術(shù)時,先一日,剃發(fā)沐浴,剪爪漱口。諸事畢,堅請攝影,并索筆題詩。家人未許,謂攝影毋亟亟,題詩亦可俟之異日。勛建忽正容曰:‘現(xiàn)吾身內(nèi)外均發(fā)亮透明?蓱z爾等血肉蒙心,即佛菩薩現(xiàn)在目前,亦未能識耳。’復對鏡曰:‘吾兩耳,日來更大如菩薩矣!’家人斥其妄,則笑而不言。其母適患病在家,勛建日以為念,曰:‘母病如何?明日能來否?我已于金剛經(jīng)內(nèi)題字,現(xiàn)不許看,過二日送與母閱可也。’蓋勛建住院時,其母曾以金剛經(jīng)一冊置其枕邊。翌日,為施手術(shù)畢,人亦清醒。無何,猝起變化,施救無效。延至七時,溘然長逝。家人進視,面含笑容,翌日大殮,頂門猶溫。
- 第一節(jié) 愚人食鹽喻
- 第一回 拜眾童子
- 1.為步行而行
- 第二節(jié) 愚人集牛乳喻
- 第二回 拜文殊師利
- 第三節(jié) 以梨打破頭喻
- 第三回 拜德云比丘
- 摩登伽女與阿難(一)
- 第一回 溯源流書生說法 警癡頑菩薩化身
- 第五節(jié) 渴見水喻
- 第四節(jié) 婦詐稱死喻
- 第四回 拜海云比丘
- 第五回 拜善住比丘
- 第一節(jié) 千金小姐!萬金和尚!
- 第一卷:法戒錄 總勸
- 前言
- 第八節(jié) 山羌偷官庫衣喻
- 第六節(jié) 子死欲停置家中喻
- 第六回 拜彌伽
- 第九回 拜休舍優(yōu)婆夷
- 第七回 拜解脫長者
- 第七節(jié) 認人為兄喻
- 第八回 拜海幢比丘
- 第五十三回 拜普賢菩薩
- 摩登伽女與阿難(二)
- 第十節(jié) 三重樓喻
- 摩登伽女與阿難(三)
- 第十回 拜毗目瞿沙
- 第一節(jié) 序說
- 第十一回 拜勝熱婆羅門
- 第十五節(jié) 醫(yī)與王女藥令卒長大喻
- 第十二回 拜慈航童女
- 第九節(jié) 嘆父德行喻
- 第一章 我的生命被顛覆了
- 第三章 一兩個鐘頭走完一生(2)
- 第十五回 拜具足優(yōu)婆夷
- 2.牧牛
- 第十三回 拜善見比丘
- 第十四回 拜自在主童子
- 哲理故事300篇(1-5)
- 持蓮觀音是什么菩薩?持蓮觀音的故事
- 三歲小孩都懂得的道理,八十高齡也未必做得到
- 愚人食鹽的原文和譯文及道理
- 迦旃延尊者度化惡生王的故事
- 心平氣和 自度度人
- 馬需調(diào)教,樹要修剪,人需約束
- 心性要平和柔和
- 用實際行動展現(xiàn)自己的魅力、體現(xiàn)自己價值
- 從來不丟東西的婦人,只因她前世做了這件事
- 世俗王子從圣人走向神壇,釋迦牟尼佛的一生簡介
- 盲人摸象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 《大方等如來藏經(jīng)》萎花喻的故事
- 人生不管是順境還是逆境,都要用好心情來對待
- 借花獻佛的由來,釋迦牟尼前身以花供養(yǎng)燃燈佛
- 以感恩的心面對世界
- 以平等心面對蕓蕓眾生,是菩薩的道德
- 梁武帝與佛教有什么關(guān)系,四次舍身入寺的是哪個寺?
- 佛陀度化慳貪長者修大布施
- 宋文帝問法求那跋摩的故事
- 知足并感恩,要知道別人的好并懂得回報
- 盲人打燈籠,即與人方便,也與己方便
- 禪師救蝎子,不因天性而放棄天性
- 從惜?锤F三代還是富三代
- 大乘心難發(fā),不愿再發(fā)大乘心的舍利弗
- 聽經(jīng)的蛤蟆,命終后脫離畜生道,上升四天王宮
- 學佛貴在實行,堅持不懈地去修一個法門,終會成功
- 熟悉經(jīng)藏的比丘與精進修道的比丘
- 佛教歷史上與水陸法會有因緣的高僧
- 借事磨練,善用其心,讓心走出煩惱的牢獄
- 薄拘羅尊者,五次被后母加害,卻都毫發(fā)無損
- 馬鳴菩薩抵億金的故事
- 人活著根本不需要很多,少欲知足自得安樂
- 九月初四,弘一大師圓寂日,德行與精神常存我們心間
- 釋迦牟尼佛修忍辱,忍辱仙人與歌利王的故事
- 舍棄對五欲的貪著,成功飛出籠子的鴿王
- 寺廟為什么喜歡種銀杏?佛珠變銀杏的故事
- 鳩摩羅什是誰?東晉高僧鳩摩羅什的一生
- 短暫的快樂與長久的快樂,你選擇哪個?
- 三年不吃飯的出家人
- 急性子與慢性子,人與人要學會理解和忍耐
- 因果報應
- 佛典故事
- 禪宗公案
- 佛學故事
- 百喻經(jīng)故事全集譯注
- 阿彌陀佛的故事
-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簡介
- 民間故事
- 地藏經(jīng)感應
- 金剛經(jīng)感應事跡
- 一行禪師:《故道白云》
- 孝的故事
- 金剛經(jīng)故事
- 人和動物的感人故事
- 佛咒感應
- 智慧故事
- 心經(jīng)故事
- 戒邪淫故事
- 地藏經(jīng)故事
- 心經(jīng)故事
- 十大弟子傳
- 地藏王菩薩的故事
- 大悲咒感應事跡
- 楞嚴經(jīng)故事
- 觀世音菩薩傳
- 480位禪宗大德悟道因緣
- 感恩的小故事
- 玉琳國師
- 禪理故事
- 《欲;乜瘛钒自捊
- 動物寓言故事
- 藥師佛感應錄
- 因果日記
- 心經(jīng)感應事跡
- 百業(yè)經(jīng)故事集
- 改變命運的方法
- 禪宗開悟
- 觀音心咒感應錄
- 放下就是快樂
- 念佛感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