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生于執(zhí)念,患生于執(zhí)念
憂生于執(zhí)念,患生于執(zhí)念
人們常常對世事持有一種執(zhí)念,不能平和面對人生的苦樂得失,因而失了本心。平和是一種心態(tài),是一種美德。秉持平和的心態(tài)做人,就能自然妥善地對待身邊的人和事。這樣做既能使自己獲得成功,又能迎得別人的尊敬,這也是低調(diào)做人的要義。
宋代有個叫韓琦的人,他器量過人,生性淳樸、厚道,不計較疙疙瘩瘩一類的小事。功勞天下無人能比,官位升到臣子的頂端,也不見他沾沾自喜;不被重用時,就回家享受天倫之樂。不管在什么情況下,他都能做到泰然處之,不被其他事物牽著走。
他在定武統(tǒng)帥部隊時,經(jīng)常在夜間伏案辦公,這個時候,通常是有一名侍衛(wèi)拿著蠟燭為他照明。
有一次,那個侍衛(wèi)不小心一走神,蠟燭燒了韓琦鬢角的頭發(fā)。但是,韓琦沒說什么,只是急忙用袖子蹭了蹭,又低頭辦公。
過了一會兒,他停下歇息時發(fā)現(xiàn)拿蠟燭的侍衛(wèi)換人了。韓琦怕原來那個持著蠟燭的侍衛(wèi)受到責罰,就趕快把侍衛(wèi)長官召來,告訴他說:“不要替換剛才那個侍衛(wèi),因為他已經(jīng)懂得怎樣拿蠟燭了。”
后來,軍中的將士們知道此事,無不感動佩服。因為侍衛(wèi)拿蠟燭照明時沒有全神貫注,把統(tǒng)帥的頭發(fā)燒了,本身就是失職,但是韓琦連一句責備也沒有,不但忍著疼沒吭聲,還怕侍衛(wèi)受到鞭打的責罰,極力替其開脫。
他這種容忍比批評和責罰更能讓士兵改正缺點、盡職盡責,而且韓琦統(tǒng)帥大部隊有這樣的容人度量,士兵們誰不愿意為這樣平易近人的統(tǒng)帥獻出自己的力量呢?
韓琦在鎮(zhèn)守大名府時,有人獻給他兩只出土的玉杯,這兩只玉杯里外都毫無瑕疵,是稀世珍寶。韓琦非常珍愛這兩只玉杯,以至每次大宴賓客時,總要專設一桌,在桌子上鋪上錦緞,將那兩只玉杯放在上面使用。
有一次在勸酒時,有一個官吏不小心把玉杯碰到地上摔個粉碎。在座的官員驚呆了,碰壞玉杯的官吏也被嚇壞了,他連忙趴在地上請求韓琦治自己的罪。
可韓琦卻笑著對賓客說:“大凡寶物,是成是毀,都有一定的時數(shù),該好的時候就好,該壞時誰也保不住。”說著,又轉(zhuǎn)過臉對趴在地上的官吏說:“你只是失手罷了,又不是故意的,我要治你什么罪呢?”
因為玉杯已經(jīng)打碎,無論怎樣也不能復原,即使把那個打碎玉杯的官吏責罵、痛打一頓,也只是一件徒勞的事,那樣不但會使得眾位賓客感到十分尷尬,也會使那個官吏心生芥蒂,好端端的一場聚會便不歡而散。
韓琦說出這樣大氣的一番話,立刻博得了眾人的贊嘆,而打碎玉杯的官吏更是對他感激不盡。
韓琦說:“天下之事,沒有完全盡如人意的,一定要用平和的心態(tài)去對待。不這樣,連一天也過不下去。即使是和小人在一起時,也要以誠相待。只不過知道他是小人,就同他少來往罷了。”
《菜根譚》中有云:“心體澄澈,常在明鏡止水中,則天下自無可厭之事;意氣和平,賞在麗日光風之內(nèi),則天下自無可惡之人。”若你能保持平和的心態(tài),生活中又有什么事情能干擾你呢?
蘇軾經(jīng)歷烏臺詩案,官差來捉拿他時,他表現(xiàn)得很淡定,他坦率地說:“我知道自己開罪了朝廷,死不足惜,不過請讓我回家一趟,跟家人告?zhèn)別。”
蘇軾回到家,全家大哭。他卻笑了,還給家人講了一個故事:“真宗時代,皇帝訪求大儒。有人推薦楊樸,但楊樸不愿意。當時皇帝問,您會作詩嗎?楊樸忙答,臣不會。楊樸不想做官,便努力掩飾才學。皇帝又問,您來的時候,您的朋友們贈了幾首詩給您?楊樸回答,他們沒有贈詩給他,我夫人倒是作了一首;实垡宦犈d趣來了,便問,做得什么詩?念來聽聽。楊樸便一字一句地念:更休落魄貪酒杯,且末猖狂愛詠詩。今日捉將官里去,這回斷送老頭皮。”家人聽了故事,不禁笑了起來,心里稍微安樂了一些。
隨之,蘇軾就被關進了監(jiān)獄。雖然身陷監(jiān)獄,但他仍然能夠坦然處之。無論在什么境地、什么心態(tài)下,他都能倒頭就睡。
相傳在蘇軾被拘押的期間,皇帝曾派出一名親信到監(jiān)獄中一探虛實,看看他是不是心中有鬼,是不是在誹謗、攻擊朝政。那名親信到了監(jiān)獄一看,發(fā)現(xiàn)他每天都睡得很踏實,鼾聲如雷,一覺睡到天亮。
于是親信回去向皇帝匯報:蘇軾每天受審之后,都能倒頭就睡,整夜打鼾,心中沒鬼,才能如此坦然?烧l又能想到,其實這個時候的蘇軾已經(jīng)做好了被殺頭的準備,還寫了兩首絕命詩交代后事。
后來,絕命詩被送給皇帝御覽,竟然感動了皇帝。最終皇帝決定從輕發(fā)落,貶蘇軾為黃州團練副使。
據(jù)統(tǒng)計,蘇軾一生被貶十七次,這平和、樂觀的心態(tài)算是鍛煉出來了。從他的詩文里就可知一二:
莫聽穿林打葉聲,
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鞋輕勝馬,
誰怕?
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
微冷,
山頭斜照卻相迎。
回首向來蕭瑟處,
歸去,
也無風雨也無晴。
從字里行間里,可以清楚地看見蘇軾鎮(zhèn)定從容、不慌不亂的人格形象。蘇軾宦海浮沉,幾度春秋,依然受到人們的愛戴,不是因為他的文筆詩詞,而是因為他有非凡的人格魅力和智慧,是因為他有樂觀、平和的心態(tài),無論身處順境或逆境,都能保持自己的風度。
人生在世,難免有不稱心如意的地方,能否保持平和的心態(tài)十分重要,那將直接影響你的人生。
- 上一篇:越是嫉妒,越是痛苦
- 下一篇:人生大意,并不只在虛妄符號中
- 因果報應
- 嫖娼有報應嗎?真實的嫖娼報應
- 佛典故事
- 禪宗公案
- 邪淫現(xiàn)世報:二男女車上縱欲釀車禍被燒死
- 我懺悔,我的報應來了-淫人妻者,妻淫人
- 學佛與富貴
- 與賣淫女風流一次 70歲花心老漢染惡疾
- 被燒死的蛇
- 佛學故事
- 百喻經(jīng)故事全集譯注
-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簡介
- 邪淫的隱形果報 誰都逃不掉
- 念地藏經(jīng)招鬼?不敢念地藏經(jīng)的請進來
- 民間故事
- 大難不死 意外獲得足以致富的特異功能
- 一行禪師:《故道白云》
- 鳥為食亡,人為色死
- 孝的故事
- 金剛經(jīng)故事
- 一盆洗腳水的警示
- 損友導淫 精盡喪命
- 佛教因果報應的真實案例
- 淫色最容易觸犯,不斷淫欲心難清靜
- 人和動物的感人故事
- 善護口業(yè),免遭大難
- 智慧故事
- 心經(jīng)故事
- 戒邪淫故事
- 這兩個因果故事,讓你了解什么是業(yè)障
- 兩性關系
- 地藏經(jīng)故事
- 十大弟子傳
- 為老公念心經(jīng),菩薩真的加持為其開智慧了
- 學會心平氣和
- 夫妻姻緣天注定,能改變嗎?
- 吃虧是在給自己積福
- 梅蘭芳父親傾囊布施 終獲善報
- 當代最受歡迎的佛學大師及其代表作
- 智商不高 卻很幸福
- 一動不如一靜
- 認真活在當下
- 你要懂得,體驗自我內(nèi)心的世界
- 人活得就是個心態(tài)
- 茶要用沸水沏才會清香
- 有時候壓力會成為負擔
- 誰都有所不能
- 珍惜自己所擁有,就是最大的財富
- 任何時候都不要失衡
- 生活中的很多東西是不能用金錢來衡量的
- 不要為了轉(zhuǎn)瞬即逝的快樂作繭自縛
- 多審視自己的言行
- 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
- 真正困擾你的,是自己本身的執(zhí)念
- 不要讓別人的行為影響到你的情緒
- 喜歡搬弄口舌的人,會讓別人感到討厭
- 為什么我們不能很快地認識自己?
- 只有人心,才具有千尺的深度
- 修心,是治愈一切煩惱的良藥
- 所謂修行,實際上就是做好無數(shù)的小事情
- 真心本性是最珍貴的財寶
- 人生隨時可能落入生死井中
- 西天二十八祖之九祖伏馱密多的故事與傳法偈
- 心有多大幸福就有多深
- 慳與舍,墮落轉(zhuǎn)生為牛的弟弟與成就阿羅漢果的哥哥
- 以「慈悲觀」離「瞋念」
- 一串佛珠 無限祝福
- 曹溪一覺 了知生死不相干
- 云居簡和尚的故事
- 菩薩的化身
- 算命與改運的故事
- 一個奇怪的老人
- 想做什么就抓緊去做吧!
- 鸚鵡婆羅門的白狗
- 不生病的人
- 善不等于被傷害
- 濟公是真實存在的嗎?濟顛和尚的神奇?zhèn)髡f
- 濟公和尚重建凈慈寺的神話傳說
- 缺點的功德
- 菩薩與鳥窩
- 因果報應
- 佛典故事
- 禪宗公案
- 佛學故事
- 百喻經(jīng)故事全集譯注
-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簡介
- 民間故事
- 一行禪師:《故道白云》
- 孝的故事
- 金剛經(jīng)故事
- 人和動物的感人故事
- 智慧故事
- 心經(jīng)故事
- 戒邪淫故事
- 地藏經(jīng)故事
- 十大弟子傳
- 楞嚴經(jīng)故事
- 觀世音菩薩傳
- 480位禪宗大德悟道因緣
- 感恩的小故事
- 玉琳國師
- 禪理故事
- 《欲;乜瘛钒自捊
- 動物寓言故事
- 因果日記
- 百業(yè)經(jīng)故事集
- 改變命運的方法
- 禪宗開悟
- 放下就是快樂
- 禪宗小故事
- 南傳法句經(jīng)故事集
- 孝親尊師故事
- 佛典寓言
- 殺生故事
- 摩登伽女與阿難的故事
- 名人勵志故事
- 紀曉嵐寫的因果故事
- 邪淫惡報感應錄
- 世間百態(tài)
- 星云大師故事
- [星云大師]什么是一行三昧?
- [普洱茶]普洱生茶和普洱熟茶的原料級別有差別嗎?
- [禪宗文化]慧開禪師《頌平常心是道》的禪意
- [生活故事]不要固執(zhí)一端
- [哲理故事]憂生于執(zhí)念,患生于執(zhí)念
- [佛與人生]歡喜對人生很重要嗎,歡喜的意義是什么?
- [佛學常識]佛教的四大班首是指什么?
- [星云大師]什么是「障道因緣」?
- [紅茶]什么是英德紅茶?英德紅茶的特征與名氣
- [禪宗典藏]什么是《百丈清規(guī)》?
- [生活故事]笑看成敗得失
- [哲理故事]越是嫉妒,越是痛苦
- [佛與人生]放開有多重要?
- [佛學常識]什么是異時的互存關系
- [星云大師]如何「看心觀靜」?
- [綠茶]毛尖的功效
- [禪宗公案]四祖坐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