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教故事 > 因果故事 >

惡念遭惡報 善念得善報

\

  有一次,佛陀帶著僧團(tuán)的弟子到室羅伐城游化,給孤獨(dú)長者前往拜訪佛陀,并邀請佛陀帶著弟子們一同到他家接受他的供養(yǎng)世尊默然受請。

  隔天,長者一大早就來到佛陀的住處,迎請佛陀及比丘們到家中受供。很多婆羅門居士也都次第來供養(yǎng)比丘僧們。當(dāng)時有很多小乞丐來向比丘們行乞,比丘們自己還沒吃飯,就先把缽中的食物施舍給那些小乞丐。居士們看到了都很不高興。

  比丘們把這件事告訴佛陀,佛陀聽了,告訴他們:「為了不辜負(fù)居士們的供養(yǎng)心,你們應(yīng)該先吃飽,若有剩余的食物,才分給那些小乞丐吃!埂

  有一次,比丘們又去居士家受供,此地附近有兩位小乞丐,一個是婆羅門童子,一個是剎帝力童子,他們分別到比丘僧吃飯的地方來行乞,婆羅門童子因為不知道佛陀制訂比丘們吃完飯后才能將食物分給他們的規(guī)矩,在比丘們還沒吃飯時就來行乞,結(jié)果比丘們沒有給他食物,他失望而返。另一位剎帝力童子則是等了比丘們吃飽后才來行乞,比丘們便把剩余的食物全部給了他,他興高采烈地回家去了。

  剎帝力童子在半路中遇見婆羅門童子,便問他:「你向比丘們乞討到食物了嗎?」。

  「沒有!」婆羅門童子回答,同時看到剎帝力童子乞討到這么多食物,心里覺得很不平,心中生起惡念,說出了不應(yīng)該說的話:「如果哪天我有了大勢力,我希望釋迦的那些弟子們,頭都斷掉,散落一地。」。

  剎帝力童子則說:「如果哪天我有了大勢力,我要天天以上好的食物,供養(yǎng)佛陀及比丘們!顾麄儍扇苏f完后,便各自找了一棵樹在樹蔭下休息。這時有一輛馬車經(jīng)過,馬兒經(jīng)過婆羅門童子休息的樹旁時,突然失去控制,往婆羅門童子的身體輾過,把婆羅門童子的頭輾斷了。

  佛陀知道了這件事,遺憾地說了一偈:

  「意常為首 起業(yè)為最 心有所恨

  速受其報 苦來逼身 輪斷其頭。」。

  阿難在一旁聽了,問佛陀說:「世尊!您所說的這首偈誦,是什么意思呢?」佛陀回答說:「你們聽說了嗎?婆羅門童子對我們起了惡念,說不好聽的話,因為這個惡業(yè),已經(jīng)被馬車輾斷了頭!埂肝衣犝f這件事了!埂肝乙驗槁犝f這件事,所以說了剛才那首偈誦!人的意念是最重要的,它會引發(fā)我們造善作惡,所以不能不小心謹(jǐn)慎守護(hù)自己的意念!」這時,城中有一個富有的長者死了。

  這個長者沒有孩子,也沒有親屬可以繼承他的家業(yè)。村莊的賢人們便聚在一起商討該怎么做,后來他們決定尋找一個有福德的人,來繼承長者的家業(yè)。當(dāng)他們經(jīng)過一棵樹下時,發(fā)現(xiàn)剎帝力童子在樹下睡覺,這時太陽西照,剎帝力童子睡的地方,理應(yīng)會曬到太陽,而奇怪的是,樹陰始終覆蓋在剎帝力童子的身上。大家看了,認(rèn)為剎帝力童子是一位有福德的人,便把他帶到長者家,讓他繼承長者的家業(yè)。

  改變了身份的剎帝力童子心想:「一定是佛、法、僧的力量讓我改變了命運(yùn)。我應(yīng)該要去供養(yǎng)佛陀及比丘們!褂谑莿x帝力童子到佛陀住的地方拜訪佛陀,世尊為他說法后。他恭敬地對佛陀提出了邀請:「能否請佛陀慈悲,帶著僧團(tuán)的比丘一起到我家讓我修供養(yǎng)?」佛陀默然答應(yīng)了剎帝力童子的請求。

  隔天,佛陀及比丘準(zhǔn)時來到了剎帝力童子家中,接受他的供養(yǎng)。飯后,佛陀為剎帝力童子說法。剎帝力童子聞法后,心生歡喜,證預(yù)流果。他向佛陀說:「從現(xiàn)在起,我要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一直到生命結(jié)束,我對三寶信心,永不退轉(zhuǎn)。」。

  當(dāng)佛陀回到了住處后,對大眾說:「比丘們!我們會造惡、作善都是意念在控制,無論在什么情況下,只要我們能保持清凈心,就能獲得善報!」。

  《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雜事》

  在這個故事中,佛陀告訴我們作善、造惡其實是由我們的心念在控制,所以無論在什 情況之下,隨時保持心中的善念是很重要的。就像故事中,兩個孩子其實都只是心里起了念頭,發(fā)了誓愿,身體尚未真正去實行,然而果報卻馬上現(xiàn)前,就一念之差,果報截然不同。所以世尊不斷的告誡大眾,要善護(hù)意業(yè),保持善念。

■評注■

  佛言:吾法念無念念,行無行行,言無言言,修無修修,會者近爾,迷者遠(yuǎn)乎,言語道斷,非物所拘,差之毫厘,失之須臾。如圓周三百六十度,雖只相差一度,若向外延伸,實則相差越大。古德云:蓮為藕花,藕為蓮本,因賅果海,果徹因源。因地不真,果招紓曲,一念之差,恍如天堂地獄之別,怎可不慎!

■評注■

  善惡由自心,苦樂還自受,因迷心法而長劫塵勞,幸悟佛因而見性脫塵。因果歷然,只我自心,多有自瞞,轉(zhuǎn)更無明,重來受業(yè),后悔不及!莫負(fù)光陰早回心,心光露出融萬有,始覺合本覺,故名得道,善觀五陰、十二入、十八界、十二因緣是處非處,是名為智。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