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教故事 > 人物故事 >

序 感言 目錄

  能海大師傳

  宋大魯居士

  能海上師傳序

  八一年春接海公上師前侍昌明師寄來宋大魯居士所擬之上師傳稿,囑整理補充后印行流通,遂與滬上僧俗同學商討,將隆蓮師及宋居士所擬之海公上師傳稿油印送諸上座,征求意見,并囑編者主其事。八三年春,編者本擬赴川,請教隨海公入藏之普超師等,不意超師忽焉西歸,因即發(fā)愿,迅速親近先后隨師入藏求法僅余之二位上座。先禮請照通上座至滬,詳明第二次入藏經過。繼即赴蓉,親近永光法師,了知首次入藏情況。返滬后,又至天臺,將所錄請照通師審閱校正。不久照師赴溫,旋又入滅,既慨法門健將,復弱一人,亦欣海公事跡得以幸存,若不精勤迅速,第二次入藏事跡,將無聞于世矣。文成后,又請久隨上師學法之仁清師詳為校潤,仁師以八六高齡,于高明寺,不顧嚴寒,夜以繼日,月余方成。復經京滬蓉渝大德上座同學道友參酌增刪。業(yè)已定稿,呈請出版,若有不足,今后再改。務求實事求是,確切無誤,記述上師之懿行碩德,提高僧俗弟子對師德之正信,促進正法久住,以報師恩于萬一。

  海公上師弱冠遇藏喇嘛于云南,復聞法于北京大學張克誠先生。于得嗣后四十日,即毅然舍俗,出家受具。為求學修佛法之全部,不畏艱險,二番入藏,幸遇額魯巴清凈傳承康薩仁波卿,得珠勝灌頂,隆重付法。師得教傳全部大法后,先后近三十年中,晝夜不停,不辭勞瘁,將黃密儀規(guī)要典,或譯或述,介紹于漢地,而且于四川、五臺、上海等地,親自建立顯密修行道場六處,創(chuàng)漢族黃密僧團之先例,此事于我國佛教史上,實堪大書特書者,而上師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從不自行夸耀,始終以誦經、譯經、講經、修戒、修定、修慧、攝僧教傳、住持教證正法為己任,直至文革開始打擊擾亂僧團之當日,尚伏案整編正待完成之《阿含學記》。文革中雖受盡折磨,卻視若等閑,不怨不尤,真實做到:‘乃至斷命不報不斗害,觀若生身父母悉順承。’如行而說,如說能行,師其庶幾乎!上師之道心堅韌,于違緣障礙中,均能隨意通過,始終堅持宏傳正法之大愿。但六六年底,五臺山紅衛(wèi)兵悍然宣布:解放全山寺廟,遷返全部僧人。上師弘法大愿,受到致命打擊,曾問左右,是否應走,左右曰諾,上師認為世緣已盡,再住無益,方下離世之決心,囑人代為請假,于數小時后,即六七年元旦凌晨,端坐而逝,說走就走,何等灑脫,何等自大,于此益見上師修持之真實道力。

  上師苦心創(chuàng)立之諸道場,于文革中皆受嚴重打擊,今幸黨中央撥亂反正,落實宗教政策,根本道場成都近慈寺,原址被工廠強占強拆,經僧俗弟子積極反映,得中央及各級領導之深切關懷,將成都市郊建筑宏偉之石經寺作為拆毀近慈寺之補償,現已住僧五十余人,依近慈家風,傳顯密佛種,根本道場之重光,指日可待。其他海公上師生前修建諸寺,亦望逐步恢復。龍興塔及譯經院等佛教事業(yè),愿能繼續(xù)圓滿發(fā)展,以暢吾師之宏法本懷。。吾等為弟子者,在國家大好形勢下,應共同奮起,為繼承上師事業(yè),作出貢獻,愿讀師傳者,聞師行者,均能獲分外之法益也。應編者之請,為序如是。

  乙丑冬月釋定智序于成都石經寺

  能海上師傳刊行感言

  稽首近慈大愿王,臺山蜀川建法幢,

  愿回正法五百年,律密性相齊放光。

  一代大德能海上師坐脫五臺山垂二十年矣。際慈國祚昌盛,法運向榮,上師之傳記亦得刊行問世,其大法昌明之嚆矢乎?余何幸于新中國建立之前后,得瞻禮皈依、聆聞圓音于春申。其進止威儀,道風德馨,銘刻甚深。上師不惟顯密圓通,性相融貫,悲智宏深,譯著等身,真修實證,宏范僧倫。最難能而至極重要者,還在于完整而系統地將顯密大法光顯弘傳于世;更具體而善巧地實踐運用于建立如法僧團,嚴凈道場,如在四川、上海、五臺諸地所建立之清凈道場。使法流傳繼,正法住世,宏范三界,劂功偉矣!蓋時丁末法,僧綱久隳,漢地寺宇,能實踐上殿過堂者已不多觀!標志正法傳承之半月誦戒、結夏安居、六和相親,浸至不聞不知矣!惟上師秉如來之法炬,融理于事,繼正法于僧統,即相顯性,實為法注永續(xù)、正法久住、人天普度至關重要之大事也!

  曩者宗喀巴大師在西藏發(fā)愿轉末法為正法五百年,而中興藏密。當抗日勝利之后,上師宣導率四眾弟子共發(fā)宏誓,愿再轉末法為正法五百年。上師平生弘宣普賢行愿品最廣最多,其躬行實踐十大愿王,深入普賢愿海者,非斯之謂歟!愿今日凡上師之親教弟子,及景仰高風之四眾師友,欲報佛恩師恩、進趣菩提道者,其惟護持光復四川五臺等地之清凈道場,與出版上師全部之譯著,以廣續(xù)上師轉末法為正法五百年普利群生之宏愿偉業(yè)乎?

  佛歷二五二八年冬 皈依弟子鄭頌英謹識

  【目錄】

  能海上師傳序

  能海上師傳刊行感言

  一、在家時期

  二、出家因緣

  三、赴藏學法

  四、譯述弘建

  五、再次赴藏

  六、廣轉*輪

  七、涅槃自在

  八、般若正見

  九、德行成就

  十、功德事業(yè)

  編后語

  參考文獻

  譯述著作

  講錄筆記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