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彌陀佛的18則故事
第十三章
佛告訴阿難和韋提希:“修行得見此觀后,接下來便應當觀想佛。為什么呢?因為諸佛如來是法界法身,存在于一切眾生的思想意念中。因此,你們的心觀想佛時,你們的心即是佛的三十二相和八十種好。是你們的清靜本心作佛,你們的清靜本心就是佛。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的智慧都是從清靜本心中油然而生。因此,應當執(zhí)著于一心,系念于一意,仔細地觀想阿彌陀佛。觀想佛的十大德行:無上士(世間最尊貴者)、正遍知(能正確遍知一切事物)、明行足(三明【天眼明、宿命明和漏盡明】六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和漏盡通】都已圓滿具足并且到達無上境界)、善逝(雖入涅槃卻從不舍棄眾生)、世間解(了解世間一切事理)、調御丈夫(能善巧調御眾生的根性,化導他們)、天人師(教化天神與人之導師)、應供(德行圓滿,受人天供養(yǎng))、佛陀(智慧具足,自覺覺他覺行圓滿)、世尊(天上人間一切有情所共同尊重者)。要想觀想阿彌陀佛的形象,必須要做到閉上眼睜開眼都見到那閻浮檀金色的阿彌陀佛坐在蓮花座上。修行到這一地步,極樂世界的七寶莊嚴之相,觀想那里的寶地、寶池,行行寶樹,使那些景像在腦海中都了了分明,十分清晰。那極樂世界的空中,飄逸著數不清的天然寶幔和百寶羅網。當這些景像牢牢銘刻在你的心中,便會一目了然,如觀看掌中之物一樣清楚。”
“這些景像深入人心以后,又應當觀想一朵大蓮花在佛的左邊,這蓮花要與前面的蓮花一模一樣。在那蓮花的右邊。觀世音菩薩坐在左邊的花座上,觀世音菩薩身體的金色也與阿彌陀佛的身體色光一模一樣,那大勢至菩薩坐在右邊花座上。這景像觀想成功后,阿彌陀佛和兩位大菩薩會大放光明。那金黃色的光都照射在那些樹上。在那些樹的下面,也有三朵蓮花,那些蓮花上各有一尊佛和兩尊菩薩的法相。整個極樂國土都布滿了這些蓮花、佛、菩薩像。”
“這一觀想又成功后,這修行者將聽聞到水流、光明,以及諸寶樹、鳧雁鴛鴦都在演說高深莫測的佛法,不論是處在禪定狀態(tài)當中,還是已出了禪定狀態(tài),都能時時聽聞到這不可思議的佛法。修行者在觀想的入定狀態(tài)中聽聞到的佛法,出定以后仍然清楚記得,憶持不忘,與入定狀態(tài)時的所得的佛法一樣,若是出定、入定聽聞的佛法不同,這說明這位修行者的修行方法是錯誤的;若出定、入定聽聞的佛法相同,便叫做‘粗想見極樂世界’。這便是‘像想’,在凈土法門中稱為‘第八觀’,修行者到了如此境界,那無量億劫以來形成的生死之罪都即刻消除,不用等到來生,在現在世中即可獲得定見法身實相的念佛三昧。按照這樣的方法來修行的,就是正確的,否則,就是不正確的方法。”
佛繼續(xù)說到:“修行成就到了這一階段后,接下來應當觀想阿彌陀佛身體所發(fā)出的光明。阿難,你應當知道,阿彌陀佛身為百千萬億夜摩天浮檀金色,佛身高達二百四十萬億公里,雙眉中間的白毫光,向右自然旋轉,如同五座須彌山那樣高大。佛的眼睛好比四大海的海水一樣深廣,青白相間,了了分明。佛身上的毛孔發(fā)出的光明,跟那須彌山的光芒一模一樣。阿彌陀佛頂上的圓圓的光環(huán)有百億個三千大千世界那樣大,在圓圓光芒之中,有百萬億條恒河之沙粒一樣數不清的化身佛。每一尊化身佛,同樣也有眾多數不清的化身菩薩作為他們的侍者。那阿彌陀佛有八萬四千種殊勝美好的相貌,每一種美好相中又有八萬四千種較小吉瑞特征,每一種吉瑞特征中又有八萬四千種光明,那些光明都照護到十方世界念佛的眾生,以攝護他們將來能夠順利往生到極樂世界。”
, “阿彌陀佛的光明以及形象特征,以及他的化身佛的光明和形象特征,都無法用言語能夠加以描述。但修行者能夠觀想到這一階段,那么這人的心性中都能夠全部見到這一事相,也就能見到十方一切世界的諸佛。因能見到諸佛的緣故,所以叫‘念佛三昧’。修行得到此觀想的,叫做‘觀一切佛身想’,因觀想佛身的緣故,也可見到佛心。佛心是什么?佛心便是大慈悲心。佛心便是以無分別的平等的去度化眾生。”
第十四章
“修行得到此境界的人,在這一生生命結束后,便可往生到阿彌陀佛座前。證得無生無滅之智慧,獲知法界中道實相。因此,有智慧的人都應當制心一處,用心地觀想阿彌陀佛。觀想阿彌陀佛的方法是從佛的某一個形象特征入手。如只觀想眉間的白毫光,佛的八萬四千種的殊勝相貌特征也自然能全部觀想到。能觀想到阿彌陀佛形象的人,自然也能觀想到十方無數的諸佛。因為能觀想到無數諸佛的緣故,諸佛都將現身在這人面前,為他授記為未來佛。這便是‘遍觀一切色身相想’,在觀想法門中列為‘第九觀,。依照我教授之法修行此觀想的,才是正確的觀想方法,若用其他的觀想法,便是不正確的邪觀。”
佛對阿難和韋提希說:“修行觀想阿彌陀佛到了了分明的程度后,接下來應觀想觀世音菩薩。這位菩薩身高三千二百萬萬億那由他,紫金色的身體。頭頂上有肉髻,頭部有圓光,面寬百千由旬。在那圓光之中,有五百尊化身佛,都像釋迦牟尼如來一樣。每一尊化身佛有五百個化身菩薩和無數的諸天神人作為侍者,舉身于圓光之中。六道眾生的一切色相,也皆全從圓光中顯現。該菩薩頭頂上有毗楞伽摩尼寶做成的天冠,其天冠之中,有一尊佇立的化身佛,高二十五由旬。觀世音菩薩臉色如凈浮檀金色,眉間的白毫相,具備七寶的顏色,流現出八萬四千種光明。每一種光明中有無量無數的百干化身佛,每一尊化身佛有無數的化身菩薩作為侍者。這些光明之中的化身佛和化身菩薩自由自在地變幻隱現,遍布于十方諸佛世界。觀世音菩薩的手臂是紅蓮花的顏色,那手臂發(fā)出八十億微妙的光明作為裝飾,那些光明里顯現了極樂世界里的一切莊嚴景像。觀世音菩薩的手掌發(fā)出如同五百億種各式各樣的蓮花色的光芒,他的十個指端有八萬四千種圖畫,好像圖章一樣。每一個手指上面的畫都有八萬四千種顏色,每一種顏色又發(fā)出八萬四千縷光。那光親柔軟細,普照世間一切。那觀世音菩薩接引眾生時就是用這寶手的。觀世音菩薩行走時,他腳底的千輻輪相,自然出現發(fā)出五百億光明的蓮臺。腳落地時,自然而然有金剛摩尼花紛紛揚揚飄舞在世間。觀世音菩薩其余的身體特征,基本上跟佛的身體特征是一樣的。唯一的區(qū)別在于觀世音菩薩頭頂上的肉髻相還趕不上佛。這便是‘觀想觀世音菩薩真實色身相’。是觀想法門中的第十觀。”
佛告訴阿難:“如果想見到觀世音菩薩,都必須按照這個方法來觀想,這個觀想修行成功后,一生都不會遇到什么災禍,消除所有的業(yè)障,除去無數時劫生死之罪。像觀世音這樣的大菩薩,只聽聞其名字便獲得無量無邊的的福德,更何況認真仔細地去觀想他。若有想修觀想觀世音菩薩的人,應先觀想他頂上的肉髻,接著觀想天冠,其余的各個特征,也應按照相應秩序一一觀想到。直到全都了了分明,就像看自己的手掌心的物體一樣清楚。按照這個方法修行的,是正確的觀想法。如果用其他方法來觀想的,便是不正確的‘邪觀’。”
“接下來觀想大勢至菩薩。大勢至菩薩身量的大小,同觀世音菩薩一樣。他的臉面寬一百二十五由旬,頭部發(fā)出的光照射二百五十由旬。大勢至菩薩的身體通體發(fā)出的光明照耀十方世界都成為紫金色。跟他有緣的眾生都能得見到。只要見到大勢至菩薩身體一毛孔放射的光,即可以看到十方無量諸佛的凈妙光明,所以,這位菩薩又被稱之為無邊光菩薩。這位菩薩還用智慧之光普照一切世間,讓有緣眾生得以脫離地獄、餓鬼和畜生這三途惡道,得到無窮無盡的法力。所以,又被稱之為大勢至菩薩。這位菩薩的天冠上有五百朵寶花;每一朵寶花中都有五百座寶臺;那十方的佛國凈土的形狀都在每一座寶臺中展現。大勢至菩薩頭頂上如同缽頭摩花的肉髻上有一個寶瓶,寶瓶中裝著各種各樣的光明,那光明中也都展現了各種佛事。大勢至菩薩其余的身體特征與觀世音菩薩基本上一樣,沒有什么差別。這菩薩行走時,十方世界一切的山水大地都在震動,在震動之處,有五百億朵寶花出現。每一朵寶花的莊嚴之相高潔顯赫如同極樂世界中的花朵一樣。這菩薩坐下來時,極樂世界的七寶國土都會發(fā)生晃動。從下方世界的金光佛國到上方世界的光明王佛國之間,如塵埃一樣無盡多的諸佛世界里分身的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都回到極樂世界。他們遍滿虛空,坐在那蓮花寶座之上,講經說法,濟度處在生死苦海之中的眾生。修行這個觀想方法的,叫做‘觀見大勢至菩薩想,也就是‘觀大勢至菩薩色身相想’。在觀想法門中為第十一觀。觀想大勢至菩薩的人,清除無數時劫無數生死之罪。修行此觀想的人,下一生就再也不會經過胞胎中轉世,常常周游于十方世界的諸佛國土。此觀想成功后,就叫做‘具足觀想觀世音、大勢至’。”
第十五章
“當修行得觀想到這些事相后,當再觀想自心往生在西方極樂世界,在蓮花中結跏趺坐,那蓮花立即閉合起來,不久蓮花盛開。那蓮花盛開時,有五百種光和色來照他的身體,修行人眼睛得以睜開,見到佛與菩薩滿布虛空之中。那水、鳥、樹、林以及諸佛所發(fā)出的聲音,都在演說佛法。其所演之法都符合諸佛開示的十二部經。若觀想者結束了禪定狀態(tài),對所見之相仍能歷歷在目,爛熟于心,此種觀想就叫‘見阿彌陀佛極樂世界想’。這一觀想與前面所述的只觀想個別事相的別觀想不同,是一種總觀全景的‘普觀想,。在觀想法門中,稱為‘第十二觀’。阿彌陀佛以及阿彌陀佛的無數化身佛,還有觀世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就會常常來到這位修行人的住所向他慰問。”
世尊開示阿難和韋提希:“若有一心一意想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修行者,應當首先觀想一丈六尺高的阿彌陀佛像在七寶池水上。就像我剛才跟你們所說的阿彌陀佛那樣身量無限高大,這不是凡夫俗子的心力所能達到的。然而借助阿彌陀佛的愿力的緣故,能夠按照這個方法修行的人,一定能夠有所成就。觀想阿彌陀佛的形象都能夠得到無量的福德,何況觀想于阿彌陀佛那不可思議的色身相。阿彌陀佛神通廣大,隨心所欲,于十方佛國世界中自由自在顯現神通。有時將身體變大以至充滿了整個虛空;有時又變現為僅有一丈六尺八高。他所變現的身體形象都是真金顏色,其圓光之中的化身佛以及寶蓮花等,都像我剛才介紹的那樣。觀世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會在一切地方顯現變化,變現的身體與那里的普通眾生一樣。只要看到他們的頭像,就可以區(qū)別誰是觀世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這兩位菩薩一直都在協(xié)助阿彌陀佛度化普天之下的一切眾生。剛才介紹的這一觀是為‘雜想觀’,是觀想法中的第十三觀。”
- 上一篇:阿彌陀佛未成佛前的故事
- 下一篇:從大妓女到神通第一比丘尼
- 因果報應
- 嫖娼有報應嗎?真實的嫖娼報應
- 佛典故事
- 禪宗公案
- 邪淫現世報:二男女車上縱欲釀車禍被燒死
- 我懺悔,我的報應來了-淫人妻者,妻淫人
- 學佛與富貴
- 與賣淫女風流一次 70歲花心老漢染惡疾
- 被燒死的蛇
- 佛學故事
- 百喻經故事全集譯注
- 阿彌陀佛的故事
-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簡介
- 邪淫的隱形果報 誰都逃不掉
- 念地藏經招鬼?不敢念地藏經的請進來
- 民間故事
- 地藏經感應
- 金剛經感應事跡
- 大難不死 意外獲得足以致富的特異功能
- 一行禪師:《故道白云》
- 鳥為食亡,人為色死
- 孝的故事
- 金剛經故事
- 一盆洗腳水的警示
- 損友導淫 精盡喪命
- 佛教因果報應的真實案例
- 淫色最容易觸犯,不斷淫欲心難清靜
- 人和動物的感人故事
- 念誦《心經》,心想事成
- 念誦地藏經的真實感應六則
- 佛咒感應
- 善護口業(yè),免遭大難
- 智慧故事
- 心經故事
- 戒邪淫故事
- 這兩個因果故事,讓你了解什么是業(yè)障
- 兩性關系
- 地藏經故事
- 心經故事
- 十大弟子傳
- 持蓮觀音是什么菩薩?持蓮觀音的故事
- 三歲小孩都懂得的道理,八十高齡也未必做得到
- 愚人食鹽的原文和譯文及道理
- 迦旃延尊者度化惡生王的故事
- 心平氣和 自度度人
- 馬需調教,樹要修剪,人需約束
- 心性要平和柔和
- 用實際行動展現自己的魅力、體現自己價值
- 從來不丟東西的婦人,只因她前世做了這件事
- 世俗王子從圣人走向神壇,釋迦牟尼佛的一生簡介
- 盲人摸象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 《大方等如來藏經》萎花喻的故事
- 人生不管是順境還是逆境,都要用好心情來對待
- 借花獻佛的由來,釋迦牟尼前身以花供養(yǎng)燃燈佛
- 以感恩的心面對世界
- 以平等心面對蕓蕓眾生,是菩薩的道德
- 梁武帝與佛教有什么關系,四次舍身入寺的是哪個寺?
- 佛陀度化慳貪長者修大布施
- 宋文帝問法求那跋摩的故事
- 知足并感恩,要知道別人的好并懂得回報
- 盲人打燈籠,即與人方便,也與己方便
- 禪師救蝎子,不因天性而放棄天性
- 從惜?锤F三代還是富三代
- 大乘心難發(fā),不愿再發(fā)大乘心的舍利弗
- 聽經的蛤蟆,命終后脫離畜生道,上升四天王宮
- 學佛貴在實行,堅持不懈地去修一個法門,終會成功
- 熟悉經藏的比丘與精進修道的比丘
- 佛教歷史上與水陸法會有因緣的高僧
- 借事磨練,善用其心,讓心走出煩惱的牢獄
- 薄拘羅尊者,五次被后母加害,卻都毫發(fā)無損
- 馬鳴菩薩抵億金的故事
- 人活著根本不需要很多,少欲知足自得安樂
- 九月初四,弘一大師圓寂日,德行與精神常存我們心間
- 釋迦牟尼佛修忍辱,忍辱仙人與歌利王的故事
- 舍棄對五欲的貪著,成功飛出籠子的鴿王
- 寺廟為什么喜歡種銀杏?佛珠變銀杏的故事
- 鳩摩羅什是誰?東晉高僧鳩摩羅什的一生
- 短暫的快樂與長久的快樂,你選擇哪個?
- 三年不吃飯的出家人
- 急性子與慢性子,人與人要學會理解和忍耐
- [放生起源]寺院設立放生池在經典或傳統(tǒng)上有什么根據?
- [感應故事]心經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種?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簡單介紹
- [佛與人生]面對別人的批評,應該怎么做?
- [佛學常識]八關齋戒的解釋、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學常識]袈裟是什么意思?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學常識]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稱為“寶”?
- [佛學常識]為什么要皈依三寶?歸投三寶令身心安穩(wěn)
- [人物故事]佛教貧女供燈的故事與啟示
- [佛經故事]釋迦牟尼佛和菩提達多的雙頭鳥故事
- [佛學常識]食存五觀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須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寶珠
- [禪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煙”的故事
- [佛經故事]富孩子變窮孩子,《法華經》窮子喻的故事
- [佛學常識]布施的意思與種類
- [佛經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