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貪得自在

  戒貪得自在

  佛陀時代,有位婆羅門國王名叫多味寫,平日信奉九十六種外道。一天,國王忽萌善心,欲行大布施,于是依照婆羅門教的規(guī)定,將其積聚如山的奇珍異寶,布施給需要幫助的人;若有人來求助,便請他自取一撮珍寶而去。奇怪的是,國王如此布施了數(shù)日,珍寶一點兒都沒有減少。

  佛陀知道國王宿世積福,度化因緣成熟,于是變化成外道修行者前往該國。國王知道有行者遠來,便出來接見,寒喧作禮后,國王問:「你來此地,有何請求嗎?可以直說,不用客氣。」行者回答:「我從很遠的地方來,想跟國王化緣珍寶,建造屋宅!箛趼犃,告訴行者:「沒問題!你就自取一撮珍寶吧。」行者取了一撮珍寶,走了七步,又將珠寶放回原處,國王疑惑地問他:「你為何要放回去呢?」行者回答:「這撮珍寶變賣后,只夠我建蓋房舍而已,日后要再娶妻就不夠用了,所以不如不取。」國王一聽,說:「這還不簡單,那你就取三撮珍寶吧!褂谑切姓呷×巳檎鋵殻吡似卟胶,還是回頭將珠寶放回原處。國王又問他:「你為什么又不要了呢?」行者回答:「這三撮珍寶只夠我娶妻,沒有剩余的錢可以購買田地、奴婢、牛馬,既然無法滿足我的欲望,還不如放下!褂谑菄跤謶仕∑叽檎鋵殹

  行者走了七步,還是又退還回去。國王再度詢問原因,行者回答:「我娶妻后會生兒育女,子女從出生到嫁娶,一切所需難可計量,所以我決定還是不要罷了!」國王聽了,大方地說:「不要擔心,我將所有的珍寶都布施給你,你就不需再為將來煩憂了!剐姓咴疽岩邮車醯供養(yǎng),但想了想還是拒絕國王的好意,準備告辭,國王疑惑地問:「你為何不接受我的供養(yǎng)呢?」行者說:「本來我是想要乞取珍寶,好令生活充裕無缺。但我深入思惟,卻發(fā)現(xiàn)人生苦短,萬物無常,若是追逐財物,貪求五欲,妄計未來,只是徒增憂苦,一日比一日煩惱,還不如放下這些貪欲,精進修行,勤求佛道。所以我再也不需要任何珍寶了!」國王聽了行者的話,心開意解,也愿意皈依佛教。

  于是,佛陀恢復本貌,騰升虛空,現(xiàn)光明身相,為國王說了一首偈語:

  「雖得積珍寶,崇高至于天,如是滿世間,不如見道跡。 不善像如善,愛如似不愛,以苦為樂相,狂夫為所厭。」

  國王與大臣見到佛陀如此端嚴的光明瑞相,又聽聞佛陀微妙的開示,法喜非常,紛紛求受五戒,當下即證須陀洹果。

  典故摘自:《法句譬喻經(jīng)?卷三》

  省思

  《八大人覺經(jīng)》云:「心無厭足,惟得多求,增長罪惡。菩薩不爾,常念知足,安貧守道,惟慧是業(yè)。」貪求財、色、名、食、睡五欲之樂,猶如吸毒,日蝕身心,令人難舍難離。行者當了達世間無常,四大苦空,五陰無我,假合之身終歸變滅,若執(zhí)妄以為實有,究竟不得自在。唯有少欲知足,識得自性珍寶,才能得到真正的解脫自在。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