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教故事 > 佛經(jīng)故事 >

比羅陀守德招福

  比羅陀守德招福

  佛陀時代,有一位名叫修陀羅的長者,擁有無數(shù)的財富,平日為人樂善好施,并虔誠信仰佛教,自己更發(fā)愿:每年臘八(十二月初八)當(dāng)天,一定要誠心、竭盡所能布施財物來供養(yǎng)佛陀及眾比丘,甚至往后世世代代的子孫都要依此奉行,不可廢止。長者一直到臨終前,還一再吩咐兒子比羅陀一定要切實遵行此遺訓(xùn),千萬不可忘記。

  長者死后,家道日漸衰微,一無所有。比羅陀眼看一年一度的臘八又要到了,而家中已無多余的錢財來供養(yǎng)佛陀及眾比丘,想著想著不禁感到愁悶不安。于是慈悲的佛陀派目犍連尊者前去關(guān)心、詢問比羅陀,比羅陀說:「父親的遺訓(xùn),不敢違背忘記,我依舊辦理,只希望世尊到時,可不要見棄才好!」隨后,比羅陀就向妻子的父母借了一百兩銀子,用心籌備辦理臘八供僧事宜。

  當(dāng)天,佛陀帶著一千二百五十位比丘前往比羅陀家中,接受夫妻倆至誠的供養(yǎng)。兩人滿心歡喜地供養(yǎng)每位比丘僧,從頭到尾不曾有任何一絲一毫的后悔及不悅。第二天早上,比羅陀夫妻發(fā)現(xiàn)家中以前存放財寶的地方,竟然堆積如以前一般多的寶物,兩人感到又驚又喜。但又不知是何原因,會不會遭殃禍?就決定去請示佛陀。

  于是比羅陀去到精舍請示佛陀,佛陀告訴比羅陀:「這些寶物,你們安心使用,不須疑慮,這是因為你能守信、不違背父親的教誨,又能嚴持戒律、知慚知愧,對佛法三寶虔誠恭敬、歡喜供養(yǎng)。因為你具備『信、戒、慚、愧、聞、施、慧』等七種行道者的德行,才有此福報招來財富,所以不會帶來災(zāi)害。有智慧的人,會依佛法奉行,不論男女,所生之處,福報都是自然而來的!

  比羅陀聽了佛陀開示后,更加堅定對佛法的信心,至心頂禮后,歡歡喜喜的回家。將佛陀的教誨一一的告訴妻子,并發(fā)愿一定要將佛法一代一代的延續(xù),讓子孫都能得受法益。

  典故摘自:《法句譬喻經(jīng).卷一——篤信品第四》

  省思

  所謂「人有誠心,佛有感應(yīng)」,比羅陀始終一心謹記父親遺訓(xùn),并對佛法深具信心,縱使家中一貧如洗,也不敢怠慢,仍能以歡喜、恭敬和誠懇的心供養(yǎng)佛陀及眾比丘,更堅持奉行行道者的德行,才能感召不可思議的福報。所以,只要對佛法深信不疑,并能依教奉行,時刻不離精進心、長遠心,如此一點一滴改惡修善,無論世間法、出世間法都會日有所成。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