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大藏經 > 阿含部 >
大藏經·首頁阿含部本緣部般若部法華部·華嚴部寶積部·涅槃部大集部經集部密教部律部釋經論部·毗曇部
中觀部·瑜伽部論集部經疏部律疏部·論疏部諸宗部史傳部事匯部·外教部·目錄部古逸部·疑似部

起世經 第十卷

[阿含部] 作者:阇那崛多法師 [投稿] 放大字體 正常 縮小 關閉

  起世經 第十卷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等譯

  最勝品第十二之余

  復次諸比丘。汝等應知。日天宮殿?v廣正等五十一由旬。上下亦爾。七重墻壁。七重欄楯。多羅行樹。亦有七重。周匝圍繞。雜色間錯。以為莊嚴。彼諸垣墻。皆為金銀琉璃頗梨赤珠硨[(王*巨)/木]瑪瑙等之所成就。于四方面并有諸門。一一諸門皆有樓櫓卻敵臺觀。及諸樹林池沼園苑。其中皆生種種雜樹。其樹皆有種種葉種種花種種菓種種香。隨風遍熏。復有種種諸鳥和鳴。諸比丘。然彼日天以二種物。成其宮殿。正方如宅。遙看似圓。諸比丘。何等為二。所謂金及頗梨。此日宮殿。眾多天金。及天頗梨。合而成就。一面兩分。皆是天金。清凈無垢。離諸穢濁。皎潔光明。一面一分。天頗梨成。凈潔光明。善磨善瑩。無垢無穢。諸比丘。又彼日天勝大宮殿。有五種風。吹轉而行。何等為五。一名為持。二名為住。三名隨順轉。四名波羅呵迦。五名將行

  復次諸比丘。于彼日天宮殿之前。別有無量諸天先行。無量百天。無量千天。無量百千天。于前而行。行時各各常受安樂。皆名牢行。牢行諸天。從此得名。又諸比丘。日宮殿中。閻浮檀金以為妙輦輿。高十六由旬。方八由旬。莊嚴殊勝。日天子身。及內眷屬。在彼輦中。以天五欲功德。和合具足受樂歡喜。諸比丘。日天子身壽五百歲。子孫相承。皆于彼治。宮殿住持滿足一劫

  復次諸比丘。日天子身支節(jié)分中。光明出照閻浮檀輦。閻浮檀輦光明復出照彼宮殿。從彼日天大宮殿中。光明相接出已照曜。遍四大洲及諸世界。諸比丘。日天子身輦及宮殿。具足皆有一千光明。五百光明傍行而照。五百光明向下而照。復次以何因緣。日天子所居勝大宮殿。照四大洲及諸世界。諸比丘。有一種人。能行布施。彼布施時。施于沙門婆羅門及貧窮孤獨遠來求者。所謂飲食騎乘衣裳花鬘瓔珞涂香床敷房舍燈油。凡是資須。養(yǎng)身命者。于布施時。速疾而施。不諂曲施;驈供養(yǎng)諸持戒仙功德具足行善法者。種種承事。以是因故。受無量種身心安樂。譬如大澤空閑山林廣遠磧地。忽有池水。其水涼冷清凈輕甘。有諸壯夫。遠行疲頓。熱惱渴乏。不得飲食。已經多時。至彼池所。飲已澡浴。除斷一切渴乏熱惱。出于池外。身意怡悅。受無量樂。多生歡喜。如是如是。彼布施時。心清凈故。身壞命終。于日宮殿中。生為天子。生其中已。報得如是速疾稱心飛行宮殿。以此因緣。日天宮殿。照四大洲及余世界

  諸比丘。復一種人。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不放逸。供養(yǎng)持戒功德具足諸仙諸賢。親近純直善法行人。廣說如前。身壞命終。隨愿往生日天宮殿。于彼即受速疾果報。是故名為諸善業(yè)道。以是因緣。此日宮殿。照四大洲并余世界。復一種人。修不殺生乃至正見。亦曾供養(yǎng)諸仙持戒功德具者。亦曾親近純直善行。以值遇彼清凈因緣。便得報生日天宮殿。受速疾果。以是因緣。日天宮殿。照四大洲及余世界。廣說如上。諸比丘。六十剎那。名一羅婆。三十羅婆。名牟休多。諸比丘。若干剎那。若干羅婆。若干牟休多。日天宮殿。常行不息。六月北行。于一日中。漸移北向。六俱盧奢。未曾暫時離于日道。六月南行。亦一日中。漸移南向。六俱盧奢。不差日道。諸比丘。日天宮殿。六月行時。月天宮殿。十五日中。亦行爾許。復次有何因緣。常于夏時。生諸熱惱。諸比丘。日天宮殿。六月之間。向北行時。一日常行六俱盧奢。未曾舍離日所行道。但于其中。有十因緣。故生熱惱。何等為十。諸比丘。須彌山外。次復有山。名佉提羅迦。高廣正等四萬二千由旬。雜色可觀。七寶成就。于其時間。日天宮殿。所有光明。照觸彼山。令其生熱。故于彼時。有是熱惱。此為第一熱惱生緣。復次諸比丘。佉提羅迦山外。次復有山。名伊沙陀羅。高廣正等二萬一千由旬。于其時間。日天宮殿。所有光明照觸彼山。令生熱觸。此為第二熱惱生緣。次有由乾陀山。高廣正等一萬二千由旬。是第三緣。次有善現(xiàn)山。高廣正等六千由旬。是第四緣。次有馬片頭山。高廣正等三千由旬。是第五緣。次有尼民陀羅山。高廣正等一千二百由旬。是第六緣。次有毗那耶迦山。高廣正等六百由旬。是第七緣。次有輪圍山。高廣正等三百由旬。是第八緣。次有從此大地已上高萬由旬。彼虛空中。有諸夜叉宮殿住處。頗梨所成。是第九緣。次有四種大洲八萬小洲。彼等洲中諸余大山須彌山王等。是第十緣。具足應如佉提羅迦中說。是為十種。日天宮殿。六月之中。向北道行。熱惱因緣

  復次于中何因緣故。有諸寒冷。諸比丘。日天宮殿。六月已后。漸向南行。爾時復有十二因緣能生寒冷。何者十二。諸比丘。于須彌山佉提羅迦山二山之間。有須彌留海。闊八萬四千由旬周回無量。其中多有優(yōu)缽羅花。缽頭摩花。拘牟陀花。奔荼梨迦花等。悉皆遍滿。香氣甚盛。日天宮殿。所有光明。經于其間。照觸彼海。此是第一寒冷因緣。如是次第。伊沙陀羅山。是第二緣。由乾陀山。是第三緣。善現(xiàn)山。是第四緣。馬片頭山。是第五緣。尼民陀羅山。是第六緣。毗那耶迦山。是第七緣。輪圍大山。是第八緣。彼諸海中。所有諸花。具足次第。應如佉提羅迦山中廣說

  復次閻浮洲中。所有諸河流行之處。日天宮殿。光明照觸。故有寒冷。略說乃至。此是第九寒冷因緣。復次如閻浮洲。諸河流行。瞿陀尼洲。諸河流行倍多。于此日天宮殿。光明照觸。寒冷更多。此是第十寒冷因緣。復次如瞿陀尼洲。諸河流行。弗婆提洲。諸河流行倍多于此。是第十一寒冷因緣。復次如弗婆提洲。諸河流行。郁單越洲。諸河流行。又倍于此。日天宮殿。光明照觸。而生寒冷。是第十二寒冷因緣。諸比丘。日天宮殿。六月之間。向南行時。每于一日。行六俱盧奢。不違其道。有如是等十二因緣。所以寒冷

  復次諸比丘。有何因緣。于冬分時。夜長晝短。諸比丘。日天宮殿。過六月已。漸向南行。每于一日。移六俱盧奢。無有差失。當于是時。日天宮殿。在閻浮洲最極南陲。地形狹小。日過速疾。諸比丘。以此因緣。于冬分時。晝短夜長。復次比丘。有何因緣。于春夏時。晝長夜短。諸比丘。日天宮殿。過六月已。漸向北行。每一日中。移六俱盧奢。無有差失。異于常道。當于是時。在閻浮洲處中而行。地寬行久。所以晝長。諸比丘。以此因緣。春夏晝長。夜分短促

  復次諸比丘。若閻浮洲。日正中時。弗婆提洲。日則始沒。瞿陀尼洲。日則初出。郁單越洲。正當半夜。若瞿陀尼洲。日正中時。此閻浮洲。日則始沒。郁單越洲。日則初出。弗婆提洲。正當半夜。若郁單越州。日正中時。瞿陀尼洲。日則始沒。弗婆提洲。日則初出。閻浮洲中。正當半夜。若弗婆提洲。日正中時。郁單越洲。日則始沒。閻浮洲中。日則初出。瞿陀尼洲。正當半夜。諸比丘。若閻浮洲人所謂西方。瞿陀尼人以為東方。瞿陀尼人所謂西方。郁單越人以為東方。郁單越人所謂西方。弗婆提人以為東方。弗婆提人所謂西方。閻浮洲人以為東方。南北二方。亦復如是。世尊于此說優(yōu)陀那偈

  轉住及轉壞  天出及薄覆

  十二重風吹  于前諸天行

  樓櫓及風吹  身體光明照

  布施持戒業(yè)  剎那羅婆過

  熱則有十緣  寒有十二種

  晝夜及日中  東西說四方

  諸比丘。月天子宮?v廣正等四十九由旬。四面周圍。七重垣墻。七重欄楯。七重鈴網。復有七重多羅行樹。周匝圍繞。雜色可觀。彼諸墻壁。皆以金銀乃至瑪瑙。七寶所成。四面諸門。各有樓櫓種種莊挍。乃至眾鳥。各各和鳴。廣說如前日天宮殿。諸比丘。月天宮殿。純以天銀天青琉璃。而相間錯。二分天銀。清凈無垢。無諸滓穢。其體皎潔。光甚明曜。余之一分。天青琉璃。亦甚清凈。表里映徹。光明遠照

  諸比丘。彼月天子。最勝宮殿。為五種風。攝持而行。何等為五。一持。二住。三順。四攝。五行。以此五風。所攝持故。月天宮殿。依空而行。諸比丘。月宮殿前。亦有無量諸天宮殿。引前而行。無量百千萬數(shù)諸天子等。亦在前行。于前行時。恒受無量種種快樂。彼諸天子。皆有名字。諸比丘。于此月天大宮殿中。有一大輦。青琉璃成。其輦輿高十六由旬。廣八由旬。月天子身與諸天女。在此輦中。以天種種五欲功德。和合受樂。歡娛悅豫。隨意而行。諸比丘。彼月天子。如天年月。壽五百歲。子孫相承。皆于彼治。然其宮殿。住于一劫。諸比丘。月天子身支節(jié)分中光明出已。周遍照彼青琉璃輦。其輦光明照月宮殿。月宮殿光照四大洲。諸比丘。彼月天子。有五百光。向下而照。有五百光。傍行而照。是故月天名千光明。亦復名為涼冷光明

  諸比丘。何因緣故。月天宮殿。照四大洲。以于過去布施沙門及婆羅門。貧窮孤獨遠來乞者。所謂飲食騎乘衣服花鬘諸香床房舍諸資生等。于布施時。應時疾與。無諂曲心;驈凸B(yǎng)諸仙持戒具功德者。正直純善。以此因緣。受無量種身心快樂。譬如空閑山澤曠野磧中。有一池水。涼冷輕美。無諸濁穢。是時有人。遠行疲乏。饑渴熱逼。入此池中澡浴飲水。除一切苦。受無量樂。如是如是。以上因緣。生在月天宮殿之中。受樂果報。亦復如是。諸比丘;驈陀腥恕嘤跉⑸。乃至斷酒及放逸行。供養(yǎng)承事諸仙有德。則得生月宮殿中。照四洲界。或復有人。斷于殺生。乃至正見故。得速疾空行宮殿。此等名為諸善業(yè)道。又何因緣。月天宮殿。漸漸現(xiàn)也。諸比丘。此有三因緣。何等為三。一者背相轉出。二者青身諸天。形服瓔珞。一切悉青。常半月中隱覆其宮。以隱覆故。彼時月形漸漸而現(xiàn)。三者從日天宮殿。有六十光明。一時流出。障彼月輪。以是因緣漸漸而現(xiàn)。復次以何因緣。是月宮殿圓凈滿足。如是顯現(xiàn)。諸比丘。亦三因緣故令如是。一者爾時月天宮殿。面相轉出。以是義故。圓滿而現(xiàn)。復次青色諸天。衣服瓔珞。一切皆青。常半月中隱月宮殿。然此月宮。于逋沙他十五日時。形最圓滿。光明熾盛。譬如于多油中然大熾炬。諸小燈明悉皆隱翳。如是如是。月天宮殿。十五日時。能覆諸光。亦復如是。復次日天宮殿。六十光明。一時流出。障月輪者。此月宮殿。于逋沙他十五日時。圓滿具足。于一切處。皆離翳障。是時日光。不能隱覆。復次有何因緣。月天宮殿。于黑月分第十五日。一切不現(xiàn)。諸比丘。此月宮殿。于黑月分第十五日。最近日宮。由彼日光所覆翳故。一切不現(xiàn)。復次有何因緣。月天宮殿。名為月也。諸比丘。此月宮殿。于黑月分。一日已去。乃至月盡。光明威德。漸漸減少。以此因緣。名之為月。復次以何因緣。月宮殿中。有諸影現(xiàn)。諸比丘。此大洲中。有閻浮樹。因此樹故。名閻浮洲。其樹高大。影現(xiàn)月輪。以此因緣。有諸影現(xiàn)。復次以何因緣。有諸河水流于世間。諸比丘。以有日故有熱。有熱故有炙。有炙故有蒸。有蒸故有汗?jié)。以汗(jié)窆。一切山中。汁流為水。以成諸河。諸比丘此因緣故。河流世間。復次有何因緣。五種種子。世間出現(xiàn)。諸比丘。若于東方。有諸世界;虺梢褖;驂囊殉伞;虺梢炎。南西北方。成壞及住。亦復如是。爾時阿那毗羅大風。別于他方成住世界。吹五種子。散此界中。散已復散。乃至大散。所謂根子莖子節(jié)子接子子子。此為五子。諸比丘。閻浮樹果大如摩伽陀國一斛之甕。摘其果時。汁隨流出。色白如乳。味嘗如蜜。諸比丘。閻浮樹果。隨所出生。有五分利益。謂東南西方上下二方。東分生者。諸乾闥婆。皆共食之。南分生者。為七大聚落人民所食。何者為七。一名不正叫。二名叫喚。三不正體。四賢。五善。六牢。七勝。于此七種大聚落中。有七黑山。一名偏廂。二名一搏。三小棗。四何發(fā)。五百偏頭。六能勝。七最勝。彼七山中。有七梵仙所居之窟。一善眼。二善賢。三小。四百偏頭。五爛物池。六黑入。七增長。時西分生者。金翅鳥等。所共食之。上分生者。虛空夜叉。皆共食之。下分生者。海中諸蟲。皆來取食。于中有優(yōu)陀那偈

  初說雨多少  宮殿中示現(xiàn)

  二事多有風  于前諸天行

  輦輿及壽命  身體光明照

  布施持戒業(yè)  遍及滿足輪

  月翳及不見  有影何因緣

  諸河諸種子  閻浮樹最后

  諸比丘。劫初眾生。食地味時。多所資益。久住于世。而彼諸人。若多食者。顏色即劣。若少食者。光相便勝。當于是時。形色現(xiàn)故。眾各相欺。共諍勝劣。勝者生慢。以我慢故。地味便沒。續(xù)生地皮。色味具足。譬如成就羯尼迦羅花。有如是色。又如淳蜜煎除滓蠟。有如是味。彼諸眾生。皆共聚集。憂愁苦惱。推胸叫喚。迷悶困乏。作是唱言。嗚呼我地味。嗚呼我地味。譬如今者。有諸勝味。既嘗知已。唱言嗚呼。此是我味。執(zhí)著舊名。不知真義。彼諸眾生。亦復如是。時彼眾生。食于地皮。亦久住世。多食色粗。少食形勝。以勝劣故。我慢相凌。地皮復沒。便生林蔓。形色成就。香味具足。譬如成就迦藍婆迦花。有如是色。割之汁流。猶如淳蜜。乃至如前。聚共愁惱。如是次第。林蔓沒已。有粳米出。不耕不種。自然而生。無芒無[禾*會]。米粒清凈。香味具足。彼時眾生。食是米已。身分即有脂髓皮肉筋骨膿血泉脈流布。及男女根相貌彰顯。根相既生。染心即起。以有染故。數(shù)相視瞻。既數(shù)相看。遂生愛欲。以欲愛故。便于屏處。行非梵行不凈欲法。是時復有諸余眾生。未行此者。見已告言。咄汝眾生所作甚惡。云何如此。時彼眾生。即生慚愧。墮在不善諸惡法中。便得如是波帝名字(波帝隋言墮即是夫主)。時彼眾生。以墮如是諸惡法故。同行欲者將飯食來。共餉遺之。語彼女言。汝有墮也。汝有墮也。因此立名為婆梨耶(隋言飯食即是婦也)。諸比丘以此因緣。先舊下生諸勝人等。見于世間夫妻事出。心生惡賤。左手捉取。右手推之。令離其處。時彼夫妻;驈投隆;驈腿隆Hヒ堰來。即以杖木土塊瓦石而打擲之。作如是言。汝善隱藏。汝善隱藏。是故今者諸女嫁時;驍S諸花;驍S金銀衣服羅阇(羅阇梵語即是熬稻谷為花者)。作如是咒愿之言。愿汝新婦。安隱快樂。諸比丘。如是次第。往昔眾人。用之為惡。今時諸人亦如是作。用之為好。以是因緣。諸眾生等。于世法中。行于惡行。如是次第。乃至起作種種舍宅。為彼惡業(yè)。作覆藏故。偈言

  初作占婆城  后作波羅奈

  過劫殘末際  規(guī)度王舍城

  諸比丘。以此因緣。先舊勝人。造作村城聚落國邑王都宮室諸余住處。莊嚴世間。次第出生。諸比丘。如是眾生。更漸增長非法行時。有余眾生。福命業(yè)盡。從光音天。舍身來下。于母腹中。受胎生身。以此因緣。世人漸多。非法漸增。諸比丘。諸舊勝人。先生世間。彼諸眾生。余福力故。不須耕種而有粳米。自然出生。若有須者。日初分取。于日后分尋復還生。日后分取。日初還生。成熟無異。若未取者。依舊常在。后時眾生。福漸薄故。懶墮懈怠。貪吝心生。作如是念。今此粳米。非耕種得。何用辛苦。日初日后。時別往取。徒自困乏。我今寧可一時頓取。遂即并取二時粳米。有余眾生。喚彼人言。食時方至?晒蚕嚯S收粳米也。彼人報言。我已頓取日初后分。一時將來。汝欲去者可自知時。彼作是念。此人善作?熳园矘。日初后分一時頓取。我今亦可一時并取兩三日食。即頓取之。爾時更有諸余眾生。喚彼人言。我等可共收取粳米。彼即報言。我前已取三日食分。汝自知時。彼人聞已。復作是念。此人甚善。我今亦宜一時并取四五日分。以為貯積。以此因緣。爾時粳米漸生皮糩。盛裹其米。又被刈者。即更不生。未刈之處依舊猶在。于是稻谷便有分段。叢聚而生。是時眾生方共聚集。愁憂悲哭。自相謂言。我憶往昔所生之身。以喜為食。自然光明。騰空自在。神色最勝。壽命遐長。而為我等忽生地味。色香味具。食亦久壽。若多食者。色形則粗。能少食者。顏色猶勝。爭勝劣故。起憍慢心。則成差別。由于此故地味滅沒。次生地皮。次生林蔓。次生粳米。乃至皮糩。刈者不生。不刈如舊。以如是故。成此段別。叢聚而生。我等今者。宜應分境。結為壃畔。彼是汝分。此是我分。并立要契。侵者罰之。諸比丘。以此因緣。世間便有界畔謫罰名字出生

  爾時眾中有一眾生。自惜己稻。盜取他稻。余人見已。即告之言。咄汝眾生所作甚惡。所作甚惡。云何自有。更盜他物。呵已放去。而語之言。莫復如此。然是眾生更復重作。亦且呵放。如是再三。猶不改悔。粗言呵罵。手打其頭。牽臂將詣眾人之中。告眾人言。此人偷盜。而此盜者。對于眾前。拒諱諍斗。語眾人言。今此眾生。以粗惡言。見相罵辱。手打我頭。時彼眾人便共聚集。憂愁悲哭。自相謂言。我等今日。相與至此。困惡處也。我等已生惡不善法。起諸煩惱。增長未來生老苦果。當向惡趣。而今現(xiàn)見以手相擊。牽排驅遣呵責罵辱。我等今應推求正人。共立為主。以為守護。應呵責者正作呵責。應謫罰者正作謫罰。應驅遣者正作驅遣。我等田分。所有稻谷。各自收取。若守護主。有所須者。我等眾人。共斂供給。大眾如是。善平量已。于是即共推求正人。為守護主。爾時于彼大眾之中。獨有一人。身最長大。圓滿端嚴。容儀特勝。殊妙可觀。形色威光。無不具足。于是大眾。至彼人所。作如是言。善哉仁者。汝為我等作正守護。我等諸人各有田畔。汝當經理。勿令相侵。應呵正呵應責正責。應謫罰者正作謫罰。應驅遣者正作驅遣。我等諸人所收稻谷。當分與汝。不令乏少。彼人聞已。即相許可。為作守護。呵責謫罰。驅遣平正。無有侵凌。眾斂稻谷。而供給之。不令短闕。如是依法。為作正主。以從眾人稻田之中取地分故。因即名為剎帝利(隋言田主)。時諸眾生歡喜依教奉行。彼剎帝利。于眾事中。智慧善巧。處于眾中。光相最勝。是故復名為曷啰阇(隋言王也)。大眾立為大平等王。是故復名摩訶三摩多(隋言大平等也)。諸比丘。彼摩訶三摩多。作王之時。一切諸人。始復立名為薩多婆(隋言眾生)。諸比丘。摩訶三摩多王有息。名乎盧遮(隋言意喜)。諸比丘。彼乎盧遮作王之時。諸人共稱為訶夷摩迦(隋言舍者)。諸比丘。乎盧遮王有息。名迦梨耶那(隋言正真)。諸比丘。彼迦梨耶那。作王之時。諸人共稱為帝羅阇(隋言胡麻生也)。諸比丘。迦梨耶那王有息。名婆羅迦梨耶那(隋言最正真者)。諸比丘。彼婆羅迦梨耶那。作王之時。諸人共稱為阿跋羅騫陀(隋言云片)。諸比丘。彼云片王有息。名烏逋沙他(隋言齋戒)。諸比丘。其齋戒王。在位之時。諸人共稱為多羅承伽(隋言木脛)。諸比丘。彼齋戒王頂上自然出一肉皰。其皰開張。生一童子。端正殊特。具三十二大人之相。生已唱言摩陀多(隋言持我)。其頂生王。具足神通。有大威力。統(tǒng)四大洲。自在治化。諸比丘。此等六王。壽命無量。諸比丘。其頂生王。右髀出皰。生一童子。端正殊特。身亦具足三十二相。名右髀生。有大威力。統(tǒng)四大洲。其右髀王左髀出皰。生一童子。身亦具足三十二相。名左髀生。有威德力。王三大洲。其左髀王。右膝肉皰。生一童子。威相如前。王二大洲。其右膝王。左髀肉皰。生一童子。威相如前。領一大洲

  諸比丘。從是已來。有轉輪王。皆領一洲。汝等當知。諸比丘。如是次第。最初眾立大平等王。次意憙王。次正真王。次最正真王。次受齋戒王。次頂生王。次右髀王。次左髀王。次右膝王。次左膝王。次已脫王。次已已脫王。次體者王。次體味王。次果報車王。次海王。次大海王。次奢俱梨王。次大奢俱梨王。次茅草王。次別茅草王。次善賢王。次大善賢王。次相愛王。次大相愛王。次叫王。次大叫王。次尼梨迦王。次那瞿沙王。次狼王。次海分王。次金剛臂王。次床王。次師子月王。次那耶坻王。次別者王。次善福水王。次熾熱王。次作光王。次曠野王。次小山王。次山者王。次焰者王。次熾焰王。諸比丘。其熾焰王。子孫相承。有一百一。并在逋多羅城。治化天下。其最后王。名為降怨。以能降伏諸怨敵故。名曰降怨

  諸比丘。其降怨王。子孫相承。在阿踰阇城治化。有五萬四千王。其最后王。名曰難勝。諸比丘。彼難勝王。子孫相承。在波羅奈城治化。有六萬三千王。其最后王。名難可意。諸比丘。彼難可意王。子孫相承。在迦毗羅城治化。有八萬四千王。其最后王。名曰梵德。諸比丘。彼梵德王。子孫相承。在白象城治化。有三萬二千王。其最后王。名曰象德。諸比丘。彼象德王。子孫相承。在拘尸那城治化。有三萬二千王。其最后王。名曰藿香。諸比丘。彼藿香王。子孫相承。在優(yōu)羅奢城治化。有三萬二千王。其最后王。名那伽那嗜。諸比丘。彼那伽那嗜王。子孫相承。在難降伏城治化。有三萬二千王。其最后王。名曰降他。諸比丘。彼降他王。子孫相承。在葛那鳩遮城治化。有一萬二千王。其最后王。名曰勝軍。諸比丘。彼勝軍王。子孫相承。在彼波城治化。有一萬八千王。其最后王。名曰天龍。諸比丘。彼天龍王。子孫相承。在多摩梨奢城治化。有二萬五千王。其最后王。名曰海天。諸比丘。彼海天王。子孫相承。還在多摩梨奢城治化。有一萬王。其最后王。亦名海天。諸比丘。彼海天王。子孫相承。在檀多富羅城治化。有一萬八千王。其最后王。名為善意。子孫相承。在王舍大城治化。有二萬五千王。其最后王。名善治化。諸比丘。善治化王。子孫相承。還在波羅奈城治化。有一千一百王。其最后王。名大帝君。諸比丘。大帝君王。子孫相承。在茅主大城治化。有八萬四千王。其最后王。復名海天。諸比丘。彼海天王。子孫相承。還在逋多羅城治化。有一千五百王。其最后王。名曰苦行。諸比丘。彼苦行王。子孫相承。還在茅主大城治化。有八萬四千王。其最后王。名曰地面。諸比丘。彼地面王。子孫相承。還在阿踰阇城治化。有一千王。其最后王。名曰持地。諸比丘。彼持地王。子孫相承。還在波羅奈大城治化。有八萬王。其最后王。名曰地主。諸比丘。彼地主王。子孫相承。在寐須羅城治化。有八萬四千王。其最后王名曰大天。諸比丘彼大天王。子孫相承。在寐須羅大城治化。有八萬四千王。此八萬四千王皆在寐須羅大城。庵婆羅林中。修行梵行。其最后者。名尼寐王。次沒王。次豎齊王。次訶奴王。次優(yōu)波王。次奴摩王。次善見王。次月見王。次聞軍王。次法軍王。次降伏王。次大降伏王。次更降王。次無憂王。次除憂王。次肩節(jié)王。次節(jié)王。次摩羅王。次婁那王。次方主王。次塵者王。次迦羅王。次難陀王。次鏡面王。次生者王。次斛領王。次食飲王。次饒食王。次難降王。次難勝王。次安住王。次善住王。次大力王。次力德王。次豎行王。諸比丘。彼豎行王。子孫相承。在迦攝波城治化。有七萬五千王。其最后王。名庵婆梨沙。諸比丘。彼庵婆梨沙王有子。名曰善立。諸比丘。其善立王。子孫相承。在波羅大城治化。有一千一百王。其最后王。名雞梨祁

  諸比丘。爾時有迦葉如來阿羅呵三藐三佛陀。出現(xiàn)世間。菩薩于彼修行梵行。生兜率天。雞梨祁王有子。名曰善生。子孫相承。還在逋多羅城治化。有一百一王。其最后王。名曰耳者。彼耳者王有二子。大名瞿曇。次名婆羅墮阇。彼瞿曇王有一子。名甘蔗種。諸比丘。甘蔗種王。子孫相承。還在逋多羅城治化。有一百一甘蔗種王。其最后王。名不善長。諸比丘。不善長王。復生四子。一名優(yōu)牟佉。二名金色。三名似白象。四名足瞿。彼足瞿王有子。名曰天城。天城有子。名曰牛城。彼牛城王。子孫相承。在迦毗羅婆城治化。有七萬七千王。其最后者。名廣車王。次別車王。次堅車王。次住車王。次十車王。次百車王。次九十車王。次雜色車王。次智車王。次廣弓王。次多弓王。次兼弓王。次住弓王。次十弓王。次百弓王。次九十弓王。次雜色弓王。次智弓王。諸比丘。彼智弓王。復生二子。一名師子頰。二名師子足。師子頰王。紹繼王位。復生四子。一名凈飯。二名白飯。三名斛飯。四甘露飯。又生一女。名為甘露。諸比丘。凈飯王生二子。一名悉達多。二名難陀。白飯二子。一名帝沙。二難提迦。斛飯二子。一阿泥婁馱。二跋提梨迦。甘露飯二子。一阿難陀。二提婆達多。其甘露女。唯有一子。名世婆羅。諸比丘。菩薩一子。名羅睺羅

  諸比丘。如是次第。從太平等王已來。子孫相承。最勝種族。至羅睺羅童子身上成阿羅漢。斷諸煩惱。盡生死際。更無后有

  諸比丘。以此因緣。于往昔時。有勝剎利。世間出生。依于如法。非不如法。諸比丘。有是法故。世間剎利。為最勝生。爾時更有余諸眾生。作如是念。世間有為。是病是癰。是大毒箭。熟思惟已。棄舍有為。于山澤中。造立草庵。靜坐修禪。若有所須;蛉涨胺;蛉蘸蠓。暫出草庵。入村乞食。眾人見已。隨須與之。并為造作。乃共稱言。此等眾生。最修善業(yè)。棄舍世間有流不善諸惡之法。是婆羅門。以此因緣。婆羅門種。世間出生。其中或有禪定不成。倚著村落。多教咒術。因此復名為教化者。又以其人入村舍故。名向聚落者。復為成就諸欲法故。名成就欲者。以此因緣。于往昔時。勝婆羅門。高行種姓。世間出生。依于如法。非不如法。復有其余一類眾生。造作種種求利伎能工巧藝術諸生業(yè)事。以此因緣。名為毗舍。是故往昔毗舍種姓。現(xiàn)于世間。彼亦如法。非不如法。諸比丘。此三種姓。世間生已。于后復有第四種姓。世間出生。諸比丘。有一種人。各自毀呰其家本法。剃除須發(fā)。著袈裟衣。棄舍世間。出家修道。口自唱言。我作沙門。作是稱已。即成正愿。婆羅門種。毗舍亦爾。有一種人。如前毀呰。亦舍出家?谧苑Q言。我作沙門。即成正愿。為彼故有正愿種類。諸比丘。有諸剎利。身口意業(yè)。行于惡行。以惡行故。身懷命終。一向受苦。婆羅門毗舍。亦復如是。復有剎利。身口意業(yè)。行于善行。以善行故。身壞命終。一向受樂。婆羅門毗舍。亦復如是。諸比丘。復有剎利。身口意業(yè)。行二種行。以二行故。身壞命終。當受苦樂。婆羅門毗舍。亦復如是。諸比丘。復有剎利。正信出家。修習三十七助道之法。能盡諸漏。心得解脫。智得解脫,F(xiàn)見證法。得諸神通。既作證已?谧猿。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后有。婆羅門毗舍。亦復如是。諸比丘。此三種姓。于后生中。能成就明行足。得阿羅漢。名為最勝

  諸比丘。梵王裟呵婆底。昔于我前。說如是偈

  剎利勝生者  若出諸種姓

  明行足成就  彼勝諸天人

  諸比丘。梵王娑呵波底。彼偈善頌。非為不善。我已印可。諸比丘。我多陀阿伽度阿羅呵三藐三佛陀。亦說此義。諸比丘。如是次第。我所具說。世間轉成。世間轉壞。世間轉住。諸比丘。其有教師。為諸聲聞。所應作處。哀愍利益。而行慈悲。我已作訖。汝等當依

  諸比丘。若曠野空處山林樹下閑房靜室窟穴崖龕冢間露地。離諸村落。以草木等。結為庵舍。汝等比丘。應于是處修習禪定。勿墮放逸。致令后悔。是我教示。汝諸比丘。佛說經已。諸比丘等。歡喜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