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神第八法民
黃帝問于岐伯曰:凡利之法,先必本于神。血、脈、營、氣、精神,此五藏之所藏也,至其建鐵,離藏則精失、魂魄飛揚、志意恍亂、智慮去身者,何因而然乎?天之罪與?人之過乎?何謂德、氣、生、精、神、魂、魄、心、意、志、思、智、慮?請問其故。岐伯答曰: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氣也,德流氣薄而生者也。故生之來謂之精,兩精相搏謂之神,隨神往米者謂之魂,并精而出入者請之魄,所以任物者謂之心,心有所憶謂之意,意之所存謂之志,因志而存變謂之思,因思而遠慕謂之慮,因慮而處物謂之智。故智者之養(yǎng)生也,必順四時而適寒暑,和喜怒而安居處,節(jié)陰陽而調剛柔,如是則僻邪不至,長生久視。是故怵惕思慮者則傷神,神傷則恐懼流淫而不止。因悲哀動中者,竭絕而失生。喜樂者,神件散而不藏。愁憂者,氣閉塞而不行。盛怒者,迷惑而不治?謶终,神蕩憚而不收O;心怵惕思慮則傷神,神傷則恐懼自失,破矚脫肉,毛懷色天,死于冬。脾愁憂而不解則傷意,意傷則說亂,四肢不舉,毛懷色夭,死于春。肝悲哀動中則傷魂,魂傷則狂忘不精,不精則不正當人,明縮而攣筋,兩脅骨不舉,毛懷色夭,死于秋。128肺喜樂無極則傷魄,魄傷則狂,狂者意不存人,皮革焦,毛懷色夭,死于夏。腎盛怒而不止則傷志,志傷則喜忘其前言,腰脊不可以俯仰屈伸,毛悻色夭,死于季夏?謶侄唤鈩t傷精,精傷則骨酸控厥,精時自下。是故五藏主藏精者也,不可傷,傷則失守而陰虛,陰虛則無氣,無氣則死矣。是敢用針者,察觀病人之態(tài),以知精神魂魄之存亡得失之意,五者已傷,針不可以治之也。肝藏血,血舍魂,肝氣虛則恐,實則怒。脾藏營,營舍意,脾氣虛則四肢不用,五藏不安;實則腹脹,經按不利。心藏脈,脈舍神,心氣虛則悲;實則笑不休。肺藏氣,氣舍魄,肺氣虛則鼻塞不利少氣;實則喘喝,胸盈仰息。腎藏精,精舍志,腎氣虛則厥;實則脹,五藏不安。必審五藏之病形,以知其氣之虛實,謹而調之也。
- 太上感應篇原文
- 老子道德經全文及譯文
- 老子河上公章句卷一
- 老子道德經全文
- 太上感應篇例證語譯 第一卷
- 太上感應篇感應選錄
- 卷一 道德部
- 逍遙游第一
- 卷六十四 百家
- 老子河上公章句卷二
- 老子道德經名句
- 始計第一
- 太上感應篇后記
- 卷一 暢玄
- 捭闔第一
- 老子河上公章句卷三
- 太上感應篇例證語譯 第二卷
- 卷三十三 山東四
- 老子河上公章句卷四
- 原始章第一
- 道原
- 印光大師序
- 老子道德經原文
- 卷六十三 喻蔽
- 一宇(宇者,道也。)
- 李炳南居士序
- 卷一 文韜
- 齊物論第二
- 天瑞第一
- 內篇第一逍遙遊
- 卷一人謀上●天無陰陽篇 第一
- 卷五十六 安貧
- 太上感應篇例證語譯 第四卷
- 老子道德經簡介
- 卷六十九 知止
- 太上感應篇例證語譯 第三卷
- 馬蹄第九
- 人間世第四
- 第一計 瞞天過海
- 卷二 混元混洞開辟劫運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