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三 山東四
周橋在縣東北。隋大業(yè)九年,濟陰孟海公作亂,保據(jù)周橋,眾至數(shù)萬,尋據(jù)曹、戴二州。唐武德四年,竇建德克周橋,擒孟海公。戴州,今城武縣也。
定陶縣州東南五十里。東至城武縣五十里。春秋時曹地。秦置定陶縣。漢初,封彭越為梁王,都定陶。后為濟陰郡治。甘露中,為定陶國治。后漢濟陰郡亦治此。晉改為濟陽郡治。劉宋為北濟陰郡治。后魏仍置濟陽郡,尋為西兗州治。隋屬曹州。唐初因之。貞觀初,省入濟陰縣,曰定陶鎮(zhèn)。宋乾德初,置發(fā)運務于此。開寶九年,改轉運司。太平興國二年,建康濟軍。四年,置定陶縣隸焉。熙寧四年,軍廢,縣屬曹州。元?初,復置廣濟軍于此。金軍廢,縣仍屬曹州。元因之。明朝洪武初,省。四年,復置縣,屬濟寧府。正統(tǒng)十一年,改今屬。編戶十九里!鹛粘窃诳h西!吨尽吩疲簣虺蹙哟,故曰陶唐。春秋時為曹地,范蠡以陶為天下之中,諸侯四通,貨物所交易,乃居陶,為陶朱公!稇(zhàn)國策》:楚人說頃襄王,外擊定陶,則魏之東外棄。又秦穰侯邑于此,所謂侵剛壽以廣其陶邑者!妒酚·齊世家》:蘇代曰,有陶平陸,梁門不開!俄n非子》:魏安?王攻盡陶、衛(wèi)之地!秴问洗呵铩罚号e陶削衛(wèi),地方六百里。秦置定陶縣,二世二年,沛公、項羽攻定陶。又章邯擊楚軍,大破之于定陶,項梁死。漢五年,軍滅項羽,還至定陶。既而封彭越于此,都定陶,自是常為郡國治。后漢元和二年,東巡,耕于定陶。興平二年,曹操敗呂布于定陶,拔其城!锻ㄡ尅罚簼幙h東北三十七里,即定陶故城,曹所都也。平陸,見汶上縣。三?城在縣北。亦曰三?亭。《尚書·大傳》:湯伐桀,桀敗走三?,湯并伐之,俘厥寶玉?装矅唬杭唇穸ㄌ。杜佑以為在濟陰也!跺居钣洝吩疲涸诮窨h西南十里。?,亦作?。○荊城,在縣東北二十里!痘视[》曰:戰(zhàn)國時,龐涓與孫臏相持處。又十里為海城,相傳隋末賊帥孟海公陷曹州時所筑。
○仿山縣北十五里!吨尽吩疲翰車迨澜栽岽,積壤之高,仿佛如山,因名。
陶丘《志》云:在縣西南七里!队碡暋罚簼畺|出于陶丘北。鄭玄曰:陶丘,在定陶縣西!稜栄拧罚荷皆俪稍惶,成猶重也!兜弁跏兰o》:舜陶于河濱,丘因以名。墨子謂之釜丘!吨駮罚何合逋跏拍辏顏頃跤诟。是也!兜弁跏兰o》:定陶西南有陶丘亭!瘘S河舊在縣西二十五里。南自曹縣夏侯淺,北至曹州程義淺,所管河岸,長十九里。今廢。又濟水,在縣東北!端(jīng)注》:南濟水東北徑定陶故城南,又屈從東北流,而右合菏水。今淤。
菏水縣北二十五里。舊自曹州流入界。又?水在縣西北十里!锻ㄖ尽吩疲簼h高于此筑受命壇。今俱堙廢!瘘S水,在縣東北,大河支流也。明初,自河南封丘縣引河,經(jīng)長垣、東明,而東歷曹縣及縣界,又東入成武縣境。今堙。○彭越臺縣東一里。亦曰梁王臺。相傳彭越所筑,今高阜隆起,即故址云。
沂州府東三百六十里。東至江南海州二百二十里,南至江南邳州二百八十里,西南至南直徐州三百五十里,北至青州府四百四十六里,東北至青州府莒州二百七十里!队碡暋沸熘莸。春秋、戰(zhàn)國時,為齊、魯二國境。秦置瑯邪郡。漢為東海、瑯邪二郡地。后漢為瑯邪國。晉因之。劉宋亦曰瑯邪郡。后魏因之。永安二年,兼置北徐州。后周改曰沂州。隋因之。大業(yè)初,亦曰瑯邪郡。唐復曰沂州。天寶初,又為瑯邪郡。乾元初,復故。宋仍曰沂州亦曰瑯邪郡。元屬益都路。明朝洪武初,以州治臨沂縣省入,尋改屬濟寧府。五年,改屬濟南府。十八年,改今屬編戶百五十里,領縣二。
州南連淮、泗,北走青、齊,自古南服有事,必繇此以爭中國。句吳道末口見江南山陽縣,以侵齊伐魯。越人既滅吳,亦出瑯邪以覬覦山東也。其后歷秦、楚之際,及兩漢之衰,奸豪往往窟穴于此。豈非以聯(lián)絡海岱,控引濟河,山川糾結,足以自固,而乘間抵隙,又有形便可資哉?晉末,劉裕越沂水而復青州。后魏尉元亦沿沂、泗而爭淮北。南北紛紜,瑯邪大抵為兵沖。唐之中葉,淄、青擅命,則守在沂、密,及宋、金之末,州境最為多事,蓋形勢使然也。明太祖平山東,亦命徐達先下沂州,遂長驅而北,誠齊、魯之噤喉矣。
○臨沂廢縣今州治。漢臨沂縣屬東?。后漢改屬瑯邪國。晉因之,后省入即丘縣。隋開皇十六年,復置為沂州治!吨尽吩疲簼h縣治在今州北五十里,隋始置于此。唐、宋因之。明初,縣省。今州城,元末故址也。吳元年,?以磚石,自是相繼修葺,周九里有奇。
即丘城州東南五十里。孟康曰:春秋時之祝丘也。桓五年,城祝丘。又莊四年,夫人姜氏享齊侯于祝丘,即此。后訛為即丘。漢置縣,屬東?。后漢改屬瑯邪國。晉因之。劉宋時,為瑯邪郡治。后魏因之。梁普通五年,遣將彭寶孫拔瑯邪。七年,將軍彭群等圍魏瑯邪,魏遣兵救卻之,即此城也。后齊亦為瑯邪郡治。隋廢郡,尋并縣入臨沂!锻ㄖ尽罚杭辞鸪窃谥菸鞫。誤。
開陽城州北十五里。春秋時鄅國。鄅,讀禹。昭十八年,邾人入鄅,后屬魯。哀三年,季孫斯、叔孫州仇城啟陽。杜預曰:即故鄅也,亦曰開陽。荀子說齊相:楚人則有襄賁、開陽,以臨吾左。是也。漢置啟陽縣,屬東海郡,后以景帝諱,改曰開陽。后漢仍屬東?。元和中,瑯邪王京都莒,請徙宮開陽,以華、蓋、南武陽、厚丘、贛榆五縣,易東海之開陽、臨沂,許之。遂為瑯邪國治。晉因之。劉宋移郡治即丘,縣并入焉。
襄賁城縣西南百二十里。戰(zhàn)國時齊邑也。魯連子稱陸子謂齊?王,魯費之眾臣甲舍于襄賁,即此。漢置襄賁縣,屬東海郡。賁,音肥。后漢及晉因之。宋仍屬東海郡。或曰,東晉時,縣徙于東南境淮水北岸,即今江南安東縣治也。又有鐘離城,《志》云:與襄賁城相對,后魏時嘗僑置縣于此!鹣虺,在州西南百里,春秋時小國也。隱二年,莒人入向。桓十六年,城向。僖二十六年,公會莒子、衛(wèi)寧速,盟于向。宣四年,公及齊侯平莒及郯,莒人不肯,公伐莒,取向。襄二十年,仲孫速會莒人盟于向。皆此地也。杜預曰:東海[C051]縣東南有向城。又譙國龍亢縣東南有向城。[C051]縣,在今嶧縣境內(nèi)。龍亢,今江南懷遠縣也!跺居钣洝罚很熘菽掀呤镉邢虺恰Uf皆未核,惟州境之向城為近之。蓋向先為國,后并于莒,而或屬莒,或屬魯,以攝乎大國間也。今為向城鎮(zhèn),亦與嶧縣界相接。
魏其城在州南。漢縣,屬東?,高帝封功臣周止為侯邑。景帝初,改封竇嬰于此。武帝又改封膠東康王子昌為侯邑。后漢省。又蘭山城,在州西。《唐志》:武德四年,置蘭山、臨沭、昌樂三縣,屬沂州。六年,俱省入臨沂。○鄄城廢縣,在州東北,漢東郡屬縣也,東晉僑置于此。永和十二年,燕將王騰寇鄄城,徐州刺史荀羨擊卻之,即此城也。中立城州東北三十里。春秋時魯邑!蹲髠鳌罚弘[七年,夏城中丘,書不時也;蛑^之諸葛城。諸葛武侯,瑯邪人,相傳曾居此。○穆公城,在州西北九十里,相傳魯穆公所筑,東有九女墩,南有青駝鎮(zhèn)。州東五十里又有康王城,前有沙阜墩,謂之康王射箭臺,俗名故縣城。或曰臨沂縣嘗治此。
○艾山州西二十五里!蹲髠鳌罚弘[六年,公會齊侯于艾。即此;蛞詾榘,誤也。又五坪山,在州西四十里,五峰相連,其上平坦,因名!饘由剑谥菽暇攀,有數(shù)山相連屬。又有寶山,在州西南九十里,上有銀坑!吨尽吩疲簩毶脚杂袉碳、黃泥、黑滲、白扭、雙眸等洞,元時取銀礦于此。又爐山,在州東北六十里,舊產(chǎn)金。沂山州東五十里。以沂水所經(jīng)而名。又州東北六十里有湯山,亦曰溫泉,山下有溫泉,流為湯河!吨尽吩疲褐荼逼呤镉刑粕綆X。又有大峪嶺、走馬嶺,俱險峻。
抱犢崮州西南百二十里。上平坦,垣墻四周,內(nèi)有清泉,可以避兵。旁又有柱子崮山,與嶧縣接界,即君山也。又石城崮,在州西南九十里,上有龍?zhí)丁?/p>
○沂水州東二里。源出青州府臨朐縣沂山,流經(jīng)沂水縣及蒙陰縣境,又南流入州界!洞呵铩罚喊四,晉以諸侯之師伐齊,南及沂。是也。又西南流合費縣之礻方水,環(huán)城東而南,分流入三十六湖,東通沭水。又南經(jīng)郯城縣西,又西南合白馬湖,又南合泇河,至江南邳州,合泗入淮!队碡暋吩唬夯、沂其?!堵毞健罚呵嘀荩浣、沭!稘h志》:沂水過郡五,行六百里?の澹禾┥、城陽、瑯邪、臨淮、東海也。北魏尉元言:南國遣兵向青州,水路必由泗入沂,溯沂而經(jīng)東安,乃可至青州。是矣。東安見沂水縣。
沭水州東五十里。源亦出臨朐縣之沂山,歷沂水縣及莒州境,西南流入州界,合諸溪澗水,經(jīng)郯城縣,又東南入江南沭陽縣境。又州東北六十里有湯河,亦流入于沭水!痨攴剿,在州北二里。出費縣大?崮,東南流入州境。又東經(jīng)城北,合于沂水,二水瀠洄,謂之兩河口灣。《志》云:水名礻方者,其地為古礻方田!蹲髠鳌罚亨嵅堃蕴┥街攴揭自S田者也。
泇水州西南九十里。源出費縣山谷中,南流入境。又東分一支,入州西南三十里之芙蓉湖,溉田甚廣,所謂東泇河也。其西泇河出嶧縣君山,東南流,合于東泇河。又西南經(jīng)嶧縣界,合[C051]水而入江南邳州界。《志》云:西泇河在州西北二十里。今詳見嶧縣及邳州。○涑水,在州西二十里,源出費縣南天井汪,流經(jīng)州境,又東入于沂水。
漁溝湖州西南三十五里。源出寶山,東南流,匯而為湖,其下流復西南出,合于東西二泇水。又州西南二十五里曰泥沱湖,中有圓洲,四面水環(huán)如鏡。迤南又有蘆蕩、柳莊二湖。又西南五里曰芙蓉湖。○藻溝湖,在州北四十里,夏秋水聚,一望無際,或謂之漁梁溝,東入沭水。迤北曰長溝湖。又有琵琶汪,在州東南二里,元末平章王信蓄水灌田處也。每城壕水溢,則從此以達沂河!痖L亭池,在州北七十里,其相近者又有常汪、柳行等池,俱流入沂河。
孝感泉在州北二十五里王祥墓側!吨尽吩疲阂仕胫菥,徑諸葛城,又南徑王祥墓西,孝感水入之。是也。又白馬泉在州南七里,又南二里有馬跑泉,州北五十里又有桃花阜泉,俱流入沂河。
小河堤在城北。元人所筑,以防涑水沖嚙。又北五里有蘇家堤,又北五里曰安凈堤,皆元筑!鹨娑悸返蹋谥輺|二十里,元時州屬益都路也。又州南六十里有石拉堤,俱元人所筑,以捍水患。
○?丘戍在州東北。梁普通五年,彭寶孫克魏瑯邪,進拔?丘,既又拔魏東莞。即此。○卞莊,在州西南,東泇水所經(jīng)也。又西南有三合村,與嶧縣接界,東西二泇水及魚溝水合流于此,因名。《志》云:州西南九十里有羅滕鎮(zhèn)巡司。
義橋在州西。唐乾符三年,王仙芝等寇沂州,天平軍奏,遣將士張晏等赴救,還至義橋,聞北境復有盜起,留使捍御,晏等不從,噪還鄆州。即此!鸫晤≈纾诳h境!逗鬂h志》臨沂縣有叢亭!恫┪镏尽罚嚎h東界次睢有大叢社,民謂之食人社!蹲髠鳌罚嘿沂拍,宋襄公使邾文公用鄫子于次睢之社。謂此。郯城縣州東南百二十里。東至江南海州百二十里,東南至江南宿遷縣百八十里,西南至江南邳州百六十里。古郯子國也。秦末,置郯郡。漢置郯縣,為東?ぶ。后漢徐州治焉。晉亦為東?ぶ。后魏屬東海郡。東魏武定八年,改為郯郡治。隋初郡廢,縣屬泗州。大業(yè)初,屬下邳郡。唐武德四年,縣屬邳州。貞觀初,省縣入下邳,尋復置,又省入臨沂。宋、金因之。元末,復置郯城縣,屬沂州。今編戶六十二里。
○郯城縣西南百里。古郯國治此!洞呵铩罚盒哪辏褒R侯平莒及郯。襄七年,郯子來朝。昭十七年,復來朝!稇(zhàn)國策》:楚人說頃襄王膺擊郯國,大梁可得而有。《竹書》:晉烈公四年,越子朱句滅郯。秦二世二年,秦嘉等起兵圍東海守于郯。東漢初,董憲據(jù)郯,劉永立為海西王。建武五年,董憲與劉紆敗于昌慮,走保郯。帝幸郯,留吳漢攻圍之。漢拔郯,董憲走朐。初平四年,曹操攻徐州牧陶謙于彭城,謙敗走保郯,操攻之,不能克。興平元年,曹操復擊破劉備于郯東。皆此地也。后魏為郯城戍!冻勤S洝罚痕俺窃谝、沭二水間,城周十余里,西南去邳州八十里。今與江南邳州接界!吨尽吩疲汗袍俺窃诳h東北。似誤。
○馬陵山縣東十五里!吨尽吩疲荷皆谝手輺|九十里。蓋其山岡阜綿亙,凡百余里,北接沂州,南抵宿遷,陵阜高聳,若馬首之昂起,故名。或以為即古之瑯邪山。有由吾洞,甚深邃!鹗荷剑诳h西北六十里,有巨石如梁,名天生橋!吨尽吩疲嚎h境有白石山,高齊立太平觀于此,以居褚伯玉處也。
蒼山縣東北九十里。東望滄海,汪洋無際,因名。宋紹興中,魏勝復海州,遣將入沂州,降其眾。既而金人圍海州,沂民壁蒼山者數(shù)十萬,金人圍之,久不下。寨首滕?告急于勝,勝擊寇卻之,入寨,為金人所圍,勝度其必復攻海州,因間出寨趣還,金人果解蒼山之圍,攻海州,勝復敗卻之。是也。下有?谟,其相連者又有七岌山。羽山縣東七十里,與江南贛榆縣接界。前有羽潭,一名羽池。《左傳》:鯀化為黃龍入于羽淵。是也。今詳見贛榆縣。又縣有三公山。后漢建安六年,曹操遣夏侯淵、張遼,圍太山屯帥昌?于東海。遼說?降,單身上三公山,拜?妻子;蛞詾榧瘩R陵山也。
○沭水縣東十里!吨尽吩疲恒鹚畯今R陵山東,復東南流入江南沭陽縣界。又沂水,在縣西二十里。自沂州南流經(jīng)此,又西南入邳州界!鸢遵R河,在縣西北五里,源出縣東北之九龍山,經(jīng)縣西南,而入沂水。
大方湖縣西南十五里。方廣百畝,有蒲魚之利。其下流亦入沂水。
○磨山鎮(zhèn)縣西北五十里。其地有磨山池,鎮(zhèn)因以名。北去州七十里!吨尽吩疲嚎h舊有道平、解村二驛,又有磨山巡司,今皆革。
費縣州西北九十里。北至青州府蒙陰縣百二十里。古費國地,后為魯季氏邑。漢置
- 太上感應篇原文
- 老子道德經(jīng)全文及譯文
- 老子河上公章句卷一
- 老子道德經(jīng)全文
- 太上感應篇例證語譯 第一卷
- 太上感應篇感應選錄
- 卷一 道德部
- 逍遙游第一
- 卷六十四 百家
- 老子河上公章句卷二
- 老子道德經(jīng)名句
- 始計第一
- 太上感應篇后記
- 卷一 暢玄
- 捭闔第一
- 老子河上公章句卷三
- 太上感應篇例證語譯 第二卷
- 卷三十三 山東四
- 老子河上公章句卷四
- 原始章第一
- 道原
- 印光大師序
- 老子道德經(jīng)原文
- 卷六十三 喻蔽
- 一宇(宇者,道也。)
- 李炳南居士序
- 卷一 文韜
- 齊物論第二
- 天瑞第一
- 內(nèi)篇第一逍遙遊
- 卷一人謀上●天無陰陽篇 第一
- 卷五十六 安貧
- 太上感應篇例證語譯 第四卷
- 老子道德經(jīng)簡介
- 卷六十九 知止
- 太上感應篇例證語譯 第三卷
- 馬蹄第九
- 人間世第四
- 第一計 瞞天過海
- 卷二 混元混洞開辟劫運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