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華人佛教 > 禪宗 > 禪宗文化 >

禪師的禪詩情懷

禪師的禪詩情懷

  據(jù)《善住意天子所問經(jīng)》卷下載曰:“天子問文殊師利言‘禪師者,何等比丘得言禪師?’文殊師利答言天子‘禪師者,于一切法,一行思量,所謂不生,若如是知,得言禪師。’”即是說,比丘能得禪定波羅蜜者謂之“禪師”。從中可以見出,禪師是集道行、德行智慧于一體的,非一般人所能企及?v觀古往今來之禪師,無一不對禪詩情有獨鐘,或清淡素雅,或狀物明志,或觸景生情,或如醉似狂,通過禪詩的形式,來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悟,F(xiàn)列舉幾位禪師的禪詩情懷,與各位同修一起分享。

善慧大士與“空手把鋤頭”

  善慧(497-?)俗姓傅,又稱傅大士,浙江義烏人。后世禪師們對善慧大士極為仰慕,對他的言行多有詩偈贊頌。他可以說是前禪宗時期妙會禪宗的代表人物。據(jù)載,南朝梁武帝曾請他講解《金剛經(jīng)》,留有偈銘數(shù)首。其中,他留下一首禪宗宗派流傳最廣的反語偈――《空手把鋤頭》:“空手把鋤頭,步行騎水牛。人從橋上走,橋流水不流。”這首詩偈看起來很怪誕,讓人有種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的感覺,但卻被后來的許多禪師競相引用,這里面到底有何深意呢?

  空著手,怎么又拿著鋤頭?走就是走,為何又說是騎著水牛呢?人從橋上經(jīng)過時,怎么可能是橋流而不是水流呢?這是一個時空倒錯的世界,似乎一切常規(guī)都被打破,一切都顛倒了,沒有了以往的慣性思維。但是,這又能讓我們進入到一個靈性的世界,仿佛瞬間的靈感,都能給我們以極大的促動。詩中充滿著反理性反常規(guī)的、超現(xiàn)實的精神與極度夸張,乃至怪誕的藝術(shù)風(fēng)格,也直入禪宗的精神要旨,引導(dǎo)我們?nèi)ンw會“大象無形”、“大音聲稀”的至高境界。

鳥巢禪師:來時無跡去無蹤

  鳥巢禪師是唐代著名的禪僧,為何叫“鳥巢禪師”呢?據(jù)稱,這位高僧行為怪異、超塵絕俗,他不在香火繚繞的廟堂內(nèi)修行,而是在一棵古樹上筑了一個形似鳥巢的住所結(jié)庵棲身,觀人生,察世象,尋找生命哲學(xué)的真諦,故而被稱為“鳥巢禪師”。他與當(dāng)時官居杭州太守的白居易交情深厚,兩人常常在一起品茶論道、參悟禪機。鳥巢禪師寫過不少禪詩,其中有一首名為《來時無跡去無蹤》的禪詩最具代表性,詩曰:“來時無跡去無蹤,去與來時事一同。何須更問浮生事?只此浮生是夢中。”

  這首詩,給人以清明舒朗之感。“來時無跡去無蹤”,“未生我時誰是我,生我之后我是誰”,生與死不過一念之間,無影無蹤,莫去執(zhí)著生死之事吧!“去與來時事一同”,很多人為生而樂、為死而憂,實際上,萬法皆空,幻生幻死,生就是死,死就是生。人生如浮泡、如陽焰、如夢幻,終究歸于一掊黃土,原來,生與死都一樣!“何須更問浮生事?只此浮生是夢中”,《金剛經(jīng)》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入楞伽經(jīng)》云:“諸凡夫癡心執(zhí)著,墮于邪見,以不能知,但是自心虛妄見故……是故我說一切諸法如幻如夢,無有實體。”這都是在說明一個道理:浮生如夢,一切法緣如夢幻般不真,我們?nèi)羧?zhí)著,反受其亂,徒增煩惱。鳥巢禪師用這首禪師告誡我們,不要沉淪在生死流轉(zhuǎn)之中,不要執(zhí)著妄取,順其自然,用一顆平常心看待世事萬物,才能得大自在。

道濟禪師與《贈趙太守》

  說起道濟禪師,很多人不知是哪位,但說起“濟公”,則幾乎是家喻戶曉。這個“濟公”就是道濟禪師。道濟禪師(1130年~1209年),原名李修元,南宋高僧,臺山永寧村人。他戴破帽、穿破鞋垢衲衣、拿破扇,貌似瘋顛,又稱“濟顛和尚”。他先是在杭州靈隱寺出家,后住凈慈寺,不受戒律拘束,嗜好酒肉,舉止似癡若狂,卻是一位學(xué)問淵博、行善積德的得道高僧。道濟禪師喜好詩作,為后世留下不少精美的禪詩。其中,有一首《贈趙太守》的禪詩頗受后世稱道,詩曰:“亭亭百尺接天高,曾與山僧作故交。滿望枝河千載茂,獨憐刀斧一齊拋。窗前不見龍蛇影,耳畔無聞風(fēng)雨號。最苦早間飛去鶴,晚回不見舊時巢。白石磷磷積翠嵐,翠嵐深處結(jié)茅庵。煮茶迎客月當(dāng)戶,采藥出門云滿籃。花被鳥拈疑佛笑,琴為風(fēng)拂宛禪談。今朝偶識東坡老,四大皆空不用參。”

  這首詩用語簡練樸實,字里行間卻流露出禪機,如“最苦早間飛去鶴,晚回不見舊時巢”,這是在揭示人生無常的道理;“煮茶迎客月當(dāng)戶,采藥出門云滿籃”,這是在說,任運自然、平常心等閑看才能獲得輕安;“今朝偶識東坡老,四大皆空不用參”,這是在說萬法皆空的道理。整首詩環(huán)環(huán)相扣、緊密有序,無不是在勸導(dǎo)世人:放下心中的羈絆,了知世事無常、四大皆空的道理,輕松自在地過好每一天。

  道濟禪師的很多禪詩,看似不修邊幅、胡攪蠻纏,實際上,其詩中蘊含了諸多人生哲理!稘珎鳌分杏幸皇姿难栽,就說明了這點:“佛祖留下詩一首,我人修心他修口。他人修口不修心,為我修心不修口。”這首詩看似怪誕無趣,卻蘊含禪理禪意:某些人口中吃齋念佛,心里卻無意向善,背地里做出些不道德的事來。即是說,衡量、判斷一個人是否具備真、善、美的操守,僅從表面上來看是不夠的,最重要的是要透過現(xiàn)象看其本質(zhì)。

無門慧開禪師:春有百花秋有月

  慧開禪師生于宋孝宗淳熙十年,杭州錢塘人,俗姓梁,因為苦參“無”字話頭而開悟,因此特別著重“無”字法門。他將歷代禪宗重要的公案遴選、匯編,選擇其中的四十八期,匯集成為“無門關(guān)”一書,并自作序文道:“大道無門,千差有路;透得此關(guān),乾坤獨步。”與很多禪師一樣,慧開禪師亦喜作禪詩,他在開悟時曾作一首詩偈:“青天白日一聲雷,大地群生眼豁開。萬家森羅齊稽首,須彌勃跳舞三臺。”這首詩偈,如震天徹地之響,給人以醍醐灌頂之感。他還有一首禪詩,非常有意境,即是《春花秋月》:“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fēng)冬有雪。 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jié)。”

  這首禪詩,被后世諸家推崇,特別是一些文學(xué)創(chuàng)作者,尤為喜歡引用此詩,以表心跡。“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fēng)冬有雪”,一年四季,春夏秋冬輪流轉(zhuǎn),每個季節(jié)都有其各自的特色,你在意或不在意,這些季節(jié)一樣輪轉(zhuǎn),不會因為你的好惡而改變。“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jié)”,這句很樸實的詩句,卻道出了我們的心聲:再好的季節(jié),再好的地方,如果你的心情不好,或心事重重,就不會有幸福和快樂的感覺。總的來說,這首禪詩就是在勸導(dǎo)我們,萬物皆有其生滅變化的過程,我們的人生也有高低起伏的過程,只要用一顆平常心去應(yīng)對萬事萬物,就能“寵辱不驚,去留無意”,得到愉悅之感。大珠慧海禪師說“饑則食,困即眠”,亦是此理。

  縱觀歷代禪師,大都喜好禪詩,通過種種情境或譬喻,通過禪詩的形式,教化眾生、勸導(dǎo)后世諸學(xué)。實際上,禪詩也是一種修行的法門,禪師們正是通過禪詩這一法門,將厚重深邃的佛教禪宗文化廣為傳播,澤被后世。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