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禪宗 > 禪宗思想 >

關于禪風

  禪風是什么呀?禪風是禪宗的特色、特點。禪宗根據(jù)禪理、禪行所體現(xiàn)出來的風格、風范,那就是所謂的禪風。禪風很難講。為什么呢?歷代祖師各有其風格,每一位祖師所體現(xiàn)的禪風各不同。禪,它不是說的,禪更是用的。禪不在人生日用之外,而是在人生日用之中。由此而形成禪的生活化的特點。有這一特點就體現(xiàn)了禪的實用性。所以禪的生活化,是禪的第一個特點。佛教本來也是生活化的,如果佛教不是生活化的,佛教所制定的那么多的戒條,都是針對我們的生活而來,我們在生活當中這件事可以做,這件事不可以做。生活化目的是要來化生活。禪是大眾化的法門,達官貴人、販夫走卒,節(jié)可以學禪、皆可以入禪、皆可以悟禪。這一點體現(xiàn)了禪的適應性、平等性。在禪師的語錄中、禪宗的傳燈錄里,《指月錄》、《五燈會元》這些書上都可以看到禪師所接引的人,各個階層的都有。上至國王大臣,下至販夫走卒,宗師們都接引,都接納,都開導,而且他們有很多人都能夠?qū)W禪、入禪、悟禪。所以,禪風的第二個特點就是大眾化。禪的風格活潑自在,超然世外,不與物爭,水邊林下,隨緣飲啄充分體現(xiàn)了禪的平民化和超越性的特定。我們翻開祖師的語錄,看到古人、看到古代禪師的那種作風、那種生活,他們不是天天在打坐,他們在做什么呢?他們在什么地方來參禪悟道呢?燒火做飯、跳水擇菜、云游行腳,都是在這些具體的生活當中一問一答,透脫禪機。趙州老和尚八十歲還在外邊行腳,他說:“三歲小兒勝我者,我就向他請教;八十老翁不如我者,我就教他。”他就是以這樣一種風格、風度活動在社會的廣大空間。行腳的生活不是天天住在廟里,而是水邊林下,隨緣自在。何處青山不道場,把整個山河大地都當作是一個道場。這些特點充分體現(xiàn)了禪的平民化。所以說,禪的生活化體現(xiàn)了禪的實用性,無處不在,無處不是;禪的大眾化體現(xiàn)了禪的適應性,人人可學,古今不變;禪的平民化體現(xiàn)了禪的超越性,深入基層,而不拒上層。上層來了我也接引,也接待,從初祖到六祖基本上是遠離上層。能夠遠離上層才有一種超然自在的廣大的活動空間。禪宗初期的幾代祖師,比如四祖,唐太宗請他三次他不去,五祖、六祖都是這樣,可以對帝王說法,但是,還是是法住法位,為僧只合深山住,自己守自己清貧樂道的本色,使得佛教能夠在社會的各種動蕩變化當中保持它長遠的延續(xù)性。特別是禪的生活化、大眾化這一點,在佛教的發(fā)展上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連毛主席都說:“六祖慧能所說的壇經(jīng),是勞動人民的佛經(jīng)。”我們看到從《六祖壇經(jīng)》所體現(xiàn)出來的那種精神,我感覺到它真是一種大眾化的佛法、生活化的佛法。一部《壇經(jīng)》從古到今有多少人在研究、有多少人在信受奉行,有多少人從這一部經(jīng)當中得到無窮的受用。那就是說,大眾化、平民化、生活化的佛法,生命力很強,佛教走到今天,我想我們還是要繼續(xù)發(fā)揚禪宗的這種特殊的風格、獨特的風格,要走生活化、大眾化、平民化的道路。這樣佛教才能夠普攝群機,與我們今天的社會和諧相處,與時俱進。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