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華人佛教 > 禪宗 > 禪宗思想 >

究竟我是誰?

究竟我是誰?

  本文為凈慧長老于真際禪林丁亥年七日禪修所作開示,現(xiàn)精選其中部分開示“究竟我是誰?”摘錄如下,以饗讀者。

  今天想要與大家分享一個題目:“究竟我是誰?”

  曾經(jīng)講過一個題目是“認(rèn)識自我”,那么我是誰呢?我們一般人所感受到的我,是由一些什么樣的因素組成的呢?天天執(zhí)著這個我,天天在保養(yǎng)、維護(hù)這個我,“我”究竟是何物,不是很清楚。佛教雖然否定有我,但是也不得不承認(rèn)由色、心二法,或者說由色、受、想、行、識五蘊而組成的假我還是存在的。沒有這個假我,就無法借假修真,找到真正的自我。我們平常所執(zhí)著的我,就是由色、心二法所組成的假我,或者說由色、受、想、行、識五蘊所組成的假我?雌饋硎澜绾軓(fù)雜,人也很復(fù)雜,如果加以歸納,整個世界無非就是兩大因素,或者說兩大部分。一部分是精神,另一部分就是物質(zhì),這是現(xiàn)代人的表述方法。佛教的表述方法,是把物質(zhì)的部分稱為色,把精神的部分稱為心。這兩個字就把人生宇宙的萬事萬物概括無遺,非常簡練。色法在我們?nèi)梭w上,包括眼、耳、鼻、舌、身五根,心法是指五蘊中的受、想、行、識,或者說是六識的全部: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我們?nèi)梭w以外的物質(zhì)的部分就是六塵:色塵、聲塵、香塵、味塵、觸塵、法塵。這六塵,把宇宙間的物質(zhì)全部包括在其中。

  為什么說由五蘊所組成的我是假我呢?因為只有當(dāng)色、受、想、行、識這五部分成為一個整體的時候,這個假我才能夠成立。但是這五蘊并不是固定不變的,它非常不穩(wěn)定,它具有可分性,具有無常性,具有空性,具有假設(shè)性。如果稍微加以分析,要找到一個實實在在的我不可能。所以佛教認(rèn)為由五蘊組成的我是假我。假我的意義是什么呢?佛教說為施設(shè)的我。本來沒有我,但是為了人類溝通交流的方便,所以才施設(shè)了你我他的概念。你我他都是施設(shè)而有,不是本來就有的東西。

  本來就有的東西是什么呢?就是五蘊的不確定性,五蘊的假設(shè)性、假定性,五蘊的空性。那才是本有的東西,那才是不可改變的東西。世界上的一切事,沒有一件事是不可以改變的。

  只有那個“一切事都是可以改變的”原理是不可改變的。佛教把這個不可改變的“一切事都是可以改變的”的原理叫做空性。

  平常我們不可能真正見到空性,都是看到的表象?吹揭粋人,是男人、是女人、是老年人、是年輕人,首先就在分別。有相而后分別,分別之后產(chǎn)生妄想。分別本身也是妄想,由分別而生的貪、嗔、癡更是妄想。

  起了妄想,就產(chǎn)生煩惱,貪是煩惱,嗔是煩惱,癡是煩惱。貪的全過程,從起心動念一直到你所貪圖的某一件事如愿以償這整個的過程,沒有一點不是煩惱。因為即使你貪到手了,你所貪的那個東西,也具有不確定性,或者說也具有不確定的因素,它也時時在改變。由于你所貪的東西時時在改變,就引起內(nèi)心的煩惱、內(nèi)心的恐懼、內(nèi)心的不安全。所以說,不論是得是失,都是煩惱。

  怎么樣看破它?一切隨緣。得也隨緣,失也隨緣。隨緣的意思是什么呢?一切事物都是因緣所生,緣聚則有,緣散則無。緣聚時不要過分貪求,緣散時也不要過分失望。因為世事如此,一切事物都是有條件的存在,沒有一件事物是不需要任何條件就能獨立存在的。能得失隨緣,則心地泰然。有了這種認(rèn)識,從理解上來認(rèn)識,就是逐漸領(lǐng)悟、解悟宇宙人生的大道理;從修行上得到體悟,那就是一步步地證悟,一點一滴地在感受宇宙人生的真諦。我們不要執(zhí)著由五蘊組成的假我。不過,即使是假我,我們也要隨因緣而對待,既不要執(zhí)著它,也不可虐待它。虐待了這個假我,它不聽你使喚,你想往東走不動,你想往西還是走不動,你想多坐一會兒難受,你想多站一會兒也難受。那就是人生不得自由,不得自在。要善待這個假我,要在隨緣不變、不變隨緣的大原則下善待假我。所謂善待,不是孤立地說善待,是在隨緣中善待。善待假我,就有條件來認(rèn)識真正的我。

  真正的我是什么呢?排除了那個可變的、無常的、有條件的假我,那才是真我。那個我是什么呢?那個我是空性,強安一個名字叫做我。有名字的東西都不實在。比如說,一切事物都要改變,這是一個真理,這個真理是不可改變的。但是,如果我們把這個真理執(zhí)為一個實在的東西,安立一個名字,那它還是相對的?招允墙^對的,空性是沒有名字的。空性是直覺的,是現(xiàn)量的,只可以受用,不可以向人說破。一經(jīng)說破了,不值半文錢。為什么呢?哦,就這么簡單的一件事!由于你并不是從修行的親證而來,只是一種知性的認(rèn)識,這種知性的認(rèn)識敵不住煩惱。只有能夠敵得住煩惱的那種認(rèn)識,才是真正的受用。

  佛教是講實踐,講受用,講在生死關(guān)頭看得破、放得下。五蘊的假我,必須通過智慧的觀照,行深般若,才能照見五蘊皆空。五蘊皆空就是見到了五蘊皆空那個不可改變的真理、空性。見到了這個空性,就能度一切苦厄。一切苦厄是煩惱,見到了空性就能斷煩惱。所以修行佛法,一定是從破我執(zhí)開始。我執(zhí)從什么地方破,從生活中破,在修行中破。在什么地方修行?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