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華人佛教 > 禪宗 > 禪宗公案 >

梅子熟了 禪機(jī)亦熟

梅子熟了 禪機(jī)亦熟

  明州大梅山法常禪師初參大寂(馬祖),問:“如何是佛?”大寂云:“即心即佛。”師即大悟。大寂聞師住山,乃令一僧到問云:“和尚見馬師,得個什么,便住此山?”師云:“馬師向我道:‘即心即佛’我便向這里住。”僧云:“馬師近日佛法又別。”師云“作么生別?”僧云:“近日又道:‘非心非佛。’”師云:“這老漢惑亂人,未有了日。任汝非心非佛,我只管即心即佛。”其僧回,舉似馬祖,祖云:“大眾,梅子熟也。”(《景德傳燈錄》卷七)

  這個公案是關(guān)于馬祖的弟子明州大梅山法常禪師的一個故事,我把它大致解釋一下。

  法常禪師第一次到馬祖門下,問:“如何是佛?”馬祖告訴他:“即心即佛。”法常禪師馬上就開悟。后來他就離開馬祖,到大梅山開法度眾生去了。馬祖聽說法常禪師已經(jīng)開山了,就派了一個出家僧人去大梅山向法常禪師試探虛實(shí)。

  僧人到了大梅山便問:“聽說和尚您是曾經(jīng)參訪過馬祖,您在馬祖門下究竟得到什么了,所以到這里來開山傳達(dá)法呢?”

  法常禪師回答說:“因?yàn)轳R祖向我說‘即心即佛’,我就到這里開山了。”

  這個僧人又告訴法常禪師說:“你可知道,馬祖最近說的佛法又跟過去不一樣羅。”

  法常禪師就問:“怎么個不一樣啊?”

  僧人回答法常禪師說:“最近馬祖又改口說‘非心非佛’了。”

  法常禪師聽了以后便給了一個評語說:“這個老頭兒真是會迷惑人了,要到那一天才不迷惑人呢?不管它什么非心非佛,我只管它即心即佛。”

  這個僧人回到馬祖門下,告訴馬祖,他到大梅山見了法常禪師,法常禪師是如此跟他講的。因此馬祖就宣布說:“大眾啊!你們知道嗎?梅子已經(jīng)熟了。”

機(jī)鋒不在字面

  這段公案在禪宗非常有名,因?yàn)榉ǔ6U師聽到馬祖說“即心即佛”就開悟,然后就自己做師父接引徒眾去了,馬祖要試探法常禪師究竟悟到什么程度,所以派了一個弟子去,告訴他上一次講的是“即心即佛”,你開悟了,現(xiàn)在講的是“非心非佛”,看看法常禪師有何反應(yīng)?墒欠ǔ6U師不為所動,他說:不管它什么“非心非佛”,我聽到的還是一句“即心即佛”,所以不管它。

  因此,馬祖聽了就很贊嘆地說:“梅子熟了。”意思是大梅山的法常禪師已經(jīng)成熟了,可以做禪師了。

  聽到即心即佛就能開悟,非心非佛就覺得是惑亂人、迷惑人。那么“即心即佛”、“非心非佛”這兩句話,究竟那個才對?這是個大問題。

  依禪法來講,“即心即佛”錯,而“非心非佛”對;依開悟經(jīng)驗(yàn)來說,因人而異,聽到“即心即佛”可能開悟,聽到“非心非佛”也可能開悟,這跟開悟本身并無一定之關(guān)系。

  說“即心即佛”就是開悟嗎?不一定。諸位!現(xiàn)在我們也念了“即心即佛”諸位開悟了嗎?但是法常禪師的確因?yàn)槁牭?ldquo;即心即佛”就開悟;他悟的是“即心即佛”嗎?錯!他悟的不是“即心即佛”,只是聽到這句話而開悟,不要認(rèn)為開悟就是悟得“即心即佛”的道理。

  那么“非心非佛”又錯了嗎?如果有人聽到這句話而開悟,那是因?yàn)檫@句話幫他的忙,并不是因?yàn)槎?ldquo;非心非佛”這句話的意思就是開悟,或是悟了“非心非佛”這句話的道理。這個觀念,諸位要了解清楚。

  開悟與文字字面的意思,沒有一定的關(guān)系,但也是有關(guān)系。所謂沒有一定關(guān)系,是說“悟”,并不是悟那句話的含意,但的確因那句話而開悟。譬如有人看到樹上桃花而開悟,其悟境即是悟得“桃花開”嗎?不是!只是因看到桃花開,他就開悟了。又如虛云老和尚,因?yàn)樵诔圆璧臅r候,茶杯拿在手上,人家倒開水進(jìn)去,好湯!一不小心,茶杯掉在地上打碎了,因此而開悟。是不是他的悟境就是悟得“茶杯打破了”呢?當(dāng)然不是,若茶杯打破就能開悟,那給你一個茶杯打打看,你開不開悟?

  祖師們開悟的經(jīng)驗(yàn)并非就是悟了那個東西,可是當(dāng)機(jī)緣成熟,他的心被一撥一點(diǎn),突然間就開悟了,不是因?yàn)槟敲匆痪湓,或那個動作,或那個現(xiàn)象使他開悟,而是因?yàn)?a href="/remen/canchan.html" class="keylink" target="_blank">參禪用功的那個人,已經(jīng)用功到這個程度達(dá)個火候,遇到這個情況在他面前發(fā)生,他就開悟了,這是禪的悟境。

  昨天臺北市發(fā)生這樣一樁車禍:有一男一女兩個人騎摩托車在慢車道上行駛,結(jié)果摩托車倒下來,兩個人的頭顱被大卡車壓碎不見了,只剩下身體,慘不忍睹。大卡車是誰開的?不知道,已經(jīng)開走了。聽起來真可憐,也很可怕。

  怎么會發(fā)生這種事?這跟開悟看似沒有關(guān)系,為什么要講這個案子?那也是一個案子——無頭案。并不是因?yàn)轵T著摩托車而掉下頭來,也不是因?yàn)轵T摩托車在慢車道上行走而頭掉下來,更不是因?yàn)榭ㄜ嚱?jīng)過而頭掉下來。就是正好碰得巧,碰到一起,頭就掉下來被壓碎了!我們不能說:“從此以后不能有一男一女,騎著摩托車在慢車道上行駛,否則頭就可能被卡車壓掉。”每天車禍案子層出不窮,因有各種各樣的車禍,所以會有各種各樣的死亡情況。

  開悟,也是一樣,不過開悟的人,并沒有像如今發(fā)生車禍的案件那么多。每天幾乎都有人因車禍而死亡,卻未聽說每天幾乎都有人因參禪而開悟。所以這里說“即心即佛”、“非心非佛”,并不是這兩句話有什么古怪或魔術(shù)。“即心即佛”使法常禪師開悟,是因?yàn)榉ǔ6U師見了馬祖,馬祖說了這句話。若不是法常禪師見馬祖,當(dāng)時也不會有人因馬祖說這句話而開悟。恰到好處,在這個時間,說這樣的話,這個人就開悟啦!

  當(dāng)然馬祖大師能夠識得:什么根器的人,在什么樣的情況下,該說什么話,就能讓他得到開悟的消息。

即心即佛

  “即心即佛”,是說我們的心本來就是佛的心。佛是什么呢?佛是徹悟、大覺;是自覺、覺他、覺滿的意思。什么叫做“覺”?大夢已醒即是覺。大夢又是什么?就是煩惱生死夢。什么是“煩惱生死夢”?就是在煩惱生死之中,把煩惱當(dāng)成自己所要追求的目標(biāo),把生死當(dāng)成自己旅游的樂園。人在生死中,佛稱為苦海。什么是苦海?就是生老病死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五蘊(yùn)熾盛苦、愛別離苦。在苦中還念念不忘,舍不得這樣那樣,而所追求的,都是生死環(huán)境中的種種人我、是非、利害、得失,把生死過程中,所遇到的苦因苦果,當(dāng)成追求的目標(biāo),一生又一生,了無已時,那是在做生死苦海的大夢。

  求不到覺得很苦,求到的覺得不稀奇,再換一個去追求,再想、再求,到死為止。到要死亡的時候,尚覺得有許多事物沒有追求到,這種種的舍不得、放不下,就是苦。在生死之中,苦中受苦,還覺得很喜歡這個生死的環(huán)境,還覺得苦得很有意思,牢牢的抓著它不放,這叫做“做大夢”。

  “覺”是從生死的夢中醒來,不再追求任何東西。因此,我們的心如果不為煩惱所困擾,就是覺。不但自己覺悟,還要幫助他人覺悟,就是自覺、覺他;自己已經(jīng)徹底覺悟,則是覺滿。所以自覺、覺他、覺滿,便叫做佛,稱做大覺世尊

  眾生的心,本來跟佛的心是相同的,佛經(jīng)中說:“心、佛、眾生,三無差別。”佛心和眾生心,是同一個心,佛心就是眾生心。為什么說“三無差別”?因?yàn)榉鹦氖?a href="/remen/zhihui.html" class="keylink" target="_blank">智慧心,智慧是由眾生的煩惱心轉(zhuǎn)成清凈的佛心;不清凈的眾生心是煩惱心,清凈的佛心是智慧心。此心與彼心,心心相印相同,只是在眾生未悟時,此心是睡著的,一旦醒悟過來,則知眾生心就是佛心,所以即心即佛沒有錯。

非心非佛

  “非心非佛”是什么意思?如果把我們的心當(dāng)成佛的心,或不當(dāng)成佛的心,都是有問題的。如果認(rèn)為凡夫有一定的心叫煩惱心,而佛有一定的心叫清凈心,那凡夫永遠(yuǎn)不能成佛。所以“非心”是不要認(rèn)為有一個心是眾生的心,或者是有這么一個心叫做佛的心。即不是佛的心,也不是眾生的心,那么有眾生也應(yīng)該有佛羅?沒有不變的眾生,也沒有定相的佛!為什么?因?yàn)楸娚粫肋h(yuǎn)是眾生,如果眾生永遠(yuǎn)不能改變的話,那就沒有人能成佛了。眾生能成佛,所以眾生不是真的;眾生的心能變成佛的心,所以眾生的心不是真心。如果真有一個眾生的心,眾生就不能成佛了。反之,亦不能說佛也有一個心,佛亦不是真正有一個什么固定的心,叫做佛的心;成佛之后,法身遍在,即無相無心。

  所以,眾生無常心,否則眾生不能成佛;佛也是無心,如果有心,那不是佛,那叫有相、有執(zhí)著、有我,豈能算是佛。

  那有沒有眾生呢?沒有!為什么?若有固定的眾生,這個眾生就完了,沒有希望成佛了。相同的,如果執(zhí)著有一個佛,那眾生成了佛,就成為永遠(yuǎn)不變、永恒存在。如果到處都遍在,那就變成泛神論了;永遠(yuǎn)現(xiàn)佛身,那就變成多神論,而佛教乃是無神論的。因此,佛只有無盡功德,沒有固定形象。佛是無相的,處處在,也處處不在,所以叫做如來如去。所以不能講“有佛”,說“有佛”是毀謗佛。但也不能說“無佛”,否則又成了斷滅見的唯物論。因此講“非心非佛”是對的,因?yàn)榉鹦臒o相;眾生有相,但眾生不是真的;有相的佛不是真的佛。佛是無心、無相的,卻有其悲智的功德作用,所以說“非心非佛”。

信心十足

  大梅山法常禪師聽到了“即心即佛”而開悟,各位現(xiàn)在也聽到了,然而你們聽到以后卻沒有開悟。那就是說“即心即佛”這句話,對你們立即的開悟,完全沒有用,但也并不等于是句廢話。

  再說,馬祖去考驗(yàn)法常禪師時,是用“非心非佛”來考驗(yàn)他,結(jié)果法常禪師說:“管他什么非心非佛,我只知道是即心即佛。”這是什么意思呢?

  這是否表示法常禪師執(zhí)著?牢牢的執(zhí)著他聽到的那句“即心即佛”?不是!請諸位不要中圈套,如果他執(zhí)著這么一句話,能算開悟嗎?其實(shí),他是以平常心來處理這樣的一個考驗(yàn)。所謂“平常心”就是:“我當(dāng)時開悟,就是聽到這句話,我的經(jīng)驗(yàn)是如此,至于馬祖大師又說非心非佛,那是他跟另外的人講,和我沒有關(guān)系。”所謂惑亂人、迷惑人,意即是說:這個老和尚的花樣、手段滿多的,對這個人這樣說,對那個人那樣說,如果頭腦不清楚,就跟著被他弄得眼花撩亂;今天講這個,明天說那個,究竟什么意思啊!沒有開悟的人,這樣一聽就混淆錯亂啦!可是馬祖大師真的用這兩句幫助兩種不同的人。法常禪師得到的幫助,就是“即心即佛”這句話,“非心非佛”則也許真的幫助了其他的人,然而對法常禪師來講,他只經(jīng)驗(yàn)到“即心即佛”。

  為什么馬祖說法常禪師“熟”了呢?因?yàn)樗呀?jīng)信心十足,已經(jīng)不受外邊眼花撩亂的情況動搖了。法常禪師若非真的開悟,聽到馬祖又說出另外一句話時,或許會覺得很驚奇,以為他當(dāng)時聽到的、經(jīng)驗(yàn)到了,可能有問題嗎?如果真的如此,他當(dāng)時就不是真的開悟。由于法常禪師對自己的經(jīng)驗(yàn),非常堅(jiān)決的肯定,所以馬祖說他“成熟”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