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凈土宗 > 凈土旨歸 >

佛教徒應該以怎樣的態(tài)度來賺錢?

佛教徒應以怎樣的態(tài)度來賺錢?

  有人問起,做生意不能說實話,所謂老王賣瓜,自吹自夸,如果賣瓜的不說瓜甜,那就無人問津了。既然如此,佛教徒能不能做生意?做生意是否犯了妄語說謊的戒?

  再有人問,學佛的人不應貪心,相反的應該布施?墒亲錾赓嶅X是為了得到更多的利潤,這豈不是跟佛理相違?

  又有人問,佛教徒不可害人,如果做生意賺到錢而使他人虧本,又該如何?

  也有人問,佛教徒可以從事股票投資、放利息、房地產(chǎn)買賣等活動嗎?因為這些事都有投機性質(zhì)。

  更有人問,佛教徒可以做糧食飼料等的買賣嗎?如果糧食飼料是被買去喂畜牲,是否間接助長了他人的殺業(yè)?

  是的,以上這些問題都是我們應該面對而加以檢討的。首先必須了解,在釋迦牟尼佛時代的印度,人民分為四大階級,亦即1、宗教師的婆羅門,2、從事軍政的剎帝利,3、從事工商的吠舍,4、從事殺生等賤業(yè)的首陀羅。佛陀釋迦世尊除了不鼓勵從事首陀羅的職業(yè)之外,其他都在容許的范圍之內(nèi),而且加以贊嘆,可見佛教徒從事工商業(yè)是正當?shù)摹?/p>

  至于說,做生意是說謊而騙人上當?shù)男袨椋怯写倘兜,因為這并不是必須的手段,而是一般人的習慣和心理所造成的。貨真價實、信用可靠,是工商界應有的職業(yè)道德。也唯有信用可靠,才能夠可大可久,否則為何許多商號都要以幾十年以至上百年的‘老店’招牌做號召?我曾經(jīng)說過:‘如果跟一個虔誠的基督徒做生意,不必擔心他欺騙你。’相對地,身為佛教徒如果還會讓人擔心我們用欺騙手段以招徠顧客,這不僅不是佛教徒的正確態(tài)度,甚至連一個小商人的基本觀念都尚未建立。

  當然,我們知道,有些行業(yè)往往漫天要價,目的是等著顧客就地還錢;但也有類似的行業(yè)卻以老少無欺、不二價為號召的。我們做為佛教徒,應該帶動風氣,誠實無欺。也許剛開始時,生意差一些,利潤少一些,日久之后,你的信譽就能為你賺錢。

  一般中國人都有養(yǎng)兒防老、積谷防饑的心態(tài);做生意一本萬利,想當然是為了使個人生活有保障,乃至為子孫萬代留下吃喝不完的余蔭。但是,時代已經(jīng)改變,觀念已經(jīng)不同,F(xiàn)代的大企業(yè)家,不應著眼于自利,而是貢獻自己的智慧才能為社會人類謀福利,即所謂取之于社會,用之于社會;以完成事業(yè)為目的,造福人群為理想,就沒有貪心的成分在其中。至于普通人的智慧體能,雖然不足以為社會大眾提出多少貢獻,但至少也該負擔起個人的生活開銷,進一步維持家庭的成員和公司的員工,這是互助,也是為了各取所需。

  因此,人人必須提供自己的所能,不論是資金的、智慧的或勞力的。身為佛教徒,更不應有做生意是只求自利而置他人利益于腦后的想法。因為社會是群體的因緣所成,我們參與社會做任何事,就跟其他人發(fā)生關系,產(chǎn)生互動互惠的作用。

  我們應該以自利利人的存心來賺取應賺的利潤,并且把賺來的錢做合理的支配,而不僅是為個人的物質(zhì)享受和滿足虛榮而花錢,若能如此,就不算是因貪心而賺錢了!渡粕(jīng)》中說,居士的收入最好分做四分來處理:1、家計的生活,2、營業(yè)的資本,3、儲存在家以防意外,4、放款生息。在兩千五百年前的印度,這是非常安全而合理的分配,到今天,儲存在家和存入銀行生息應該合而為一。此外,也應在這四份之中,酌量取出一部分做為三種用途:1、供養(yǎng)父母,2、周濟親友和部屬仆從,3、供養(yǎng)三寶,作為宗教的奉獻。前面的四分法,是保障自己的生活安定;后面的三種用途,則是為了孝養(yǎng)父母、社會福利及宗教事業(yè)。

  佛法說應該從事正當職業(yè),所謂正當職業(yè),就是指于人于己都有利而無害的行業(yè)。既然如此,怎會自己賺錢而使他人虧本?當然,當你開的店經(jīng)營不善或公司虧損累累時,不免會想脫手轉(zhuǎn)讓。由于各人的經(jīng)營觀念和方式有別,社會關系也不同,知識能力也相異,因而同樣的行業(yè)和生意,在不同的經(jīng)營者手中就有不同的結(jié)果,如某甲會蝕本,某乙可能賺錢。

  基本上,不要存著把燙手山芋丟給人的心態(tài)去害人,而要希望他人因為承購你的原有產(chǎn)業(yè)而大發(fā)利市。同時,不要以為自己做不好的,別人也做不好;或者自己認為不好的,別人也認為不好。只要你對自己賣出的東西不做虛偽宣傳,那么,一旦有人愿意承購,他一定會因此而得到利益。如果對方蝕本,這也不是你的存心,與你無關?傊,佛教徒做任何事業(yè),都須以真心誠心待人,至于結(jié)果如何,不是你的責任,不必耿耿于懷。

  股票和房地產(chǎn)買賣,是現(xiàn)代世界各國政府所公認的投資生意。前者是股票公司運用民間游資,透過股票市場成為企業(yè)投資的資本,是發(fā)展工商、促進社會經(jīng)濟繁榮的金融事業(yè),應屬正當?shù)耐顿Y。但問題出在有些人掌握大量股票而制造股票行情,并操縱股票漲跌,這是不道德的。要操縱股票只有大資本家才能辦到,一般投資人只能看行情的起伏買進賣出,故其中不免有些冒險的成分。在金融穩(wěn)定的社會,操縱股票是犯法的,大企業(yè)家雖然擁有大量的股資,也不致于操縱市場制造漲落,否則會自食惡果,得不償失。

  至于房地產(chǎn)投資,也是正當正常的商業(yè)行為。一般人所詬病的,是指炒地皮,壟斷房地產(chǎn),不論購進或拋出都操縱于股掌之上,這不是正常的現(xiàn)象,佛教徒應該避免。若以正當?shù)膬r格做合理的買賣,也是一種商業(yè)服務,沒有什么不可以。

  另外,就放利息而言,將錢存入銀行或合作社等金融機構,也是一種投資方法。而以民間的小額存款互相周轉(zhuǎn)或者集中投資于某些大企業(yè),也是自利利他、繁榮社會經(jīng)濟的途徑,值得鼓勵。不過,若為貪取高利而放高利貸,等于火中取栗,危險性大,往往連母款也被倒掉。佛教徒不可因貪高利而放款,一則自己沒有保障,二則對人剝削太多,有傷慈悲,最好不做。

  至于商業(yè)的種類,古時有謂三百六十行,在現(xiàn)代工商業(yè)社會,可能超過三千六百行。不過,身為佛教徒有個原則,即凡是殺業(yè)、淫業(yè)、盜業(yè)、賭博和妄語,乃至于酒類等的買賣,都應避免;但是不能斬釘截鐵說某種生意不能做。比如開電影院,專門放映誨淫誨盜的影片,當然不可;若是放映藝術性、教育性和娛樂性的影片,則屬于正業(yè)。至于販賣糧食,只需以所賣的終究是供人食用,或是加工后用于工業(yè)的動機即可;即使別人買去喂畜牲,也是為了供給眾生吃的,我們本身并未從事殺業(yè)。當然,自己如果明知飼料是供養(yǎng)豬場養(yǎng)雞場之用,可以考慮改行或改變銷售的物品?傊,佛教不鼓勵殺業(yè)也不從事殺業(yè),凡與殺業(yè)有關的,應該避免。(圣嚴法師著《學佛群疑》)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