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土與現(xiàn)實

  凈土與現(xiàn)實

  佛教極為重要的法門是凈土的信仰。雖然契機不同,行法有異,而凈土卻是共同追求的目標。顧名思義,凈土即是清凈的地方,是最極圓滿與理想的清凈之地。它的圓滿與理想,是一切世間境地無與倫比的,因此,凈土的表征是遠離染污和污垢的,如此清凈的圓滿理想之地,非世法所能成就,是功德莊嚴而成就的,因此,凈土的完善與建立,是功德的莊嚴與圓滿。

  佛法的證悟,是清凈心的圓成,其清凈的理念,充分地體現(xiàn)著美妙與圣潔,是真善美的表達與統(tǒng)一。真即是從認識上去感知;善則由意志而決定;至于美,則是情感的合理化,因為只有情感的合理化才能實現(xiàn)美滿的生活,佛法的清凈是美妙與圣潔的體現(xiàn),而美妙與圣潔是智與情的融合和統(tǒng)一,只有智與情的融合和統(tǒng)一,才能凈化人性,而終究成賢成圣。只有人性的凈化,才能從現(xiàn)實中認識凈土。從根本上說,凈土思想是佛法的核心,沒有凈土思想,一切行法即無落腳之處。我們對凈土的理解,不妨從兩個方面去認識與探討:

  一是眾生的清凈

  《阿含經(jīng)》說:“心清凈故,眾生清凈”,即道出佛法對治心地的重要性,眾生身心的清凈,目的是離煩惱而顯發(fā)自心的無漏清凈。

  二是世界的清凈

  即大乘思想中的“心凈則佛土凈”,心王的分別是國土差別的根本,大乘思想中,眾生清凈還不夠圓滿,國土的清凈與眾生的清凈而達成的依正二種清凈,才是真正的凈土,我們的身心清凈了,所依的環(huán)境清凈了,才能顯出大乘佛法利益眾生、成熟眾生的特點。所以,學習大乘佛法,其路子無外乎修福與修慧,而達到身心清凈,即正報清凈,這是極為重要的,只有二者兼之才是大乘菩薩的正行,因為菩薩行是大乘學人的德行,他們的圓滿是通過成熟眾生與莊嚴凈土而達到完美的。菩薩行的完成即是凈土施設(shè)的完成,菩薩行的完成亦是自他二利的完成,自利是通過成熟眾生來體現(xiàn)的,而利他則是莊嚴凈土與成熟眾生的圓成證果的完美統(tǒng)一。

  然而,如何通過自他二利來實現(xiàn)凈土,確需我們?nèi)ド钊胩接?一般的學人,多把凈土置于遙遠的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把凈土的實現(xiàn)與獲得寄望于往生之后,實是普遍之現(xiàn)象。就眾凈土的概念而言,凈土即是最完美的所在,即應(yīng)該是人類共同的企求,修學大乘佛法,應(yīng)當把凈土的成就著眼于當下,即是當前之契機。

  凈土的思潮,源于人類對理想世界的追求,社會文化背景的差異,描繪出不同的凈土境界,如居住于高山的人們,其凈土的完美應(yīng)是“琉璃寶地平如掌”,而需要食物的人們企盼的凈土,則是米山乳河。中國的隱士們的凈土就是方丈、瀛臺與蓬萊了。佛教的凈土,大致可以從三個方面來認識。

  一是自然界的完美,有四個特點:

  一、是平坦,沒有山陵丘岳以及大海江河,更沒有讓人怖畏的荊棘,如極樂凈土的平坦就是那么的完美,這樣理想的地方,是印度人民對土地平坦的向往;

  二、整齊是凈土有序的表征,是亂世對治的期盼,西方凈土的整齊,即使是樹木也是“七寶行樹”那樣有序;

  三、潔凈是人民對美好環(huán)境的向往,如西方凈土的無垢與金沙布池,黃金界道,是潔凈的極致;

  四、富麗,是人們最希望擁有的物欲,如西方凈土是七寶所成, “一切所有,皆是寶莊嚴具”,因此,凈土具備了種種的優(yōu)越性,是自然界的致極完美。

  第二個方面,即是凈土中人們物質(zhì)享受的理想化,一是經(jīng)濟生活的理想化, “一切所需,應(yīng)念即至”,凈土的物質(zhì)享受是“衣食自然”,遠離勞作的疲倦;二是人群生活的理想化,凈土的人群生活是絕對平等的,他們沒有階級與剝削,也沒有親疏的生份,更沒有怨懟的苦惱,沒有國界的限制,亦五種族的尊卑,即使微細到人們的膚色,皆一律平等為“金色之身”,其人群生活的完美是無盡的圓滿。

  再是身心的理想化,凈土中人,互為善知識,相互促進,乃至水樹鳥風,無不說法策眾,平等與自由(游供十方)是凈土最為絕妙的人文環(huán)境。

  通過對凈土的分析與了解,可知凈土的實現(xiàn)是通過自凈與凈他、生凈與國凈完成的。因此,我們?nèi)绻瓿闪俗詢襞c凈他、生凈與國凈,那么,人間凈土即能實現(xiàn)。也就正如六祖大師所說的: “心清凈,即是極樂。”要把人間凈土變成現(xiàn)實,我們應(yīng)該以發(fā)菩提心、慈悲喜舍、四攝六度等一切菩薩行來莊嚴自身,成就無邊果德,使我們的五濁惡世、娑婆世界凈化為自凈佛土,此即現(xiàn)實中凈土的修證與完成。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