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土宗經(jīng)文

  凈土宗經(jīng)文是《觀無量壽佛經(jīng)》、《無量壽經(jīng)》、《阿彌陀經(jīng)》、《華嚴經(jīng)》里的《普賢行愿品》、《楞嚴經(jīng)》里的《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和世親菩薩的《往生論》,合稱為凈土五經(jīng)一論,是凈土宗的核心經(jīng)典,《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是由凈土宗泰斗印光大師增編合為五經(jīng)。其中《無量壽經(jīng)》,《觀無量壽佛經(jīng)》,《阿彌陀經(jīng)》三經(jīng)專談凈土緣起事理。其余諸大乘經(jīng),亦與凈土密切相關。

  《無量壽經(jīng)》是凈土宗的根本經(jīng)典,由凈土宗第十三代祖師印光大師指定為“曹魏康僧鎧”翻譯的《佛說無量壽經(jīng)》,并非“民國夏蓮居”會集的《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凈平等覺經(jīng)》。

  《觀無量壽佛經(jīng)》佛宣講觀無量壽佛經(jīng),第一重點,凈業(yè)三福:人天之福、小乘聲聞緣覺之福,大乘菩薩之福,是任何時間,一切想要修行成佛者,所須具備的條件。第二重點,十六妙觀:使一切修行者悉知「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諸佛的正遍知海,是從心想生。若「是心作眾生,是心是眾生」,則眾生的煩惱業(yè)海,也是從心想生。果然深明此義,誰肯枉受輪回?當然是拼命想佛念佛,以期作佛。第三重點,九品因果:說明西方極樂世界各個品位的正因,以期人人皆求上品往生。該經(jīng)是講西方凈土理論的依據(jù),很重要。講修行的方法,講西方極樂世界九品的因果,該經(jīng)與《無量壽經(jīng)》,《阿彌陀經(jīng)》合稱三經(jīng),我們對這三經(jīng)若不是完全了解,對西方極樂世界的認識就不完備,必須要三經(jīng)合起來研究。

  《阿彌陀經(jīng)》是勸我們修行的,佛宣講阿彌陀經(jīng),描述西方極樂世界的依正妙果,令聞者生信、發(fā)愿、執(zhí)持佛名,求生凈土。信、愿、行(執(zhí)持名號),是凈土法門的綱領宗旨。具此三資糧,不論是畢生執(zhí)持而現(xiàn)生就得「一心不亂」(非常深的禪定境界,已達生死自在,能自行決定何時往生),或臨終聽聞開導、至心信愿稱念佛號乃至十念,皆得蒙佛接引,往生西方。彌陀經(jīng)攝受力甚廣,因此被列入寺院晚課。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取自《楞嚴經(jīng)》,實在是念佛法門的最妙開示:果然能夠「都攝六根,凈念相繼」,那「不假方便。自得心開」、「現(xiàn)前當來,必定見佛」。是故此章列於三經(jīng)之后。 如果我們對這幾句話能深深理解,對于這個法門就死心塌地了,不會再起個妄念,你心里石頭落地了,你決定能夠成就,而且對于念佛的功德、利益,雖然經(jīng)文不長,但是這個贊嘆到了極處。

  《普賢菩薩行愿品》取自《華嚴經(jīng)》,導歸極樂,乃一切佛法之最終歸宿,故殿后為第五經(jīng)。古大德對《無量壽經(jīng)》的稱贊,稱為中本華嚴,把《無量壽經(jīng)》的地位提得跟《華嚴經(jīng)》一樣高,中本華嚴。大本華嚴是什么?大本就是我們念的《華嚴經(jīng)》,八十卷《華嚴經(jīng)》!稛o量壽經(jīng)》稱為中本華嚴,小本是《阿彌陀經(jīng)》,《阿彌陀經(jīng)》是小本華嚴。所以《華嚴經(jīng)》到最后十大愿王導歸極樂,特別是《無量壽經(jīng)》一開端,就說明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一些菩薩們,幾乎每一個人都遵修普賢大士之德。遵是遵守,修學普賢大士之德。普賢大士之德是什么呢?就是十大愿王,因此我們念佛發(fā)愿求生西方凈土的人,對于十大愿王要重視,要努力地來修學,從禮敬諸佛,稱贊如來,到普皆回向,一定要修,這是什么?這是上品。上品上生的統(tǒng)統(tǒng)都修十大愿王,所以這部經(jīng)加在凈土四經(jīng)后面,成為五經(jīng),很有道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