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學入門 > 佛學常識 >

佛教中的十惡是哪十惡?十惡業(yè)因果對應(yīng)表

十惡業(yè)之惡口(口造者)

佛教中的十惡是哪十惡?十惡業(yè)之惡口(口造者)

  惡口者,謂言語粗獷,毀辱他人,令其受惱也。惡口又叫粗惡語,即誹謗、攻擊、諷刺、挖苦、尖酸刻薄等能夠傷害他人的語言。具備這四個條件就構(gòu)成了惡口:1、有心去傷害他人。朋友之間由于很熟悉,見面也會說一些惡語,但對方不介意,這種粗惡語就不算惡口。而有的人,話雖說得很好聽,但那是在諷刺嘲笑人家,或挖苦人家,這樣的語言就屬于粗惡語的范疇。2、發(fā)出非愛語。非愛語就是缺乏愛心,傷害他人的語言。3、對方理解。4、如實接受。

  說話有把握分寸,講究說話的藝術(shù),這一點非常地重要。很多人做不到,尤其是那些平時講慣了粗惡語的人,總是帶著嗔恨心跟對方講話,這就很難做到把話說得恰到好處。惡口,是屬于臟話、粗話、以及一切能構(gòu)成對他人傷害的語言,像這樣的一些話,誰聽了都不會覺得美妙。惡口的人講話,誰都不高興聽。因為聽了他的話,讓人難過、痛苦、煩惱。

  用惡口說話的人,是從嗔恨心中發(fā)出的,必然會傷害別人。佛經(jīng)里講“士之生也,斧在口中”,人的嘴就像斧頭一樣,用語言傷害別人甚至比用刀砍的傷害還要大。人在嗔恨心的狀態(tài)下,是極不理智的,一旦說出了言不由衷的話,往往都是不合情理的。有時甚至會語無倫次,毫無邏輯可言。因此當人們冷靜下來之后,往往會對憤怒時說的話,不當成一回事。從嗔恨心中說出的話,往往出爾反爾,說話不算數(shù),不守信用。因為他已經(jīng)失去了理智,他自己把握不了自己,過后他肯定是要后悔的。

  用不惡口講出來的話,容易被對方接受、領(lǐng)會。假若你是用惡口講出來的,即使你講得很有道理,對方也不愿意接受。所以批評一個人,也要講究方式方法,要用愛語去說,而不是用惡口去說。一個人如果在不惡口的情況下講話,就會比較嚴謹,不太容易找到毛病;而在惡口的情況下,由于失去了理智,講出的話就會漏洞百出。

十惡業(yè)之兩舌(口造者)

佛教中的十惡是哪十惡?十惡業(yè)之兩舌(口造者)

  兩舌者,謂向此說是,向彼說非;或向彼說此,向此說彼,而使彼此乖諍也。兩舌,即離間語,用挑撥離間的語言,搬弄是非,去破壞他人的密切友好的關(guān)系。如向甲說乙,向乙說甲,挑起雙方的是非,制造矛盾,讓雙方彼此猜疑,進而爭吵打架,以達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

  兩舌罪名的成立必須有四個條件:1、挑撥離間折散他人的關(guān)系。2、制造矛盾的語言。3、對方理解你所說的內(nèi)容。4、如實地接受。有了以上四個條件,就能構(gòu)成兩舌的罪名。顯然,兩舌的特點是破壞他人良好的人際關(guān)系以及事業(yè)的成就。而不兩舌就是成全人家的好事。不兩舌能夠得到五種不可壞法,你所做的一切不會遭到別人的破壞。

  種下兩舌因的人,將來有可能招感被人暗算謀殺的結(jié)果。在現(xiàn)實生活中,要處理好眷屬關(guān)系非常不易。何況社會本身就很復(fù)雜,有的夫妻關(guān)系因第三者插足而破裂,而父子關(guān)系、兄弟關(guān)系、親戚朋友關(guān)系,也會被人挑撥離間,引起相互爭斗仇視,結(jié)果鬧矛盾。這與他過去生種下兩舌業(yè)有關(guān)系。種下兩舌因的人,在修行的過程中,破壞的因緣就特別多,使得他沒法認真地修下去,以至半途而廢。有些人雖然遇上善知識,卻被別人挑撥離間,使得善知識疏遠他,這是因為曾經(jīng)種下兩舌因的結(jié)果。

十惡業(yè)之慳貪(意造者)

佛教中的十惡是哪十惡?十惡業(yè)之慳貪(意造者)

  貪欲者,謂于順情之境,貪著樂欲,心無猒足也。慳貪,也就是慳吝貪著。即惜物而不布施與人,且貪求而無滿足。自己的東西不舍得給人家叫做“慳”;看見人家的東西就想要叫做“貪”。

  貪欲屬于危害有情身心健康的三毒之一,貪欲主要表現(xiàn)為占有和貪著。作為凡夫,往往表現(xiàn)出強烈的占有欲,不僅要占有衣食住行,更要占有名利地位,占有世間種種享樂。這種占有欲,正是來自貪著。其中最突出的,是在乎自己的身體。

  貪的表現(xiàn)形式很多。有時表現(xiàn)為慳,也就是吝嗇、小氣。因為對自己所有的財物貪著不舍,故不愿與他人分享,更不愿布施出去。有時表現(xiàn)為慢,也就是驕傲自大。因為對自己的長處貪著不舍,故自以為是,目中無人。如從事文學藝術(shù)或在某一領(lǐng)域?qū)W有所長者,我慢心往往特別重,所謂“文人相輕”。有時又表現(xiàn)為諂,也就是阿諛奉承。因為貪得無厭,不僅執(zhí)著自己的財產(chǎn)、地位、名譽,且貪著他人的財產(chǎn)、地位、名譽,故以溜須拍馬等手段博得他人好感,達到滿足個人私欲的目的。此外,貪心還會導(dǎo)致殺、盜、淫、妄等種種惡行。

十惡業(yè)之嗔恚(意造者)

佛教中的十惡是哪十惡?十惡業(yè)之嗔恚(意造者)

  嗔恚者,謂于違情之境,不順己意,心生忿怒也。嗔恚,亦屬三毒之一。即對自己討厭的橫加排斥。憤怒就是嗔恚的表現(xiàn)形式。如因一言不合造成爭執(zhí),最后愈吵愈烈,怒目相向。更嚴重的是,這種憤怒不會輕易消失,之后還會播下仇恨的種子,使人們心靈遭受極大傷害。所以,仇恨傷害最大的,正是我們自己。如果進一步施諸于人,還會對他人構(gòu)成傷害。嫉妒也是嗔恚的表現(xiàn)形式之一?吹剿耸聵I(yè)有成,名聞四方,雖然對自己沒有任何損害,卻總是心懷不滿,想方設(shè)法地予以阻礙。

  嗔心深重者,一旦被人辱罵,立刻會記恨乃至報復(fù),總想找機會跟人家爭斗。嗔心重的人,心態(tài)就會粗暴乖戾,煩躁不安,時常處在氣惱狀態(tài)中。如果我們心中貪嗔癡的力量特別強盛,整天想著傷害他人,就是通常所說的“衣冠禽獸”了。在生活中,任何一個處于憤怒中的人,無論本來相貌如何,都不可能令人歡喜。因為他們的五官會被憤怒所扭曲,變得猙獰可怕。久而久之,面部肌肉就不能恢復(fù)原狀了。

十惡業(yè)之邪見(意造者)

佛教中的十惡是哪十惡?十惡業(yè)之邪見(意造者)

  邪見者,謂撥無因果,行邪見道心,無正信也。邪見是認為世間無生果之因,亦無可招之果,故為惡不足懼,為善不足法,此種見解,乃見之最邪者,故名邪見。譬如人家說人生是無常的,他說是能長壽的,可以長生不老的,這就是邪見。

  邪見,是對宇宙人生的錯誤認識。什么叫錯誤認識呢?這種認識跟宇宙人生的真實是相違背的,和我們達到人格完善的目的是相違背的,和我們的修行解脫是相違背的。這種認識、思想、觀念,屬于邪見。反之,一個人的認識跟真理相應(yīng),跟修行趨向解脫相應(yīng),跟我們的完善人格相應(yīng),那就是正見。

  在我們生存的世間,邪知邪見特別的多。像有的人不相信因果,認為人死如燈滅,覺得人世間沒有什么因果,這就是邪見。因為他沒有看到三世因果,他沒有看到生命的過去、未來,只看到了現(xiàn)在這一生,所以他不相信三世因果。又像基督教,基督徒只講生命的現(xiàn)在和未來,而認為生命沒有過去,認為人是上帝創(chuàng)造的,死后不是升天堂便是下地獄。這在佛教徒看來,也是邪見。

  邪知邪見的人,貪嗔癡不斷增長,離真理、道德、善知識會越來越遠。邪見的人,是非不分,他會去歸依那些天、鬼、鈔票、地位、感情,以為這些是世間上最可靠的。邪見的人,往往無惡不作。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