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為何稱別人為“施主”?

佛教為何稱別人為“施主”?

  施主,即檀越。佛教布施者的敬稱。指施舍財物給佛寺的人,也泛稱一般的在家人。“施主”梵文音為陀那缽底,又作布施家,即施予僧眾衣食,或出資舉行法會等之信眾。

施主惠施有五功德

 。ㄒ唬┟勊倪h(yuǎn),眾人嘆譽;

 。ǘ┤糁帘娭,不懷慚愧,亦無所畏;

 。ㄈ┦鼙娙司囱,見者歡悅;

 。ㄋ模┟K之后,或生天上,為天所敬或生人中,為人尊貴;

  (五)智慧遠(yuǎn)出眾人之上,現(xiàn)身漏盡(佛教徒稱煩惱為漏),不經(jīng)后世。

  可見,“施主”的稱呼就是晨鐘暮鼓般警醒著你要做到五事:一者身行慈,二者口行慈,三者意行慈,四者以時施,五者門不制止。如果,僧人稱你為“施主”,也不是非得讓你布施東西,而只是為你好,提醒你有許多福分可以得到。

  另外,就在家人而言,一次修寺、建像、印經(jīng)、四事供養(yǎng)等的倡導(dǎo)者,也稱為檀越。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