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教故事 > 哲理故事 >

放下欲望,才能享受生活的恬淡

放下欲望,才能享受生活的恬淡

  對大多數(shù)人來說,生活的滋味總是苦的。為什么會苦,就是因為放不下自身的很多欲望。追逐名利,將自己弄得像一個陀螺一樣,不停地轉(zhuǎn)動。試問,這樣又怎會不累、不煩、不苦呢?

  清朝乾隆、嘉慶年間,遼陽出了一個叫王爾烈的才子,少時便精通詩詞歌賦,而且寫的一手好書法,為人聰明伶俐,才智出眾。長大后考取了功名,成了朝廷的官吏,但他為官清廉,從不貪贓枉法,一直有兩袖清風(fēng)的美譽。

  有一次,王爾烈從繁華的江南科考歸來,正逢嘉慶皇帝登基繼位。上朝的時候,皇帝單獨召見了他,問道:“愛卿家境如何?”王爾烈謙恭地回答:“老臣家中幾畝薄田,一望春風(fēng)一望雨;數(shù)間草房,半倉農(nóng)器半倉書。”

  嘉慶皇帝點點頭說:“朕知老愛卿為官清廉,不貪錢財富貴。朕現(xiàn)在派你去安徽銅山鑄錢,你去上幾年,光景就會不錯了。”于是,皇帝一道圣旨讓王爾烈去了安徽銅山。

  安徽銅山有座清朝御制通寶的鑄錢爐,王爾烈奉旨到了那里后,兢兢業(yè)業(yè)、認認真真地工作了三年,然后又被皇帝召回了京城。這一天,嘉慶皇帝又單獨召見了王爾烈,問他:“老愛卿,這一次你可以安享晚年了吧?”嘉慶言下之意是,王爾烈這一次從金山銀山里出來,一定或多或少的有些“實質(zhì)性收獲”。

  誰知,王爾烈聽完皇帝的問話,笑了笑說:“皇上,老臣依然是兩袖清風(fēng),一無所有。”

  嘉慶皇帝不相信,懷疑地說:“這怎么可能呢?你再好好查看一番!”

  王爾烈就在皇帝的面前翻起自己的衣服兜來,只從袖套里掏出三個銅板,而且一個個磨得光滑雪亮。坐在金鑾殿上的皇帝仔細一看,那竟是三個鑄錢時用的模子。

  嘉慶皇帝看見自己的臣子王爾烈如此清廉,十分激動地說:“愛卿真可謂兩袖清風(fēng),廉潔奉公!”

  王爾烈不慕金錢名利、甘于清貧實與陸游在《鵲橋仙》中所表達的境界是一致的:“一竿風(fēng)月,一蓑煙雨,家在釣臺西住。賣魚生怕近城門,況肯到紅塵深處?潮生理棹,潮平系纜,潮落浩歌歸去。時人錯把比嚴光,我自是無名漁父。”

  詞中陸游把自己比喻成不愛慕名利,只享受恬淡生活的漁父,來表明自己清心寡欲的達觀信念。

  金錢名利的誘惑不是每個人都能抵擋住的,也不是每個人都甘愿做“無名漁父”。現(xiàn)實中的很多人都被心中的欲望驅(qū)使,為了追逐名利財富,無休止地沉淪在爾虞我詐之中。無論是王侯將相,還是平民百姓,對于富貴都有著一定的期望,能夠真正看淡這一切世間名利,做到泰然處之、清心寡欲的人一定是修養(yǎng)與德行兼?zhèn)渲。而三國時的諸葛亮正是這樣一個人,他在寫給兒子的《誡子書》中說道:“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qū)W須靜也,才須學(xué)也,非學(xué)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xué)。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fù)何及!”

  諸葛亮是在訓(xùn)誡兒子好學(xué)、節(jié)儉、淡泊、寧靜,同時也在無形中把自身的追求表達了出來,而這也是他波瀾壯闊一生的寫照。他在《出師表》中說:“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全然是一副悠然自在的鄉(xiāng)野生活,沒有金戈鐵馬的嘶吼,沒有爾虞我詐的煩憂,那時的諸葛亮名利不近身,一身輕松。雖說后來他被劉備三顧茅廬而去,但投身政治的他始終保持著一份淡泊、寧靜和豁達。

  古人常說:“不為物累,高風(fēng)亮節(jié)。”名和利是人活在世上逃不開的兩張網(wǎng),我們要做的就是不要陷在網(wǎng)里,不要讓其越來越緊,慢慢纏住我們的咽喉,直至呼吸緊蹙,甚至窒息而死。而應(yīng)該學(xué)著讓名利遠離我們,或者把名利看淡,去追求那種更為恬淡悠然的生活,就像老子說的那樣:“恬淡為上,勝而不美。”

  宋朝的雪竇禪師一向喜歡四處云游。一天,雪竇禪師在淮水邊遇見了曾會學(xué)士。曾會看到雪竇,熱心地問道:“大師,你這是要到哪里去?”

  雪竇也很有禮貌地答道:“現(xiàn)在還說不定呢,也許會去錢塘,也許會到天臺看看。”聽到這里,曾會建議道:“靈隱寺的住持珊禪師跟我交情甚篤,我現(xiàn)在寫封介紹信給你,看到這封信他一定會好好地招待你。”

  于是雪竇禪師就辛苦跋涉來到了靈隱寺,但他并沒有把介紹信拿出來給住持珊禪師過目,而是潛身修行了三年。

  三年后的某一天,曾會奉令出使到浙江時,突然憶起往事,便到靈隱寺找雪竇禪師。但令他沒想到的是,全寺僧侶竟沒有一人知曉雪竇禪師在哪里。曾會不相信,便自己去云水僧所住的僧房內(nèi)尋找,費勁一番工夫,終于找到了雪竇,曾會萬分不解地問道:“大師,為何你不見住持而隱藏在這里呢?是不是把我寫的那封信丟了?”

  雪竇禪師搖搖頭,笑道:“豈敢,豈敢。我只是個云水僧,一無所求,我不會做你的郵差的!”說完就拿出信原封不動地交給曾會,雙方相視而笑。

  后來靈隱寺的住持珊禪師甚惜其才,就推薦雪竇去蘇州萃峰寺任住持,在那里,雪竇終成一代名師。

  清心寡欲,是人生的一種態(tài)度、一種道德修養(yǎng),但不是看破紅塵,無所作為。顏回雖然清心寡欲,但一直潛心修學(xué),鉆研儒家學(xué)問,他在紛亂復(fù)雜的環(huán)境中保持著一顆不被名利污染的心,而且一直在學(xué)習(xí),在進步,在推行和實行“仁”的思想,他有理想,也有追求,活得充實而又自由。

  倘若人們都能實現(xiàn)清代張潮在《幽夢影》中所說的:“能閑世人之所忙者,方能忙世人之所閑。人莫樂于閑,非無所事事之謂也;閑則能讀書,閑則能游名勝,閑則能交益友,閑則能飲酒,閑則能著書;天下之樂,孰大于是?”那么,人生之美便都能看得更通透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