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教故事 > 哲理故事 >

做人無需太較真

做人無需太較真

  成功的處世之道在于要有廣闊的胸襟,為人不驕不躁,謙恭而不張揚,處事不驚不慌,冷靜而不失措。對小人的嘲諷謾罵,不慍不餒;有一顆平和之心,擁有大庸大俗的豪放與粗獷,方能行效君子之美行。于大事處以方,小事處以圓,拿捏得當,做人不能太較真。

  儒家的創(chuàng)始人孔子就熟諳處事不能太過較真的道理。相傳孔子曾帶眾弟子東游,半路走累了,肚子又餓,恰巧此時看到一戶酒家,就吩咐一名弟子前去酒家討點吃的來。

  這個弟子走到酒家里跟老板說:“我是孔子的學生,我們和老師走累了,給點吃的吧。”老板打量了一下他,說:“既然你是孔子的弟子,我寫個字來考你一下,如果你認識的話,隨便吃。”于是寫了個“真”字讓他識別。孔子的弟子想都沒想就說:“這是個真字,這個字太簡單了,‘真’字誰不認識?”老板大笑:“連這個字都不認識還冒充孔子的學生。”于是吩咐伙計將他趕出酒家。

  孔子看到弟子兩手空空,垂頭喪氣地回來,問后得知原委,就親自去酒家,對老板說:“我是孔子,行走得累了,想討要點吃的。”老板說:“既然你說你是孔子,我就寫個字讓你認,如果認得那么你們就隨便吃。”酒家又寫了個“真”字,孔子看了看,說:“這個字念‘直八’。”老板大笑:“果然是孔子,你們隨便吃。”

  弟子不服,問孔子:“這明明是‘真’字,為什么念‘直八’?”孔子說:“這是個認不得‘真’的時代,你非要認‘真’,豈不碰壁?處世之道,你還得學啊。”

  玩世不恭,游戲人生的做法固然要不得,但也不能太較真,認死理。對于事情太過較真,度量就會變小,容不得別人,看待周圍事物也滿目瘡痍,把自己同社會隔絕開。兩千多年前的孔子尚且知曉做事不能較真的道理,我們又何必跟自己過不去,非要知道一個所以然呢?

  太過較真就如同給自己戴上了高倍的放大鏡,看到的世界也不再是平坦的。一個處處較真的人,看到的世界也是悲觀消極的。他眼里看到的別人也渾身是毛病。這樣的人怎么能夠和別人和睦相處呢?

  人生就應該如同孔子那樣,不較真,揣著明白裝糊涂。對于無關緊要的事情不要放在心上,保持一顆平常心,知足者常樂。

  較真有些時候是好事,毛主席就曾經(jīng)說過:“世界上怕就怕‘認真’二字。”對于事情的認知上,我們可以用較真的態(tài)度,較真可以讓我們求得更多的學問,增長更多的知識。但與人共事,萬不可較真。有些時候保持難得糊涂的處世態(tài)度,適可而止則皆大歡喜。如果處處較真不僅會使自己不愉快,而且會影響別人,可謂傷人又傷己。糊涂處世,才是人生的大智慧。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