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失的檀膩觭
冒失的檀膩觭
從前有個人,名叫檀膩觭。家境清寒,經(jīng)常食不果腹,衣不蔽寒。
有一年秋天,他從田里收成了一些稻谷,可是因家里窮,養(yǎng)不起牛,無法打谷子。于是,他向鄰村的熟人借了一頭牛。打完谷子后,正準備把這頭牛送回去。
當他把牛送到鄰居的門前,看見人家正在忙著,便沒有向人家打招呼,將牛系在門旁的樹上就走了。
牛的主人雖看見他牽牛過來,但以為他還要用牛,所以既沒有細問,也沒有將牛牽回自己家去。
結(jié)果,牛不見了!
過了幾天,牛主人見檀膩觭還沒還牛來,就上門索討。
檀膩觭說:「我早已把牛送還了!箖扇吮銧幊称饋。
牛主人見檀膩觭不肯還牛,氣極了,拉著他去見國王評理。
兩人走了一段路,遇到一個人正在追趕一匹逃逸的馬。
馬夫看見有人迎面過來,便大聲喊:「快幫我攔住它!快幫我攔住它!」
這時,剛好路旁有塊石頭,檀膩觭便撿起石頭扔過去,
這一扔,正巧砸在馬腿上,馬腿一下子斷了。
原來這馬是從國王的馬群中逃出來的,馬夫見到這景狀,嚇壞了,害怕國王怪罪,便抓住檀膩觭去見國王。
三人一起順著大路前進,來到一條河前,不知道那里有渡口。
這時,他們看見一個木匠左手提著工具、右手挽著衣服,還剩一把斧頭沒法處理,便銜在嘴里,摸索著涉河而過。
檀膩觭問:「請問,您那兒水深嗎?可以涉水過河嗎?」
木匠回答:「行!」
沒想到一張口,斧頭就掉入水里,
木匠十分生氣,揪住檀膩觭,要他一起去見國王,償還斧頭。
四人一起前進。檀膩觭這時又餓、又渴、又累,心情特別煩燥。
突然間,發(fā)現(xiàn)前面有一道墻,
心想:「這可是好機會,跳過墻,就可以逃之夭夭了!
猛地掙脫幾個人的手,像兔子一樣竄出,一下子翻上墻頭,跳了過去。
可是誰也沒想到,一個老織布匠帶著他的兒子正在墻的那頭休息,檀膩觭翻過墻頭,正好落在老織布匠身上,兩腳正踏在心口部位,老織布匠一口氣上不來,頭一歪,死了。
織布匠的兒子見父親被人踏死,那肯罷休,抓住檀膩觭揍了一頓。這時牛主人、馬夫、木匠也都趕到,大伙扯著檀膩觭,一同向王宮走去。
走了不多遠,看到路旁有棵樹,樹上有一只鸚鵡。
鸚鵡看見他們過來,就問:「檀膩觭,檀膩觭,你到那里去?」
檀膩觭把自己的倒霉事一五一十地敘述一遍,并且告訴鸚鵡說:「現(xiàn)在他們抓我去見國王。」
鸚鵡說:「聽說國王很有智慧,你既然去見他,請你代為打聽一件事。不知為什么,我在其它樹上時,叫的聲音不如在這棵樹上時叫得好聽。你見了國王,就請你問問他,這到底是為什么?」檀膩觭答應(yīng)了。
又走了一會,看見路旁有個洞,洞口有條毒蛇。
毒蛇看見他們走來,便問:「檀膩觭啊!您要到那里去?」
檀膩觭把自己的倒霉事又一五一十地說了一遍,且告訴毒蛇:「他們要抓我去見國王!
毒蛇說:「你到國王那兒去,請幫我打聽一件事。我每天早晨剛出門出洞時,身體柔軟,那兒也不疼;但到了每天晚上入洞時,身體僵硬,全身疼痛,入洞很困難。請問有智慧的國王,這到底是為什么?」檀膩觭也答應(yīng)了。
就這樣,檀膩觭被牛主人等幾個人挾持著來到王宮。
牛主人首先上前向國王稟告說:「這個人借了我的牛,我去索討時,他卻不還我!
國王問檀膩觭:「你為什么借牛不還?」
檀膩觭回答:「我因為太貧窮,收獲的稻谷沒法打,便向他借了一頭牛。承他好意,把牛借給我。我打完谷就把牛送到他家,他自己也看見了。雖然沒有當面交代清楚,但這頭牛確實是系在他家門前了,我是空著兩只手回家的。也不知道這頭牛會給弄丟了!
國王問牛主人:「他講的經(jīng)過對不對?」
牛主人說:「對。」
于是,國王對他們兩人說:「你們兩人都有錯。檀膩觭還牛時,應(yīng)該交代一聲;而牛主人既然已看見,就該把牛收好。現(xiàn)在聽我宣判--檀膩觭還牛時,口不吭聲應(yīng)當割舌頭;牛主人見牛不管好,應(yīng)當挖眼睛!
牛主人一聽慌了:「不!不!大王!那頭牛我不要了,請不要割他的舌頭,也不要挖我的眼睛。讓我們自己和解吧!」
國王說:「你們愿意和解最好了。此案宣告審理結(jié)束。」
接著馬夫上前告狀:「這人太沒有道理,把馬腿砸斷了!
國王沉下臉來,問檀膩觭:「這是我的馬,你為什么好端端地砸斷它的腿呢?」
檀膩觭嚇得連忙跪下,說:「牛主人抓住我來見大王時,碰巧這位馬夫叫我攔住國王的馬。馬跑得太快了,實在攔不住,于是我撿了塊石頭扔過去,沒想到誤把馬腿打斷了。大王,我實在不是故意的!
國王問馬夫:「他說的是實話嗎?」
馬夫說:「是!
國王臉色和緩下來說:「你們兩人都有錯!共︸R夫說:「誰讓你喊他攔馬的?該割掉你的舌頭!他手擲石頭砸斷馬腿,該砍掉他的手!
馬夫聽了也慌了,連忙說:「大王,這匹馬就由我賠償吧。請不要割我的舌頭,也不要砍他的手了,讓我們和解吧!」國王也答應(yīng)了。
再接著,木匠告狀:「檀膩觭害我把斧頭搞丟了!
國王問檀膩觭:「這又是怎么回事?」
檀膩觭跪下說:「我向他打聽那兒能過河,他開口回答,這時口中銜著的斧頭就掉到河里了!
國王一聽原來是這么回事,便把木匠叫到面前說:「由于他問你話,才使你丟了斧頭,所以我宣判割掉他的舌頭。不過,東西應(yīng)該是用手拿,由于你用嘴銜斧頭,斧頭才掉到水里。所以應(yīng)該敲掉你的門牙!
木匠一聽急了:「大王!我寧愿不要斧頭了,請饒了我吧!就像牛主人、馬夫那樣和解吧!」
于是兩人也和解了。
最后,織布匠兒子上前告狀:「大王,這個人生性兇暴,把我父親踏死了!
國王一聽,是條人命,忙問檀膩觭:「你是怎么踏死他的父親?」
檀膩觭回答:「這么多人圍逼著我,拉我來見大王。我心中害怕,想要越墻逃跑,可沒想到他們父子兩人正在墻的那頭休息。我一不小心掉在他父親身上,把他父親踏死了。這實在不是出于我所愿。
國王這才明白又是誤傷,便對織布匠的兒子說:「這件事你們都有錯。為什么不找個平坦、安全的地方,而要在這墻后休息呢?好吧!你父親反正已經(jīng)死了,就罰檀膩觭做你的父親!
織布匠的兒子一聽急了:「我可不要這個人做我的父親!
國王說:「那么你們也和解了吧!」 織布匠的兒子無奈,只好答應(yīng)了。
就這樣,檀膩觭的一身官司,全讓國王解脫了。
他十分高興,也非常感謝國王。
這時,又有兩個婦女前來打官司。
她們兩人帶來了一個小男孩,都說這個孩子是自己的,在國王面前爭吵不休。
國王也搞不清楚這個孩子到底是誰的。
他眉頭一皺,計從心生,大聲斥責說:「得了!得了!誰能搞得清你們的這些事。這樣吧,你們一人抓住孩子的一條胳臂,誰能把孩子拉到自己身邊,孩子就算誰的!
兩個婦女聽國王這么一說,就扯著孩子的胳臂拉。
冒充的母親一心想把別人的孩子據(jù)為己有,毫不考慮地扯住胳臂拼命地拉。
而真正的母親心疼孩子,唯恐孩子受傷,抓住胳臂又想拉,又不敢使勁。
國王見到這種情形,趕忙叫他們松手,
指著那拼命地拉扯孩子的婦女說:「你是冒充的,對孩子一點也沒有愛憐的感情,你難道不怕把孩子拉傷嗎?你如果能老實認罪,我可以饒了你,否則一定嚴辦!」
那婦女慌了,連忙跪下磕頭,承認自己的罪行。
另一個婦女則帶著自己的兒子高高興興地辭別國王走了。
這時,檀膩觭想起路上毒蛇和鸚鵡的囑托,便上前跪下,說:
「大王,剛剛在路上,有一條毒蛇想請教大王,為什么它每天從洞里出來時身體柔軟,動作方便靈活;回洞時卻感到僵硬痛苦!
國王說:「每天早晨從洞里出來時,沒什么煩惱,心平氣和,所以身體很柔軟。在洞外,它遇到其他動物,常常動火,這樣身體就變得僵硬,自然就僵直,行動不便了。你可以告訴它,要時常保持柔和的心境,不要動不動就生氣,就不會有不舒服的感覺了!
檀膩觭接著問:「我還遇到一只鸚鵡,它在其他樹上時鳴叫聲都不好聽,只有在這一棵樹上叫起來最婉轉(zhuǎn)動人。不知道是為什么?」
國王答:「這是因為那棵樹下埋有一壇金子,所以叫聲好聽!
國王接著說:「你這個人冒冒失失的,犯下許多過錯,但今天都原諒你。按照國法,樹下這壇金子應(yīng)該歸國王所有。但我念你家庭貧窮,沒辦法生活,人還老實,所以這壇金子賞賜給你。你去把它挖出來,回家好好地過日子去吧!」檀膩觭十分感謝國王,返回家去。路上把國王的回答一一告訴毒蛇和鸚鵡。他用挖出的那壇金子,進行貿(mào)易,添置田產(chǎn),從此再也不愁吃穿,過著幸福的日子。
當時的國王就是釋迦牟尼佛的前身,檀膩觭即賓頭盧埵阇尊者。
原公案出自《賢愚經(jīng)》卷第十一
省思
「人生不如意者,十常八九」,人生在世,總有許多不如意的事,沖著自己最愚鈍的弱點而來;
因為粗心,損財傷人。
因為疏懶,青絲白發(fā)虛度一生。
因為識淺,似乎沒有一件事是站在自己這邊。
由于不知道緣起性空,執(zhí)著萬有,逐物流轉(zhuǎn)。
由于不明白本具佛性,攸攸忽忽,迷沒本性。
甚而不識三世因果,恣意任為,終遭苦果。
檀膩觭所遭遇的逆境,不也如同我們遭遇的逆境一般?
人生真苦,其實我們不也就是冒失、迷惑的檀膩觭嗎?
檀膩觭后遇國王,猶如迷失的心靈遭逢大善知識,因智慧和慈悲逢兇化吉、遇難呈祥。也由于他心內(nèi)無害意,故而有善緣出現(xiàn)之轉(zhuǎn)機。
- 上一篇:孝順的睒子
- 下一篇:說話的藝術(shù)
- 因果報應(yīng)
- 嫖娼有報應(yīng)嗎?真實的嫖娼報應(yīng)
- 佛典故事
- 禪宗公案
- 邪淫現(xiàn)世報:二男女車上縱欲釀車禍被燒死
- 我懺悔,我的報應(yīng)來了-淫人妻者,妻淫人
- 學(xué)佛與富貴
- 與賣淫女風(fēng)流一次 70歲花心老漢染惡疾
- 被燒死的蛇
- 佛學(xué)故事
- 百喻經(jīng)故事全集譯注
-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簡介
- 邪淫的隱形果報 誰都逃不掉
- 念地藏經(jīng)招鬼?不敢念地藏經(jīng)的請進來
- 民間故事
- 大難不死 意外獲得足以致富的特異功能
- 一行禪師:《故道白云》
- 鳥為食亡,人為色死
- 孝的故事
- 金剛經(jīng)故事
- 一盆洗腳水的警示
- 損友導(dǎo)淫 精盡喪命
- 佛教因果報應(yīng)的真實案例
- 淫色最容易觸犯,不斷淫欲心難清靜
- 人和動物的感人故事
- 善護口業(yè),免遭大難
- 智慧故事
- 心經(jīng)故事
- 戒邪淫故事
- 這兩個因果故事,讓你了解什么是業(yè)障
- 兩性關(guān)系
- 地藏經(jīng)故事
- 十大弟子傳
- 為老公念心經(jīng),菩薩真的加持為其開智慧了
- 學(xué)會心平氣和
- 夫妻姻緣天注定,能改變嗎?
- 吃虧是在給自己積福
- 梅蘭芳父親傾囊布施 終獲善報
- 當代最受歡迎的佛學(xué)大師及其代表作
- 智商不高 卻很幸福
- 人生隨時可能落入生死井中
- 西天二十八祖之九祖伏馱密多的故事與傳法偈
- 心有多大幸福就有多深
- 慳與舍,墮落轉(zhuǎn)生為牛的弟弟與成就阿羅漢果的哥哥
- 以「慈悲觀」離「瞋念」
- 一串佛珠 無限祝福
- 曹溪一覺 了知生死不相干
- 云居簡和尚的故事
- 菩薩的化身
- 算命與改運的故事
- 一個奇怪的老人
- 想做什么就抓緊去做吧!
- 鸚鵡婆羅門的白狗
- 不生病的人
- 善不等于被傷害
- 濟公是真實存在的嗎?濟顛和尚的神奇?zhèn)髡f
- 濟公和尚重建凈慈寺的神話傳說
- 缺點的功德
- 菩薩與鳥窩
- 偽善世界不可信
- 惡婦害婆終害己
- 同樣供養(yǎng)跛腳修行人,善人得金銀,惡人得毒蛇
- 文殊菩薩仗劍刺佛的故事
- 《慈悲三昧水懺》的神奇來歷
- 愚人集牛乳喻的原文、譯文、寓意
- 鴿王自救,貪欲是人性中致命的弱點
- 道信大師倒插柏的傳說
- 武則天、獻明肅皇后和玉泉寺的故事
- 施者的放下
- 遇事不加分析,妄下判斷,只會犯下可笑的錯誤
- 持蓮觀音是什么菩薩?持蓮觀音的故事
- 三歲小孩都懂得的道理,八十高齡也未必做得到
- 愚人食鹽的原文和譯文及道理
- 迦旃延尊者度化惡生王的故事
- 心平氣和 自度度人
- 馬需調(diào)教,樹要修剪,人需約束
- 心性要平和柔和
- 用實際行動展現(xiàn)自己的魅力、體現(xiàn)自己價值
- 從來不丟東西的婦人,只因她前世做了這件事
- 世俗王子從圣人走向神壇,釋迦牟尼佛的一生簡介
- 因果報應(yīng)
- 佛典故事
- 禪宗公案
- 佛學(xué)故事
- 百喻經(jīng)故事全集譯注
-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簡介
- 民間故事
- 一行禪師:《故道白云》
- 孝的故事
- 金剛經(jīng)故事
- 人和動物的感人故事
- 智慧故事
- 心經(jīng)故事
- 戒邪淫故事
- 地藏經(jīng)故事
- 十大弟子傳
- 楞嚴經(jīng)故事
- 觀世音菩薩傳
- 480位禪宗大德悟道因緣
- 感恩的小故事
- 玉琳國師
- 禪理故事
- 《欲;乜瘛钒自捊
- 動物寓言故事
- 因果日記
- 百業(yè)經(jīng)故事集
- 改變命運的方法
- 禪宗開悟
- 放下就是快樂
- 禪宗小故事
- 南傳法句經(jīng)故事集
- 孝親尊師故事
- 佛典寓言
- 殺生故事
- 摩登伽女與阿難的故事
- 名人勵志故事
- 紀曉嵐寫的因果故事
- 邪淫惡報感應(yīng)錄
- 世間百態(tài)
- 星云大師故事
- [其他漢傳法師]隨緣偈
- [白茶]不炒不揉的白茶
- [禪宗公案]野狐禪
- [生活故事]否定一切才是肯定一切
- [哲理故事]云在青天水在瓶
- [佛與人生]三品人生,你要過哪一品的人生呢?
- [佛學(xué)常識]六道地藏名稱何來
- [弘一法師]跟隨內(nèi)心的感覺
- [烏龍茶]永春佛手是烏龍茶嗎?永春佛手茶簡介
- [禪宗典藏]《五燈會元》的作者是誰?
- [宗門故事]禪機處處
- [哲理故事]人生隨時可能落入生死井中
- [楞嚴經(jīng)]蘇轍與《楞嚴經(jīng)》
- [佛與人生]怎樣美化人生?
- [佛學(xué)常識]地藏菩薩形象如何
- [華嚴經(jīng)]以水盥掌,當愿眾生,得清凈手,受持佛法
- [如瑞法師]發(fā)愿后要做到不忘初心,不偏離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