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痛論篇第三十九
黃帝問曰:余聞善言天者,必有驗于人;善言古者,必有合于今;善言人者,必有厭于己。如此,則道不惑而要數(shù)極,所謂明也。今余問于夫子,令言而可知,視而可見,捫而可得,令驗于己而發(fā)蒙解惑,可得而聞乎?
岐伯再拜稽首對曰:何道之問也?
帝曰:愿聞人之五藏卒痛,何氣使然?岐伯對曰:經(jīng)脈流行不止、環(huán)周不休,寒氣入經(jīng)而稽遲,泣而不行,客于脈外則血少,客于脈中則氣不通,故卒然而痛。
帝曰:其痛或卒然而止者,或痛甚不休者,或痛甚不可按者,或按之而痛止者,或按之無益者,或喘動應(yīng)手者,或心與背相引而痛者,或脅肋與少腹相引而痛者,或腹痛引陰股者,或痛宿昔而成積者,或卒然痛死不知人,有少間復(fù)生者,或痛而嘔者,或腹痛而后泄者,或痛而閉不通者,凡此諸痛,各不同形,別之奈何?
岐伯曰:
寒氣客于脈外則脈寒,脈寒則縮踡,縮踡則脈絀急,絀急則外引小絡(luò),故卒然而痛,得炅則痛立止;因重中于寒,則痛久矣。
寒氣客于經(jīng)脈之中,與炅氣相薄則脈滿,滿則痛而不可按也。寒氣稽留,炅氣從上,則脈充大而血氣亂,故痛甚不可按也。
寒氣客于腸胃之間,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絡(luò)急引故痛,按之則血氣散,故按之痛止。
寒氣客于俠脊之脈,則深按之不能及,故按之無益也。
寒氣客于沖脈,沖脈起于關(guān)元,隨腹直上,寒氣客則脈不通,脈不通則氣因之,故揣動應(yīng)手矣。
寒氣客于背俞之脈則脈泣,脈泣則血虛,血虛則痛,其俞注于心,故相引而痛,按之則熱氣至,熱氣至則痛止矣。
寒氣客于厥陰之脈,厥陰之脈者,絡(luò)陰器系于肝,寒氣客于脈中,則血泣脈急,故脅肋與少腹相引痛矣。
厥氣客于陰股,寒氣上及少腹,血泣在下相引,故腹痛引陰股。
寒氣客于小腸膜原之間,絡(luò)血之中,血泣不得注于大經(jīng),血氣稽留不得行,故宿昔而成積矣。
寒氣客于五藏,厥逆上泄,陰氣竭,陽氣未入,故卒然痛死不知人,氣復(fù)反則生矣。
寒氣客于腸胃,厥逆上出,故痛而嘔也。
寒氣客于小腸,小腸不得成聚,故后泄腹痛矣。
熱氣留于小腸,腸中痛,癉熱焦喝,則堅干不得出,故痛而閉不通矣。帝曰:所謂言而可知者也。視而可見奈何?
岐伯曰:五藏六府,固盡有部,視其五色,黃赤為熱,白為寒,青黑為痛,此所謂視而可見者也。
帝曰:捫而可得奈何?
岐伯曰:視其主病之脈,堅而血及陷下者,皆可捫而得也。
帝曰:善。余知百病生于氣也。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寒則氣收,炅則氣泄,驚則氣亂,勞則氣耗,思則氣結(jié),九氣不同,何病之生?
岐伯曰:怒則氣逆,甚則嘔血及飧泄,故氣上矣。喜則氣和志達,榮衛(wèi)通利,故氣緩矣。悲則心系急,肺布葉舉,而上焦不通,榮衛(wèi)不散,熱氣在中,故氣消矣?謩t精卻,卻則上焦閉,閉則氣還,還則下焦脹,故氣不行矣。寒則腠理閉,氣不行,故氣收矣。炅則腠理開,榮衛(wèi)通,汗大泄,故氣泄。驚則心無所倚,神無所歸,慮無所定,故氣亂矣。勞則喘息汗出,外內(nèi)皆越,故氣耗矣。思則心有所存,神有所歸,正氣留而不行,故氣結(jié)矣。
- 上一篇:腹中論篇第四十
- 下一篇:經(jīng)水第十二
- 太上感應(yīng)篇原文
- 老子道德經(jīng)全文及譯文
- 老子河上公章句卷一
- 老子道德經(jīng)全文
- 太上感應(yīng)篇例證語譯 第一卷
- 太上感應(yīng)篇感應(yīng)選錄
- 卷一 道德部
- 逍遙游第一
- 卷六十四 百家
- 老子河上公章句卷二
- 老子道德經(jīng)名句
- 始計第一
- 太上感應(yīng)篇后記
- 卷一 暢玄
- 捭闔第一
- 老子河上公章句卷三
- 太上感應(yīng)篇例證語譯 第二卷
- 卷三十三 山東四
- 老子河上公章句卷四
- 原始章第一
- 道原
- 印光大師序
- 老子道德經(jīng)原文
- 卷六十三 喻蔽
- 一宇(宇者,道也。)
- 李炳南居士序
- 卷一 文韜
- 齊物論第二
- 天瑞第一
- 內(nèi)篇第一逍遙遊
- 卷一人謀上●天無陰陽篇 第一
- 卷五十六 安貧
- 太上感應(yīng)篇例證語譯 第四卷
- 老子道德經(jīng)簡介
- 卷六十九 知止
- 太上感應(yīng)篇例證語譯 第三卷
- 馬蹄第九
- 人間世第四
- 第一計 瞞天過海
- 卷二 混元混洞開辟劫運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