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華人佛教 > 禪宗 > 禪宗五家 >

良價禪學(xué)思想

  良價禪學(xué)思想的真正形成是在他涉足洞山時,他看到水中映著自己的倒影,頓時“大悟徹悟”,由是作偈語:

  切忌從他覓,迢迢與我疏。 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我今獨自往,處處得逢渠。 須應(yīng)憑么會,方得契如如。

  良價認(rèn)為無須四處去求佛,佛在性中,心即是佛,覺悟不假外求,得道靠頓悟,用不著以打坐息想、起坐拘束其心地終年修行來漸悟。此后,良價陸續(xù)作了《玄中銘》、《五位君臣領(lǐng)》、《五位顯訣》等偈頌,用“正”、“偏”、“兼”3 個概念配以君臣之位來對其教義加以闡述:

  所謂正位,即是君位,含體、空、理,指本來無物,唯真如是本位。偏位即臣位,含用、色、事,指萬物有事相。偏中正,即臣相君,指唯見真如,不見事相,舍事入理,攝用歸體。正中偏,即君視臣,指唯見事相,不見真如,背理就事,從體引用。兼即君臣合道,指將體用、真俗、事理、凈染統(tǒng)一起來,正偏兼帶,事理混融,內(nèi)外和合,非染非凈,非正非偏。

  “五位君臣”說把萬法根源歸于佛性,以佛為世界最后的精神本體,即君位,而大千世界的萬事萬物,只不過是這個本體所顯現(xiàn)出來的現(xiàn)象而已。

  曹洞宗禪風(fēng)以回互細(xì)密見稱,其宗旨是萬物皆虛幻,萬法本源為佛性,這正是良價禪學(xué)思想的體現(xiàn)。

  良價除作了《玄中銘》、《五位君臣頌》、《五位顯訣》外,還撰有《寶鏡三昧》、《綱要偈》、《新豐吟》。此外還編纂過《大乘經(jīng)要》一卷。良價的言語經(jīng)其弟子整理成《曹州洞山良價禪師語錄》、《筠州洞山悟本禪師語錄》各1卷,被曹洞宗信徒視為經(jīng)典。至于良價的其他詩作及玄言則散見于歷代有關(guān)宗教著述中。

  良價于唐咸通十年(869)端坐圓寂,唐懿宗敕良價以“悟本禪師”謚號。 良價舍利葬洞山,立以石塔,號“慧覺寶塔”,后世俗稱“價祖塔”。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