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禪宗 > 禪宗文化 >

修水黃龍寺:圣人留足跡,呂洞賓與開山祖師斗法

\

  黃龍宗祖庭黃龍寺位于江西的西北部修水縣黃龍鄉(xiāng)黃龍山腳下,距修水縣城70公里。黃龍宗創(chuàng)立于北宋神宗年間,以博大精深、機警風趣,廣為朝野接納、深受僧俗喜愛,后傳至日本、朝鮮,并遠播東南亞、歐美等地,在佛教發(fā)展史上具有深遠的影響。

勝跡遍布寺周

  黃龍寺,原名黃龍于玕寺,由青原玄泉彥禪師之徒超慧于唐乾寧二年(公元895年)創(chuàng)建,至今已有1100多年歷史。寺址由“風水之祖”司馬頭陀親自勘定,故僧侶云集,宗風遠振;超慧禪師降伏呂洞賓為侍客童子,聲名鵲起,有“法窟”之稱;唐、宋曾三次旌表超慧和黃龍寺為“黃龍大德祖師”、“黃龍祖師”與“崇恩黃龍禪院”,故有“三敕崇恩禪院”之稱,叢林側(cè)目;宋英宗治平二年,洪州太守程公孟敦請臨濟名僧慧南入主,創(chuàng)立黃龍宗,聲名大振。至今存有眾多歷史遺跡,如遍布寺周的僧墓及摩崖石刻,著名的景觀“九關(guān)十三鎖”在寺正前方。

  黃龍寺為歷代文人騷客所詠頌,亦有珍稀手跡傳世而存。皈依黃龍宗的居士如蘇軾、黃庭堅、張商英、徐禧等一大批文人士大夫,以及曾經(jīng)宦游修水的文人曾鞏、陸游等人,都為黃龍寺寫過詩篇文章。相傳,當時黃龍寺大小匾額碑記皆為黃庭堅所書。其親筆手書有楷書“三言詩帖”、大行楷“晦堂和尚開堂疏”、行書“觀音贊”、“燒香頌”以及摩崖石刻“靈源”、“黃龍山”、“法窟”等。“靈源”二字,行楷陰刻于靈源拱橋頭左側(cè)巨石上;“三敕崇恩禪院”的匾額永留寺中,“黃龍山”三字刻于寺前下馬石壁上,字徑達85厘米,其遒勁蒼健的手跡至今清晰可見。

  寺右側(cè)有石刻“翠云洞”三字,洞內(nèi)有宋人摩崖石刻“張顏幾、黃叔豹、叔熬、茂來謁長老清公,時堂中有眾五百人。建乙酉二月甲子。”其側(cè)有江西派詩人韓駒題刻“韓駒丕馳來游”。寺右側(cè)有崖鑿石梯級,名上天梯。其石壁刻有“南無阿彌陀佛”六字,其側(cè)另有一處僧人焚化之地,名“化人坑”,其石壁上有“三關(guān)”二字石刻。寺前約五百米處右側(cè)石壁刻有“法窟”二字。

  數(shù)十座高僧墓塔(亭),即為黃龍寺塔林,位于黃龍寺右前,黃龍宗祖師慧南于宋熙寧二年圓寂,塔葬寺之右前嶂,保存至今。他的兩代主要傳人祖心、死心圓寂后其舍利塔即建于此,后人稱之為三塔嘰,為黃龍寺著名人文勝跡。

  在現(xiàn)存觀音堂內(nèi),清光緒六年的木刻禪匾上行書“箭鋒妙法”四個大字雖距今130余年,依然完好。最為可貴與難得的是寺內(nèi)還完好地保存著劉基題的一幅對聯(lián):“呂祖參禪到此間,始釋修行奧妙;黃公訪道登斯地,方明出世因緣。”

典故美麗神奇

  古老文明的黃龍寺,不僅孕育了深邃厚重的禪宗文化,同時也刻下了回味無窮、神奇美麗的典故傳說。

  “洞賓背劍”傳說呂洞賓在廬山巧遇漢鐘離,拜為師傅,漢鐘離傳其長命術(shù),下山前送呂洞賓神劍兩把,并再三叮囑:“此去逢龍莫欺,遇虎莫斗。”呂洞賓下山后,游歷四方。一天,他從岳陽出發(fā),途經(jīng)分寧(修水)黃龍山,見該山氣勢磅礴,紫云成蓋。知有異人,及登山,果有一寺,香煙繚繞,棟宇非凡。正值黃龍寺超慧祖師給弟子傳經(jīng)授法。于是洞賓潛入法堂,僅片刻,猛聽一聲斷喝:“座旁有竊法者”。洞賓只得上前揖見祖師道:“晚輩貿(mào)然入堂,多有得罪,望大師息怒。敢問‘一粒粟中藏世界,半升鐺內(nèi)煮山川’法術(shù)怎樣?”祖師怒道:“你這守尸鬼,怎如此無禮?你只煮得鐺內(nèi)的,卻煮不得鐺外的。偷法應遭我打,拳打所盜之法,自然化為烏有”。即離洞賓二丈多遠出拳,洞賓似覺身上隱隱作痛,即對祖師大叫:“你且等著!”怒奔出寺。祖師見洞賓已走,便對弟子說:“剛才洞賓劍放寒光,今晚必飛劍來取老納”。眾僧聽后,驚訝不已,不肯離去。祖師說:“你等放心,老納自有辦法對付”。祖師見眾徒離去,即端坐禪床,雙手合十,閉目念經(jīng)。晚二更,突然兩道寒光破窗而入,果然是洞賓飛來二劍。雙劍在堂中回旋穿梭,只見祖師凝神靜坐不動,默念神咒,等劍近前,將拂塵一揚,斷喝一聲“落”!雙劍竟由原窗射出,直落寺左觀音井中。當晚,洞賓久久不見雙劍返回,知道超慧祖師果然法力高超,寶劍定被收下。便立即遁回廬山,求助于師傅。漢鐘離責道:“黃龍超慧法力不在為師之下,你不聽叮囑闖出禍來,現(xiàn)別無良策,只有速去請罪,求賜還寶劍”。于是洞賓連夜趕回黃龍山。次日晨,洞賓到寺內(nèi)求見祖師,再三施禮請罪,祖師才說:“你須在寺內(nèi)做三年侍客僧,否則難成正果。還劍之事,三年后再說吧!”洞賓是個非常聰明的人,知道祖師有意傳授佛法,當即謝恩應允了。原來祖師早就知道洞賓乃可造之材,只是年輕氣盛,門戶之見持重,故欲使其侍客,以去其銳氣,再傳以佛法,又不入弟子行列,兩全其美。洞賓在黃龍寺中,邊干侍客雜務,邊學超慧佛法,三年到期,已是正果初成,法力高超,介于佛道之間的法師了,超慧命其取一劍出山,仗俠行義,留一劍鎮(zhèn)山門。超慧命洞賓取劍,其時洞賓雖是法力大增,用手卻難動寶劍分毫。超慧說:“以背取之”。洞賓如其言,以背向井,左手緊抓井上石亭柱子,右手反轉(zhuǎn)緊握劍柄,腳踏井沿,運足其氣,猛然用力,劍是抽出了,而柱子上已掐入了深深的二道指痕,井沿亦被其撼動,并留下了深深的足跡,現(xiàn)洞賓手痕足跡仍如當初。敢把集三教于一身的古今異人、道教中的純陽祖師、八仙之一的呂洞賓如此屈尊處置,這是佛教史上的唯一,是黃龍寺的獨特之處,也是黃龍寺傲視天下寺廟的最大資本。

宗風橫披天下

  黃龍宗開宗祖師慧南,俗姓章,江西玉山縣人。其“童齡深沉,有大人相,不茹葷,不嬉戲。”11歲時出家,19歲時受具足戒。先拜靖安縣寶峰寺云門宗懷澄為師,后學衡山福嚴寺臨濟宗石霜慈民,先后住持永修同安寺、廬山歸宗寺,住持黃龍寺至圓寂。慧南在黃龍寺“傳石霜之印,行臨濟之令”,創(chuàng)“三關(guān)”以弘法,開話禪之先河,“黃龍三關(guān)”的創(chuàng)設(shè),從平常入手,步步為營,層層深入,環(huán)環(huán)相扣,啟發(fā)學人,跳出窠臼,掃除執(zhí)解,展示了慧南禪師所開創(chuàng)的險絕凌厲的禪風,也體現(xiàn)出其提攜后學、造就僧才的婆心,贏得“三關(guān)陷虎,坐斷十方”之美名,自成黃龍一宗,名揚天下,聲振叢林。

  在慧南影響下,其后高僧輩出,弟子及再傳弟子則“橫披天下”。據(jù)說慧南得法弟子83人,俱為名山大寺的住持,其中黃龍祖心、寶峰克文、東林??cè)U師門葉繁茂,時稱黃龍三系,有“鹿野孤園,眾千二百神僧”之說,其影響傳遍海內(nèi)外,且與朝庭權(quán)貴如宰相王安石、張商英和權(quán)臣徐俯、韓駒及名儒三蘇父子、黃庭堅、楊時等相交甚厚,其中黃庭堅、蘇軾、張商英更是黃龍的大居士、方外大弟子。

  在黃龍宗風的巨大影響下,高麗國師坦然欣然奉佛,皈依在黃龍五世育王介諶門下,坦然嗣王位后黃龍宗在朝鮮傳播日廣;日本僧人明庵榮西,則拜黃龍第八世虛庵懷敝為師,宋光宗紹熙二年學成回國,即被升為僧正,更是在日本大倡黃龍學術(shù),首創(chuàng)日本禪宗,使黃龍后裔遍布日本全國,至今還有黃龍宗支派15個。黃龍宗通過日、韓傳至東南亞,又從東南亞遠播歐洲、美洲等地,使其成為信徒遍布全球、影響遍及世界的大宗派。黃龍宗對中國思想、文化、藝術(shù)也有極為深遠的影響,理學奠基人周敦頤曾自道“吾此妙心實啟黃龍”。

  至明代萬歷年間,第47代禪師盛庵主黃龍寺,將殿宇寮房田產(chǎn)等分東、西兩序,兩相并舉,共振宗風。清代康熙年間,冰鑒禪師入主黃龍寺后,創(chuàng)佛印、教誨、南禪三院,開堂說法,門下受法者“多至五百眾”,鼎盛一時,至清末,已傳70余代。歷盡滄桑,幾經(jīng)興廢。黃龍寺在歷史長河中也難逃厄運,尤其是日軍侵華和“文革”的熱浪席卷到黃龍寺,使千年古剎黃龍寺遭受重創(chuàng),現(xiàn)僅存斷坦殘壁和數(shù)間清代廟宇。但黃龍寺仍以其深邃厚重的禪宗文化、神奇美麗的典故傳說,每年吸引國內(nèi)外朝覲觀光旅游的客人3萬多人次,現(xiàn)存黃龍宗流派最多的日本佛教界多次派人前來拜謁。黃龍寺已被確定為江西省重點寺院、江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guān)閱讀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