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禪宗 > 禪宗文化 >

郎木寺:猛虎化作仙女的神奇地方

\

  郎木寺的冬天雪比較多,一層層白雪將這座古剎深深地包圍起來,而這種白雪飄飛的世界也正是許多中外攝影家所追求的意境。第一次去郎木寺,是在去年清明前,正趕上一個雪天。

  春寒料峭,神秘的郎木寺給我們打開了一扇通往佛國的門扉。窄窄的路面,依山而建的寺院,佛塔、殿宇、長長的轉經筒,白雪、紅衣喇嘛,構成了一幅奇特的畫面。來自草原深處的藏族牧民,一回又一回不停地轉經,十分虔誠地磕著等身長頭,朝拜他們心中的圣地。寺院就在群山環(huán)抱中,靜靜佇立在時間之外,迎風的獵獵五彩經幡,傳導出心靈深處的吉祥和安謐。

小溪隔兩省

  郎木寺是川甘交界的一個小鎮(zhèn),海拔3350米,河谷、僧房、林木構成了一派佛國景象。以流入長江的白龍江為界劃分兩座寺院,河北岸是甘肅郎木寺鄉(xiāng)的塞赤寺,習慣上稱朗木寺,南岸是四川達倉鄉(xiāng)的格爾底寺。兩寺全稱“達倉郎木寺”。

  走進郎木寺,一條小溪從鎮(zhèn)中流過,小溪雖然寬不足兩米,卻有一個很氣派的名字“白龍江”,藏文意譯作“白水河”。屬于甘肅的“安多達倉郎木寺”和屬于四川的“格爾底寺”就在這里隔“江”相望。一條小溪分界又連接了兩個省份,融合了藏、回兩個和平共處的民族;喇嘛寺院、清真寺各據一方地存在著;曬大佛、做禮拜,小溪兩邊的人們各自用不同的方式傳達著對信仰的執(zhí)著。

  傳說中的西王母,是中華民族的總先妣。造人的女媧、巫山神女、巴人的祖母巫蜒等,都是西王母部的支系。西王母部落都以母虎為圖騰,又稱黑虎女神。而郎木在藏語中的原意就是“虎穴仙女”。

神秘的傳說

  郎木寺位于洮河源頭南部,白龍江發(fā)源地。甘、青、川三省接壤地帶。

  郎木寺原名“達倉郎木”,藏語意為虎穴仙女。據當地史料記載,因該地有一石洞,洞中站立一尊婀娜如人形的鐘乳石,其名由此而得。相傳是蓮花生大師來此降妖馴服猛虎,并教化佛法,使猛虎為善良的仙女化身。而今虎穴依舊,“郎木”身上搭滿各色哈達,恰如仙女身著衣裙翩翩起舞。

  在郎木寺西側一高聳石壁上,有一巨型手印,傳說,從前石壁有一洞口,與大海相通,海水噴涌不止,村寨成為汪洋。一日來一高僧,遙空對著海水拍了一掌,等海水退卻后,石壁上形成了一個巨大的掌印。如今,那一米見方的掌印歷經悠悠歲月仍然清晰可見。有山水洞壁為證,這一方風光寶地,更顯神秘空靈。

  如今郎木寺虎女寺所處四川、甘肅交界地帶,自古以來就是川、甘、青各族民眾朝拜黑虎女神的圣地。藏傳佛教興起后,在那里建寺已歷千年,但仍被命名為“虎穴仙女寺”——郎木寺。而且,這地跨兩省的大寺內,最受民眾尊崇的不是諸天眾佛,而是傳說中的老祖母郎藏語虎木藏語女性,其原來居住的洞穴,那是圣地中的圣地。洞外地下涌出的泉水,就是嘉陵江主源之一的白龍江的源頭。

高僧輩出的地方

  郎木寺鎮(zhèn)上有三座寺院,與格爾底寺遙相對應的是甘南州的賽赤寺,還有一座清真寺。當地人告訴記者,這幾座寺院分別是格爾底寺、安多達倉賽赤寺和郎木寺清真寺。

  史料記載,郎木寺為藏傳佛教寺院,創(chuàng)建于公于1748年。其創(chuàng)始人即第一任赤哇嘉參格桑,11歲受戒出家,27歲前往拉薩學法,投拜名師潛心學法,成為出類拔萃的大學者。年屆55歲時,任西藏噶丹寺赤哇8年,期間他廣弘講說。辯論、著書立說,功績卓著,聲名遠揚,備受僧眾崇敬。公元1748年,年屆70歲的他應家鄉(xiāng)人民再三請求,經第七世達賴喇嘛格桑嘉措的允準返回故里弘揚佛法,即創(chuàng)建了郎木寺院。嘉參格;罘鹩诠1756年9月15圓寂。郎木寺歷世活佛繼承弘揚第一世賽赤活佛的弘法大愿,個個致力佛性修練,學問通達,業(yè)績顯赫,在整個藏區(qū)及至世界佛教界影響深遠。

  郎木寺經過歷世活佛的創(chuàng)建、擴建,有聞思學院、續(xù)部學院、時輪學院、醫(yī)學院、印經院。寺院的佛塔主要有第一世活佛的肉身靈塔,據說該靈體的頭發(fā)、指甲如新生長的一般;有以數萬兩黃金、白銀和松耳石、珍珠等制作的歷世其他活佛的靈塔,以及70余座大小不一、制作各異的佛塔。

神秘的天葬臺

  郎木寺天葬臺位于賽赤寺院西北300多米處,是安多地區(qū)最大的天葬臺之一,已有400多年的歷史,它像一本天書,讓天下游客怦然心動去閱讀。山頂飄著各色嘛呢經幡,還有成群的禿鷲在盤旋,它們是藏族人民心中神的化身。

  關于天葬臺與天葬習俗,在很多人眼里始終是一個遙不可及的謎。一位網友在博客中這樣寫道:百靈鳥鳴唱的天葬場,沒有想象中那種陰森與恐怖。在這里死亡不僅僅意味著結束,也意味著新的開始,帶有重生與超脫的意味,是藏區(qū)信教群眾最后的回歸,他們用天葬這一具體方式呈現人類回歸自然這一法則。這里獨特的藏族喪葬文化風貌,近幾年吸引了成千上萬的旅客來這里探密。

魅力名鎮(zhèn)

  在中央電視臺組織的“2005中國魅力名鎮(zhèn)”評選活動中,郎木寺鎮(zhèn)走進了“中國魅力名鎮(zhèn)”前20名,也是西北五省區(qū)唯一入圍全國前20名的“魅力名鎮(zhèn)”。

  郎木寺鎮(zhèn)為一峽谷盆地,四周群山環(huán)拱,蒼松翠柏與紫紅色砂巖相映生輝。郎木寺又是黃河水系和長江水系的分水嶺,白龍江穿流而過,植被完好,牧草豐茂,草質優(yōu)良,屬純牧區(qū)。郎木寺依山而建,盛極一時,在衛(wèi)藏、安多、康巴一帶頗有盛名。如今的郎木寺依然是法鼓之聲相和,螺號之聲相傳,以博大精深的藏傳佛教文化、優(yōu)美和諧的自然風光、獨特的民俗民風顯示著非凡的魅力。

  有人這樣說“在郎木寺,外國游客比中國游客多,喇嘛比普通居民多,轉經的比逛街的多,”這話一點也不夸張。高原古鎮(zhèn)郎木寺雖然是個居住著幾百戶人家的小鎮(zhèn),但卻是個“國際化”的小鎮(zhèn)。游客來自世界各地,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瑞典、東南亞等國的尋訪者隨處可見。

  郎木寺鎮(zhèn)里居住著藏、回、漢民族,藏傳佛教和伊斯蘭教色彩濃厚。每年的不同時日,都要舉辦多次盛大的宗教活動和民族文化活動。近幾年,隨著當地旅游事業(yè)的發(fā)展,越來越多的中外游人和藝術家來到郎木寺觀光、采風,人們稱這里是東方“小瑞士”、“小江南”,郎木寺已成為西部一隅很有名氣的小鎮(zhèn)。

曬佛節(jié)

  朗木寺屬藏傳佛教格魯派寺院。創(chuàng)建者是格魯派高僧、第五十三任噶丹赤巴薩木察堅贊僧格。1752年建大經堂,成立了顯宗聞思院,后來又建立了密宗喜金剛學院。經歷代興建,至1949年初,郎木寺有四大學院,成為甘川界處的名剎和佛教圣地。

  1940年前郎木寺有僧眾590人,是當地的宗教、文化、經濟、政治中心。1958年時,郎木寺被保留下來,“文革”中被拆除,從1981年后,逐步修復了原有的四大學院。

  曬佛節(jié)是西藏、青海、甘肅、四川、云南等省、區(qū)藏族人民的傳統宗教節(jié)日,大都在藏歷二月初、四月中旬或六月中旬舉行,具體日期各地不盡相同。屆時,各地寺廟將寺內珍藏的著名巨幅布畫和錦緞織繡佛像取出,或展示于寺廟附近曬佛臺,或山坡,或巨巖的石壁之上。這些巨幅布畫和錦緞織繡佛像,做工精致、色澤鮮艷,藝術價值很高,有的還是國家的國寶,展示出來令群眾觀瞻,觀瞻者成千上萬。為了讓善男信女者觀瞻,朝拜佛像,有的寺院還修筑巨大的曬佛臺。如拉薩市的布達拉宮和日喀則的扎什倫布寺均有巨大的曬佛臺,臺面寬闊,可同時懸掛數幅布畫和佛像。

  每年的農歷正月十三是郎木寺的曬佛節(jié),也稱亮佛節(jié)。是日,僧侶們將寺廟中珍藏的錦織佛像取出晾曬,氣氛隆重熱烈,場面宏偉壯觀,每年都吸引著成千上萬的朝拜和觀光者。

相關閱讀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