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儀轉(zhuǎn)世為道悟禪師
郭子儀簡介
郭子儀(公元697年一公元781年)華州鄭縣(今陜西華陰)人,其父郭敬之,歷任綏、渭、壽、泗、栓等五州刺史。安史之亂爆發(fā)不久,郭子儀被任命為衛(wèi)尉卿兼靈武郡太守,充朔方節(jié)度使,率軍東討,一舉收覆了長安。十月,郭子儀又收覆了洛陽,奉沼回長安,肅宗出迎,以功晉升為司徒,封代國公。
寶應(yīng)元年(公元762年)四月,代宗李豫即皇帝位,宦官程元振受寵弄權(quán),忌子儀功高,巧行離間之計,郭子儀被罷去兵權(quán)。廣德元年(公元763年),吐蕃、黨項、羌乘唐室東顧之機入侵,代宗忙任命子儀為關(guān)內(nèi)副元帥,駐守咸陽。他收集舊部,用計收覆長安。永泰元年(公元765年)九月,仆固懷恩再引吐蓄與回紀(jì)兵約二十萬攻擊關(guān)中,危及京城長安。
代宗命子儀屯兵涇陽,兩軍對峙,敵眾唐軍十倍。子儀單人獨騎至回紇營,說服回純首領(lǐng)與唐和好。適逢仆固懷恩病亡,敵軍失去指揮,吐蕃慌忙撤退,子儀派兵追擊,大敗敵軍。
此后,大歷年間,郭子儀駐守那州(今陜西彬縣)十余年,幾次擊退吐蕃進攻,保護關(guān)中和京城免遭洗劫。大歷十四年五月(公元779年)代宗死,郭子儀奉命入朝。
唐德宗建中二年,郭子儀病重,六月二十日去世,享年85歲。德宗廢朝5日,沼群臣吊唁,贈太師,陪葬于咸陽建陵。出擯的那天,皇帝親臨安福門路祭,百官與皇帝一起慟哭流涕。按過去規(guī)定,一品官墳高l丈8尺,而對郭子儀“沼特增丈,以表元功”。
宋道悟禪師,號佛光,陜西蘭州溪氏之子,他出生的時候,牙齒、頭發(fā)就已經(jīng)長成了,具備大人之相。到十六歲時,請求出家,父母不肯,他就絕食抗命,幾至于死。雙親扭他不過,準(zhǔn)許他在附近寺廟出家。過了兩年,有一天,他偶然在臨洮縣的灣子內(nèi),宿了一晚,夜夢一梵僧,振聲大呼。醒來忽然又聞馬嘶之聲,因而豁然大悟,喜不自勝,當(dāng)時就說偈道: 見也啰 見也啰 遍虛空 只這個,他跑回家告訴他媽媽說:「我在路上拾了一個東西,我好高興啊!」母親問他拾的什么東西?他說:「無始來不見的東西。」他媽媽打他一下說:「這有什么可歡喜的!顾f:「我要去參訪。」母親問他去那里?他答道:「水流須到海,鶴出白云頭!
熊耳山上任住持
熊耳山上有位白云海襌師,雖然住持了很大的佛剎,可是還沒有一個入室弟子。有人問他:「和尚為什么不選擇一個法嗣呢?」他說:「芝蘭秀花,獨出兩奏!褂謫:「此人何時能到?」海師說:「已經(jīng)開始行腳了。」當(dāng)悟師將到山時,海和尚使者鳴鐘集眾道:「我關(guān)心的弟子來了,我住的這個寺,原來郭子儀所建,現(xiàn)在他本人來自任住持,你們大家要去迎接他啊!」
悟師方進山門,海襌師便遙見招呼道:「相公來何遲?」悟師近前致禮道:「未為晚也。」海襌師大笑,馬上授其衣法,令繼法席,自己則退隱寺側(cè),拓關(guān)房獨居。
郭老令公人人知
先是在熊耳山上有強盜盤踞,到處搶掠人民。有人請法師憐恤民命,設(shè)法捕盜。海師說:「此事非老僧所能,不久,郭令公自然會來降服他們的!灌l(xiāng)民都不解其意。后來悟師在此住了三天,就開始率眾捕盜,直搗其巢穴,一個個都給縛捉住了,悟師故意動怒道:「全部推出去斬首!官\眾一聽殺頭,個個哀泣饒命。師從容的說:「汝等劫財害命,罪不容赦!官\眾叩頭流血,愿從三寶之戒,誓不為非害命!悟師見他們已經(jīng)有回心轉(zhuǎn)意,改過遷善之意,于是便為他們宣說佛法后,釋放而去,自此以后,這地方路不拾遺有數(shù)十年,由于海禪師的說話,大家也都知道悟師就是郭令公轉(zhuǎn)生,遠近的鄉(xiāng)民也都知道郭令公又來了。
生也自在 去也自由
宋大定二十四年,海公去世,悟師出主鄭州的普照寺。后來又遷三鄉(xiāng)竹閣庵。從此他身著白衣,跨白牛,吹短笛,隨緣放曠,游于洛中,真是度著消遙物外,毫無拘束的閑人生涯。
他曾說:「道我凡耶!卻自圣位中來;道我圣耶?又向凡位中去。道我非凡非圣耶!卻自昆盧頂上別有行處!
泰和五年,在臨洮大勢寺結(jié)夏,講圓覺經(jīng),將及半,悟師告大眾道:「時刻已到,我當(dāng)行矣!」到了五月十二日晚上小參,為眾開示畢,次早天未亮就呼侍者:「我病了,為我尋藥去!」侍者尚未出門,悟師便坐化了。當(dāng)時在寺院的上空,有五色祥云如蓋,又有紅光如日,彌塞虛空,三日不散。時年四十五歲,弟子們?yōu)樗斫ㄋ?a href="/remen/gongyang.html" class="keylink" target="_blank">供養(yǎng)。
大迦葉聞那羅王三次奏樂,則三次起舞,此乃宿習(xí)使然。過去郭令公為國討賊,威之所至,無不德服。而悟師住寺三日,便摛獲群盜,這也是宿習(xí)使然也。
節(jié)錄自 輪回轉(zhuǎn)世篇(煮云法師著)
- 上一篇:初一、十五怎么燒香
- 下一篇:黃龍慧南禪師語錄(上)
- 佛說人生哲理 佛說人生感悟的句子
- 維摩詰所說經(jīng)原文
- 這樣回向最有效
- 打坐的方法 初學(xué)打坐的正確方法
- 禪宗小故事十三則
- 神奇的求財方法
- 馬祖道一:想盡辦法令弟子開悟
- 《信心銘》釋義
- 禪宗公案大全
- 禪修打坐時是睜眼好還是閉眼好?
- 令人開悟的佛教禪詩一百首!
- 為什么要上香
- 如何戰(zhàn)勝心魔?
- 《金剛經(jīng)》的十大威力
- 景德傳燈錄
- “即心是佛”的參禪之道
- 慧可斷臂求法是真的嗎?二祖斷臂求法的故事
- 六祖慧能_禪宗慧能大師的一生
- 打坐導(dǎo)致性欲沖動,怎么辦
- 臨濟宗歷代傳人
- 十惡八邪
- 看別人不順眼是自己修養(yǎng)不夠
- 《禪門日誦》簡介
- 千休萬休皆不如一休
- 參透生死令人動容 圣嚴法師圓寂前曾拒絕換腎
- 禪定境界分別為哪九個層次呢?
- 佛教中的禪宗五祖是誰?禪宗五祖弘忍大師介紹
- 佛家經(jīng)典禪語
- 一生絕不能做的兩件事
- 心口不一 貴耳賤目
- 馬祖道一:對佛像吐痰也是菩薩境界
- 指月錄
- 野狐禪公案三則
- 龐蘊居士的神奇故事
- 上無片瓦蓋頭,下無寸土立足
- 聽雞蛋和你講話
- 在修道路上,管好你的這些動物和這條蟲子
- 月在佛教中的寓意
- 大和尚“絕情”度貧母
- 禪宗七祖
- 禪宗的起源與二十八代祖師
- 禪修已收納所有佛法
- 佛法工夫在于覺不覺悟
- 修行者每天發(fā)四弘誓愿的用意
- 修佛法者,首先立堅志
- 佛教并非都勸人割愛出家
- 一會善一會惡不能長久,唯有懺悔慚愧才可長久
- 看清因緣才能在修行的同時影響他人
- 非空非有 即空即有
- 信佛就要明白世法的值不值得當(dāng)中是覺悟還是顛倒
- 游報恩寺,讓白居易暫離紅塵,享受了無盡禪味
- 希運禪師古詩《塵勞迥脫》解釋
- 從五言律詩《余住無方所》看拾得無牽無掛,逍遙自在
- 寒山和尚的大乘佛詩《嗔是心中火》講了什么?
- 王維的《過香積寺》表達了什么?
- 心本無生因境有
- 當(dāng)說別人時要不斷地省察自己
- 道謙禪師送信開悟的故事
- 聽其言,觀其行,辨其心
- 用心去看世界
- 禪宗成就的是什么佛?
- 不能自我反省,再卓越超群也只能英雄氣短
- 心有一絲掛礙就不能自在
- 禪宗與其他宗派的區(qū)別,禪宗的特色
- 現(xiàn)前修為最終一念圓滿
- 《修心要論》是弘忍作的嗎,是本什么樣的書?
- 真正理解了佛法才是真修行
- 三界內(nèi)外是空無物的
- 佛法講最后圓滿身不依據(jù)身份背景做佛事
- 深悟深參心行處
- 從禪詩《飯覆釜山僧》看詩人王維供養(yǎng)僧人飯食
- 持佛號的心是始覺 所持的佛號是本覺
- 白話詩僧王梵志《我有一方便》蘊蓄的佛理和處世哲理
- 自己要覺悟好人生
- 時而轉(zhuǎn)彎,時而放平
- 學(xué)會自利利他
- 詩僧王梵志詩作《城外土饅頭》解說
- 從有求到無求 從有學(xué)到無學(xué)
- 佛法在世間 不離世間法
- 唐代詩人綦毋潛夜宿龍興寺的的所見所聞
- [放生起源]寺院設(shè)立放生池在經(jīng)典或傳統(tǒng)上有什么根據(jù)?
- [感應(yīng)故事]心經(jīng)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種?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簡單介紹
- [佛與人生]面對別人的批評,應(yīng)該怎么做?
- [佛學(xué)常識]八關(guān)齋戒的解釋、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學(xué)常識]袈裟是什么意思?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學(xué)常識]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稱為“寶”?
- [佛學(xué)常識]為什么要皈依三寶?歸投三寶令身心安穩(wěn)
- [人物故事]佛教貧女供燈的故事與啟示
- [佛經(jīng)故事]釋迦牟尼佛和菩提達多的雙頭鳥故事
- [佛學(xué)常識]食存五觀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須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寶珠
- [禪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煙”的故事
- [佛經(jīng)故事]富孩子變窮孩子,《法華經(jīng)》窮子喻的故事
- [佛學(xué)常識]布施的意思與種類
- [佛經(jīng)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