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禪宗 > 禪宗思想 >

口頭禪——關于踐諾的修行

  (接上期)

  關于口頭禪的第二個修行,也是我重點要講的,是關于踐諾的修行。我們在生活中,每天都要許諾。我們在人生的路上,經常會向自己許諾、許愿。我們向別人所許下的諾言,向自己許下的愿心,我們要用全部的生命去實踐它,這就是踐諾。你輕易地許下諾言,輕易地許愿,而不落實——寡信。所以古人說:“輕諾者,寡信。”輕諾,隨便許愿、隨便許諾而不執(zhí)行的人,就會使人生的誠信資源流失,人生的誠信資源流失的時候,這個人的含金量,這個人的分量,就變輕了,所以重諾的修行、踐諾的修行,就是培養(yǎng)我們人生誠信資源的修行。你對你說的每一句話,都去兌現,都付出代價去做,那么你的誠信資源慢慢就會增長。當你的誠信資源增長的時候,你再去工作去創(chuàng)業(yè),付出的努力就能得到很大的回報,成功的概率會增長,當然誠信資源也是我們社會正常運轉的保證。

  關于踐諾怎么就涉及到禪修了呢?其中有什么樣的禪修呢?

  當我們在生活中重諾、踐諾的時候,就會發(fā)現,哎呀!這嘴巴給我找了很多麻煩,但是通常我們在這個時候就把自己的許諾打折扣。如果我們對自己所說的不打折扣,沒有退路了,你一定會特別怨恨自己的那舌頭:哎呀,當時就是把這句話說出口來,要是不說就好了,就這么一點距離。人生有些東西不可逆轉,其中有一個界限就是人生有很多地方是不可逆轉的。比如監(jiān)獄的那個門是不可逆轉的,進去了,你想馬上就出來,不容易,你得把那個時間呆夠了。我們每個人這個地方有條線,這條線過去了,不可逆轉。你的話從這邊出來,回不去了。所以你在重諾的時候你就意識到:哎呀 ! 說話太重要了,不能隨便答應人。

  我想要跟你們說的還不是這個,我想說的是,當你重諾的時候,就會逼迫你去學會說話。怎么樣叫學會說話呢?它是指的在說話的時候自己聽自己說話,自己在說著,同時有一個反聞的力量在傾聽自己說。實際上也是一個觀照,這個反聞,這個觀照的能力,就是我要講的禪修的要點。特別在承諾的時候,你一定要非常專一地反過來聽你說的話以及你說話時候的心態(tài)、你對你所承諾的那件事情的觀察、了解。

  諸位,禪修不神秘。你們在工作和生活中講話,反過來聽自己講、觀照自己講,特別是涉及到承諾的時候。因為下一步要行動,不是開玩笑的,你要行動,由于行動會給你帶來各種各樣的結果,所以你說話的時候一定要非常小心,反過來非常冷靜清醒的觀照自己正在說什么,這種力量就是定力,同時也是智慧的力量。

  注是專注,慧是清醒、明了。所以當你為你的諾言吃了很多苦,反過來重視自己的許諾,重視自己在承諾時候的表達,在表達的時候專注而清醒地觀照,當你這樣去修行的時候,結果是什么呢?你會發(fā)現,你的心,變得敏銳了。而且你發(fā)現,你的耳朵變得好使了,中國的文字叫什么呀,聰,聰明。聰啊,聰就是耳朵,明是眼睛嘛,清醒地觀察。那么聽,是耳朵,聽誰呀,聽自己,而且你會對你說過的話,記得特別清楚,別人歪曲加一個詞,你都知道不是你說的。當然你也對別人的承諾,會特別記得清,因為你重視自己的承諾,結果同時你也會特別重視別人的承諾。

  現在我們集中討論:你說話,反過來聽自己說話這個問題。

  當你承諾,反過來聽你自己表達的時候,你的注意力,是向外還是向內呀?它是向內的。比如說,我現在拿望遠鏡去看遠處的東西,我現在看不清楚它,我看不清楚它怎么辦呢?那么我可以把望遠鏡調整,我調焦距,對吧?而不是說把遠處那個東西拿到跟前來讓我看。所以注意,你要看的那個東西不在外面,而在你要看的那個心。這能看的心,當你反過來,調整這能看的心的焦距,調整你內在觀照力的時候,事物是什么,你會有一份直覺。當你非常用力、非常專一地反過來調整你內在的觀照能力,調整你的觀照事物的焦距的時候,心性的直覺的智慧,就很容易培養(yǎng)出來。

  為什么呢,因為這個時候你注意力不是在外,你已經了解了一切,在這時候,你只是把你的焦距調得更清楚。其實你應該怎么做,事物是怎么樣,它會在你心里顯現出來,別人怎么想,別人怎么講,是什么思想感情,也會在你心里顯現出來,所以你要相信你的心是面鏡子,你的心本來知道一切,萬事萬物的規(guī)律都在你心里。

  那為什么平時我們不知道,因為我們的注意力往外嘛!所以我們的心有灰塵,我們的心被很多的概念、判斷所遮擋了。我們心的那種光明、顯示事物本來面目的能力,就沒有發(fā)出來。當你承諾的時候——為什么我特別要講承諾呢?因為承諾對你有壓力,你會更加專注。平時你隨便說話,好像沒有什么,但是承諾,會讓你付出代價,這個時候你就會在這種壓力下,專一的把注意力收回來,聽自己說,觀照自心,讓事物在心中顯現,讓那直覺的能力運轉。

  這個修行,從廣義的程度上,就是佛教里講的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是位慈悲的菩薩。他名字的內涵,就是永遠都在觀察、傾聽世間眾生的心聲,這就是觀世音。觀世音是一個覺者,他的名字里面蘊含著一個修行的法門,這個法門就是反過來聽自己心靈的聲音。當然這個動詞,你用聽、你用觀察,都不要緊,都是心在運轉。

  我們生活中的很多問題,來自于人和人之間的溝通。人和人之間溝通的障礙,來自于我們不能靜下來聽。剛才我講到了,你在承諾講話的時候,要反過來聽自己說。那么別人在講話的時候,你應該怎么做呢?你仍然可以靜下來,專一地聽。

  好了,這是我在這一個踐諾之道里要講的第二個最重要的要點。前面一個要點是自己承諾,反聞。

  第二個要點是,別人講話,傾聽。我們知道,別人講話里面有很多迷魂陣,他會講假話,他會奉承你,把你搞舒服了,然后下手。他本來想要蘋果,但是跟你說,我不要蘋果,我要那個梨子;他本來很傷心,他跟你說我很高興;他本來很孤獨很寂寞,他在你面前說很快樂、很單純。為什么我們會迷惑呢?我們?yōu)槭裁床荒芸辞逅麄兡?那么現在我要講的這個禪修呢,是別人講話時專一地傾聽他,這個傾聽是以他的聲音為媒介的,但是你的注意力——這個聲音的媒介僅僅是用耳朵來接收他,你的注意力仍然在你的心里面,自己的心。你的注意力,這一點很重要,你是通過聲音為媒介,你是用你的心去和他的那個狀態(tài)去溝通。所以,他說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說的聲音,即使他唱歌也可以。

  所以這一下你們懂得藝術了,其實藝術就是這個,現代藝術你們知道嗎?寫書法,有人說我看不懂,那是什么字呀?這不重要,那是什么字不重要,他只要漏出痕跡來,咱們就知道他心里想什么。所以有時候人說話呢,你不要為他說什么所迷惑,你要傾聽他心靈的聲音,那真正的聲音,那歡喜后面的憂傷;那被他的語言所掩蓋的種種內心的狀態(tài),你能用你的心,專一傾聽的時候,你的心能夠通達,能明白他。

  所以我們一定要培養(yǎng)傾聽的習慣,一定要提高傾聽的能力。這有助于我們和別人的溝通。人和人之間吵架,你們有沒有發(fā)現,怎么會吵起架來?我講話的時候他不聽啊!他講話我也不聽,于是就吵開了,根本誰也沒有聽對方說什么,只是在對方的語言中去找那一根火柴,心里有一大堆木柴,找這個火把這個木柴點燃了,所以就吵架了。所以吵架的時候經常都用個什么詞啊?經常說什么?“住口!”是吧?還有是說:“我不想聽了,你別說!”“我不要聽!”所以這是問題呀!這問題是這樣來的。任何時候,你能把自己——注意!回到前面我說的——把你的判斷、把你的成見、把你原來對他的印象,把你和他之間的功利關系放下,以那最原始的心態(tài)去傾聽他、去了解他。如果你傾聽的時候,你心里有很多東西,也是不行的,你是聽不清楚的。

  所以呢,前面我們說到空的心,那么在傾聽別人的時候,也要用這個空的心,心是空的,就能聽到他的心,知道他在想什么,這并不神秘,大家可以試試。其實這個修行就是觀世音,觀世間音聲。他會讓我們在生活中認識人和事更加明確,減少溝通的障礙,會促進我們人際關系的和諧。當然有一種情況我們也經常會碰見,就是說,有的時候別人要講話,剛一開口,你就知道他想說什么,有這樣的體會吧?有時你就說,可以不講了,我已經明白了,這個恰恰是有一種非常好的傾聽習慣的人會有的。當然有時候別人不接受你這樣,他愿意說完,你應該讓他說完。有良好的傾聽習慣的人,對方一開口就知道他想說什么,但是你也讓他說完。這個傾聽的習慣是重要的一個素質,這種素質會幫助我們。

  第三點,和別人交談的時候,怎么樣呢?因為交談的時候,他說幾句,你也說幾句,他也說幾句,你也說幾句……互相有交流。我們以談判作為例子,你發(fā)現,剛開始你很清楚,后來幾個回合下來,你會發(fā)現,你的鼻子被他牽住了,你發(fā)現你剛開始的心,丟了,有嗎?所以說,在交談中特別在談判中,在語言的交流中,最重要的一個現象,最值得我們注意的,就是說話和沉默。說話的時候傾聽自己說話,沉默的時候傾聽他說話,這個時候心都是空的,有的時候對方說一句話,把你的心引開了,引得跑得很遠了,也聽不清楚了,下面你就迷失了,所以我把這個概括為語默之道,講話和沉默的修行。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