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乘阿含部小乘單譯經(jīng)大乘單譯經(jīng)大乘律小乘律 大乘論小乘論宋元續(xù)入藏諸論 西土圣賢撰集此土著述
第九卷 佛說大方等大集經(jīng)菩薩念佛三昧經(jīng)
第九卷 佛說大方等大集經(jīng)菩薩念佛三昧經(jīng)
神通品之余
“‘云何慚愧?所謂常慚于人,亦愧自身住于一切不善法中,常行慚愧,成就慚愧,遠離不善,念求善事身荷重擔,種性清凈無所虧犯。’時彼善觀作王比丘,既從彼佛聞教誨已住于慚愧,為滅一切不善法故,勤求精進及以意欲,一心回向住諸善法,又令滿足更廣思惟不令忘失,專精攝心住于正觀深入法界。如是比丘觀法界時,不見一法增,不見一法減。彼既觀法無增減已,彼當如是見一切法無有去來,彼當如是見一切法無得無喪,彼當如是見一切法無有生滅,彼當如是見一切法無有差別,彼當如是見一切法無有異,彼當如是見一切法因緣生,彼當如是見一切法猶如夢想,彼當如是見一切法猶如陽焰,彼當如是見一切法猶如鏡像,彼當如是見一切法猶如形影,彼當如是見一切法猶如聲響,彼當如是見一切法猶如幻化,彼當如是見一切法無有勝負,彼當如是見一切法本無優(yōu)劣,彼當如是見一切法不可成就,彼當如是見一切法本來不生,彼當如是見一切法無有生處,彼當如是觀一切法皆悉平等。不空見,彼既能作如是觀已,亦即能作如是修行,不久便能得是三昧。不空見,而彼善觀作王比丘得此三昧已,即能成就無礙辯才,說諸法義無有窮盡。又彼善觀作王比丘,即于爾時過六十億百千那由他劫已,然后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空見,汝今于此猶有疑心,我為汝釋令得除斷。不空見,當知彼時善觀作王,舍四天下五欲眾具,與彼八萬四千億那由他臣民大眾,于彼鴦耆佛世尊所,同時出家剃除須發(fā),精勤修道者,非謂異人,汝亦不應更作他觀。何以故?不空見,當知彼時善觀作王比丘,今彼蓮華上如來是也。又于爾時善觀作王,舍四天下一切樂具,與八萬四千億那由他臣民大眾,鴦耆佛所出家修道住慚愧行,正觀諸法一心思惟,未幾即便證此三昧也。
“復次,不空見,以是因緣,我于今者殷勤鄭重,為汝宣說此三昧門所作功德甚深廣大不可思議!當知非彼不能廣種勝妙善根諸眾生輩而得聽聞,而能讀誦受持修行,乃至為他解說義理。復次,不空見,若有諸善男子、善女人,但能耳聞此三昧者,當知彼諸善男子、善女人輩,終非薄福種少善根也,亦非一如來所種諸善根也,亦非二三四五諸如來所種諸善根也,亦非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乃至非一百諸如來所種諸善根也,亦非二百、三百乃至千萬億諸如來所種諸善根也,如是乃至亦非于無量億百千那由他,乃至亦非于無量阿僧祇,及過無量阿僧祇爾許諸如來所,種諸善根厚集功德,而獲聞此寶三昧王名字少分!何況當能書寫披讀,贊誦受持,思量義趣,如法修行,為多人眾分別解釋也!復次,不空見,若彼一切善男子、善女人輩,但得耳聞此菩薩念佛三昧門者,應知彼善男子、善女人,非是薄福種少善根者。當知彼諸善男子、善女人等,即是具足菩薩乘者。何以故?不空見,若人得聞此三昧王,當知彼輩依其次第,自然證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唯除一切諸漏盡者!
爾時,不空見菩薩白佛言:“大德世尊,所住行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大德世尊,彼等常證此三昧王耶?”
彼佛報言:“不空見,汝見如是,彼等亦證此三昧王也。復次,不空見,譬如有藥名曰真正,若以其藥用涂軍鼓,于斗陣時以椎擊打,假彼陣中有為毒箭刀槊所傷,彼藥力故皆即平復安隱無患。如是,不空見,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但能耳聞此三昧王名字少分者,彼等以此三昧名聲威力,皆當?shù)贸砂Ⅰ穸嗔_三藐三菩提,唯除漏盡身證之人。復次,不空見,譬如須彌山王四寶所成,若諸眾生至其所者即同其色。何以故?以彼山威光皆同一色。如是,不空見,若彼善男子、善女人,耳暫聞此寶三昧名,彼等皆以三昧名聲威德力故,自然速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唯除漏盡正位諸富伽羅。何以故?不空見,以此三昧有不思議勝功能故。復次,不空見,譬如一切大河陂池及以諸流,皆入大海同一堿味,悉由大海德力弘故。如是,不空見,彼諸善男子、善女人,但能耳聞此三昧名,假令不讀不誦,不受不持,不修不習,不為他轉(zhuǎn),不為他說,亦復不能廣分別釋,然彼諸善男子、善女人,皆當次第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何以故?以此三昧名聲勝故,威德力故。
“復次,不空見,若有諸善男子、善女人,誠言時、善說時,但能誠言及與善說,諸佛法門必定當?shù)?開示興顯能廣利益諸世間者,是名誠言,是名善說。不空見,若彼善男子、善女人能得正言及善說者,必定當?shù)脽o量無邊過阿僧祇不可思議大功德聚,何況彼能善說于此菩薩念佛三昧法門所獲功德聚也!不空見,假使無量無邊恒河沙菩薩摩訶薩,復經(jīng)無量無邊過恒河沙劫數(shù),修行布施無暫休廢,我若說是所得功德不可思議。今更為汝廣分別說,若復有一菩薩摩訶薩能聽受斯念佛三昧,若讀誦、若受持、若少分修行、若少分論說,所得功德望前布施,不可喻比,不可稱量,不可計校,不可算數(shù),不可宣說,何況有能具足聽受修行,演說是功德聚而可校量耶!”
爾時,世尊為重明此義,以偈頌曰:
“我念往昔無量劫,有佛世尊鴦耆羅,
一切世間所歸依,具大慈悲演妙法。
于彼所見無不知,過去未來悉明了,
亦能通達現(xiàn)在事,等見幽微斯覺察。
諸佛智慧難思議,憐愍眾生故為說,
愚癡眾生苦煎迫,觀彼一切興悲心。
時彼如來有如是,九十九億聲聞眾,
如來大仙住于此,兼彼億眾阿羅漢。
彼善觀作轉(zhuǎn)輪王,嚴備寶駕自出城,
無量臣民眾圍繞,一切眾生皆愛樂。
王睹世尊心寂靜,身口清凈諸根調(diào),
具足勝妙諸威儀,彼善觀王轉(zhuǎn)增敬。
王便往詣彼佛所,頭面頂禮世尊足,
啟口請佛受其供,世尊許納故默然。
王以如來許受故,即敕城內(nèi)諸臣民:
‘今宜具辦微妙供,吾欲奉獻鴦耆佛。’
眾事既嚴王親告:‘唯愿哀愍照此時,
大師世尊及圣僧,受我今日微末飯。’
鴦耆如來赴王請,大功德聚廣現(xiàn)神,
遂作無量千億光,普照十方諸佛土。
彼一一光出無量,百千億數(shù)大蓮華,
微妙鮮明人喜樂,為發(fā)眾生諸善本。
汝不空見知諸華,各出化諸如來形,
意念現(xiàn)前人瞻仰,十方同說如斯法:
終是破壞不堅牢,孰云智者生貪樂?
諸行焚燒如猛火,炎赫烗熾甚難當!
鴦耆世尊如如宣,佛為眾生發(fā)深厭。
諸天睹斯大神通,百千樂音俱時作,
香華自然而雨下,異哉希有難思議。
彼王見佛神變故,設(shè)諸供事不可量,
此四天下可重尊,投棄五欲如脫履,
佛前釋發(fā)服袈裟,便爾請問微妙定:
‘當住何等勝法已,丈夫能入三昧門?’
鴦耆世尊如是說:‘住于二法善思惟,
當自證此微妙禪,得不思議最上樂。’
王蒙彼佛誠實言,深心歡喜觸斯定,
常念菩提奉諸佛,即受尊號上蓮華。
若能信受如來語,于是經(jīng)典無復疑,
入佛境界深法門,自然得入此三昧。
若聞實際不驚疑,于法亦無我人想,
勤念奢摩毗婆舍,如是深思觸勝禪。
住于慚愧及恭敬,常應修習諸正勤,
知已惡現(xiàn)生恥心,證三昧王豈能久?
恒觀諸法不見增,亦自弗知諸法減,
見一切法如虛空,菩薩智人通達此。
諸法非興復非喪,本性清凈常湛然,
知一切法同睡夢,如是見者逮三昧。
于彼不作差別相,本不見滅亦無生,
猶如陽焰及鏡像,能如是見得三昧。
法相平等無高卑,亦無存亡及優(yōu)劣,
如彼聲影與幻化,如是見人證三昧。
諸法寂然無勝負,不見外相及內(nèi)心,
無有成就復無名,如是見者證三昧。
比丘如是專精觀,初中后夜常思惟,
頂受尊教于佛所,不久當證此三昧。
彼當證此三昧時,已于菩提無缺減,
亦見十方一切佛,供養(yǎng)功德大眾生。
過是六十億百千,那由他劫修諸行,
承事無量諸佛已,然后證彼大菩提。
汝不空見今應知,爾時彼王其誰是?
智人不當生異見,蓮華上佛即善觀。
我今教誡于汝輩,一切世間諸天人,
若欲究竟諸法源,當念速凈此三昧。
彼必大集功德聚,不可算數(shù)難稱量,
欲得妙樂不思議,要先凈修此三昧。
若欲盡見一切佛,現(xiàn)在未來及十方,
或復求轉(zhuǎn)妙法輪,亦先修習此三昧。
若欲圓滿諸妙相,具足眾好上莊嚴,
及求轉(zhuǎn)生清凈家,必先受持此三昧。
汝不空見諸眾生,即欲遠離諸惡道,
悉欲知于下生者,應常贊誦此三昧。
彼非供養(yǎng)于一佛,亦非二三及四五,
乃至億數(shù)那由他,方得聞斯勝三昧。
彼供諸佛過僧祇,為證無上大菩提,
及眾所欲皆悉得,乃得聞此勝三昧。
彼供無量百數(shù)佛,過去久種諸善根,
常生歡喜尊敬心,方得說此勝三昧。
彼事無量千數(shù)佛,天中勝天能放光,
精勤修習無懈倦,爾乃贊誦三昧經(jīng)。
彼見無量億數(shù)佛,無邊凈光若日輪,
厚習一切諸善根,然始得聞妙三昧。
又如世間攻戰(zhàn)場,其中多有被毒害,
彼或遇聞藥鼓音,眾毒消除得安樂。
若人說此三昧時,其或得聞勝定者,
三昧威力證菩提,非彼漏盡正位人。
彼定功德等須彌,若人證時無異相,
其或能往到山所,即同其色難別知。
若人得聞三昧聲,諸定中勝猶如海,
由斯三昧威德力,彼證菩提不復疑。
亦如眾流歸大海,大河小河及陂池,
等同一味難別知,彼亦如是無異相。
若人聞此三昧時,即念十方一切佛,
三昧威力登正覺,非彼身證富伽羅。
若諸菩薩唯修檀,過于無邊恒沙劫,
供養(yǎng)十方一切佛,下及法界諸眾生。
如是曠劫行布施,所獲功德雖言多,
猶不及說妙定門,起一念慈被一切。
三昧善思如慈母,光顯圣德難度量,
智人若能一心求,當速成佛具自在。”
說修習三昧品第十四之一
爾時,不空見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菩薩摩訶薩具足幾法當能入斯念佛三昧耶?”
佛告不空見菩薩言:“不空見,若諸菩薩摩訶薩具足三法,即能入此念佛三昧。何等為三?一者、具足不貪善根,二者、具足不嗔善根,三者、具足不癡善根。若能具足三善根已,即得成就六波羅蜜。而彼菩薩摩訶薩,以能住彼不貪善根故,而常行施具足成就檀波羅蜜,所生常得家產(chǎn)豐饒財寶具足,所須便至永離貧窮,有大威德,有大勢力,其心弘廣無復狹劣,自然攝彼貪不善根,以能具足諸福德故,眾生見者莫不尊敬,凡所言說人皆信行,不用多功獲此三昧,速疾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又彼菩薩以于一切世間天人諸眾生所,無有嗔恚忿恨之心故,故能具足不嗔善根,而常住彼尸波羅蜜、羼提波羅蜜;能具足滿忍波羅蜜已,或逢罵詈謗毀、楚撻撾捶、割截手足、挑髓破腦一切諸苦競來迫切,不怒不恨,不恚不嗔,于是除滅嗔不善根,起大慈心遍覆一切眾生界已,所生不離諸佛世尊,夢寤常安,天神衛(wèi)護,刀仗不害,毒不能中,火不能燒,水不能溺,常足飲食、湯藥、衣服、臥具種種眾物,一切世間天人眾生見者贊美,不久即能證此三昧,當能速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又彼菩薩以能具足無癡善根故,長夜修習奢摩他、毗婆舍那,具足方便善能斷除癡不善根,成就微妙甚深智慧,于一切法了了分明,諸異論門無有掛礙,若他問難辯釋無疑。不空見,是為菩薩摩訶薩具足三法證此三昧,當能速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復次,不空見,菩薩摩訶薩復有三法能入三昧,復能速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何等為三?一者、觀一切行無常如實知,二者、觀一切行苦如實知,三者、觀一切法無我如實知。菩薩若能如是觀已,不久即能入此三昧。不空見,是為菩薩摩訶薩具足三法能證三昧,亦速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復次,不空見,菩薩摩訶薩復有三法能入三昧,亦能速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何等為三?一者、如來現(xiàn)在修諸供養(yǎng),若滅度后或時供養(yǎng)諸佛舍利,或以種種上妙香華及以華鬘、涂香、末香、燒眾名香、燃燈、幡蓋、寶幢、音樂等,若自供養(yǎng)或復教他,常發(fā)誓愿:‘愿我所生以此供養(yǎng)行愿善根,令我速得念佛三昧,亦當證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二者、若佛現(xiàn)在及入涅槃,贊說如來真實功德,若戒、若定、若智慧、若解脫、若解脫知見、若威儀、若神通、若辯才、若無諍、若慈悲若喜舍,及余世尊諸功德法皆常贊說,亦發(fā)誓愿:‘愿我從今贊嘆諸佛所獲福聚所得功德,藉此善根當令我得念佛三昧,復能速成無上道果。’不空見,是為菩薩摩訶薩成就三法能入三昧,亦能速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復次,不空見,菩薩摩訶薩復有三法,不久則能成就三昧,亦當速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何等為三?一者、若諸菩薩摩訶薩,或從一切佛世尊所,聞此三昧真實功德,或時但聞三昧名字即自思念:‘如彼過去諸如來應等正覺,本行菩薩求菩提時,彼輩皆求如此三昧,是以聞此三昧即生隨喜。我于今日為大菩提,亦應勤求如是三昧,成就具足大利益故,是故我今聞此三昧功德名字深生隨喜。’是名具足第一隨喜法也。二者、‘如彼未來一切諸如來應等正覺,為求菩提行菩薩時,修此三昧為大利益。是故我今聞此三昧亦生隨喜。’是名第二具足隨喜法也。三者、‘如今現(xiàn)在所有十方無量無邊諸如來應等正覺現(xiàn)住世者,已度諸有已拔習根,斷滅語言遠離覺觀,證甚深定具大慈悲,亦于往昔行菩薩時,聞此三昧皆生隨喜。我今既獲聞此三昧,何獨不可起隨喜乎?’如是念時深生隨喜,是名具足第三隨喜法也。不空見,是為菩薩摩訶薩具足成就三種隨喜,所獲功德及諸善根,愿與眾生同證三昧,亦速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復次,不空見,若復諸善男子、善女人輩,于此三昧生隨喜時,所得功德真實廣大,無量無邊難可稱說。我今為汝引諸譬喻,開示少分令汝知耳!不空見,如此三千大千世界,其間所有諸恒河沙,若人取彼諸恒河沙聚置一處,然后于彼大沙聚中,取一一沙末為微塵;然后將此沙之一塵,過恒河沙世界,更復過彼無量無邊阿僧祇不可思議不可稱不可量恒河沙等世界已,然后方乃置一微塵,如是次第一切沙塵計諸世界悉皆布盡。不空見,汝意云何?假使彼世間人頗能少知世界數(shù)不?”
不空見言:“無也,世尊!
“不空見,且置是事。假使世間聰明智慧第一算師盡其智力及以算術(shù),頗能稱量,頗能思察,復能數(shù)知世界數(shù)不?”
不空見言:“無也,世尊。無也,世尊。今我所見唯有上座舍利弗,及彼不退轉(zhuǎn)地諸菩薩摩訶薩輩,應少仿佛耳!”
佛言:“不空見,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上爾所諸世界盛滿七寶及余眾具,持用供養(yǎng)一切眾生。不空見,汝意云何?彼人如是供養(yǎng)行檀,所獲功德寧為多不?”
不空見言:“甚多,世尊。無量,世尊。”
佛言:“不空見,我更語汝。彼善男子、善女人,雖能以上一切世界盛滿七寶眾具,供施一切眾生功德雖廣,然故不及前善男子、善女人等,聞此三昧寶王名字,發(fā)起三種隨喜之心,誓愿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所得功德。何以故?不空見,以彼三種由多聞生也,彼多聞從正說起故。不空見,由彼正說故,能生一切善根,即此三昧也。何等三昧能生一切善根?所謂即此菩薩念佛三昧也。又復能生一切善根,亦即正說。何等正說?謂正說時善說是也。以是義故,彼三種隨喜所獲功德,望布施福,不可稱量,不可校比。
“復次,不空見,我念往昔過于無量阿僧祇,復無量阿僧祇劫,爾時世界名動不動,彼界有佛,號曰寶山莊嚴如來、應供、等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diào)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出興于世,得大自在調(diào)伏一切,具足解脫永度彼岸,最上最妙最勝無比,能為眾生作大歸依,能與眾生為大覆護,能治眾生諸煩惱病,通達三世無不明了,以自證法為眾生說,其所說法初中后善其義深遠,其言巧妙純一無雜,具足清白梵行之相,為諸眾生常如是說。時彼寶山如來應等正覺,住一王城,城名伏怨,與三十億那由他百千聲聞大眾皆是學人,當有所作,當有所斷,當有所得,應受世間天人供養(yǎng)。不空見,時彼寶山如來從三昧起作如斯念:‘今我此三十億那由他百千聲聞皆是學人,所作未辦,未到彼岸。我于今者應為此等如法而說,當令一切速得漏盡。’不空見,爾時彼寶山莊嚴佛,廣現(xiàn)如是大神通事,令彼三千大千世界盡皆煙出猛焰熾然。不空見,爾時彼聲聞眾,睹彼如來廣作如是大神通事,見已歡喜踴悅遍身。猶如比丘入第四禪,彼聲聞眾身心快樂亦復如是。
“復次,不空見,爾時彼佛于靜夜中顯示如是神通事已,因即告彼聲聞眾言:‘汝諸比丘,應當觀此三千大千世界滿中煙出,又復猛火焰熾烔燃。諸比丘,一切諸行無常亦爾。諸比丘,一切諸行苦事亦爾。諸比丘,一切諸法無我我所,無有堅牢虛妄不真,可破可壞皆滅盡相。諸比丘,我今略說一切諸行,乃至一切放舍莫著,深生厭離自然解脫。’不空見,爾時彼三十億那由他百千聲聞眾等,蒙彼如來說如是法、如是教誡,皆得漏盡通達諸法,于諸法中無有掛礙,善住諸法度諸疑網(wǎng),于教師所聽受法已,于諸法中了無所畏,發(fā)大聲言:‘如是,婆伽婆。如是,世尊,諸行無常。如是,世尊,諸行是苦。如是,世尊,諸法暫住。如是,世尊,諸法破裂不可依止。如是,世尊,諸法熾然,猶如草木及以石壁。如是,世尊,一切諸行,乃至可放可舍可厭可脫。’不空見,時彼寶山莊嚴如來以如是神通、以如是說法、以如是教詔三種示現(xiàn),化諸聲聞眾令入三解脫門謂空無相愿已。復有三十億那由他百千諸菩薩眾,皆當?shù)贸砂Ⅰ穸嗔_三藐三菩提。不空見,爾時彼佛,為彼三十億那由他百千諸菩薩眾,說此三昧寶王,如是顯示已,復為彼天人世間作利益故,經(jīng)八萬四千億那由他百千歲,轉(zhuǎn)正法輪已,然后于彼無余涅槃而般涅槃!
爾時,不空見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彼寶山莊嚴如來現(xiàn)前教化幾菩薩眾?復佛滅度后法住幾時耶?”
佛告不空見菩薩摩訶薩言:“不空見,于此三千大千世界所有星宿其數(shù)可知,然彼寶山莊嚴如來應等正覺邊際數(shù)量難可得知。而彼如來般涅槃后,正法住世滿八十億那由他百千年,像法住世二十億歲。其后未幾復有佛出,名曰慈行如來應等正覺,出現(xiàn)于世,壽命無量。其佛身量滿一由旬,爾時眾生身以量足長六拘盧舍。其蓮華床大者高十三由旬,小者猶高六由旬遍滿大地,所有眾生往返周旋行住坐臥,皆各在于蓮華之上。爾時世界名盛蓮華,其地柔軟猶如羊毳毛,眾生觸著如天妙衣,其色光澤狀忉利天黃白之石。彼諸眾生等受快樂,亦如他化自在天宮。彼諸眾生欲度東海,瞬息之間便到彼岸,南西北海駿速亦然,彼諸眾生凡所之從發(fā)心即至。而彼慈行如來初成佛時,其地廣博盡四海邊。時彼大地縱廣正等,滿八十億那由他百千由旬。諸聲聞眾皆悉充滿,諸阿羅漢多一坐食,唯除侍者阿難,及金剛密跡、阿斯多等。復有八十那由他諸大菩薩摩訶薩眾,一切皆住不退轉(zhuǎn)地。彼諸菩薩請問甚深妙定法門,而彼慈行如來為諸菩薩開發(fā)顯示深法門時,慈行世尊唯出一音,即說斯偈:
“‘若人方便求出家,應當一心思妙法,
彼必摧壞惡魔軍,猶如香象破草屋。
誰求疾成大菩提,應為世間常說法,
而欲凈斯最勝地,此三昧樂則能為。’
- 第五卷 寶星陀羅尼經(jīng)
- 第二卷 大哀經(jīng)
- 第七卷 大哀經(jīng)
- 第二卷 大方等大集月藏經(jīng)
- 第十八卷 大方等大集經(jīng)
- 第二十一卷 大方等大集經(jīng)
- 第二卷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第十九卷 大方等大集經(jīng)
- 第十四卷 大方等大集經(jīng)
- 第十五卷 大方等大集經(jīng)
- 第十六卷 大方等大集經(jīng)
- 第十二卷 大方等大集經(jīng)
- 第十卷 大方等大集經(jīng)
- 第一卷 大方等大集經(jīng)
- 第十一卷 大方等大集經(jīng)
- 第二卷 大方等大集經(jīng)
- 第四卷 大方等大集經(jīng)
- 第三卷 大方等大集經(jīng)
- 第五卷 大方等大集經(jīng)
- 第六卷 大方等大集經(j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