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愿 (洞曉世事 守戒如一)
法愿 (洞曉世事 守戒如一)
在宋都城建康附近的沈橋邊,住著一位名聲遠揚的算命先生。此人姓鐘名武厲,曾任過新道縣令,家世信神,很早便學會了歌舞鼓樂、以及零雜技藝,尤其擅長算卦相面。一次他攬鏡自照,不禁得意起來:“過不了多久,我就要見到天子了。”于是便在沈橋做起了算命的營生。
鐘武厲相過許多人的面,說其近期內(nèi)將發(fā)生的事,無不靈驗,名聲越傳越大,一次他對兩個人說道:“你會做三州刺史,你將位極三公”。這第一個便是曾發(fā)過‘應乘長風,破萬里浪'宏愿的宗慤,第二個便是后來飛黃騰達的沈慶。消息不脛而走,不久事情讓宋太祖劉裕知道了。劉裕將他召來,讓他給事先化妝的囚徒和一個漂亮的奴婢相面。他將二人稍端祥,指便著囚徒說:“君多災多難,一下臺階便要戴上枷鎖。”又對奴婢說:
“君是下賤人,不過是暫時得以幸免罷了。”太祖聽后吃驚非。汗幻惶搨鳌1懔钏≡诤筇,不時去了解陰陽秘術。
不久,鐘武厲請求出家,接連請求三次太祖才答應了他。他便成為上林寺遠公的弟子,取號法愿。
孝武帝即位,宗慤出任廣州刺史,攜法愿一同前住,并從他受五戒。很快譙王橫逆作亂,向嶺南一帶發(fā)出檄文以相號召,宗慤拿不定主意,問法愿怎么辦,法愿說:“現(xiàn)在太白星冒犯南斗星,肯定要有大臣被殺,現(xiàn)在你應當這樣……,趕快改主意,必得大功勞。”結果與法愿所說絲毫不差。宗慤對他感激不盡,后來改任豫州刺史,仍帶他前往,竟陵王劉誕舉事,又是法愿給他出主意應付。不過,他的麻煩也在這里惹下了。
一次法愿與宗慤商議,想減少僧人的床腳,使之合于八指之制。誰想這樣一來冒犯了當時獨步江西的僧導,他忿忿不平地指責法愿胡亂管教僧人。以僧導的地位和名聲而說這樣的話,影響之大是可以想見的,事情很快傳到孝武帝耳朵里,孝武令他速回京城。
法愿剛一上殿,孝武帝就劈頭問他:
“法愿,為什么假裝吃素呢?”
“貧僧吃素已整十年了,并未假裝。”法愿面色平靜,不卑不亢。孝武帝見他敢頂撞自己,頓時大怒命令道:
“沈攸之,把肉拿來,我看他吃不吃?”直閣沈攸之拿肉硬往他嘴里塞,法愿雙唇緊閉,兩人折騰了一會兒,法愿的門牙都弄掉了兩顆,肉也未咽下一點。孝武帝臉色都變了,最后命令他罷道還俗,作廣武將軍,在華林殿值班伺候。法愿沒有繼續(xù)反抗,他頂盔戴甲,作起了將軍。法愿雖然形同俗人,但謹守禪戒,從未破犯。不久孝武帝駕崩,昭太后才令他重新出家。明帝太始六年(公元470年),佼長生舍宅為寺,取名正勝,禮請法愿居住。
齊取代宋以后,高帝和武帝對他都以師禮相待。武帝永明二年(公元484年),法愿的兄長去世,法愿回京,住在湘宮寺,武帝親自來問候,法愿派人轉告:“腳病還未好,不能相見。”武帝轉身就回去了。
文惠太子到湘宮寺問候,法愿連座也不讓,太子只好垂手侍立一旁。他小心翼翼地向法愿探問:“用奏樂、擊鼓、打鐃來供養(yǎng)佛祖,那該是怎樣的福分呢?”法愿不屑一顧:“當初菩薩以八萬伎樂供養(yǎng)佛祖,尚不能趁心如意,現(xiàn)在你吹竹管子,打死牛皮,有什么可說的?”當時的王公貴族都從他受戒,他要見這些人都是直來直去,用不著通報。
法愿的名聲顯赫,眾人沓隨喜施舍,每天他收得的錢物都數(shù)以萬計。法愿并不積蓄,隨時用他們修造福業(yè)。他或是雇人禮拜佛祖,或是借給人設齋,或是買來米谷喂魚喂鳥,或是買來飯食,送給囚徒。功德無量,不可勝計。法愿又善于唱經(jīng),他的方法與眾不同,言語訛雜,隨心所欲,不依韻律,只重隨時點拔,真可說是其智可及,其愚不可及。
后來,法愿在禪定時,三天沒有吃飯。忽然對弟子們說:“你們的飯碗要丟了。”很快就臥床不起。不久寺院旁邊房子著火,寺在下風頭,徒眾一看:說什么也躲不過去了!便商議將法愿用車拉出去。法愿眼睛一閉,抬一抬手說:“佛都要被燒了,我還活著做什么呢?”便在床上,苦苦頌贊佛祖菩薩,大火隔著寺院燒過去了,僧眾無不禮拜感嘆。
法愿祖上為穎川人,生地吳興。他在永元二年(公元500年)走完了自己的旅途,終年八十七歲。
- 上一篇:僧達 (德厚君王服)
- 下一篇:保志 (奇行世難知)
- 因果報應
- 嫖娼有報應嗎?真實的嫖娼報應
- 佛典故事
- 禪宗公案
- 邪淫現(xiàn)世報:二男女車上縱欲釀車禍被燒死
- 我懺悔,我的報應來了-淫人妻者,妻淫人
- 學佛與富貴
- 與賣淫女風流一次 70歲花心老漢染惡疾
- 被燒死的蛇
- 佛學故事
- 百喻經(jīng)故事全集譯注
- 阿彌陀佛的故事
-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簡介
- 邪淫的隱形果報 誰都逃不掉
- 念地藏經(jīng)招鬼?不敢念地藏經(jīng)的請進來
- 民間故事
- 地藏經(jīng)感應
- 金剛經(jīng)感應事跡
- 大難不死 意外獲得足以致富的特異功能
- 一行禪師:《故道白云》
- 鳥為食亡,人為色死
- 孝的故事
- 金剛經(jīng)故事
- 一盆洗腳水的警示
- 損友導淫 精盡喪命
- 佛教因果報應的真實案例
- 淫色最容易觸犯,不斷淫欲心難清靜
- 人和動物的感人故事
- 念誦《心經(jīng)》,心想事成
- 念誦地藏經(jīng)的真實感應六則
- 佛咒感應
- 善護口業(yè),免遭大難
- 智慧故事
- 心經(jīng)故事
- 戒邪淫故事
- 這兩個因果故事,讓你了解什么是業(yè)障
- 兩性關系
- 地藏經(jīng)故事
- 心經(jīng)故事
- 十大弟子傳
- 持蓮觀音是什么菩薩?持蓮觀音的故事
- 三歲小孩都懂得的道理,八十高齡也未必做得到
- 愚人食鹽的原文和譯文及道理
- 迦旃延尊者度化惡生王的故事
- 心平氣和 自度度人
- 馬需調(diào)教,樹要修剪,人需約束
- 心性要平和柔和
- 用實際行動展現(xiàn)自己的魅力、體現(xiàn)自己價值
- 從來不丟東西的婦人,只因她前世做了這件事
- 世俗王子從圣人走向神壇,釋迦牟尼佛的一生簡介
- 盲人摸象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 《大方等如來藏經(jīng)》萎花喻的故事
- 人生不管是順境還是逆境,都要用好心情來對待
- 借花獻佛的由來,釋迦牟尼前身以花供養(yǎng)燃燈佛
- 以感恩的心面對世界
- 以平等心面對蕓蕓眾生,是菩薩的道德
- 梁武帝與佛教有什么關系,四次舍身入寺的是哪個寺?
- 佛陀度化慳貪長者修大布施
- 宋文帝問法求那跋摩的故事
- 知足并感恩,要知道別人的好并懂得回報
- 盲人打燈籠,即與人方便,也與己方便
- 禪師救蝎子,不因天性而放棄天性
- 從惜福看窮三代還是富三代
- 大乘心難發(fā),不愿再發(fā)大乘心的舍利弗
- 聽經(jīng)的蛤蟆,命終后脫離畜生道,上升四天王宮
- 學佛貴在實行,堅持不懈地去修一個法門,終會成功
- 熟悉經(jīng)藏的比丘與精進修道的比丘
- 佛教歷史上與水陸法會有因緣的高僧
- 借事磨練,善用其心,讓心走出煩惱的牢獄
- 薄拘羅尊者,五次被后母加害,卻都毫發(fā)無損
- 馬鳴菩薩抵億金的故事
- 人活著根本不需要很多,少欲知足自得安樂
- 九月初四,弘一大師圓寂日,德行與精神常存我們心間
- 釋迦牟尼佛修忍辱,忍辱仙人與歌利王的故事
- 舍棄對五欲的貪著,成功飛出籠子的鴿王
- 寺廟為什么喜歡種銀杏?佛珠變銀杏的故事
- 鳩摩羅什是誰?東晉高僧鳩摩羅什的一生
- 短暫的快樂與長久的快樂,你選擇哪個?
- 三年不吃飯的出家人
- 急性子與慢性子,人與人要學會理解和忍耐
- 因果報應
- 佛典故事
- 禪宗公案
- 佛學故事
- 百喻經(jīng)故事全集譯注
- 阿彌陀佛的故事
-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簡介
- 民間故事
- 地藏經(jīng)感應
- 金剛經(jīng)感應事跡
- 一行禪師:《故道白云》
- 孝的故事
- 金剛經(jīng)故事
- 人和動物的感人故事
- 佛咒感應
- 智慧故事
- 心經(jīng)故事
- 戒邪淫故事
- 地藏經(jīng)故事
- 心經(jīng)故事
- 十大弟子傳
- 地藏王菩薩的故事
- 大悲咒感應事跡
- 楞嚴經(jīng)故事
- 觀世音菩薩傳
- 480位禪宗大德悟道因緣
- 感恩的小故事
- 玉琳國師
- 禪理故事
- 《欲;乜瘛钒自捊
- 動物寓言故事
- 藥師佛感應錄
- 因果日記
- 心經(jīng)感應事跡
- 百業(yè)經(jīng)故事集
- 改變命運的方法
- 禪宗開悟
- 觀音心咒感應錄
- 放下就是快樂
- 念佛感應
- [放生起源]寺院設立放生池在經(jīng)典或傳統(tǒng)上有什么根據(jù)?
- [感應故事]心經(jīng)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種?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簡單介紹
- [佛與人生]面對別人的批評,應該怎么做?
- [佛學常識]八關齋戒的解釋、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學常識]袈裟是什么意思?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學常識]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稱為“寶”?
- [佛學常識]為什么要皈依三寶?歸投三寶令身心安穩(wěn)
- [人物故事]佛教貧女供燈的故事與啟示
- [佛經(jīng)故事]釋迦牟尼佛和菩提達多的雙頭鳥故事
- [佛學常識]食存五觀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須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寶珠
- [禪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煙”的故事
- [佛經(jīng)故事]富孩子變窮孩子,《法華經(jīng)》窮子喻的故事
- [佛學常識]布施的意思與種類
- [佛經(jīng)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