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教故事 > 人物故事 >

“達摩”喻高大 順乎民心與天意

\

  兒時居長沙,常聽人以“damo”一詞來形容高大、龐大;比如說某棟樓又高又大,則稱“咯號樓好damo哩。”音為“damo”,到底是哪兩個字卻不明就里。后來問一長者,始知是“達摩”。至于俗語的淵源演變似無定論,大約與信佛的人膜拜禪宗始祖菩提達摩有密切關(guān)系。

  說到達摩,必然要說禪宗。禪宗雖是印度高僧菩提達摩創(chuàng)建于少林寺,但它在印度佛教中是無名無份的,純屬中國佛教獨有的宗派。而達摩本人,實為印度摩訶迦葉第28代佛徒。他飄洋過海先至廣州,然后輾轉(zhuǎn)來到嵩山少林寺。

  這期間,梁武帝曾邀請他到宮中請教,并問他:“朕建寺養(yǎng)僧,有何功德?”

  這梁武帝與歷朝歷代的皇上一樣,都想聽點歌功頌德的話,尤其是異邦人士的贊語,以便錄入宮廷記載。卻不曾想,這達摩偏偏不睬那“暗示”,不屑于“外交辭令”,就直截了當(dāng)?shù)鼗亓艘痪洌?ldquo;并無功德”。

  本來么,你皇帝老子建寺修廟原意是為自己祈福保平安,花的是老百姓的血汗銀子,有何功德然而真話從來就不招權(quán)貴的喜歡,所以達摩也就再沒有被朝廷親近,徑自面壁修煉去了。

  一個印度人,玄玄秘秘跑到少室山陰,創(chuàng)建一門當(dāng)時中國獨有的佛教教派;這就使禪宗從一開始就顯得別有深義。盡管禪宗作為一個獨立佛教宗派出現(xiàn),應(yīng)從唐朝高宗時的慧能開始。但是創(chuàng)建者達摩依然有無可替代的地位。而構(gòu)成這個地位的直接原因一是他留下的“禪宗四圣句”:“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二是他面壁九年修煉的“圣跡”令人肅然起敬。

  據(jù)傳達摩面壁坐禪,無論嚴冬冰寒刺骨還是酷暑蚊蟲叮咬,他都紋絲不動。就連餓狼兇爪搭在他的肩上,仍是穩(wěn)如嵩山。北宋末年,人們在五乳峰下修建“面壁庵”,即有虔心誦念之意。

  “面壁庵”后改名為“初祖庵”,由少林寺右側(cè)攀沿而上,一片山樹蔥蘢中便顯露輪廓,它由山門、大殿和千佛閣等組成。庵門一聯(lián),極曠達又見性見佛:

  佛堂無燈憑月照

  庵門不鎖待云封

  佛心似天,云月風(fēng)雨盡收心中,大約是人性需要長期修煉才能向往的境界。

  達摩面壁的地方,就在初祖庵背面的半山腰,人稱達摩洞,臨崖開鑿,向陽方門,洞約一間屋大小,內(nèi)有達摩及其弟子石像四尊。相傳達摩面壁九年,身影入石壁,自是神化的臆測。不過,能一無雜念坐禪如此之久,孕化得禪宗四圣句,著實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然而,撇開禪宗不說,就達摩個人而言,我更敬佩他對梁武帝說的那一番話。王公貴族古往今來如蟻如葉,有幾個留下千古精神萬世偉業(yè)而煢煢孑立一高僧盡管清貧盡管寒微,卻以通天的傲骨,洞徹的悟性修得正果,不是偉大得太多么?

  怪不得長沙土話中以“達摩”喻高大,看來是順乎民心和天意的。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