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牛王

  水牛王

  久遠以前,有一只與眾不同的水牛王,它有著莊重的姿態(tài),稟性仁慈善良,富于同情心,品高德重,因此有很多水牛,都紛紛前來歸附。一日,水牛王與它的眷屬來到一條河邊,在這地方有青翠的草可食用,并且地方寬廣,能有足夠的空間讓它們行走,因此便在此安住下來。

  河邊的另外一旁,住著一只獼猴。這只獼猴來到水牛住的地方,見到水牛王氣宇不凡,行止安詳,又有眾多眷屬,于是心懷嫉妒,對著水牛王破口大罵,并拿起地上的石頭朝著水牛王不停地丟,最后對水牛王說:「快點離開,這里是我的范圍,你趕快帶著水牛們離開這里!顾M蹩吹竭@情形,不但沒有以惡攻惡,心當中也沒有起一點瞋心,態(tài)度依然安詳自在,默然受之而不加以報復。

  過了沒多久,另一群牛也來到此處,獼猴看見了一樣辱罵,并一把抓起地上的小石頭,擲向它們,這群?吹搅怂M鯇挻鬄閼训谋憩F(xiàn),心中生起尊敬之心,并且效仿水牛王忍辱的精神,也不對獼猴起瞋恨之心,只是安靜地離去。

  不遠處,有一只脫隊的小牛,正趕著要追上群牛,它看到了這幕景象,因而當獼猴對它毀罵并也以石礫丟打時,雖然心中懷恨,很想對這只獼猴報復,但是心里想:「前面的大牛們,遇到獼猴態(tài)度如此惡劣,卻忍心不動,亦不加以傷害對方,我身為小牛,應該跟大牛學習它們的忍辱精神,不跟這只惡獼猴一般見識!褂谑切∨Q定不理會獼猴,繼續(xù)趕路。

  水牛王前行不久,經(jīng)過一片樹林,一位游居其中的樹神好奇地問水牛王:「我看到獼猴如此不講理,對你又罵又打,依你的力量,對付它一定沒有問題,而你為什么不還手,給它一點教訓,反而默然不應呢?」水牛王回答:「世間上所有事情皆有因果,獼猴對我謾罵,同樣也會對其他動物做出這樣的行為,等到惡因緣現(xiàn)前,它的惡報就會現(xiàn)前,看到它不識因果,而不斷造惡,對它起慈悲心都恐有不及,怎么忍心加害于它?況且若我真的動手,依我力量如此大,一下子就將它致命,那自己將來也會遭受惡報,所以忍辱才是對自己生命的最大保障。」這只水牛王即是釋迦牟尼佛修菩薩行時之化現(xiàn)。

  由于釋迦牟尼佛在因地中常行忍辱、修慈悲喜舍四無量心,最后終能圓滿佛果

  省思

  忍辱能熄滅心中瞋火,產生定力智慧,況且他人看到自己能忍的德行,亦即在潛移默化中帶給大眾正面的影響,無形當中就是在行菩薩道,不僅自利,又能利他。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