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教故事 > 佛經(jīng)故事 >

智慧鳥的故事

  智慧鳥的故事

  天臺山德韶國師,德韶國師在法眼宗的地位,就象仰山在溈仰宗,都是青出于藍而勝于藍,承前啟后,發(fā)揚光大的人物。

  師有偈曰:“通玄峰頂,不是人間。心外無法,滿目青山。”

  法眼聞云:“即此一偈,可起吾宗。”

  上堂,僧問:“承古有言,若人見般若,即被般若縛。若人不見般若,亦被般若縛。既見般若,為甚么卻被縛?”

  師曰:“你道般若見甚么?”

  曰:“不見般若,為甚么亦被縛?”

  師曰:“你道般若甚么處不見?”

  乃曰:“若見般若,不名般若。不見般若,亦不名般若。且作么生說見不見?所以古人道,若欠一法,不成法身;若剩一法,不成法身;若有一法,不成法身;若無一法,不成法身。此是般若之真宗也。”

  般若,就是智慧。

  人當(dāng)然要有智慧,我們修行人,更是如此。

  德韶國師這一段,天下第一精彩。

  我們?nèi)绻靼椎律貒鴰熢谡f什么,就需要智慧。

  你如果真有智慧,真是法器,就要明白, 智慧就是不智慧。

  請注意,德韶國師最后如此說,“若見般若,不名般若。不見般若,亦不名般若。且作么生說見不見?所以古人道,若欠一法,不成法身;若剩一法,不成法身;若有一法,不成法身;若無一法,不成法身。此是般若之真宗也。”

  而我在《詞窮理絕》一文中,是如此說的,

  不持戒,不不持戒,不坐禪,不不坐禪,不看經(jīng),不不看經(jīng),不論法,不不論法,不唯識,不不唯識,不生,不不生。

  山窮水盡疑無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否定,否定,再否定,連否定也否定。

  這才是道。

  你如果把“戒,禪,經(jīng),法,識,生”全部換成“般若”,那么和德韶國師說的,就完全一樣。

  當(dāng)然是完全一樣,要是兩樣才奇怪了。

  無上正等正覺,是絕對唯一的。

  上堂,僧問:“欲入無為海,先乘般若船。如何是般若船?”

  師曰:“常無所住。”

  曰:“如何是無為海?”

  師曰:“且會般若船。”

  問:“古德道,登天不借梯,遍地?zé)o行路。如何是登天不借梯?”

  師曰:“不遺絲發(fā)地。”

  曰:“如何是遍地?zé)o行路?”

  師曰:“適來向你道甚么?”

  我們修行,要有智慧。

  可是我也曾說過,不以智知,不以識識。

  到最后的時候,連智慧都要放棄,這才是如來的智慧。

  在《被眼礙》一文中,講到文益禪師。

  師曰:“泉眼不通被沙礙,道眼不通被甚么礙?”

  僧無對。師代曰:“被眼礙。”

  如果不能把智慧放棄,就是被智慧所礙。

  本想偷雞,結(jié)果賒把米。

  上堂,僧問:“古德道,人空法亦空,二相本來同。”

  師曰:“山河大地。”

  曰:“學(xué)人不會,乞師方便。”

  師曰:“甚么處不是方便?”

  問:“名假法假,人空法空。向去諸緣,諸師直指。”

  師曰:“謝此一問。”

  曰:“不睹王居壯,焉知天子尊。”

  師曰:“貪觀天上月,失卻手中橈。”

  問:“教中道,心清凈故法界清凈,如何是清凈心?”

  師曰:“迦陵頻伽,共命之鳥。”

  曰:“與法界是一是二?”

  師曰:“你自問別人。”

  “如何是清凈心?”

  連智慧也沒有的時候。

  智慧沒有了,愚癡就沒有了,如此,就是清靜心。

  如此,就是“迦陵頻伽,共命之鳥。”,就是智慧之鳥。

  最后兩句,就是個很好的例子。

  僧問:“與法界是一是二?”

  如果答一,一是智慧,如果答二,二也是智慧。所以不管答一答二,都是不智慧,簡直就是愚蠢。

  而“就是, 我這里沒有一, 也沒有二。這就是般若,這就是“迦陵頻伽,共命之鳥。”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