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衛(wèi)生會第十八
黃帝問于岐伯曰:人焉受氣?陰陽焉會?何氣為營?何氣為衛(wèi)?營安從生?衛(wèi)于焉會?老壯不同氣,陰陽異位,愿聞其會。岐伯答曰:人受氣于谷,谷人于胃,以傳與腦,五成六府,皆以受氣,其清者為營,濁者為衛(wèi),營在脈中,衛(wèi)在脈外,營周不休,五十而復大會,陰陽相貫,如環(huán)無端。衛(wèi)氣行于明二十五度,行于陽二十五度,分為晝夜,放氣至陽而起,至陰而止。放日:日中而陽隴為重陽,夜半而阻隴為重陰。故太陽主內(nèi),太陽主外,各行二十五度,分為晝夜。夜半為陰隴,夜半后而為陰衰,平旦陰盡而陽受氣矣。日中為陽隴,日西而陽衰,日入陽盡而陰受氣矣。夜142半而大會,萬民皆臥,命回合阻,平旦陰盡而陽受氣,如是無已,與天地同紀。黃帝日:老人之不夜瞑者,何氣使然?少壯之人不晝瞑①者,何氣使然?岐伯答曰:壯者之氣血盛,其肌肉滑,氣道通,榮衛(wèi)之行,不失其常,故晝精而夜瞑。老者之氣血衰,其肌肉枯,氣道渡,五藏之氣相搏,其營氣衰少而衛(wèi)氣內(nèi)代,故晝不精,夜不瞑。黃帝曰:愿聞營衛(wèi)之所行,皆何道從來?妨伯答曰:營出于中焦,衛(wèi)出于下焦。黃帝日:愿聞三焦之所出。岐伯答曰:上焦出于胃上口,并咽以上貴嗝而布胸中,走腋,循太陰之分而行,還至陽明,上至舌,不足陽明,常與營懼行于陽二十五度,行于_陰亦二十五度一周也,故五十度而復大會于手太陽矣。黃帝曰:人有熱,飲食了胃,其氣未定,汗則出,或出于面,或出于背,或出于身半,其不循衛(wèi)氣之道而出何也?岐伯曰:此外傷于風,內(nèi)開膀理,毛蒸理泄,衛(wèi)氣走之,固不得循其道,此氣除悍滑疾,見開而出,故不得從其道,故命回漏泄。。黃帝曰:愿聞中焦之所出。岐伯答曰: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此所受氣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脈,乃化而為血,以奉生身,英貴于此,故獨得行于經(jīng)隧,命日營氣。黃帝曰:夫血之與氣,異名同類,何謂也?岐伯答曰:營衛(wèi)者精氣也,血者神氣也,故血之與氣,異名同類焉。故奪血者無汗,奪汗者無血,故人生有兩死而無兩生。黃帝曰:愿聞下焦之所出。妨伯答曰:下焦者,別回腸,注于膀憂而滲入焉。放水谷者,常并居于胃中,成糟粕,而俱下于大腸,而成下焦,滲而俱下,濟泌別對,循下焦而滲入膀優(yōu)焉。黃帝曰:人飲酒,酒辦入胃,谷末熟而小便獨先下何也?岐伯答曰:酒者熟谷之液也,其氣悍以清,故后谷而入,先谷而液出焉。黃帝日:善。余聞上焦如霧,中焦如漚,下焦如讀,此之謂也。
- 上一篇:卷第四 辨太陽病脈證并治下第七
- 下一篇:卷第三 辨太陽病脈證并治中第六
- 太上感應篇原文
- 老子道德經(jīng)全文及譯文
- 老子河上公章句卷一
- 老子道德經(jīng)全文
- 太上感應篇例證語譯 第一卷
- 太上感應篇感應選錄
- 卷一 道德部
- 逍遙游第一
- 卷六十四 百家
- 老子河上公章句卷二
- 老子道德經(jīng)名句
- 始計第一
- 太上感應篇后記
- 卷一 暢玄
- 捭闔第一
- 老子河上公章句卷三
- 太上感應篇例證語譯 第二卷
- 卷三十三 山東四
- 老子河上公章句卷四
- 原始章第一
- 道原
- 印光大師序
- 老子道德經(jīng)原文
- 卷六十三 喻蔽
- 一宇(宇者,道也。)
- 李炳南居士序
- 卷一 文韜
- 齊物論第二
- 天瑞第一
- 內(nèi)篇第一逍遙遊
- 卷一人謀上●天無陰陽篇 第一
- 卷五十六 安貧
- 太上感應篇例證語譯 第四卷
- 老子道德經(jīng)簡介
- 卷六十九 知止
- 太上感應篇例證語譯 第三卷
- 馬蹄第九
- 人間世第四
- 第一計 瞞天過海
- 卷二 混元混洞開辟劫運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