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馬第五
凡立國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廣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溝防省。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規(guī)矩,道路不必中準繩。
右立國
無為者帝,為而無以為者王,為而不貴者霸。不自以為所貴,則君道也;貴而不過度,則臣道也。
右大數(shù)
地者政之本也,朝者義之理也,市者貨之準也,黃金者用之量也,諸侯之地千乘之國者器之制也。五者其理可知也,為之有道。
地者政之本也,是故地可以正政也。地不平均和調(diào),則政不可正也;政不正,則事不可理也。
春秋冬夏,陰陽之推移也;時之短長,陰陽之利用也;日夜之易,陰陽之化也。然則陰陽正矣,雖不正,有余不可損,不足不可益也。天地,莫之能損益也。然則可以正政者,地也;故不可不正也。正地者,其實必正。長亦正,短亦正,小亦正,大亦正,長短大小盡正。正不正則官不理,官不理則事不治,事不治則貨不多。是故何以知貨之多也?曰事治。何以知事之治也?曰貨多。貨多事治,則所求于天下者寡矣。為之有道。
右陰陽
朝者義之理也。是故爵位正而民不怨,民不怨則不亂,然后義可理。理不正則不可以治而不可不理也。故一國之人不可以皆貴,皆貴則事不成而國不利也。為事之不成國之不利也,使無貴者則民不能自理也。是故辨于爵列之尊卑,則知先后之序,貴賤之義矣。為之有道。
右爵位
市者貨之準也。是故百貨賤則百利不得,百利不得則百事治,百事治則百用節(jié)矣。是故事者生千慮,成千務,失于傲。不慮則不生,不務則不成,不傲則不失,故曰,市者可以知治亂,可以知多寡,而不能為多寡。為之有道。
右務市事
黃金者用之量也。辨于黃金之理則知侈儉,知侈儉則百用節(jié)矣。故儉則傷事,侈則傷貨。儉則金賤,金賤則事不成,故傷事。侈則金貴,金貴則貨賤,故傷貨。貨盡而后知不足,是不知量也;事已而后知貨之有余,是不知節(jié)也。不知量,不知節(jié),不可謂之有道。
天下乘馬服牛,而任之輕重有制。有壹宿之行,道之遠近有數(shù)矣。是知諸侯之地千乘之國者,所以知地之小大也,所以知任之輕重也。重而后損之,是不知任也;輕而后益之,是不知器也。不知任,不知器,不可謂之有道。
地之不可食者,山之無木者,百而當一。涸澤,百而當一。地之無草木者,百而當一。樊棘雜處,民不得入焉,百而當一。藪,鐮纏得入焉,九而當一。蔓山,其木可以為材,可以為軸,斤斧得入焉,九而當一。泛山,其木可以為棺,可以為車,斤斧得入焉,十而當一。流水,網(wǎng)罟得入焉,五而當一。林,其木可以為棺,可以為車,斤斧得入焉,五而當一。澤,網(wǎng)罟得入焉,五而當一。命之曰地均,以實數(shù)。
方六里,命之曰暴,五暴命之曰部,五部命之曰聚。聚者有市,無市則民乏。五聚命之曰某鄉(xiāng),四鄉(xiāng)命之曰方,官制也。官成而立邑:五家而伍,十家而連,五連而暴,五暴而長,命之曰某鄉(xiāng);四鄉(xiāng)命之曰都,邑制也。邑成而制事:四聚為一離,五離為一制,五制為一田,二田為一夫,三夫為一家,事制也。事成而制器:方六里,為一乘之地也。一乘者,四馬也。一馬,其甲七,其蔽五;四乘,其甲二十有八,其蔽二十,白徒三十人奉車兩,器制也。
方六里,一乘之地也;方一里,九夫之田也。黃金一鎰,百乘一宿之盡也。無金則用其絹,季絹三十三制當一鎰。無絹則用其布,經(jīng)暴布百兩當一鎰。一鎰之金,食百乘之一宿。則所市之地六步一?,命之曰中,歲有市無市,則民不乏矣。方六里,名之曰社,有邑焉,名之曰央。亦關市之賦。黃金百鎰為一篋、其貨一穀籠為十篋,其商茍在市者三十人,其正月、十二月,黃金一鎰,命之曰正。分春曰書比,立夏曰月程,秋曰大稽;與民數(shù)得亡。
三歲修封,五歲修界,十歲更制,經(jīng)正也。十仞見水不大潦,五尺見水不大旱。十一仞見水輕征,十分去二三,二則去三四,四則去四,五則去半,比之于山。五尺見水,十分去一,四則去三,三則去二,二則去一,三尺而見水,比之于澤。
距國門以外,窮四竟之內(nèi),丈夫二犁,童五尺一犁,以為三日之功。正月令農(nóng)始作,服于公田農(nóng)耕。及雪釋,耕始焉,蕓卒焉。士,聞見、博學、意察,而不為君臣者,與功而不與分焉。賈,知賈之貴賤、日至于市,而不為官賈者,與功而不與分焉。工,治容貌功能,日至于市,而不為官工者,與功而不與分焉。不可使而為工,則視貨離之實,而出夫粟。
是故智者知之,愚者不知,不可以教民;巧者能之,拙者不能,不可以教民。非一令而民服之也,不可以為大善;非夫人能之也,不可以為大功。是故非誠賈不得食于賈,非誠工不得食于工,非誠農(nóng)不得食于農(nóng),非信士不得立于朝。是故官虛而莫敢為之請,君有珍車珍甲而莫之敢有,君舉事臣不敢誣其所不能。君知臣,臣亦知君知己也。故臣莫敢不竭力俱操其誠以來。
道曰,均地分力,使民知時也。民乃知時日之蚤晏,日月之不足,饑寒之至于身也。是故夜寢蚤起,父子兄弟不忘其功,為而不倦,民不憚勞苦。故不均之為惡也,地利不可竭,民力不可殫。不告之以時而民不知,不道之以事而民不為。與之分貨,則民知得正矣;審其分,則民盡力矣。是故不使而父子兄弟不忘其功。
右士農(nóng)工商
圣人之所以為圣人者,善分民也。圣人不能分民,則猶百姓也,于己不足,安得名圣?是故有事則用,無事則歸之于民,唯圣人為善托業(yè)于民。民之生也,辟則愚,閉則類。上為一,下為二。
右圣人
時之處事精矣,不可藏而舍也。故曰,今日不為,明日忘貨。昔之日已往而不來矣。
右失時
上地方八十里,萬室之國一,千室之都四。中地方百里,萬室之國一,千室之都四。下地方百二十里,萬室之國一,千室之都四。以上地方八十里與下地方百二十里,通于中地方百里。
右地里
- 太上感應篇原文
- 老子道德經(jīng)全文及譯文
- 老子河上公章句卷一
- 老子道德經(jīng)全文
- 太上感應篇例證語譯 第一卷
- 太上感應篇感應選錄
- 卷一 道德部
- 逍遙游第一
- 卷六十四 百家
- 老子河上公章句卷二
- 老子道德經(jīng)名句
- 始計第一
- 太上感應篇后記
- 卷一 暢玄
- 捭闔第一
- 老子河上公章句卷三
- 太上感應篇例證語譯 第二卷
- 卷三十三 山東四
- 老子河上公章句卷四
- 原始章第一
- 道原
- 印光大師序
- 老子道德經(jīng)原文
- 卷六十三 喻蔽
- 一宇(宇者,道也。)
- 李炳南居士序
- 卷一 文韜
- 齊物論第二
- 天瑞第一
- 內(nèi)篇第一逍遙遊
- 卷一人謀上●天無陰陽篇 第一
- 卷五十六 安貧
- 太上感應篇例證語譯 第四卷
- 老子道德經(jīng)簡介
- 卷六十九 知止
- 太上感應篇例證語譯 第三卷
- 馬蹄第九
- 人間世第四
- 第一計 瞞天過海
- 卷二 混元混洞開辟劫運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