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五章
民之飢,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飢。
嚴(yán)可均曰:「民之飢」,御注作「人之」。
羅振玉曰:御注本、敦煌辛本諸「民」字均作「人」。「饑」,諸本均作「飢」,下同。
謙之案:景福、慶陽、樓正、柰卷、河上、顧、趙、諸王本均作「民」,遂州、邢玄、嚴(yán)及後漢書郎顗傳引並作「人」,傅、范本「飢」下有「者」字。畢沅曰:「『飢』,河上公、王弼諸本皆作『饑』。案古『饑饉』字作『饑』,『飢餓』字作『飢』,此應(yīng)作『飢』!菇癜:畢說是也。字林:「飢,餓也。」「饑,穀不熟。」「民之飢」正作飢餓解,宜作「飢」,不作「饑」。御注、景福、邢玄、慶陽、樓正、柰卷、河上、顧、嚴(yán)、傅、范、趙、群書治要、後漢書郎顗傳引並作「飢」。又道藏王本二「饑」字亦並作「飢」。
民之難治,以其上有為,是以難治。
嚴(yán)可均曰:「上有為」,河上、王弼、高翿作「上之有為」。
羅振玉曰:「民」,敦煌辛本作「百姓」!干现,景龍本、敦煌辛本均無「之」字。
謙之案:嚴(yán)本作「百姓難治,以上有為,是以不治」。傅、范本作「民之難治者,以其上之有為也,是以難治」,與諸本稍異。
彭耜曰:「五注無此十五字!褂值啦厮螐?zhí)貜】趟募易⒁蹂鲎?「言民之所以僻,治之所以亂,皆由上不由其下也,民從上也。」下云:「疑此非老子之所作。」
人之輕死,以其生生之厚,是以輕死。
嚴(yán)可均曰:「生生之厚」,各本作「求生」。
羅振玉曰:「求生」,景龍本、敦煌辛本作「生生」。謙之案:遂州、彭、范作「生生」,柰卷、王羲之、趙孟頫作「求生」,高翿作「生求」,傅作「求生生」。嚴(yán)無「以其」二字,傅、范、彭、柰卷「厚」下有「也」字。案作「生生之厚」是也。
易順鼎曰:按「求生之厚」當(dāng)作「生生之厚」。文選魏都賦「生生之所常厚」,張載注引老子曰:「人之輕死,以其生生之厚也!怪^通生生之情以自厚也。足證古本原作「生生」;茨暇裼(xùn)、文選鷦鷯賦注、容齋隨筆並引作「生生之厚」,皆其證。五十章云「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又其證之見於本書者矣。
夫唯無以生為者,是賢於貴生。
吳雲(yún)曰:傅本作「無以生為貴者,是賢於貴生也」,王弼無第一「貴」字。
羅振玉曰:敦煌辛本「為」下更有「生」字!纲F生」,景福本「生」下有「也」字。
謙之案:首句廣明、景福、王羲之、趙孟頫同此石。邢玄同敦煌辛本!纲F生」下,柰卷、彭、傅、范及治要引均有「也」字,淮南道應(yīng)訓(xùn)引有「焉」字。又案淮南精神訓(xùn):「夫人之所以不能終其壽命而中道夭於刑戮者,何也?以其生生之厚。夫惟能無以生為者,則所以脩得生也!拐Z亦本此。惟淮南以父諱長,故變「長」言「脩」。俞樾曰:「『脩得生』,本作『得脩生』,『得脩生』即得長生也」。文子十守篇正作「夫唯無以生為者,即所以得長生」。疑老子古本在「賢於貴生」上本有此一句。七章「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五十九章「長生久視之道」,「長生」一語,得此而三。又此章每段三句,「是賢於貴生」與上文「是以輕死」為對句。
【音韻】此章江氏韻讀無韻。姚文田、鄧廷楨、奚侗同。陳柱:饑、饑韻,治、治韻,死、死韻。謙之案:「饑」當(dāng)作「飢」,說見前。又敦煌辛本「生為」下更有「生」字!纲t於貴生」上據(jù)文子十守篇有「即所以得長生」一句,是生、生亦韻也。
右景龍碑本不分章,五十二字,敦煌本注五十三字(實(shí)五十四字),河上、王本五十三字,傅本六十三字,范本六十字。河上本題「貪損第七十五」,王本題「七十五章」,范本題「民之飢章第七十五」。
- 太上感應(yīng)篇原文
- 老子道德經(jīng)全文及譯文
- 老子河上公章句卷一
- 老子道德經(jīng)全文
- 太上感應(yīng)篇例證語譯 第一卷
- 太上感應(yīng)篇感應(yīng)選錄
- 卷一 道德部
- 逍遙游第一
- 卷六十四 百家
- 老子河上公章句卷二
- 老子道德經(jīng)名句
- 始計第一
- 太上感應(yīng)篇后記
- 卷一 暢玄
- 捭闔第一
- 老子河上公章句卷三
- 太上感應(yīng)篇例證語譯 第二卷
- 卷三十三 山東四
- 老子河上公章句卷四
- 原始章第一
- 道原
- 印光大師序
- 老子道德經(jīng)原文
- 卷六十三 喻蔽
- 一宇(宇者,道也。)
- 李炳南居士序
- 卷一 文韜
- 齊物論第二
- 天瑞第一
- 內(nèi)篇第一逍遙遊
- 卷一人謀上●天無陰陽篇 第一
- 卷五十六 安貧
- 太上感應(yīng)篇例證語譯 第四卷
- 老子道德經(jīng)簡介
- 卷六十九 知止
- 太上感應(yīng)篇例證語譯 第三卷
- 馬蹄第九
- 人間世第四
- 第一計 瞞天過海
- 卷二 混元混洞開辟劫運(yùn)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