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禪宗 > 禪宗文化 >

格魯吉亞和立陶宛駐華大使一行訪問七塔禪寺 

  可祥法師與格魯吉亞駐華大使米哈伊爾·烏克列巴先生親切交談

  可祥法師贈送《五百羅漢畫冊》予立陶宛駐華大使羅卡斯·貝爾諾塔斯先生

  可祥法師與兩國大使話別

  中國佛教新聞網4月8日消息: 2007年4月5日下午,春光明媚,和風撫面。來寧波參加國際家居博會的格魯吉亞駐華大使米哈伊爾·烏克列巴、參贊約瑟布·阿巴什澤和立陶宛駐華大使羅卡斯·貝爾諾塔斯及夫人一行蒞臨七塔禪寺訪問,受到可祥法師等的熱情接待。在佛前敬香后,賓主雙方在丈室會客廳進行了友好交流。

  兩國駐華大使對佛教文化很感興趣,詳細向可祥法師請教了佛教的基本教義,佛教主要解決什么問題?佛教是否給人治病?以及七塔禪寺的歷史文化和僧人管理等問題。可祥法師歡喜地一一進行了解答。

  可祥法師介紹說,佛教的基本教義可以用“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義,是諸佛教”這16個字來表達;佛教主要解決人生問題,關鍵是治心,人們對佛教有了信仰后,通過對佛法的修學領悟,可以改變原有的思維模式,逐漸去除人生貪、嗔、癡等煩惱痛苦,從而建立一個自在愉悅的人生;佛教是給人治病的,主要是治人的心病。但也有治身病的方法,如古代印度佛教講五明,即聲明、工巧明、醫(yī)方明、因明和內明,其中醫(yī)方明就相當于現(xiàn)代的醫(yī)學。釋迦牟尼佛在世時,其俗家弟子耆婆就是當時王舍城名醫(yī),對醫(yī)學有一定造詣和貢獻。隨著佛經的傳譯,天竺醫(yī)術也傳入中國,佛經中的“地水火風”和“四百四病”之說,早為中國古代醫(yī)學界所采用,成為中華醫(yī)學的一部分,F(xiàn)在仍有少數佛教界人士懂得醫(yī)術,作為利益群眾的手段,常為大眾解除病苦,但不是專門從事給人治病的工作,主要是解決信眾的心理問題。七塔禪寺是中國佛教的重點寺院,已有一千多年歷史,歷史上經過幾次興衰,F(xiàn)在幸逢政通人和的大好時代,我們繼續(xù)走著佛陀指引的光明道路,弘揚正法,為人心和善、世界和諧在不斷努力。

  最后,可祥法師向兩國大使贈送了《七塔禪寺五百羅漢圖》畫冊及《報恩》雜志等資料,以資紀念。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