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華人佛教 > 禪宗 > 禪宗文化 >

馬背上的佛教 亦說茶馬古道

\

  有人說,茶馬古道是我國地貌最為多樣、生物最為多樣、文化最為多樣的地區(qū),在這里,印度的密宗與中國茶道千百年來在同一個(gè)馬背上搖晃。

  茶馬古道是中國西南大地上一條對外經(jīng)濟(jì)文化交流的國際通道。它起源于古代的“茶馬互市”,這是我國西部歷史上漢藏民族間一種傳統(tǒng)的以茶易馬或以馬換茶為內(nèi)容的貿(mào)易往來。由于是用川、滇的茶葉與西藏的馬匹、藥材交易,以馬幫運(yùn)輸,故稱“茶馬古道”。茶馬古道連接川滇藏,延伸入不丹、錫金、尼泊爾、印度境內(nèi),直抵西亞、西非紅海岸。茶馬古道分滇藏道和川藏道兩路。

  早在漢唐時(shí),這條古道就承載著物質(zhì)和文化交流的重任了。在這條道路上,馬背上馱著的不僅是茶葉和藥材,更有著文化的碰撞與交融,最突出的表現(xiàn)便是印度佛教密宗的傳播。隨著茶馬古道的開辟,印度佛教傳入西藏,并與當(dāng)?shù)氐脑?a href="/remen/zongjiao.html" class="keylink" target="_blank">宗教相融合,逐漸衍化成今天的藏傳佛教,并形成了全民信佛的氛圍。藏傳佛教進(jìn)一步延伸至麗江、大理等滇西北地區(qū)。而在茶馬古道途經(jīng)的西雙版納、思茅等地,佛教亦成為當(dāng)?shù)厝罕姷幕咀诮?a href="/remen/xinyang.html" class="keylink" target="_blank">信仰。

  茶與佛教有著不解之緣,自古僧人皆飲茶。茶人說,通過飲茶,要使我們輕松、寧靜、平和、自在、喜悅,從而清除凡塵之雜念,使得身心安然。正所謂“為飲滌塵煩。”單就此過程而言,佛教與茶有著某種契合。而處在青藏高原的藏傳佛教區(qū)域,茶更是寺廟中必需品。因?yàn)椴厮轮?a href="/remen/senglv.html" class="keylink" target="_blank">僧侶多食葷腥,飲茶可以消除體內(nèi)積垢。在藏區(qū),由于地處高原,多以牛羊肉為主食,茶是對營養(yǎng)失衡的最好補(bǔ)充,而苦寒的高原上又不產(chǎn)茶,這樣,這種叫茶的樹葉便踏上了古道。

  如今,當(dāng)我們邁步在茶馬古道上幸存的古鎮(zhèn)沙溪時(shí),時(shí)時(shí)可見到佛教從馬背上跌跌撞撞一路走來的痕跡。佛教對南詔、大理國影響很深,而沙溪處于大理、麗江之間,是滇藏茶馬古道的交匯點(diǎn),便成了茶馬古道上的貿(mào)易集散地,而南詔、大理國石窟的開鑿,又使它成為南詔大理國佛教活動中心之一,因此,沙溪是洱海地區(qū)佛教密宗宗教活動的重要見證。

  多少年來,我們的祖先趕著馬幫,將一馱馱的茶葉運(yùn)到西藏,再到印度、尼泊爾等國家;然后將一馱馱的藥材運(yùn)回來,將一匹匹駿馬吆回來。何止呢?那一卷卷的佛經(jīng)典籍,那來自東方古老國度的宗教,改變了南詔大理國君民的生存方式,也在世代大理人的心靈上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