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禪宗 > 禪宗思想 >

禪的淡泊與寧靜

  禪既是智慧活靈,充滿機趣的,卻又同時顯得那么地淡泊,那么地寧靜,讓你在煩囂的塵世中,找到一片心靈上的綠洲,精神上的凈土?刹徽沁@樣?當年與佛有緣的陶淵明,不就唱出了“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的名句?淡泊而又寧靜,這是一種何等樣的生活境界?最近接到女兒從德國Schwarmste打來的長途電話說,她和丈夫去法國巴黎旅游,未去之前,心想往之,可是一去那里,大都會霓虹燈下的喧囂和嘈雜,使她在回到小城鎮(zhèn)后,益法感到小城鎮(zhèn)生活的寧靜和舒適。雖然,眼下她還一時未能進入陶淵明的思想境界,可是對于禪的那種淡泊,那種寧靜,卻確實已經(jīng)漸能領(lǐng)略品位了。

  淡泊、寧靜,是與聲色、繁華對比而存在著的一種心理感受或生活方式。孟浩然《大禹寺義公禪》五言律詩說:“義公習禪寂,結(jié)宇依空林。戶外一峰秀,階前眾壑深。夕陽連雨足,空翠落庭陰。看取蓮花凈,方知不染心。”義公習禪,在清幽的環(huán)境中,心理感受上的淡然寂然,澄澈清明,于此可見。又如白居易《香山寺二絕》:“空門寂靜老夫閑,伴鳥隨云往復(fù)還。家醞滿瓶書滿架,半移生計入香山。”“愛風巖上攀松蓋,戀月潭邊坐石梭。且共云泉結(jié)緣境,他生當作此山僧。”這是一種生活方式上的清閑與寧靜,使整天被寵辱之驚弄得焦頭爛額的紅塵中人,驀然生賦歸之想。

  不過,心理上的淡泊和生活上的寧靜,往往并不分得那么涇渭分明,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彼此之間總是相互交融,互為因果,渾成一體。比如貫休的《山居詩》:“露滴紅花玉滿畦,閑拖橡屐到峰西。但令心似蓮花潔,何必身將槁木齊。古塹細香紅樹老,半峰殘雪白猿啼。雖然不是桃花洞,春至桃花亦滿溪。”又如靈澄《西來意頌》:“因僧問我西來意,我話居山七八年。草履只載三個耳,麻衣曾補兩番肩。東庵每見西庵雪,下澗長流上澗泉。半夜白云消散后,一輪明月到窗前。”心理上的淡寂和生活上的蕭閑彼此交織,這就是禪。舍此求禪,恰如兔角龜毛,無處可覓。

  正因為是徑路窄處,留一步與人行;滋味濃的,減三分讓他嗜。所以在禪的淡泊和寧靜中,你將進入到花繁柳密處撥得開,風狂雨急時立得定,日日是好日,時時是好時的生活境界和心理境界。

  因為只有淡泊,只有寧靜,才能對人生作最深入、最細微,最獨到的品味。

  愿禪引導(dǎo)你走出喧囂,避開炎涼,脫離寵辱,你將在這世界上活得更加無憂無慮,更加清凈自在,更加充滿陽光……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