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禪宗 > 禪宗典藏 >

寶藏論

\

  一卷。相傳為后秦·僧肇(384~414)所撰。又作《晉僧肇法師寶藏論》。收在《大正藏》第四十五冊、《萬續(xù)藏》第九十六冊。全書分為三品,即

  (1)《廣照空有品》述眾生由真起妄之原,佛教離妄合真之道,以其妄空,故其真恒有。

  (2)《離微體凈品》述法身體絕名言,性相常住,非色非心謂之離,而色而心謂之微,離者涅般,微者般若。

  (3)《本際虛玄品》述一切眾生無礙涅般,在圣不增,在凡不減,由無為生二有為,是為內(nèi)外;從二有為乃生三界,通達真一,萬象非殊。

  此論頗為中唐以后之禪宗語錄所引用,華嚴宗自宗密之后之著述,亦常提及此論。然其是否果為僧肇著述,則頗可疑。因為劉宋·陸澄《法論目錄》、《梁高僧傳》之《僧肇傳》等書,皆未嘗著錄此論,且書中行文,與《肇論》及僧肇所撰諸經(jīng)論序之語句多不相似。此外,又引用實叉難陀譯于久視元年(700)之《入楞伽經(jīng)》。且內(nèi)容顯然受到牛頭法融《絕觀論》思想之影響。據(jù)此推論,本書疑系中唐以后禪家偽托之作。

  ◎附:湯用彤《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第十章(摘錄)

  現(xiàn)存有《寶藏論》者,謂為僧肇作!夺炰洝、《長房錄》、《內(nèi)典錄》、《隋志》、《兩唐志》均未著錄。六朝章疏未言及。至《通志略》與《宋史》《藝文志》始列入,決為偽托。明·憨山大師云,《傳燈錄》載肇在被殺時,乞七日假,著《寶藏論》。(《御選語錄》云,典刑之人,無乞假著書之理。肇被殺事,實不確也。)現(xiàn)查《傳燈錄》無此語。(宋·曉月《肇論序注》云,作《寶藏論》進上秦王,秦王答旨殷勤。是宋時人亦有不知肇被殺者。)但謂此論為僧肇所作,或本出于禪宗人之傳說。且查論中語句,頗多宗門所常用,殊不似僧肇口吻。禪宗著作,亦有援引此論者。明·弘治甲子所刊之《寶藏論》,載有《上都章敬寺懷暉》序文。(敘肇在義熙十年年三十一終于長安,未言其被殺。)按懷暉亦唐代禪宗名人之一。(元和十年逝世。)則此論之流行,與禪宗當有關(guān)系。又金·趙秉文《道德經(jīng)集解》,引有所謂肇公之《老子注》,其中有“習學謂之聞,絕學謂之鄰”諸句。(禪宗書《碧巖錄》五引此諸語,則謂出于《寶藏論》。)實《寶藏論》中語。論中亦并頗有道教理論與名辭(如虛洞、太清、陰符等)。則似此論為中唐以后,妄人取當時流行禪宗及道教理論湊成。托名僧肇。而所謂肇公之《老子注》,同是偽書也。檢《寶藏論》云,何謂五通?一曰道通,二曰神通,三曰依通,四曰報通,五曰妖通,云云。夫“通”者亦即“神通”之簡稱,五通者即謂五神通。(按《長阿含》《十上經(jīng)》謂神足通、天耳通等為“六神通”,可以為證!堕L阿含》譯時,僧肇曾參與,并為作序,現(xiàn)存。)今列“神通”為五通之一,肇公博學,曾助什翻譯,(《維摩經(jīng)》《方便品》“游戲神通”句下,肇注曰“經(jīng)云菩薩得五通,或具六通”云云。此為肇知“通”為“神通”之略稱之證。)必不能言論離奇至此。又作偽者似以“神通”者神仙之通,故列一“妖通”與之相對?芍^妖妄已極!秾毑卣摗分疄閭瓮,固可不俟再煩言取證而即決也。

  [參考資料]冢本善隆《肇論研究》;鐮田茂雄《寶藏論の思想史的意義》(《宗教研究》雜志一七一號)。[佛百]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