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華人佛教 > 凈土宗 > 因果啟示 >

受恩不感。念怨不休。

  受恩不感。念怨不休。

  一飯之恩。古人必報。報即無力。心必銘感。念茲在茲。不可或忘。智度論曰。受恩不感。甚于畜生。旨言哉。然恩有大焉者。一天地。二父母。三國王。四師長;蛴腥藨|憒一生。四恩未報。而但沾沾于私恩小惠。是又棄本逐末。非報恩者矣。

  唐史無畏。與張從真為友。無畏家貧。從真每周其衣食。與資令之貿(mào)易。數(shù)年致富。從真被火。家計一空。詣無畏。而無畏竟負(fù)前情。從真但對天欷歔而已。忽黑云驟起。雷震無畏。遂變?yōu)榕。朱書其腹云。?fù)心史無畏。旬日死。語曰。畜知報恩。如馬垂韁。如犬展草。如蛇致珠。如雀銜環(huán)。物尚如此。人何背德。獨不畏變牛乎。

  宋張弼恬淡好學(xué)。精于易。脫李大亮之難。及大亮貴。遇弼于途。持之而泣。悉推家財與之。弼拒不受。大亮言于帝曰。臣及事陛下。弼之力也。愿悉臣官爵與之。帝為遷郎中。將代州都督。弼不任德。亮必報恩。是兩得之。

  君父之仇。骨肉之恨。君子自有以直報怨之道。至于私仇小怨?梢岳砬。可以情恕。便當(dāng)冰釋。若念之不休。則怨怨相報。豈有已時。

  唐李德裕為相。多所修怨。后謫珠崖。見一寺壁。掛十余葫蘆。詢之僧。言人骨灰也。太尉當(dāng)軸。以修怨貶逐同列。死于此。老僧憫之。焚其骨以待其子孫來取耳。德裕聞言。惕然返走。心痛而死。

  明金誠。任刑部主事。初未遇時。曾為麻張困辱。后張犯罪解京。望見誠。一步九頓。誠笑迎之。救其罪。張謁誠。誠執(zhí)禮如平時。張感泣。以女妻其子。

  于鐵樵嘗言。人以勢力加我。我以度量容彼。則掃疊疊之云。熄星星之火矣。故君子不念舊惡也。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