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教故事 > 宗門故事 >

一夜的美麗

  一夜的美麗

  圣凱法師

  那是一種毫不起眼的花,被懶散的我們扔在一個毫不起眼的角落。但是,只有那個角落才能配得上它吧。一座紅墻剝落的老房子,露出里面的土色,門窗上布滿了塵土,一種歲月的回憶充溢在老房子周圍。我也不知道房子里放些什么,只能從模糊的窗戶里看見里面全是各種柜,后來才知道其實是房山石經(jīng)的拓片。

  老房子的門口有一棵珊瑚化石,不知充滿瘡孔的石頭還能記住曾經(jīng)在大海的歲月。然后,便是一種拱形的門,是到藏經(jīng)樓的必經(jīng)之路。無論是誰,當他走到這里時,他都會有一種“曲徑通幽處”的感覺。

  那種不起眼的花就被放在珊瑚化石的石座下,上面沾滿了塵土,我們也從來不向它澆水。住過一段時間后,有法師告訴我,那是曇花。我當時真的有點不敢相信,那種在經(jīng)典里經(jīng)常出現(xiàn),被稱為“優(yōu)曇跋羅花”竟然就這樣一個樣子。從此以后,我就對它開始有種好奇的感覺,一下似乎親近了許多。

  根據(jù)佛經(jīng)的記載,曇花產(chǎn)于喜馬拉雅山麓、德干高原及斯里蘭卡等地。樹干高三公尺余,葉有二種,一種比較平滑,另一種則比較粗糙,長度有十至十八公分,尖端細長。雌雄異花,花托大者如拳,小者如拇指,十余個聚生于樹干,雖可食用而味不佳。

  根據(jù)慧琳《一切經(jīng)音義》卷八記載,曇花為祥瑞靈異之所感,是天花,為世間所無。如果如來下生,以大福德力故,才能感得此花出現(xiàn)。因為它希有難遇,佛經(jīng)中以此花比喻難值佛出世。因為曇花開花時,隱于壺狀凹陷之花托中,故常被誤以為無花植物,由此而產(chǎn)生各種傳說。

  印度從吠陀時代到現(xiàn)在,一直用曇花的粗葉作護摩木,也就是作為祭祀時的薪木。在佛教,過去七佛成道的菩提樹各有不同,優(yōu)曇跋羅樹是第五佛拘那含牟尼如來成道的菩提樹。

  自春入夏,人花無語,歲月無聲,曇花只有偶然翠綠,顯示出它生命的力量。新葉緩緩地從舊葉中長出,葉片上的黑斑漸褪,有種雍容氣度,一種濃郁而清新的自信。我有時給它澆點水,無事時靜靜地注視著這棵充滿神奇的植物,仿佛在聆聽著靈山上的佛陀拈花微笑的遺音。

  有一天,當我拖著疲憊的身體從遠方回到寧靜小屋的時候,竟然意外地發(fā)現(xiàn)曇花已含苞欲放了。一種驚喜驀然襲上心頭,旅途的辛苦一下子便減了許多。看著默默的花,像久別的人,連忙給它澆水、松土,心中盼望著早日相見的消息。

  曇花的生命只有一夜,是最初的一夜,也是最后一夜。那是一個月夜,一輪皎潔的明月懸掛在高空中,天空很深、很高、很藍。那個角落充滿神秘的感覺,那間老房子令人有種不可捉摸的深沉,那斑駁的土墻在訴說著歷史的滄桑,那珊瑚化石在回憶著幾千萬年前大海的歲月。只有那株曇花,在無悔地開放著。潔白花朵,如冬天雪夜,它踏著綽約的步伐,漫步而來,從靈山而來,從雪山而來。它以緩慢的節(jié)奏,進入生命的最燦爛點,也是最頹廢點,沒有一絲保留。

  在這樣一個寂靜無人的深夜,它與黑夜一樣,一樣的深沉,一樣的隱秘。一顆聆聽的心,在這樣的深夜,聆聽著一種孤獨的聲音。它避開了白晝的喧囂,舍棄了百花齊放的熱鬧,冷清、無悔地綻開著。一種淡淡的幽香,清雅、自在,彌漫在四周。它在無語地說法,告訴這個世界:生命,只有一種花,只有一種香,永遠沒有重復,永遠不可再來。

  生命是短暫的,對于曇花來說,更是如此。它已經(jīng)帶著英雄的疲憊,它的笑容漸漸萎縮。雪白如銀的花瓣,變得蒼白了,只有隱隱約約的風骨神韻。這就如那張傷心的臉,站在那高高的臺階上,一種無法回轉的傷心。

  對于擁有的生命來說,這一生,無論什么,我們只有一次,無法重復,不可再來。許多燦爛的時光,如這夜的曇花,最燦爛的時候也就是最頹廢的時候,生即死。不知道曇花是否知道自己也是幻現(xiàn)的,而看花人也有如幻夢,為花,為生命,而徹悟無常。

  無常,并不是要我們去無奈,而是一種奮發(fā)。因為不可重復,無法再來,我們只好努力把握好當下,無悔地生存。生命如今夜,留下的記錄,只有天上的月、夜、花。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