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教故事 > 哲理故事 >

心中無“色”

  心中無“色”

  在物欲橫流的現(xiàn)實社會中,有多少人都無法把持住自己,沉醉于燈紅酒綠之中,迷失了自己,只有心中無“色”才能抵御來自外界的誘惑。

  世界上所能見到的一切物質(zhì),在禪學(xué)上都叫做“色”,色法都是依因緣條件而成的,色法不能單獨存在,因此沒有自性可得,這個不可得的色即是空,所以色的當(dāng)體是空?詹皇菦]有,虛空能包容世界萬物,禪學(xué)主張“真空不礙妙有,妙有不礙真空”。

  一次,洞山禪師問云居禪師:

  “你愛色嗎?”

  云居正在用竹籮篩豌豆,聽到洞山這樣問,嚇了一跳,筐里的豆子也灑了出來,滾到洞山的腳下。洞山笑著彎下腰把豌豆一粒一粒地揀了起來。

  云居禪師耳邊依然回想著洞山禪師剛才說的話,他不知道該怎么回答,這個問題實在是沒有辦法回答。

  “色”包含的范圍太大了!女色、顏色、臉色……

  你穿衣服挑顏色嗎?你吃佳肴喝美酒看重菜色、酒色嗎?你選宅第房舍注意墻色嗎?你會按照別人的臉色行事嗎?你貪戀黃金白銀的財色嗎?你戀慕妖媚艷麗的女色嗎?

  云居禪師放下竹籮,心中還在翻騰。他想了很久才回答道:“不愛!”

  洞山一直在旁邊看著云居受驚、閃躲、逃避,他惋惜地說:“你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想好了嗎?等你真正面對考驗的時候,是否能夠從容面對呢?”

  云居大聲說道:“當(dāng)然能!”然后他向洞山禪師臉上看去,希望能得到他的回答,可是洞山只是笑,沒有任何的回答。

  云居禪師感到很奇怪,反問道:“那我問你一個問題行嗎?”

  洞山說:“你問吧!”

  云居問:“你愛女色嗎?當(dāng)你面對誘惑的時候,你能從容應(yīng)付嗎?”

  洞山哈哈大笑地說:“我早就想到你要這樣問了!我看她們只不過是美麗的外表掩飾下的臭皮囊而已。你問我愛不愛,愛與不愛又有什么關(guān)系呢?只要心中有自己堅定的想法就行了,何必要在乎別人怎么想!”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眼中有色,心中無色,才能坦然面對世間的各種誘惑。

  有一次,有位學(xué)僧請示趙州禪師說:“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這個禪理怎樣解釋呢?”

  “聽我一偈:礙處非墻壁,通處沒處空;若人如是解,空色本來同。”趙州禪師回答。

  學(xué)僧聽偈后仍然不解,趙州禪師又說:“佛性堂堂顯現(xiàn),住性有情難見;若悟眾生無我,我面何如佛面?”

  可是,學(xué)僧還是不明白,又問:“禪師!我請問您的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道理呀!”

  趙州禪師兩眼圓睜,大聲說:“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俗人固執(zhí)地認為一切都有實體,處處障礙,無法貫徹現(xiàn)象與本體,一旦體悟諸法無我,緣起性空,就知道禪心即是我心,我心即是禪心了。

  有一天,有人拿了一件煙花女子佩帶的精致小肚兜給東海寺的澤庵和尚看,故意想難他一難。

  不料和尚突然一笑,嘴里說:“繡得多么好!老僧也喜歡有這等美人陪伴!”同時,動筆寫了一段偈語:“佛賣法、祖師賣佛、末世之僧賣祖師。有女賣卻四尺色身,消安了一切眾生的煩惱。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柳綠花紅,夜夜明月照清池,心不留亦影不留。”

  “色”只有在“心”的感受下才發(fā)生作用。“心不留則影不留”,一切“色”便化作了“空”。只是世人大多不明白這個禪理,“心”放不下,所以常常為之困撓。

  很久以前,一位年輕的修行者,在前往舍衛(wèi)城化緣的途中遇見一個漂亮的女孩。他不由得動了愛戀之心,相思成疾,終日茶飯不思,臥病在床。師兄弟都去探望他的病情,看到他失魂落魄的模樣,十分擔(dān)心。

  年輕的修行者就把心中的一切苦惱一股腦的吐露了出來。師兄弟們雖然同情他的單相思,但都幫不上什么忙,只有用言語來安慰他。

  然而,單相思的修行者實在聽不進大家的好言勸慰,于是大家決定把這件事情稟告給釋尊。

  釋尊知曉內(nèi)情之后,出乎意料地說:“你不必如此憂慮,好好吃飯休息,我一定會幫你,你的愿望很快就會實現(xiàn)的!”

  大家都很詫異釋尊的做法,那位年輕修行者心花怒放,精神為之一振。他飽餐一頓之后,跟隨釋尊離開袛園精舍,前往舍衛(wèi)城。

  釋尊率領(lǐng)一群弟子趕往那位少女家。一到達家門,就聽見屋里傳來悲哀的哭泣聲,混亂不已。他們上前一問,原來那少女在三天前死了。因父母眷愛,舍不得埋葬,致使尸體發(fā)臭,慘不忍睹。

  釋尊回頭看看年輕的修行者,諄諄告誡道:“你迷戀的那位姑娘,現(xiàn)在成了這個模樣。你應(yīng)當(dāng)知道萬物無常,生滅變化,瞬息之間,時不我待的道理。只有愚癡者才只看外表,不顧真實,才會因此而痛苦自傷。”

  “看見美色,內(nèi)心迷惑;對于無常,心不在焉。以淫樂毀滅自己,無異作繭自縛。智者能夠當(dāng)機立斷,敢于消除一切苦惱。如果縱情放逸,耽于淫樂,溺于情愛,無異自造牢獄。只有內(nèi)心覺悟,斷絕淫欲,才能沖破邪欲的牢獄,徹底斷絕生死的苦難。”

  年輕的修行者目睹少女腐爛的尸體,又聽到釋尊誠摯懇切的說法,頓生悔悟之心。他五體投地,向釋尊禮拜,表示謝罪。然后跟隨釋尊回到精舍,努力修習(xí),終于修成了正果。

  諸法無自性,

  一切無能知;

  若能如是解,

  是則無所解。

  ——《華嚴經(jīng)卷十》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