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化家庭的職業(yè)選擇
佛化家庭的職業(yè)選擇
合理的經濟生活是生存的基本要素,古人說:衣食足,然后才能知禮義。佛教八正道中的正業(yè),就是指正當的職業(yè)。有了正當的職業(yè),生活的基本需要有了依靠,才有余力去幫助他人,服務社會。因此,凡是不危害社會大眾的士農工商等職業(yè),佛教認為可以去從事。佛教主張應該存財于百姓,百姓富足了,國家才能強盛,佛教有了凈財也才能興隆,因此合理的經濟生活是被認許的。但是舉凡傷天害理、陷民不利的工作,譬如開辟賭場,謀取暴利;販賣軍火毒品,危及國家;私販人口,妨害善良風俗;乃至開酒家、開地下舞廳等不當行業(yè),都是佛教所禁止的,至于經濟犯罪,擾亂國家的安定,縱然暫時吃到了刀口上的蜂蜜,但是也付出了割舌的血淋淋代價。君子取財有道,非份之財不覬覦貪想。強取豪奪,雖然一時嘗到甜果,卻種下生生世世的苦因。我們要追求的是永世的安樂經濟生活,而不是如曇花一現般短暫夢幻的享樂。
(一)正命--正當的經濟生活
1.合乎五戒、八正道的生活
所謂「五戒」就是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身為佛教徒,凡是與殺、盜、淫、妄語,乃至賭博、毒品等販賣有關的行業(yè),都應避免。如屠戶、酤酒、酒家、舞廳、妓女戶、相命、占卜、釣具等,這些都是佛陀斥之為邪命的職業(yè),所以佛教徒不應該以此謀生。
此外,貪污、敲詐、剝削、仿冒、偽造皆為非法取財,國法既不容,佛制亦不許可。
什么是正當的職業(yè)?《雜阿含經》中說:「種田行商賈,牧牛羊蓄息,邸舍以求利,造屋舍床臥,六種資生具。」以現在而言,還應加上公教人員、醫(yī)護人員等,只要以正當的方式,勞心勞力換得的生活,皆稱為正當的職業(yè)。
2.非道不行
所謂「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在《善生經》中,對于取財有六種非道,不可為之:
(1)種種戲求財物者為非道:如賭博、競勝、比武等皆是。以博戲而求財物,不但求財不得,而且事業(yè)不成,更使本有的財物因而消耗,精神亦將受損。有六種災患:*1賭博場中最容易生怨起諍。*2因與人競爭,輸則必覺羞辱。*3輸則心生不甘,贏則睡眠不安。*4使得怨家得其所欲而心生歡喜。*5讓親朋好友因愛護你而為你擔憂。*6賭博之徒,智者所呵斥,眾人亦不能信任你。
(2)非時行求財物者為非道:非時行,指晝夜顛倒,不顧家庭眷屬,如玩弄娼妓,不務正業(yè),即世間放蕩浪子。非時行的人不經營作事,則功業(yè)無成,財物亦不能得,本有的財物也會日漸消耗。非時行亦有六災患:*1不自護身。*2不護財物。*3不護妻子。*4為人所疑。*5多生苦患。*6為人所謗。
(3)飲酒放逸求財物者為非道:酒能亂性,飲酒的人必多放逸,因此也有六種過患:*1酒醉時往往身家不顧,財物喪失。*2酒含毒汁,能傷人致疾,或因酒醉露宿,或因酒醉跌倒而生疾病。*3酒能使人興奮,容易起斗諍。*4醉時多發(fā)狂言,雖有隱密之事,不知自護,以致計劃失敗。*5世之醉漢,智者所避之,無人稱譽,無人愛護。*6酒性昏迷,能令智能減少,增長愚癡。
(4)親近惡知識求財物者為非道:指親近惡友不但不能得財,反而有傾家蕩產,甚至喪命的災禍。若人親近惡知識者,當知有六種災患:*1親近賊。*2親近欺誑。*3親近狂醉。*4親近放恣。*5逐會嬉戲。*6以此為親友,以此為伴侶。
(5)常喜妓求樂求財物者為非道:指性好歌舞娼妓,任意浪費。此亦有六種過患:*1喜聞歌。*2喜觀舞。*3自歌舞。*4喜熱鬧聚會。*5喜拍手叫呵。*6喜見弄鈴。
(6)懶惰求財物者為非道:指性好游蕩,不喜作業(yè),凡寒熱饑飽都有借口,不肯作事。其有六災患:*1大早不作業(yè)。*2大熱不作業(yè)。*3大寒不作業(yè)。*4大晚不作業(yè)。*5大飽不作業(yè)。*6大饑不作業(yè)。
以上六種皆是消耗財物不能生產,現世勞神喪財,身敗名裂;來生墮苦趣,失人身,所以說是非道,非人倫善道也。人生在世,必須有正當的事業(yè),因勤奮經營,使得衣食豐足而生安定,然后才能生種種的善事,即所謂「衣食足,然后禮樂興也」。
3.理財之道
我們有錢,并不完全達到目的,怎樣處理自己的財富,這仍然是主要的課題。假如你每一個月有一萬元的收入,你怎樣來處理你的財富呢?在《雜阿含經》里面有一首偈語說:「一份自食用,二份營生業(yè),余一分藏密,以撫于貧乏!
十分之四--經營事業(yè)
十分之三--家庭生活
十分之二--儲蓄應需
十分之一--作福功德
在《大寶積經》中,佛陀告訴我們財富處理的方法,以波斯匿王為例,他的財富,已經不要為生活計算,他處理的方法是把它分作三分:
三分之一--用來救濟貧窮
三分之一--奉獻國家作為資源
在《涅槃經》中,對財富的處理方法是說,除了生活所需之外,有四分分法:
四分之一--供養(yǎng)父母妻子
四分之一--補助仆傭屬下
四分之一--施給親屬朋友
四分之一--奉事國家沙門
(二)佛教徒應有的職業(yè)道德觀
工作除了提供生活所需,也是奉獻、服務、廣結善緣的最好修行,因此應該具備正確的觀念,亦即所謂的職業(yè)道德。
1.要有因果的觀念:不藉公務之便而貪污詐欺、假公濟私、收受賄賂、強取豪奪、威脅利誘等;凡有所得,悉數歸公,一絲不茍。
2.要有忍耐的力量:受責不抱怨,遇難不推諉,要任勞任怨,一切想當然爾。有了忍耐的力量,才能擔當,才能負責。
3.要有敬業(yè)的精神:在工作中,要認真負責,要樂在其中,遇事不推托,不以磨人為樂,要給人方便,給人服務,此即是敬業(yè)。
4.要有感恩的美德:凡事感恩,感謝老板提供工作機會,感謝同事、部屬協(xié)助我們工作等,有了感恩的心,不論多忙、多累,都會歡喜的去做。
(三)如何創(chuàng)造事業(yè)
每個人都有很多夢想,在這么多的夢想中,總希望自己的事業(yè)能有所成就。我們的事業(yè)如何才能有成就呢?以下四句偈可以給我們啟示:
第一、從合群中廣結人緣:一個人的事業(yè)光靠自己的努力是不夠的,還得依靠大家,所謂「眾緣和合」,所以我們要有一個合群的風范,與人友善相處。你要想大家接受你,就必須廣結人緣,給人很多的幫助,助人者人恒助之。
第二、從工作中發(fā)揮熱忱:要想創(chuàng)造事業(yè),就要對工作有興趣,對工作有信心,更要能發(fā)揮熱忱。
第三、從節(jié)儉中樂于喜舍:創(chuàng)造事業(yè)的人,對自己一定要節(jié)儉,對別人要寬厚。節(jié)儉,不光只是財物上的節(jié)儉,也包括時間上的節(jié)儉、感情上的節(jié)儉,所以必須懂得處理運用金錢、時間、感情,并把節(jié)儉下來的財富布施給大家,讓大眾共同來享受你的財富。
第四、從勤奮中創(chuàng)造明天:我們要從勤勞奮斗里創(chuàng)造新希望,希望事業(yè)越來越開展,越來越茁壯!盖谟泄,嬉無益」、「早起的鳥兒有蟲吃」,從奮斗中才有明天的收獲。
- 因果報應
- 嫖娼有報應嗎?真實的嫖娼報應
- 佛典故事
- 禪宗公案
- 邪淫現世報:二男女車上縱欲釀車禍被燒死
- 我懺悔,我的報應來了-淫人妻者,妻淫人
- 學佛與富貴
- 與賣淫女風流一次 70歲花心老漢染惡疾
- 被燒死的蛇
- 佛學故事
- 百喻經故事全集譯注
- 阿彌陀佛的故事
-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簡介
- 邪淫的隱形果報 誰都逃不掉
- 念地藏經招鬼?不敢念地藏經的請進來
- 民間故事
- 地藏經感應
- 金剛經感應事跡
- 大難不死 意外獲得足以致富的特異功能
- 一行禪師:《故道白云》
- 鳥為食亡,人為色死
- 孝的故事
- 金剛經故事
- 一盆洗腳水的警示
- 損友導淫 精盡喪命
- 佛教因果報應的真實案例
- 淫色最容易觸犯,不斷淫欲心難清靜
- 人和動物的感人故事
- 念誦《心經》,心想事成
- 念誦地藏經的真實感應六則
- 佛咒感應
- 善護口業(yè),免遭大難
- 智慧故事
- 心經故事
- 戒邪淫故事
- 這兩個因果故事,讓你了解什么是業(yè)障
- 兩性關系
- 地藏經故事
- 心經故事
- 十大弟子傳
- 持蓮觀音是什么菩薩?持蓮觀音的故事
- 三歲小孩都懂得的道理,八十高齡也未必做得到
- 愚人食鹽的原文和譯文及道理
- 迦旃延尊者度化惡生王的故事
- 心平氣和 自度度人
- 馬需調教,樹要修剪,人需約束
- 心性要平和柔和
- 用實際行動展現自己的魅力、體現自己價值
- 從來不丟東西的婦人,只因她前世做了這件事
- 世俗王子從圣人走向神壇,釋迦牟尼佛的一生簡介
- 盲人摸象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 《大方等如來藏經》萎花喻的故事
- 人生不管是順境還是逆境,都要用好心情來對待
- 借花獻佛的由來,釋迦牟尼前身以花供養(yǎng)燃燈佛
- 以感恩的心面對世界
- 以平等心面對蕓蕓眾生,是菩薩的道德
- 梁武帝與佛教有什么關系,四次舍身入寺的是哪個寺?
- 佛陀度化慳貪長者修大布施
- 宋文帝問法求那跋摩的故事
- 知足并感恩,要知道別人的好并懂得回報
- 盲人打燈籠,即與人方便,也與己方便
- 禪師救蝎子,不因天性而放棄天性
- 從惜福看窮三代還是富三代
- 大乘心難發(fā),不愿再發(fā)大乘心的舍利弗
- 聽經的蛤蟆,命終后脫離畜生道,上升四天王宮
- 學佛貴在實行,堅持不懈地去修一個法門,終會成功
- 熟悉經藏的比丘與精進修道的比丘
- 佛教歷史上與水陸法會有因緣的高僧
- 借事磨練,善用其心,讓心走出煩惱的牢獄
- 薄拘羅尊者,五次被后母加害,卻都毫發(fā)無損
- 馬鳴菩薩抵億金的故事
- 人活著根本不需要很多,少欲知足自得安樂
- 九月初四,弘一大師圓寂日,德行與精神常存我們心間
- 釋迦牟尼佛修忍辱,忍辱仙人與歌利王的故事
- 舍棄對五欲的貪著,成功飛出籠子的鴿王
- 寺廟為什么喜歡種銀杏?佛珠變銀杏的故事
- 鳩摩羅什是誰?東晉高僧鳩摩羅什的一生
- 短暫的快樂與長久的快樂,你選擇哪個?
- 三年不吃飯的出家人
- 急性子與慢性子,人與人要學會理解和忍耐
- [放生起源]寺院設立放生池在經典或傳統(tǒng)上有什么根據?
- [感應故事]心經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種?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簡單介紹
- [佛與人生]面對別人的批評,應該怎么做?
- [佛學常識]八關齋戒的解釋、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學常識]袈裟是什么意思?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學常識]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稱為“寶”?
- [佛學常識]為什么要皈依三寶?歸投三寶令身心安穩(wěn)
- [人物故事]佛教貧女供燈的故事與啟示
- [佛經故事]釋迦牟尼佛和菩提達多的雙頭鳥故事
- [佛學常識]食存五觀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須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寶珠
- [禪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煙”的故事
- [佛經故事]富孩子變窮孩子,《法華經》窮子喻的故事
- [佛學常識]布施的意思與種類
- [佛經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