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家庭,好的教育,才有好的孩子
她是專家學者,作家翻譯家,也是錢鐘書眼中最賢的妻,最才的女。
她兒時進的是啟明、振華,長大后上的是清華、牛津,從小到大上名校,好的教育幾乎伴隨一生;作為在開明家庭和教育中長大的新女性,卻嫁入需對公婆行叩拜禮的傳統(tǒng)家庭,但依·然和丈夫相親相愛了一生……可以說,楊絳先生的一生是傳奇的,不論命運多艱,身上永遠充溢著一種無怨無悔的向上之氣,到了老年,臉上的淡定從容更是散發(fā)一種別樣氣質。
她和錢鐘書先生的女兒錢瑗同樣是一位才女,曾在北京師范大學擔任英語系教授,雖然于1997年去世,但我們仨的故事,至今流傳,感動了無數(shù)人。
那么,在楊絳先生眼中,什么樣的教育才算好的教育?以下即為先生給出的答案。
好的教育,榜樣的作用很重要
我體會,好的教育首先是啟發(fā)人的學習興趣,學習的自覺性,培養(yǎng)人的上進心,引導人們好學,和不斷完善自己。要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受教育,讓他們潛移默化。這方面榜樣的作用很重要,言傳不如身教。
我自己就是受父母的影響,由淘氣轉向好學的。
爸爸說話入情入理,出口成章,《申報》評論一篇接一篇,豪氣沖天,擲地有聲。我佩服又好奇,請教秘訣,爸爸說:哪有什么秘訣?多讀書,讀好書罷了。媽媽操勞一家大小衣食住用,得空總要翻翻古典文學,現(xiàn)代小說,讀得津津有味。我學他們的樣,找父親藏書來讀,果然有趣,從此好讀書,讀好書入迷。
爸爸在京師高等檢察廳廳長任上,因為堅持審理交通部總長許世英受賄案,寧可被官官相護的北洋政府罷官。他當江蘇省高等審判廳廳長時,有位軍閥到上海,當?shù)厥考澛?lián)名登報歡迎,爸爸的名字也被他的屬下列入歡迎者的名單,爸爸不肯歡迎那位軍閥,說名與器不可假人,立即在報上登啟事聲明自己沒有歡迎。上海淪陷時期,爸爸路遇當了漢奸的熟人,視而不見,于是有人謠傳楊某瞎了眼了。
爸爸從不訓示我們如何做,我是通過他的行動,體會到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古訓的真正意義的。
我們對女兒錢瑗(小名阿圓),也從不訓示。她見我和鐘書嗜讀,也猴兒學人,照模照樣拿本書來讀,居然漸漸入道。她學外文,有個很難的單詞,翻了三部詞典也未查著,跑來問爸爸,鐘書不告訴,讓她自己繼續(xù)查,查到第五部辭典果然找著。
和孩子在一起,要讓孩子玩著學
鐘書從來擺不出父親的威嚴,他比女兒還要頑皮。
阿圓小時候常說:"我和爸爸最哥們,我們是媽媽的兩個頑童,爸爸還不配做我的哥哥,只配做弟弟。"
有一次,阿圓大熱天露著肚皮熟睡,鐘書就給她肚皮上畫個大臉,被我一頓訓斥,不敢再畫。每天臨睡他還要在女兒被窩里埋置"地雷",把大大小小的玩具、鏡子、刷子,甚至硯臺或大把的毛筆都埋進去,等女兒驚叫,他得意大樂,恨不得把掃帚、畚箕都塞入女兒被窩。女兒臨睡前必定小心搜查一遍,把被里的東西一一取出。這種玩意兒天天玩也沒多大意思,可是鐘書卻百玩不厭。
除了逗女兒玩,鐘書也教女兒英文單詞,見有潛力可挖,還教了些法語、德語單詞,大多是帶有屁、屎的粗話。有朋友來時,鐘書就要女兒去賣弄。"我就八哥學舌那樣回答,客人聽了哈哈大笑,我以為自己很'博學',不免沾沾自喜,塌鼻子都翹起來了。"阿圓在書中寫到。
鐘書寫《圍城》時,對女兒說里面有個丑孩子,就是她。阿圓信以為真,卻也并不計較。后來他寫《百合心》里,又說里面有個最討厭的女孩子就是她。這時阿圓稍微長大些,怕爸爸冤枉她,每天找他的稿子偷看,錢鐘書就把稿子每天換個地方藏起來。一個藏,一個找,成了捉迷藏式的游戲。后來連我都不知道稿子藏到哪里去了。
"鐘書的'癡氣'也怪別致的。他很認真地跟我說:'假如我們再生一個孩子,說不定比阿圓好,我們就要喜歡那個孩子了,那我們怎么對得起阿圓呢。'提倡一對父母生一個孩子的理論,還從未講到父母為了用情專一而只生一個。"
而我對現(xiàn)代教育知道的不多。從報上讀到過美術家韓美林作了一幅畫,送給兩三歲的小朋友,小孩子高高興興地回去了,又很快把畫拿來要韓美林簽名,問他簽名干什么,小孩說:"您簽了名,這畫才值錢!"可惜呀,這么小的孩子已受到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價值觀的教育難道不應引起注意嗎?
好的家庭,要有好的夫妻關系
我與錢鐘書是志同道合的夫妻。我們當初正是因為兩人都酷愛文學,癡迷讀書而互相吸引走到一起的。鐘書說他"沒有大的志氣,只想貢獻一生,做做學問。"這點和我志趣相同。
我愛丈夫,勝過自己。我了解錢鐘書的價值,我愿為他研究著述志業(yè)的成功,為充分發(fā)揮他的潛力、創(chuàng)造力而犧牲自己。這種愛不是盲目的,是理解,理解愈深,感情愈好。相互理解,才有自覺的相互支持。
詩人辛笛說錢鐘書有"譽妻癖",鐘書的確欣賞我,不論是生活操勞或是翻譯寫作,對我的鼓勵很大,也是愛情的基礎。同樣,我對錢鐘書的作品也很關心、熟悉,1989年黃蜀芹要把他的《圍城》搬上銀幕,來我家討論如何突出主題,我覺得應表達《圍城》的主要內涵,立即寫了兩句話給她,那就是:圍在城里的人想逃出來,城外的人想沖進去。對婚姻也罷,職業(yè)也罷。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
意思是"圍城"的含義,不僅指方鴻漸的婚姻,更泛指人性中某些可悲的因素,就是對自己處境的不滿。錢鐘書很贊同我的概括和解析,覺得這個關鍵詞"實獲我心"。
我是一位老人,凈說些老話。對于時代,我是落伍者,沒有什么良言貢獻給現(xiàn)代婚姻。只是在物質至上的時代潮流下,想提醒年輕的朋友,男女結合最最重要的是感情,雙方互相理解的程度,理解深才能互相欣賞吸引、支持和鼓勵,兩情相悅。
我以為,夫妻間最重要的是朋友關系,即使不能做知心的朋友,也該是能做得伴侶的朋友或互相尊重的伴侶。門當戶對及其他,并不重要。
- 上一篇:這三天,讓我找到三年甚至十年都找不到的東西
- 下一篇:被餓死的羅漢小駝背
- 因果報應
- 嫖娼有報應嗎?真實的嫖娼報應
- 佛典故事
- 禪宗公案
- 邪淫現(xiàn)世報:二男女車上縱欲釀車禍被燒死
- 我懺悔,我的報應來了-淫人妻者,妻淫人
- 學佛與富貴
- 與賣淫女風流一次 70歲花心老漢染惡疾
- 被燒死的蛇
- 佛學故事
- 百喻經故事全集譯注
- 阿彌陀佛的故事
-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簡介
- 邪淫的隱形果報 誰都逃不掉
- 念地藏經招鬼?不敢念地藏經的請進來
- 民間故事
- 地藏經感應
- 金剛經感應事跡
- 大難不死 意外獲得足以致富的特異功能
- 一行禪師:《故道白云》
- 鳥為食亡,人為色死
- 孝的故事
- 金剛經故事
- 一盆洗腳水的警示
- 損友導淫 精盡喪命
- 佛教因果報應的真實案例
- 淫色最容易觸犯,不斷淫欲心難清靜
- 人和動物的感人故事
- 念誦《心經》,心想事成
- 念誦地藏經的真實感應六則
- 佛咒感應
- 善護口業(yè),免遭大難
- 智慧故事
- 心經故事
- 戒邪淫故事
- 這兩個因果故事,讓你了解什么是業(yè)障
- 兩性關系
- 地藏經故事
- 心經故事
- 十大弟子傳
- 持蓮觀音是什么菩薩?持蓮觀音的故事
- 三歲小孩都懂得的道理,八十高齡也未必做得到
- 愚人食鹽的原文和譯文及道理
- 迦旃延尊者度化惡生王的故事
- 心平氣和 自度度人
- 馬需調教,樹要修剪,人需約束
- 心性要平和柔和
- 用實際行動展現(xiàn)自己的魅力、體現(xiàn)自己價值
- 從來不丟東西的婦人,只因她前世做了這件事
- 世俗王子從圣人走向神壇,釋迦牟尼佛的一生簡介
- 盲人摸象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 《大方等如來藏經》萎花喻的故事
- 人生不管是順境還是逆境,都要用好心情來對待
- 借花獻佛的由來,釋迦牟尼前身以花供養(yǎng)燃燈佛
- 以感恩的心面對世界
- 以平等心面對蕓蕓眾生,是菩薩的道德
- 梁武帝與佛教有什么關系,四次舍身入寺的是哪個寺?
- 佛陀度化慳貪長者修大布施
- 宋文帝問法求那跋摩的故事
- 知足并感恩,要知道別人的好并懂得回報
- 盲人打燈籠,即與人方便,也與己方便
- 禪師救蝎子,不因天性而放棄天性
- 從惜福看窮三代還是富三代
- 大乘心難發(fā),不愿再發(fā)大乘心的舍利弗
- 聽經的蛤蟆,命終后脫離畜生道,上升四天王宮
- 學佛貴在實行,堅持不懈地去修一個法門,終會成功
- 熟悉經藏的比丘與精進修道的比丘
- 佛教歷史上與水陸法會有因緣的高僧
- 借事磨練,善用其心,讓心走出煩惱的牢獄
- 薄拘羅尊者,五次被后母加害,卻都毫發(fā)無損
- 馬鳴菩薩抵億金的故事
- 人活著根本不需要很多,少欲知足自得安樂
- 九月初四,弘一大師圓寂日,德行與精神常存我們心間
- 釋迦牟尼佛修忍辱,忍辱仙人與歌利王的故事
- 舍棄對五欲的貪著,成功飛出籠子的鴿王
- 寺廟為什么喜歡種銀杏?佛珠變銀杏的故事
- 鳩摩羅什是誰?東晉高僧鳩摩羅什的一生
- 短暫的快樂與長久的快樂,你選擇哪個?
- 三年不吃飯的出家人
- 急性子與慢性子,人與人要學會理解和忍耐
- [放生起源]寺院設立放生池在經典或傳統(tǒng)上有什么根據(jù)?
- [感應故事]心經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種?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簡單介紹
- [佛與人生]面對別人的批評,應該怎么做?
- [佛學常識]八關齋戒的解釋、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學常識]袈裟是什么意思?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學常識]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稱為“寶”?
- [佛學常識]為什么要皈依三寶?歸投三寶令身心安穩(wěn)
- [人物故事]佛教貧女供燈的故事與啟示
- [佛經故事]釋迦牟尼佛和菩提達多的雙頭鳥故事
- [佛學常識]食存五觀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須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寶珠
- [禪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煙”的故事
- [佛經故事]富孩子變窮孩子,《法華經》窮子喻的故事
- [佛學常識]布施的意思與種類
- [佛經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