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教故事 > 人物故事 >

民國四大高僧弘一法師李叔同的書法人生

階段二:皈依初期,碑帖之變

  1918年正月十五日,法師皈依,到了五月下旬,到虎跑寺入山了。七月大勢至菩薩圣誕日,剃度出家。

  出家后,弘一法師的用筆與結(jié)體都有很大轉(zhuǎn)變,在原來強烈的魏碑風格中融入帖學風格。不再刻意追求點畫精到,勁挺的和轉(zhuǎn)折的圭角都變得更圓潤含蓄。橫畫一改原來的極力向右上方傾斜的狀態(tài),而變?yōu)楸M量的水平。結(jié)字原則開始轉(zhuǎn)變碑體的風格,字內(nèi)空間更加開放,筆畫之間一縷空隙也讓字體顯得更加自然。

民國四大高僧弘一法師李叔同的書法人生

佛號與蓮池大師偈語(1922)

階段三:晚年,碑帖圓融

  陳祥耀《弘一法師在閩南》云:其初由碑脫化而來,體勢較矮,肉較多。其后肉漸減,氣漸收,力漸凝,變成較方較楷的一派。數(shù)年后乃由方楷而變?yōu)樾揲L,骨肉由飽滿而變?yōu)槭萦,氣韻由沉雄變(yōu)榍灏,其不可及處,乃在筆筆氣舒、鋒藏、神斂。

  晚年弘一法師的用筆既非魏碑體,亦帖體,已經(jīng)碑帖兩忘,簡到極致。

  字形出乎想象的修長,橫畫短促,豎畫綿長含弧形,字形中部內(nèi)擫,猶如魏碑體結(jié)字,但是筆畫之間又猶如帖體那樣開放。筆畫之間成密不透風與疏可走馬,形成強烈對比。

  晚年的弘一法師書法作品表現(xiàn)得更明顯。字形修長,字形的中軸線微妙地擺動,伸展的長筆畫多了,短筆畫也多了。這種長短筆畫的對比,完全打破了我們習慣的橫豎撇捺的節(jié)奏。

  弘一法師的筆畫看起來柔弱,但是細心體會他的中段由于筆鋒變換顯示的痕跡,會發(fā)覺這非常具有力量。而且書寫一絲不茍,精神非常飽滿。

  我們欣賞弘一法師書法,就要抓住這種關(guān)系,筆尖落紙,有一種不管什么狀態(tài)只顧往目的地奔去的書寫感覺,而且筆尖的運行過程中手又一直很好的控制著毛筆,并不是放任自流。找到這種自然、平和又自律的感覺就能找到欣賞弘一法師書法的竅門。

民國四大高僧弘一法師李叔同的書法人生

佛號與慈照宗主法語

印祖點撥

  弘一法師風格的演變除了早年奠定的書法功底后精進修行,持戒念佛的成就,還有一個直接原因便是印光法師的指導。

  弘一法師十分佩服印光法師,曾贊嘆印光法師之文,如日月歷天,普燭群品,認為大德如印光法師者,三百年來,一人而已。他曾多次向印祖寫信請教,印祖都給予悉心指導。

  “古往今來,不少人用行書草體寫經(jīng),我對此絕不贊成。想要斷煩惑、了生死、度眾生、成佛道,豈可將抄經(jīng)視為兒戲,由著性子寫得游龍舞鳳的?”印光法師在給弘一法師的回信中說道,“寫經(jīng)不同寫字屏,取其神趣,不必工整。若寫經(jīng),宜如進士寫策,一筆不容茍簡。其體必須依正式體。若座下書札體格,斷不可用。古今人多有以行草體寫經(jīng)者,光絕不贊成。”

  印祖的點撥對弘一法師的觸動很大,他按照印祖的要求調(diào)整了字體,并寄給印祖鑒定。而弘一法師日后的書寫也更加一絲不茍。他重新開始寫工楷,但又不限于工楷呆板的一筆一劃。字體工整正方,點畫厚實穩(wěn)健,用筆漸趨沉穩(wěn)厚重。

  法師把書法和佛法融為一體,字字清正,不落一塵,澹泊寧靜,創(chuàng)造出了獨具特色的“弘體”字。弘體莊嚴、工整,卻又不失變化和靈性,于平淡、恬靜中蘊含著博大生命力和情懷。

  弘一法師因此被譽為寫經(jīng)第一人,他的書法也被人譽為“佛書”。1937年3月,法師在廈門南普陀佛教養(yǎng)正院講演時稱,“我覺得最上乘的字或最上乘的藝術(shù),在于從學佛法中得來。要從佛法中研究出來,才能達到最上乘的地步。所以,諸位若學佛法有一分的深入,那么字也會有一分的進步,能十分的去學佛法,寫字也可以十分的進步。”

文章轉(zhuǎn)自微信公眾號:大圣五臺山古文殊寺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