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名人與香山寺
一、大唐高僧與香山寺
在漢化佛教偶像中,千手千眼觀土音也稱大慈大悲救苦救難觀士音是最受世人尊奉的菩薩。因其常居于浙江舟山普陀山,故亦稱南海觀士音。吳承恩《西游記》為讀者刻畫了一位慈眉善目,寬厚仁愛,扶危濟困,法力無邊,文靜飄逸,雍容大度的南海觀士音形象,唐僧、孫悟空師徒多虧觀音菩薩的關照,才得以渡過八十一難,成功地到達西天取回真經(jīng)。
其實浙江舟山普陀只不過是觀土音顯靈說法的道場,而她最初出家得道正果之地卻在中原平頂山香山寺,即位于今天平頂山市西郊的香山寺。這一因緣是初唐高僧道宣大師于高宗乾封二年 ( 公元 667 年 ) 在長安終南山靈感寺破解并公諸于世的。
道宣是漢化佛教律宗的創(chuàng)始人,佛教史學家,俗姓錢,祖籍丹徒 ( 今屬江蘇 ) ,出身名門, 15 歲人長安日嚴寺從智君頁受業(yè), 16 歲落發(fā), 20 歲在大禪定寺從智首受具足戒。心存律部,靜坐山林,三衣一食,修行定慧。他三入終南山,潛心從事律學著述,成書 35 部 188 卷,盛名遠播西域。他與大醫(yī)學家孫思邈私交甚深,每一來往,必議論終日。他曾為長安西明寺上座,參加玄奘譯場,負責漢譯經(jīng)文的潤色工作。乾封二年 ( 公元 667 年 ) 春,道宣在終南山靈感寺戒壇,為諸州大德二十多人授具足戒,感天人來談律相,破解觀士音大土肉身降跡之處,香山在嵩岳之南 200 余里,三山并列,中者即是菩薩出家成道之地。并口授弟子義常觀音菩薩香山出家得道正果的來龍去脈。道宣圓寂后,義常于武則天圣歷二年 ( 公元 699 年 ) 將師父生前口授內(nèi)容追記成文,取名《香山大悲菩薩傳》。
宋哲宗紹圣年間 ( 公元 1094 — 1097 年 ) ,高僧懷晝住持汝州香山寺,欲求《香山大悲菩薩傳》而不得。元符二年 ( 公元 1099 年 ) 十一月一天傍晚,忽有一個游方僧人來到香山寺.三衣襤樓,風貌甚古,自稱居于長安終南山,聞香山有大悲菩薩,故來瞻禮。他圍著寺中大悲觀音大土塔轉(zhuǎn)到天明,才對懷晝說:“僧昔在終南山靈感寺古屋經(jīng)堆中尋得一卷書,題曰《香山大悲菩薩傳》,乃唐南山道宣律師問天神所傳靈應神妙語,敘菩薩應化之跡。藏之積年,晚聞京西汝州香山即菩薩成道之地,故跋涉而來,冀獲瞻禮,果有靈蹤在焉。”遂將《香山大悲菩薩傳》交給懷晝。懷晝?nèi)绔@至寶,即邀新任汝州知州、翰林學士蔣之奇至寺對《香山大悲菩薩傳》進行潤色加工,又請大書法家、翰林學士蔡京正楷書丹,刻石成碑,立于大悲觀音大土塔下券洞內(nèi)。
宋以降汝州香山寺成為中國佛教圣地之一,為天下佛徒所瞻拜。直到今天,這通《香山大悲菩薩傳》碑仍保存在香山寺正中的八角九級“大悲觀音大土塔”內(nèi)。我們從道宣所創(chuàng)《香山大悲菩薩傳》可以看到佛教漢化的足跡。由道宣首創(chuàng),經(jīng)過蔣之奇潤色的《香山大悲菩薩傳》成為漢化佛教觀音菩薩身世的最權威文本,它世世代代凈化著僧俗人眾的靈魂。
二、蔡京與香山寺
蔡京是北宋末年的大奸臣。《水滸傳》將其奸臣形象刻畫得淋漓盡致,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但蔡京又是北宋時代一位大書法家,其書法成就堪與蘇東坡、黃庭堅、米芾相提并論。這——點除熟知書法史的圈內(nèi)人土外,恐怕知之者不多。至于平頂山香山寺內(nèi)保存有蔡京的正楷書法作品,就更鮮為人知了。
蔡京,興化仙游(今屬福建)人,神宗熙寧三年 ( 公元 1070 年 ) 進士,哲宗元枯元年(公元 1086 年)知開封府。這時主持國政的是司馬光。司馬光限 5 天之內(nèi)廢除王安石所行雇役法,恢復原來的差役法。改革派和中間派對此舉皆持異議,許多地方官員也取觀望態(tài)度。唯獨蔡京在開封府轄區(qū)內(nèi)奉行最速,并如期向司馬光報告完成情況。司馬光欣喜地贊賞蔡京“使人人奉法如君,何不可行之有!” 8 年以后的紹圣元年(公元 1094 年),蔡京升任戶部尚書。這時章悼秉權,欲重新推行雇役法,又遲遲下不了決心,想先造造輿論再說。蔡京向章悖進言:“取熙寧成法施行之爾,何用制造輿論 ? ”章悖遂下推行役法的決心。差役、雇役兩法,司馬光、章悼所持截然不同,而 8 年間蔡京判若兩人。司馬光主政,他支持司馬光行差役,不遺余力;章悖秉權,他支持章悼行雇役,毫不懈怠。在當時,明眼人就已看透蔡京視國家,社稷為兒戲,以一己私利為指歸的奸詐之心。此后,宋徽宗在位的 25 年間,蔡京四主國政,結黨營私,陷害忠良,寡廉鮮恥,蒙蔽皇上,賣官鬻爵,敗壞紀綱,惹是生非,激化矛盾,把一個好端端的北宋王朝折騰得國貧民窮,人心思散,奄奄待斃,不堪一擊。所以有史學家論定,北宋的滅亡,非滅于金軍,實亡于蔡京也。
蔡京在政治上是奸臣,但在藝術上是天才。蔡京作書,得之于心,應之于手。其字嚴而不拘,逸而不外規(guī)矩。正書“如冠劍大臣議于廟堂之上”行書如“貴胄公子意氣赫變,光彩射人。”風流倜儻。自成一家。論書者于北宋——代多稱“蘇、黃、米、蔡”為四絕。蘇指蘇武,黃指黃庭堅,米指米芾。“蔡”,今人謂蔡襄,其實當指蔡京。《書學史·宋朝之書學》引《張丑管見》稱:“宋人書,例稱蘇、黃、米、蔡。蔡者,謂京也。后世惡其為人,乃斥去之,而以蔡襄充之。”蔡襄是蔡京的族兄,書法也不錯,正楷端莊沉郁,行書溫潤婉媚,但與蔡京的藝術成就比就差遠了。且蔡襄成名早于蘇軾、黃庭堅,而蔡京成名正在米芾之后,所以排在米芾之后的“蔡”應是蔡京。從這件事情上可以看出,中國傳統(tǒng)文化在衡量人才時是把德放在第一位的,有才而無德將被世人所不齒。
元符二年 ( 公元 1099 年 ) 十一月,汝州香山寺住持懷晝禪師請新任知州、龍圖閣直學士、翰林學士兼侍讀蔣之奇至寺攙寫《香山大悲菩薩傳》后,次年九月又邀翰林學士承旨侍讀修國史,蔡京至寺將《香山大悲菩薩傳》用楷書寫出,刊刻成碑,置于大悲觀音大土塔券洞內(nèi),流傳至今。《香山大悲菩薩傳》碑是今天世間保存不多的蔡京楷書精品,彌足珍貴,受到書法界的高度重視, 1976 年英國牛津大學曾專邀此碑拓片在歐洲展出,享譽海內(nèi)外”。
三、蔣之奇與香山寺
漢化佛教中的大悲觀士音菩薩得道正果之地在汝州香山寺。北宋元符年間,汝州知州蔣之奇為汝州香山寺撰寫《香山大悲菩薩傳》,詳細描摹觀音菩薩得道之經(jīng)過,生動逼真,使香山寺名揚四海。
汝州香山寺即今平頂山西郊香山寺。此地宋代屬汝州管轄,故稱。據(jù)碑刻記載,此香山寺建于東漢后期,歷經(jīng)魏晉南北朝,至唐宋時代成為宛洛間第一名剎。宋神宗熙寧元年(公元 1048 年)敕建“大悲觀音大土塔”。塔居寺院正中,八角九級,質(zhì)樸大方,巍峨雄渾。宋哲宗元符二年 ( 公元 1099 年 ) 十一月,香山寺住持懷晝禪師從終南山靈感寺游方僧手中得到一卷《香山大悲菩薩傳》,遂邀新任知州蔣之奇至寺為之潤色。蔣之奇經(jīng)過精研細讀,“遂為倫次,刊滅俚辭,采菩薩實語著于篇。”
蔣之奇,字穎叔,常州宜興人,進土出身,歷仕英宗、神宗、哲宗、徽宗 4 朝, 40 年間從監(jiān)察御史到知樞密院事,以辦事干練著稱。熙寧年間王安石變法,蔣之奇出任福建轉(zhuǎn)運判官。他積極糾正新法推行中所出的偏頗,均衡各地免役負擔,保證了新法的貫徹落實。升遷淮東轉(zhuǎn)運副使后,他又以工代賑,興修水利。天長三十六陂和臨渙橫斜三溝等大型水利工程的修建,收到了灌田 9000 頃,救活貧民 84000 人的成效。因為他善于理財,歷任江西、河北、陜西、淮南轉(zhuǎn)運副使,江淮荊浙發(fā)運副使,所官之處,無不庫存豐盈,公私用足。蔣之奇在處理邊疆事務上也很有辦法。元枯年間 ( 公元 1086 — 1093 年 ) 出知廣州,他既能果斷地鎮(zhèn)壓叛亂,毫不手軟,又能以表彰前世 10 位廉潔牧守的事跡來教育官吏勤政愛民。后調(diào)任地處西北邊防的熙州知州,面對和戰(zhàn)無常的西夏,提高警惕,常備不懈,嚴加巡邏,使敵人無隙可乘。
元符二年 ( 公元 1099 年 ) 蔣之奇出知汝州前,官已做到龍圖閣直學土、翰林學士兼侍讀、知開封府,地位顯赫,名貫朝野。香山寺住持懷晝禪師正是慕蔣之奇之名而邀其撰述《香山大悲菩薩傳》的。蔣之奇在《香山大悲菩薩傳》的跋語中稱:“元符二年仲冬晦日,余出守汝州,而香山實在境內(nèi)。住持沙門懷晝遣侍僧命予至山,安于正寢,備蔬膳,禮貌嚴謹,乘間從容而言。”“予以菩薩之顯化香山,若此而未有碑記。此者偶獲本傳,豈非菩薩咐囑,欲予撰著乎 ? ”蔣之奇以懷晝所示終南山靈感寺僧贈予之“本傳”為底本潤色加工出來的《香山大悲菩薩傳》共 3000 余言,敘述大悲觀士音菩薩得道正果本末甚詳,卓然奇特,文詞典雅,塑造了一個形神俱美生動感人的大慈大悲觀音菩薩形象,成為佛教經(jīng)典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緊密結合的典型,極富有人格感昭力。隨著蔣之奇《香山大悲菩薩傳》的流布,汝州香山寺就自然而然被佛教信徒公認為大悲觀士音菩薩得道圣地。
四、大金公主朝拜香山寺
在香山寺觀音大土塔右后方,大雄寶殿左前側有一通背東面西的巨碑,是金朝唐國公主偕其夫朝拜香山寺觀音菩薩所立《重建汝州香山觀音禪院記》碑,簡稱唐國公主碑,有極高的文物價值,可惜“十年文革”中被砸去了半截。
唐國公主是金世宗完顏雍的二女兒。生得聰慧美麗。落落大方,善解人意,孝順恭謹,很得父親寵愛。到了出閨年齡,經(jīng)過慎重選擇,完顏雍將之嫁給女真貴族徒單思忠。徒單思忠出身于世戚之家,父祖均娶皇女為妻。徒單思忠機敏有才,頗通經(jīng)史,識量恢弘。正隆六年 ( 公元 1161 年 ) 任職東京留守的完顏雍乘金主完顏亮南下攻宋,朝綱紊亂之機,自立為帝,進軍中都 ( 今北京 ) ,改元大定,建立新政權,徒單思忠出力不小,被任命為殿前左衛(wèi)將軍,次年加附馬都尉,但不久病逝。唐國公主年齡尚輕,驟失丈夫,六神無主。金世宗完顏雍只得將她改嫁給中都兵馬都指揮使烏林答暉的三兒子烏林答天錫。
大定后期金世宗命烏林答天錫以奉國上將軍、駙馬都尉上護軍身份,出任河南路統(tǒng)軍使駐節(jié)洛陽,唐國公主隨行。唐國公主在洛陽從民間得到一卷《汝州香山寺大悲菩薩傳》,心有靈犀,一讀成誦,深感大悲觀士音菩薩的言行與自己的天性相類,遂報告父皇,請求在中都附近也建一座香山寺,供奉大慈大悲救苦救難觀士音菩薩,保佑金朝興旺發(fā)達,普渡金國土庶眾生。勵精圖治的金世宗完顏雍為了金政權的長治久安,也為了更好地統(tǒng)治中原漢民,正把吸納漢族文化,提高女真貴族的統(tǒng)治水平做為一項基本國策。中原的漢化佛教是漢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唐國公主的想法與金世宗的治國方略不謀而合。金世宗對女兒的請求欣然同意,決定仿照觀音菩薩得道正果的汝州香山寺在中都也建一座香山寺,立即命人到京郊西山勘察地形,選中蟾蜍峰北一方寶地。這里重巒 迭嶂,清泉潺潺,花木滿山,景色清幽,是建寺立剎的絕好地方。經(jīng)定向破土,緊張施工,于大定二十六年 ( 公元 1186 年 ) 春落成。金世宗與女兒唐國公主商定,中都香山寺千手千眼觀音菩薩開光之日,唐國公主夫婦要親臨汝州香山寺拜謁大悲觀音菩薩,求其道身北行。
大定二十六年春三月十五日,金世宗完顏雍駕臨京西香山寺,參加千手千眼觀音菩薩開光儀式,并慷慨劃給寺院田地 2000 畝,栗樹 7000 株,錢 20000 貫作寺產(chǎn)。同一天,在中原,唐國公主偕駙馬都尉烏林答天錫從洛陽風塵仆仆來到汝州香山寺。這一天陽光特別明媚,天空出現(xiàn)五彩云,香山寺觀音大士寶塔熠熠發(fā)光。公主夫婦欣喜異常,頂禮膜拜,祈禱觀音菩薩道身陟降中都香山寺。為此公主發(fā)愿重建汝州香山觀音禪院。
不久,汝州香山觀音禪院竣工,烏林答天錫請洛陽師儉撰書 { 重建汝州香山寺禪院記》,刊刻成碑。碑文正書,殊有奇致。金石學家評價說:“金刻佳本,無逾此者。”
五、羅汝才隱兵香山寺
羅汝才,別號曹操,陜北延安府人,明末農(nóng)民起義軍 36 營首領之一。曾從張獻忠轉(zhuǎn)戰(zhàn)四川、湖廣、安徽等省。崇禎十四年 ( 公元 1641 年 ) 七月,率眾與李白成部義軍聯(lián)合作戰(zhàn),稱“代天撫民威德大將軍”。史載“自成之兵長于攻,汝才之兵強于戰(zhàn),兩人相須如左右手。”李、羅聯(lián)軍在河南接連取得項城戰(zhàn)役、襄城戰(zhàn)役、三攻開封的勝利,崇禎皇帝見河南大勢將去,急忙任命孫傳庭為陜西三邊總督,督師東出中原,妄圖挽回敗局。
崇楨十五年 ( 公元 1642 年 ) 九月,李自成、羅汝才得悉明朝官軍大舉入豫,迅速把部隊從豫東平原收縮到豫西山地。李自成扎營于郟縣城東講武場誘敵;羅汝才率部隱蔽于香山寺及東西大小龍山叢林之中,成犄角之勢。詭計多端的孫傳庭聲言官軍要出潼關,東進開封,暗地里卻遣將調(diào)兵越秦嶺,出武關,由南陽北走三鴉道,直趨寶豐。自率主力,以總兵高杰、左襄力為中軍,從關中東渡黃河,繞道晉東南,翻過太行山,從汜水渡黃河南下,經(jīng)嵩岳山地至禹州,十月一日順三峰山而下,直撲郟縣講武場李白成大營。李自成指揮部隊與敵稍一接戰(zhàn),即佯敗退卻。渡過汝河往西南而去,丟棄輜重、騾馬、金錢、財物于途。孫傳庭官軍見義軍敗退,紛紛爭搶義軍所棄財物、寶貨;得手者或置懷中,或系馬鞍上,于是乎亂做一團。羅汝才在香山寺偵知陣容大亂,立即揮師出擊。千軍萬馬從香山寺左右叢林中飛馳而下,象神兵白天而降,直沖官軍,殺聲震天。得意洋洋的官軍突遭沖擊,無不驚慌失措,暈頭轉(zhuǎn)向。搶得財物背纏腰裹者運動不靈,難以應戰(zhàn);系于馬鞍者,馬重載不能馳騁。李自成乘機回師夾擊官軍。明總兵左襄力部首先潰敗,高杰部繼之。孫傳庭無力阻止,諸軍皆奔,遂大潰。
此戰(zhàn)羅汝才利用香山寺有利地形,與李白成配合默契,大獲全勝。共斬獲明官軍將校 78 人,步騎數(shù)千,輜重無數(shù),成為農(nóng)民起義軍中原五大勝仗之一。
- 上一篇:康熙與同仁堂的奇緣
- 下一篇:梁武帝的一個夢,成就了佛教最為隆重的法會
- 因果報應
- 嫖娼有報應嗎?真實的嫖娼報應
- 佛典故事
- 禪宗公案
- 邪淫現(xiàn)世報:二男女車上縱欲釀車禍被燒死
- 我懺悔,我的報應來了-淫人妻者,妻淫人
- 學佛與富貴
- 與賣淫女風流一次 70歲花心老漢染惡疾
- 被燒死的蛇
- 佛學故事
- 百喻經(jīng)故事全集譯注
- 阿彌陀佛的故事
-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簡介
- 邪淫的隱形果報 誰都逃不掉
- 念地藏經(jīng)招鬼?不敢念地藏經(jīng)的請進來
- 民間故事
- 地藏經(jīng)感應
- 金剛經(jīng)感應事跡
- 大難不死 意外獲得足以致富的特異功能
- 一行禪師:《故道白云》
- 鳥為食亡,人為色死
- 孝的故事
- 金剛經(jīng)故事
- 一盆洗腳水的警示
- 損友導淫 精盡喪命
- 佛教因果報應的真實案例
- 淫色最容易觸犯,不斷淫欲心難清靜
- 人和動物的感人故事
- 念誦《心經(jīng)》,心想事成
- 念誦地藏經(jīng)的真實感應六則
- 佛咒感應
- 善護口業(yè),免遭大難
- 智慧故事
- 心經(jīng)故事
- 戒邪淫故事
- 這兩個因果故事,讓你了解什么是業(yè)障
- 兩性關系
- 地藏經(jīng)故事
- 心經(jīng)故事
- 十大弟子傳
- 持蓮觀音是什么菩薩?持蓮觀音的故事
- 三歲小孩都懂得的道理,八十高齡也未必做得到
- 愚人食鹽的原文和譯文及道理
- 迦旃延尊者度化惡生王的故事
- 心平氣和 自度度人
- 馬需調(diào)教,樹要修剪,人需約束
- 心性要平和柔和
- 用實際行動展現(xiàn)自己的魅力、體現(xiàn)自己價值
- 從來不丟東西的婦人,只因她前世做了這件事
- 世俗王子從圣人走向神壇,釋迦牟尼佛的一生簡介
- 盲人摸象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 《大方等如來藏經(jīng)》萎花喻的故事
- 人生不管是順境還是逆境,都要用好心情來對待
- 借花獻佛的由來,釋迦牟尼前身以花供養(yǎng)燃燈佛
- 以感恩的心面對世界
- 以平等心面對蕓蕓眾生,是菩薩的道德
- 梁武帝與佛教有什么關系,四次舍身入寺的是哪個寺?
- 佛陀度化慳貪長者修大布施
- 宋文帝問法求那跋摩的故事
- 知足并感恩,要知道別人的好并懂得回報
- 盲人打燈籠,即與人方便,也與己方便
- 禪師救蝎子,不因天性而放棄天性
- 從惜福看窮三代還是富三代
- 大乘心難發(fā),不愿再發(fā)大乘心的舍利弗
- 聽經(jīng)的蛤蟆,命終后脫離畜生道,上升四天王宮
- 學佛貴在實行,堅持不懈地去修一個法門,終會成功
- 熟悉經(jīng)藏的比丘與精進修道的比丘
- 佛教歷史上與水陸法會有因緣的高僧
- 借事磨練,善用其心,讓心走出煩惱的牢獄
- 薄拘羅尊者,五次被后母加害,卻都毫發(fā)無損
- 馬鳴菩薩抵億金的故事
- 人活著根本不需要很多,少欲知足自得安樂
- 九月初四,弘一大師圓寂日,德行與精神常存我們心間
- 釋迦牟尼佛修忍辱,忍辱仙人與歌利王的故事
- 舍棄對五欲的貪著,成功飛出籠子的鴿王
- 寺廟為什么喜歡種銀杏?佛珠變銀杏的故事
- 鳩摩羅什是誰?東晉高僧鳩摩羅什的一生
- 短暫的快樂與長久的快樂,你選擇哪個?
- 三年不吃飯的出家人
- 急性子與慢性子,人與人要學會理解和忍耐
- 因果報應
- 佛典故事
- 禪宗公案
- 佛學故事
- 百喻經(jīng)故事全集譯注
- 阿彌陀佛的故事
-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簡介
- 民間故事
- 地藏經(jīng)感應
- 金剛經(jīng)感應事跡
- 一行禪師:《故道白云》
- 孝的故事
- 金剛經(jīng)故事
- 人和動物的感人故事
- 佛咒感應
- 智慧故事
- 心經(jīng)故事
- 戒邪淫故事
- 地藏經(jīng)故事
- 心經(jīng)故事
- 十大弟子傳
- 地藏王菩薩的故事
- 大悲咒感應事跡
- 楞嚴經(jīng)故事
- 觀世音菩薩傳
- 480位禪宗大德悟道因緣
- 感恩的小故事
- 玉琳國師
- 禪理故事
- 《欲;乜瘛钒自捊
- 動物寓言故事
- 藥師佛感應錄
- 因果日記
- 心經(jīng)感應事跡
- 百業(yè)經(jīng)故事集
- 改變命運的方法
- 禪宗開悟
- 觀音心咒感應錄
- 放下就是快樂
- 念佛感應
- [放生起源]寺院設立放生池在經(jīng)典或傳統(tǒng)上有什么根據(jù)?
- [感應故事]心經(jīng)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種?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簡單介紹
- [佛與人生]面對別人的批評,應該怎么做?
- [佛學常識]八關齋戒的解釋、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學常識]袈裟是什么意思?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學常識]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稱為“寶”?
- [佛學常識]為什么要皈依三寶?歸投三寶令身心安穩(wěn)
- [人物故事]佛教貧女供燈的故事與啟示
- [佛經(jīng)故事]釋迦牟尼佛和菩提達多的雙頭鳥故事
- [佛學常識]食存五觀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須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寶珠
- [禪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煙”的故事
- [佛經(jīng)故事]富孩子變窮孩子,《法華經(jīng)》窮子喻的故事
- [佛學常識]布施的意思與種類
- [佛經(jīng)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緣故事